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能源消耗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虽然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但是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能源工业保障了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108t标准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产量35.2×108t。与2010年相比,原油产量稳定,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达到1031×108m3。电力装机容量10.6×108kW,年发电量4.7×1012kW·h。1981—2011年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82%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0%的增长。2006-201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7%,实现节能7.1×108t标准煤。与2006年相比,2011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2.6t标准煤,提高了31%;人均天然气消费量89.6m3,提高了110%;人均用电量3493kW·h,提高了60%[8]。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0年到2012年间,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值从1992年以后都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值。这意味着中国的能源需要靠进口维持供需平衡。而且从图1-2中可以看出,生产总量值与消费总量值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则依靠进口来供应满足国内的能源消费需求状态越加明显。进口的能源品种以石油为主,其次是液化天然气。因此,石油供给安全将成为能源供给安全的首要问题。
图1-2 中国近年来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年能源消耗总量和GDP值计算可知,中国近23年来,技术的发展在促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量由1990年的5.2873标准煤/万元GDP,降低到2012年的0.6970t标准煤/万元GDP,下降了近6.5倍(图1-3)。节约型社会已初见端倪。但是,由图1-4可见,中国的能源消耗还是以煤炭为主(图1-4),并且石化能源消耗占到总能源消耗近90%。2012年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4种能源方式加在一起,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例是14.5%,比2011年提高了1.5%[4]。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发电量为11822.8×108kW·h,其中核电的15台核电机组发电为228.18kW·h。而以煤、石油或天然气为动力的火力发电所占比例较大(图1-5)。
当然,页岩气的开发使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目前来看,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正在改变世界能源市场的格局。美国的石油进口已经减少,并可能很快成为出口国;中国将开发自己的资源,而其未来的石油进口也可能比目前预测的少很多;俄罗斯正在丧失其石油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欧洲。页岩气还产生了连环冲击,这种廉价的天然气已经开始在美国的发电市场上替代煤炭,从而使煤炭以更低价格向欧洲出口[9]。
表1-2 2012年中国高能耗行业概况
数据来源:新浪股票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金融界http://www.jrj.com.cn。
根据2013年能源峰会资料,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6.2×108t标准煤,实际消耗了全球当年能耗量的20%[10]。因此,中国目前不仅能耗量大,而且能耗量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快速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将越发迫切。同时可以看出,在一定时期内,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② 中国的资源能源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一、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3万亿吨标准煤,固体、液体、气体、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分别为28.3%、38.4%、23.5%和9.8%(刘洪,1999,12)。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1994年单位GNP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中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
③ 我国天然气储存量占世界第几人均占有量
我国天然气储存量5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10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49%,达到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增长到32万亿立方米。
我国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 ,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居世界第53 位。
(3)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用量为多少扩展阅读:
我国在此期间的油气资源(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地质勘查投入从189.6亿元增加到673亿元,增长2.5倍,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延长油矿等四大国有公司投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平均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边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高2.5倍、比欧盟高4.9 倍、比日本高8.7倍、比印度也高43% 。
2000年~2008 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达9.1%,其中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90%,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 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1/3。
④ 我国的能源人均占有量状况和能源利用状况
我国的能源人均占有量状况:中国占有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现在全国耕地保有量人均不到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
能源利用状况:
单位产值能耗。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每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下降到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50%,年均节能率为5.6%。
单位产品能耗。2000年与1990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427克标准煤下降到392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由997千克标准煤下降到784千克标准煤,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20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81千克标准煤,大型合成氨(以油气为原料)综合能耗由每吨1343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273千克标准煤。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分别缩小了6.1、37.1、18.7、3.1个百分点。
能源效率。2000年能源效率为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加工、转换、贮运效率为67.8%,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