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约资源的方法
1、节约用水
人们对节约用水的意识还不够好,不知道人类正处在危险的边缘,如果水资源枯竭,那么人类也将步入水的后尘,尽量让水资源多次利用。用完水后随手关掉,人们都要自觉用水。
2、节约用电
要节约用电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不用电时就关掉,特别是电视机和电脑,不用时一定要关掉电源,待机也相当耗电,这些方面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
3、节约用纸
一张纸是从何而来,纸实际上是由树“变”来的,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由树等植物的纤维。一棵树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被人类利用,那些木材被运往造纸厂,变化了一张张纸。
4、节约用碳
身为地球的一分子,为了让地球的暖化变慢,首先要节能。少开电气用品多开窗,多走楼梯少坐电梯,尽量出门少开车,多座公交车,做好节能排碳。
5、节约用气
在炒菜做饭的时候,要注意火的控制,时刻注意关火,避免不必要燃气浪费。等要出门的时候关掉气门总闸,由于有时候气闸门用的时间长了,微微漏气让人无法觉察,这样即防止漏气又做到了安全用气。
Ⅱ 人类是如何破坏地球自然资源的,结果是
河流干涸,森林减少,动物灭绝,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等
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
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
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地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表现有: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资源退化,水生态环境系统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资源危机显现;五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生态环境现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减缓了社会主义进程。首先,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拿我国每年所发生的洪涝灾害来说,一场灾难过后,成千上万的人永远离开了我们,大批大批的人无家可归,不计其数的美好家园遭到破坏,无数的良田被洪水淹没,再加上因道路毁坏所造成的交通中断等等,我们仔细估算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呢?其次.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导致大气.河流.土地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严重的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再次,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这样迫使许多农民远走他乡,而大部分又没有固定的栖身之地,这加重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其实,由于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恶果还很多。
② 环境污染的原因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
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
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
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
染、辐射污染等。
Ⅲ 33年来最早出现“地球透支日”,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这么快我觉得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消耗资源的速度也是日趋加快以至于提前用光了今年的自然资源定量,GFN的声明说过,这可能是因为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超过了海洋和森林的吸收能力。我们捕捞鱼类、砍伐树林的速度远快于它们繁殖和生长的速度。
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形成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所以还是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考虑,不要过度的向大自然去索取。
Ⅳ 人类是怎么制定每年的人类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呢
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人类的所有发展成果必须耗费自然资源,这就意味着人类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资源的减少为代价。如果自然资源的产出为供的话,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就是需,人类的长远发展应该以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来保证。然而,实际中,据美国的环保机构“全球足迹网络”的报告,人类已经于今年的7月29日耗尽了2019年一年的自然资源供给,这对人类不得不说是一个警示。维持自然资源供给平衡,一是要节约资源。二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利用率的提高,既有赖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更新。
Ⅳ 地球的各种资源消耗情况
新华社华盛顿6月26日电(记者毛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的再生能力。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公布这一结果时警告说,如果人类不控制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行为,地球可能会陷入“生态破产”的境地。 加州“重估进步”组织的科学家在发表于新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的文章中介绍说,他们对过去40年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地球供给能力进行了比较,然后得出了这一结论。研究中采用了政府机构等的现有统计数据。 研究人员计算了地球究竟可以提供多少面积,来种庄稼、放牧、建造基础设施和吸收矿物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他们还分析了为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和行为所需的地球面积。然后研究人员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1961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当于地球再生能力的70%,20世纪80年代出现持平,随后人类需求开始逐步增加。1999年,人类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比地球再生能力多出至少20%,人类在12个月中消耗掉的自然资源,地球生物圈需要花15个月才能再生,或者说,每年需要1.2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资源的消耗。 研究还发现,以1999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平均每个地球居民要消耗掉相当于2.3公顷地球面积可提供的资源。发达国家居民是资源消耗“大户”,美国和英国的这一数字为9.6公顷和5.3公顷。地球的各种资源消耗情况
Ⅵ 我们身边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
