1. 小米手机EARTH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8
2. 小米怎么发展起来的
如今小米公司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它起来的太快了,让人应接不暇,不过它的成长之路很值得研究。
小米成立已经有两年多了。从刚开始成立时候的1100万美金到如今估值40亿美金,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正值它的光辉岁月还是危机四伏?面对后面追扑上来的虎狼之师,小米接下来怎么熬?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为手机硬件产业链中的一个从业者,我首先想从中总结一个创业公司从初创到如今估值三连跳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国内创业公司要做成功不容易,能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的更少,从小米这两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的东西有很多,这儿暂列一二:
1. 创业要成功,一开始不能高调。高调可能很快引来竞争对手的觊觎,在中国这样一个山寨成风的国家,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Talkbox是先烈,山寨Talkbox的米聊也是。
2. 从小处着眼,先积累口碑和最早的粉丝,并让他们帮你改进产品,快速迭代。现在互联网已经可以提供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请倾听他们的声音
3. 要超出预期,必须要有颠覆传统模式的力量。互联网引发的渠道变革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4. 中国的创业环境是很艰苦的,除了各种现实的困难,舆论环境也是相当险恶的,没有成功的时候会被人冷嘲热讽,有点成绩了会被山寨,被诋毁,被各种骂战扯后腿。你能做的,只能是听取用户的声音,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产品,用产品赢得用户的心。
以下梳理一下这两年来小米走过的路,回溯一下小米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关于小米几个阶段情况,作者“毛委员”写得较长,虎嗅另文发表)
第一阶段:App开发团队期
时间段:从2010年4月小米科技创立,到2011年7月宣布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前。
标志产品:MIUI、米聊
融资情况:2010年底,A轮,引入Morningside、启明和IDG为主的风险投资约4100万美金,公司估值达到2.5亿美元。其中,公司56名小米科技员工投资了1100万美元。
公司策略:
A、2010年8月16日发布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但未提小米科技和雷军。MIUI很快就得到了刷机爱好者的认可,内测版在8月推出后,9月,国外专业Android发烧友就在论坛自发为MIUI ROM制作多国语言版。
B、2010年底推出手机聊天软件米聊。此时国内Android市场刚刚起步,模仿Talkbox式即时通讯软件的米聊一开始就获得了Android用户关注,迅速积累起大量用户。
MIUI借助互联网社区力量进行快速迭代的方式,更容易让手机用户有认同感,也符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米聊更是抓时机、抓需求都十分对路的一款产品。推出半年后,米聊就积攒了300万注册用户。
点评:在当时的市场看来,MIUI和米聊背后,是一个会抓需求、有技术、也懂移动互联网的App开发团队。但如果以为小米科技做手机的想法是后期才形成,那你就错了。事实上,小米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手机制造,这一点从小米创始人的组成就可以看出来。之前的MIUI和米聊,以及做的A轮融资,都是在为小米手机攒人气、用户和资本。
第二阶段:手机初推期汕头招聘网
时间段:2011年8月发布小米手机到到2011年年底B轮融资前。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I
融资情况:2011年12月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了B轮9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一年内,估值能翻四倍,一大依据是下文提到的小米当时30万台的网络交易量。
公司策略: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对外发布。这个时点,双核手机还没开始普及,小米以国产首款双核手机、1999元的定位先声夺人。采用先预售、后投产、再发货的流程,2011年10月到12月,小米手机完成了第一批30万台的网络交易。
点评:虽然这段时间因为采购成本还比较高,小米手机还只赚吆喝不赚钱,但小米公司已经从前期的应用开发商转变成了一家B2C电商,只不过,只卖小米手机一款产品。汕头招聘网
我做了个大致计算,这段时期,小米的工程师人力成本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生产制造成本2500万美元,这就是A轮融资的4100万美元的主要用途。
第三阶段:手机爆发期汕
时间段:2011年底到2012年5月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I,小米手机青春版
融资情况:2012年5、6月,C轮融资,金额不详,估值40亿美元。半年内,估值再翻四倍。
公司策略:稳定小米手机的生产,不断加快供货速度,同时,开始在全国设立直营客服实体店小米之家。小米公司宣布的数据是,从2011年10月至今,小米手机一共实现出货300万台。
而在此期间,米聊开始受到微信的狙击,国内的App开发者也大量创新跟进。米聊被不断增加社交功能复杂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曾经承诺一周一更新的MIUI,到了后期也变得两三周才更新一次,而且迟迟给不出每个版本的更新日志。
点评:小米在这个时期减小了对MIUI及其应用的开发力度,把注意力转向手机,更彻底地成为一个依靠宗教式营销的手机电商。
第四阶段:红海厮杀期?
