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海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海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发布时间: 2022-05-12 05:09:01

❶ 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海沟B.大洋中脊C.大陆坡D.大陆

A、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故不符合题意.
B、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故不符合题意.
C、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故不符合题意.
D、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
故选:D

❷ 世界的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在哪些地方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捕量,在没有开发大洋中层鱼类资源的情况下,每年约为2~3亿吨,中国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约350万吨,海洋渔业可捕量仅占世界海洋渔业总可捕量的1.16~1.75%;中国海区的生物生产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鱼类生产力平均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为18.2t/km2·年,西非近海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约20万种,中国海20278种;世界海洋中年产量在10~100万吨之间的品种有60~62种,中国近海历史上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有40种左右,没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大宗品种。

在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沉积盆地中,中国近海不占优势。世界上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总储量占世界海上探明储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气区中,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中国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区。据预测,中国近海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3~12%。

❸ 我国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海

我国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渤海和台湾海峡

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300亿桶),其中渤、黄海各为7.47亿吨(56亿桶),东海为17亿吨(128.4亿桶),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亿吨(80.3亿桶)。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375~750亿桶),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1125亿桶)。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300~1125亿桶)。无疑,中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❹ 海底石油的分布

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条件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列入海底石油资源。
近40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占当年世界石油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近海海底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3%。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H.D.赫德伯格认为全球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海洋沉积盆地面积共有7800万平方公里,约与陆地上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面积相当。
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L.G.威克斯1973年估计:世界上水深300米以内海底潜在的油气资源量约有1000亿吨原油和相当于556亿吨原油的天然气,还有500亿吨二次可采原油以及300亿吨重质原油。
油气藏的形成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储集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海底沉积物内富含有机残余物,其主要来源为浮游生物(如藻类)和细菌。这些有机碎屑物随同泥沙沉到海底后,富含有机物的细粒沉积在缺氧的条件下开始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转变。微生物活动是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菌作用产生的甲烷气体可在沉积浅部储层中出现或形成气体水合物。石油生成需要50~60°C以上的温度、一定的压力和一定的地质年代。这样的条件在埋藏深度大于1000米时才能达到。原始有机物质的类型在生成油或气的相对丰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富含浮游生物、细菌等有机质的沉积物与湖泊、泻湖或海洋沉积环境有关,这类有机质被认为是生成石油的主要母质。植物表皮、孢子、花粉、树脂质和木质素等有机质的沉积物与近岸环境和河流相沉积环境有关,树脂质和木质素等被认为是生成天然气的主要母质。残余有机碳达 0.5%以上的泥岩和页岩被认为是有利的生油岩。残余有机碳超过0.1%的碳酸盐岩也可以是好的生油岩。
沉积岩内生成的烃类,经过运移进入多孔粗粒的沉积层或有孔隙和裂隙的岩层内聚集。这类孔隙性储集层多属于海退或海侵期的滨海相、河流相或生物礁相沉积。粗粒沉积物还可能被海洋浊流带到海底形成浊积岩,与细粒富含有机物的生油岩间互成层,形成良好的生油、储油和盖层组合。
石油与天然气只有聚集在具有封闭条件的各种类型圈闭内(如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或混合圈闭等)才能形成油气藏。海底油气藏的圈闭类型大多属于穹窿背斜构造,其次为由断层活动形成的滚动背斜或倾斜断块构造,不整合面形成的生物礁构造或潜山构造,盐膏层、软泥岩或火山岩形成的底辟构造,以及深海扇、浊积砂、沿岸砂坝、河道砂和三角洲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等。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天然气聚集在含油气构造的顶部,中部为油环,低处为水体。或因生油母质类型不同和差异聚集或油气运移等因素,一个构造带可能全部为气田,另一个构造带全部为油田。
在世界大洋中,深海洋盆与大陆边缘、小洋盆的油气远景有明显的不同。 大陆架对石油的生成和聚集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陆架区生油有机物来源丰富。快速的沉积和沉降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储油层的多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生油岩中烃类的排出和运移。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巨厚的沉积盖层足以防止油气的散失。加之水深较小,便于开发,因此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然而,水深较大的大陆坡和大陆隆,也拥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近20年来,世界各地共发现了1600多个海洋油气田,其中70多个是大型油气田。已开发的近海油气田主要有中东波斯湾的背斜圈闭型油气田,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尼日尔爾利亚的三角洲相沉积滚动背斜型油气田和盐丘构造型油气田,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断块型油气田,欧洲北海南部的二叠系断裂背斜气田、中部的第三系背斜油气田和北部的侏罗系倾斜断块-潜山油气田,东南亚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泰国湾亦已发现了一系列第三系背斜油气田。
中国有辽阔的海域和大陆架。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水深浅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为100多万平方公里。渤海、黄海和北部湾属于半封闭型的大陆架。东海和珠江口外属于开阔海型的大陆架。几条流域面积广大的江河由陆地携带入海的泥沙量每年超过20亿吨。中国大陆架的生储油条件是有利的。经物探工作查明,中国近海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面积共达70万平方公里(表2)。
中国于1960年开始在海南岛西南的莺歌海进行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和钻井。1967年以来,先后在渤海(1967)、北部湾(1977)、莺歌海(1979)和珠江口(1979)获得工业油流。中国近海大陆架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已逐步开展。