时间段:2012年6月~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官翻机
公司策略:同时,随着产能的扩大和网购消费者规模到达天花板,小米也不再仅仅依靠米粉宗教式营销支撑的销售方式,开始大量开放购买,用青春版、管翻版、高考生手机、运营商定制机等促销方式拓展消费群。一边清库存,一边为推出小米手机II做准备。
同时,小米手机已经开始在楼宇电梯里打产品广告。下一步,小米应该会继续加强小米之家的布局,打造线下渠道,进一步扩大小米手机的影响力和客户群,并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汕头招聘网
点评:小米似乎已经放弃了科技公司的科技色彩,更彻底地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走量的硬件商,而且,似乎准备拼价格战。
梳理小米短暂的历史,是想总结:小米从一家全新独特、带有清新气息的、依托系统软件与硬件融合体验的品牌,走到现在,变成一家与某自称“屌丝手机”骂仗、与多厂商暗拼价格、放弃软体验的手机商,是不是有点变味儿了?或者,它本来实质上也是个“屌丝手机”(却被包装成“顶级手机”、“发烧友手机”)?
小米的错位
在几百万台手机的光辉销量下,小米却面临着三个错位:
1、从粉丝文化驱动走到价格驱动?
本来,雷军已成功通过各种手段为小米品牌塑造出某种粉丝追逐文化,在小米与用户之间已产生某种情感互动与信任。几百万用户在网上热追小米、狂热下单,很多人绝不止是欣赏其1999元的价格。但,硬件降价的速度之快,一方面固然为小米赢取了利润的空间,一方面却为周鸿祎留出口舌空间。
当周瞄准小米“暴利”的软肋,狠狠对其发动微博与舆论上的攻势、并且宣布“我才将真正返利于用户”时,小米没法坐得住了。如果对周的叫阵感充耳不闻,舆论的主动权被周把持,小米忌惮会失用户心;如果顺着周喊出的价格往下走——这也是小米正在选择的,那它正中了周鸿祎的道儿了。因为首先,小米粉丝会觉得之前受到了“小米不靠硬件赚钱”的蒙骗;其次,小米的降价,暗示用户放弃品牌与情感而用价格去衡量小米与其他手机,这时小米的销售驱动核心已向“价格”偏移,小米过去一年精心打造的品牌与粉丝文化,折损可观。
2、产品体验从软硬合一走到纯粹比拼硬件?
从上文的梳理看出,小米曾经是一家打磨App与系统的公司,而现在,它显然脱软入硬,彻底变成一家硬件公司,说得更准确一些,一家自营单一硬件、追求销量铺货率的电商公司。最近半年来,你天天在雷军在微博上推销小米,是否很少见他念叨过米聊与MIUI的升级?(这一点,正是下文要说的——小米还有什么王牌)
3、最后,资本与现实的错位!
上两个问题,如果小米现在选的是后者选项,那么,何以支撑小米40亿美金估值?因为,中国能在硬件、价格上去PK初创企业小米的公司与能人,太多!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周鸿祎早“攻”小米三个月,这笔估值能否谈到40亿美金,是大可打个疑问的。
小米还有什么王牌可打?(小米怎么熬 )
小米其实是在为整个中国只能手机市场探路,这条路一旦铺平,传统手机商和互联网公司都会蜂拥而至。但和传统手机厂商比较,小米还有一个王牌,那就是借互联网的速度实现操作系统的快速迭代,随时改进自己的用户体验。小米不是没有做到过。这是周鸿祎和传统手机厂商联盟一时无法做到的,也是传统手机厂商该向小米学习却最难学到的。
对此,雷军和其团队或有所认识。雷军6月13日在微博上表示(这是他近期少有的谈到miui):
小米不仅追求高端硬件和性价比,更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上下功夫。miui系统坚持每周更新,不断完善,被称为“活的系统”,这也是小米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这些,就是小米创业之初追求的铁人三项。
3. 小米种类介绍大全
1、黄小米
黄小米是小米的一种,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具有益肾、除热、解毒、治疗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的作用。黄小米含蛋白质9.2%-14.7% ,脂肪3.0%-4.6%及维生素。
小米营养分析:
蛋白质
小米中蛋白质含量为4.88%~15.58%,小米蛋白是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的丰富来源,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4.70%。
脂肪和脂肪酸
小米中总脂质含量为5.2%(游离脂质2.2%,结合脂质2.4%,结构脂质0.6%),其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占25.6%,不饱和脂肪酸占74.4%。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和亚油酸是人体中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微量有机物质,是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小米中含有丰富的VB1、VB2和烟酸。
矿物质
小米中矿物质的含量约为2.5%一3.5%,如钠、钙、镁、磷、钾,小米中的铁是植物来源的优良铁,可以改善儿童体内的血红蛋白状况。小米中的硒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小米中的硒具有非常好的功效。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黄小米
网络-白小米
网络-绿小米
网络-黑小米
网络-小米
4. 小米10u只连几个卫星
1、组装。
按装锅的图直接组装起来,只需要对准卫星方向就可以了。
5. 小米是否是国家粮食类战略资源
算是吧,不过国家粮食战略资源最主要的还是大米水稻这一些,还有就是小麦了,其他的话像高粱小米这些也是属于的。
6. 大数据的最大价值: 大数据+物体=智能
大数据的最大价值: 大数据+物体=智能
人与物体,是地球的两大类,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物体(动物,植物,生物,微生物,人造物体)不能制造,人拥有智慧,人主宰了这个地球;
但现在,大数据对于物体如同知识对于人脑一样,如果物体利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学建模,人机交互,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 可以加工数据到信息再到智慧,去做支撑,那么随着数据存的越多,处理的越好,利用的越有效,物体拥有的智能就如同人一样拥有智慧。因此大数据的出现为人类生产智能的商品提供了一种强大的能力,我们发现大数据+物体=智能;
我认为这就是大数据对于我们的魅力所在这,与其叫大数据时代,我更愿意叫智能时代,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爆发的前期;
例如:
大数据+手环=智能手环
大数据+眼镜=智能眼镜
大数据+汽车=无人驾驶
大数据+马桶=智能马桶
大数据+笔=智能笔
大数据+家居=智能家居
大数据+服装=智能服装
大数据+花瓶=智能花瓶
大数据+鞋子=智能鞋子
大数据+电灯=智能电灯
大数据+厨具=智能厨具
大数据+自行车=智能自行车
所以随着大数据所涉及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
1)未来,所有物体都会拥有智能。
2)未来,所有的物体都会成为类人脑;
3)未来,所有的物体都会联网;
4)未来,所有的物体会相互制约发展,不是以原始生态制约,而是以商业制约;
5)未来, 物体和人的对话将无处不在;
那为什么说,大数据的最大价值是 大数据+物体=智能呢?
1)数据是为人服务的,人接触最多的是物体;
2)数据的智慧将延伸人的五官,拓展人的四肢,这些都依赖硬件;
3)数据作为一种软资源,必须借助物体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
4)物体是数据的最佳载体;
因此:当我们在研究大数据产业时,智能硬件才是核心研究对象,哪些硬件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如何去满足这种数据需求,如何节省资源,如何提高数据利用率,如何考虑硬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流动才是最重要的。而非老的IT思维大数据的技术生态和数据生产,数据交易,数据需求方本身。前者是用户和数据驱动的生态,后者是后台驱动的生态,因为终端决定后台,消费者决定市场!这个终端就是各种智能硬件!