❺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荒原的探井喷油了,这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所以把新发现的大油田取名为“大庆油田”。1963年,我国的石油达到基本自给。从此,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接着,又相继发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渤海油田、南海油田等。

全世界已发现的油田有3万多个。其中储量在6800万吨以上的大油田有272个,原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7.4%;储量超过6.85亿吨的特大型油田有33个,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4.5%。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世界上储量最多的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加沃尔油田,可采石油储量达104亿吨。

❻ 海洋水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一地形区

我国的海洋水产主要分布近海大陆架附近,尤其是在大江河的出口附近,如长江口的舟山群岛海域。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形沉降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渤海湾、近海大陆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

❼ 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❽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有多少分布在陆架区主要分布在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
在全球海洋油气探明储量中,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浅海。
但大陆架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
勘探将逐渐进入深海。

❾ 人们勘探海上石油资源主要是在海洋的什么地方

一般在 大陆边缘(大陆架)与小洋盆。在世界大洋中,深海洋盆与大陆边缘、小洋盆的油气远景有明显的不同。 深海洋盆区上覆沉积层一般较薄(平均为 0.5公里),有机质含量较低,地温偏低,地层多呈水平产状,沉积物粒度细等,缺乏良好的储集条件。大洋中脊顶部虽然地温高,但沉积层极薄或缺失。因此,90%的深海洋底缺乏油气远景。但在某些被动大陆边缘的外侧,巨厚的陆缘沉积物延伸至深洋区,可有一定油气远景,如北美东部、阿根廷、南极洲和非洲西部岸外的深洋区。一些由大陆边缘延伸至洋盆区的海岭(见图中箭头所示),如鲸鱼海岭、科科斯海岭和纳斯卡海岭等,其附近可堵截形成较厚的沉积层,可望含有油气。洋盆中的微型陆块及其周缘海域,一些火山岛和无震海岭的周围海域,也可能含有油气。 大陆边缘与小洋盆邻近陆地,常有大河注入,通常覆有较厚的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在南、北美洲东缘、亚洲南缘、非洲和欧洲西缘、非洲东缘、欧亚和北美洲北缘以及南极洲周缘的一些海域,沉积厚度可达10公里以上。有的沉积层粒度较粗,三角洲沉积、生物礁和浊流沉积层可构成良好的储层。一些小洋盆海域闭塞,海水循环受阻;在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的早期(大陆破裂阶段),环境也比较闭塞,故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可见,大陆边缘和小洋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海上油气田,大都分布在浅海陆架区。 大陆架对石油的生成和聚集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陆架区生油有机物来源丰富。快速的沉积和沉降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储油层的多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生油岩中烃类的排出和运移。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巨厚的沉积盖层足以防止油气的散失。加之水深较小,便于开发,因此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然而,水深较大的大陆坡和大陆隆,也拥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近20年来,世界各地共发现了1600多个海洋油气田,其中70多个是大型油气田。目前已开发的近海油气田主要有中东波斯湾的背斜圈闭型油气田,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尼日尔爾利亚的三角洲相沉积滚动背斜型油气田和盐丘构造型油气田,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断块型油气田,欧洲北海南部的二叠系断裂背斜气田、中部的第三系背斜油气田和北部的侏罗系倾斜断块-潜山油气田,东南亚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泰国湾亦已发现了一系列第三系背斜油气田。

❿ 我国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海,什么海,什么海和什么海峡

我国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渤海和台湾海峡

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300亿桶),其中渤、黄海各为7.47亿吨(56亿桶),东海为17亿吨(128.4亿桶),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亿吨(80.3亿桶)。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375~750亿桶),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1125亿桶)。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300~1125亿桶)。无疑,中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