那么让我们来,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的智能硬件市场布局:京东,小米、网络,腾讯;
1)京东
强在销售能力,目前已经占据智能硬件销售的近40%份额,据了解,在售的近1000个智能硬件主流品牌中有95%以上都选择京东作为首发平台,其地位可见一斑。依托这方面的优势,京东利用渠道的优势和平台的优势,扶持中小智能硬件厂商,同时结合生态链中的各个环节,打造最强智能硬件聚集平台。
2)小米
优势在于爆品打造上,小米手机就是一个很强的典型,小米希望将这个优势在智能硬件领域进行复制。所以小米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选择细分领域,抓住一个产品,对公司进行投资入股,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共同进行营销推广,打造爆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智能硬件生态体系。
3)网络
依托在网络云上的技术优势,以开放的态度,构建“网络 Inside”的智能硬件生态。在这个生态体系中,除了硬件厂商之外,还有应用开发者、渠道商等。例如,网络和京东合作,发布了JD+计划,为智能硬件厂商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4)腾讯
则依托自己的QQ和微信两大社交系统,分别构建了QQ物联和微信硬件两大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今年4月,腾讯发布Tencent OS(TOS)操作系统,并推出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并推出腾讯众创空间,更多的是将腾讯成熟的开发者分成、流量分成和内容付费等模式推向智能领域。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360、乐视等公司也在加紧推进推进智能硬件策略,例如360采用单品突破的方式,推出了随身WiFi、安全路由、安全手环等产品。阿里巴巴则行动较晚,今年四月才成立智能生活事业部,进行相关资源整合全面发力。但这些公司相比起来还不足于撼动网络、腾讯、京东和小米的四雄并起格局。
我们在来看看国外的智能硬件发展:
美国几年前产生了一大批纯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如谷歌、亚马逊、AUTODESK、Facebook,如今这些公司还在聚焦“互联网+”吗?当然没有了。在“新硬件时代”到来之时,这些科技巨头都在布局围绕硬件的产业。谷歌过去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如果不打开它的网站,开始谷歌搜索或谷歌地图,你体会不到它的存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街上,一些很酷的人带着谷歌眼镜,招摇过市,一些更酷的人开着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四个州拉风(更确切的说“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军队里那些懒散的士兵,把沉重的背包放在谷歌智能机器驮驴(BOSTONDYNAMICS制造,被谷歌收购)上,自己悠闲地散步;亚马逊先造出了电子阅读器KINDLE,现在正在完善多轴无人飞行器为它送快递;AUTODESK利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假肢让残疾人变成了炫酷人群;Facebook用虚拟设备让年轻人体验“真实世界”。更不用说亿隆马斯克,卖了PAYPAL后造纯电动车“特斯拉”,现在又在玩可回收火箭和制造“超级电池”;而苹果用智能手机在引领了“新硬件时代”后,又推出了智能手表。(以上来自网络的报道)
从国内外的互联巨头的投资动向不难看出,传统的盈利的大数据公司开始涉足硬件市场,利用其固有的软件技术整合硬件厂商快速的占据市场的有利位置。硬件是连接线上与线下的重要组成手段。所以笔者以为智能硬件这才是大数据正在的用武之地,才是大数据最终的价值所在!
然而任何一种技术都会随着商业的普及而兴起,遇到政策(法律、法规、利益分配)会做修正,进而成为一种惠及社会,企业,个人的众人皆知的惠民技术,以满足人性对于技术的依赖,对物质的依赖。大数据也不例外,目前大数据还在目前的大数据仍停留在概念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解决现有数据量增加、处理速度快速处理的问题,很少有大数据平台真正运用自身的大数据,完成真正的产品创新,而非渠道的拓展。就技术收益而言,营销的:商品推荐、广告推荐、阅读推荐、人才推荐、旅游推荐搜索优化都是有收益的;就安全而言:有合规、预警和智能巡检,是可以节省成本的、提高效率的;就产品创新而言,没有见到实物的产品创新案例;而大数据驱动的制造业的变革,正是风口。
作为制造业大国,如果我们所有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销售服务型企业都和大数据挂钩,大数据+制造企业=中国智能,。那么属于我们时代将真正来临;
数据思维和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为人类制造出智能的物体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等待大数据通过硬件惠及到每一个普通人的时候,我们将时刻感受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大数据让生活更智能!可以预见,未来,智能时代!
最后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继续向前看,尽快制造出全球免费的硬件产品,通过硬件布局数据产业是不是更好呢?
7. 1、依据小米之家创立时的背景,并结合小米所拥有的内外资源,对其环境进行分
摘要 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6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0年4月 -- 正式启动,已经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及风险投资Morningside 、启明的巨额投资。
8. 小米的全球上网原理是什么
小米9全球上网功能的原理:
1、小米公司拿到国外运营商有效SIM卡资源(一般是虚商,并且只限国外本地使用)。
2、在国内(国外也可以)机场或者家里,通过网络,ota取得国外运营商sim卡资源。
3、将SIM卡KI等信息存在手机,并通过SIM卡接口回传给modem(对软件来说 就是实体卡,可简单理解为无卡写号功能)。
4、Modem拿模拟SIM卡的KI,发给网络鉴权,网络也会把鉴权信息回传给手机做确认,鉴权成功后,发起正常的搜网注册流程。
5、如果是单卡,就模拟第二张卡, 如果是双卡,需要先停用一张卡(因为大部分国外运营商有要求,只做上网卡用)。
(8)小米运用了地球上哪些资源扩展阅读:
小米的“全球上网”服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资费并不相同,从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以中国澳门为例,按天付费,单日套餐12元;3日套餐36元(注:优惠价)。每日使用流量无限制,当日超过300MB后会降速到128kbps,2G / 3G / 4G 网络都支持。
按流量付费,500MB流量包-7天9.9元;1GB流量包-7天19.8元(注:优惠价),同样支持2G / 3G / 4G 网,流量包使用完毕自动断网。
启用方式可以通过手机系统应用——“全球上网”开启,或是通过“设置 / 双卡和移动网络 / 全球上网”,找到你的“已购服务”,点击启用即可,如图所示。特别要指出的是,启用“全球上网”服务时无需连接网络。
9. 小米全球首发硅氧负极电池,硅氧负极电池有何特点
硅氧负极电池电池相对于原先使用频率最高的锂电池来说可以有更多的电池容量,同时还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最近几年手机的发展确实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不论是手机性能的发展,手机相机的发展,5G的发展都是十分的超前。但是唯独有一项发展的不是那么尽心如意,那就是手机的电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手机的电池依旧是不那么让人满意。
而且在理论上硅氧负极电池还支持更高功率的极速闪充,可以说是从两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手机的续航问题。从数据来看小米11pro5000毫安时的大电池重量也只有200g出头,相对于其他的220g、230g的手机来说已经轻了不少,所以手机电池材质的更新是以后的主流趋势,而小米是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10. 地球上的主要资源有哪些
地球资源指的是地球能提供给人类衣、食、住、行、医所需要的物质原料,也称为“自然资源”。陆地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六种,它们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种类、矿山和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地球上的这些自然资源又可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两大类。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指的是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可以不断自我再生的物质。最典型的可再生资源有植物、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所有矿产资源。它们经过了上亿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人类的消耗使得这类资源越来越少。
在可再生资源中,植物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球上的植物约40万种,人类已经命名了其中的近25万种。有3000种植物被人类作为农作物试种过,然而只有300种被试种成功,其中100种用于大规模耕种,给人类提供食物、油料、棉花、蔗糖等重要生存物质。目前,全世界人类的主要粮食绝大部分来自于8种植物:小麦、稻米、玉米、大麦、燕麦、高粱、小米和黑麦。每年全球粮食的总产量约为15~16亿吨。女果全球都停止生产粮食,世界的存粮大约只能维持全人类生存40天左右。
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是异常重要的。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有百分之九十是从化石燃料中提取的,它们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间才得以形成的,不可再生。
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意味着地球永久性地丢失了一个物种独特而珍贵的基因库。因此,如果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有土地、淡水、森林、矿产、海洋、内陆水产和动植物等多种。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使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下,典型的几项数据有: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4,森林资源为1/9,耕地资源为1/5(为美国的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1/2。因此,我们不应该总是津津乐道地大物博。分配开来,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对于我们来说,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