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33万立方米,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需毁掉146平方公里的森林。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给森林资源带来较大的压力。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据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介绍,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工业上,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二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人们不仅浪费着正在用的水,还在无形中破坏着那些尚未用的水资源。目前,全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 使得全国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80年代末期,昆明的一个农民往盘龙江里倾倒一小板车废旧染料,把整个江染成红色,使自来水厂停产一天,“一个人就污染一条江”。破坏水、污染水容易,而要治理污水却很不容易。全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淮河地区每年有180万吨严重污染物COD进入淮河,1998年实施“零点行动”后,COD量降至90万吨,而要真正达到治污标准,则需将COD量降到30万吨,这至少还需要投入1万亿元。
除了浪费水和污染水外,由于不明水规律,对水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肃省石羊河上,位于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亿立方米水资源, 90年代猛降至0.8亿立方米,缺水危机笼罩着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相距仅百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占据了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也许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吧。事实就是如此。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每人浪费一度电,就有多少的发电厂一天的发电量啊。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本报记者孙佳华)
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
Ⅶ 人们怎样来节约地球资源
一、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诸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
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
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
律法规,同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会自
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加快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健全矿产
资源消耗补偿机制。
四、推行“节能型”消费政策,为企业节能减排“添动力”。通过制定实施“节能型”
消费政策,大力倡导节能消费、绿色消费。扩大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范围,加强节能产
品认证,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同时研究试行强制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
Ⅷ 2019年人类的自然资源用光了,自然资源在哪些人类生存中消耗最大呢
我们消耗最大的资源有森林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我为什么会把我们所接触的资源都说了一遍呢?那是因为他们是互相关联的,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森林过度砍伐我们的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我们的气候越来越无常,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后水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我们不说别的,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秒钟因为冲马桶我们全世界要消耗多少水?虽然没有不具体计算过,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因为森林、水、土地资源受到影响给生物也带来了灭顶之灾,每一秒钟有多少物种灭绝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每年都会被提前消耗掉当年地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每年都有有这么一天被我称为“地球超载日”。据国家数据显示每年这一天都在都提前来到,也就是说我们每年都在蚕食着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源。
总而言之我们人类对生态资源直接消耗者,我们排放了过多的碳,毫无顾忌的消耗资源等等,这些行为都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要爱护地球,珍惜环境,保护生态,让我们的后代也可以畅快的呼吸,感受星空的美好。不能等到消耗待尽再反思,再珍惜。
Ⅸ 大家认为怎样可以有效节约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农业灌水,利用学习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发明创造废水回收再处理技术.
在生活中,废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洗马桶.
用太阳能来代替电能和热能.
减少用电,用火.
利用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等.不用火力发电
推广机车也使用太阳能,不用然油.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方向.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诸多挑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任重道远.
三、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力争跨越式发展.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五、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
1.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纸。
2.不乱倒垃圾,不乱扔废弃物,尤其是塑料制品、电池。这些有害垃圾对环境会造成长期的污染。
3.垃圾分类存放。
4.多植树种草种花,爱绿护绿。
5.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木材——砍伐大面积森林——直接地、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
6.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拒绝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这些塑料制品都是有毒有害的,对环境的污染是长期的。
7.不吃泡泡糖。
嚼过的泡泡糖被扔、粘得到处都是,马路上,墙壁上,垃圾箱上,很难看,令人很恶心,而且刮除很麻烦。
8.不用含铅汽油。
汽车、摩托车使用含铅汽油,就会把大量的含有铅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铅污染。通过呼吸,铅被吸入到人体内,会造成铅中毒,使人罹患各种疾病。
9.尽量不骑或少骑摩托车,代之以自行车。
机动车燃烧油料所排放的废气中,有许多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以自行车代替机动车,就可以少排放一些废气,少污染一些环境。
10.不用含磷的洗衣粉。
用含磷的洗衣粉洗涤衣物,所含的磷最终排入湖泊中,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水中藻类植物过度生长,遮闭了水体,导致水中许多水生动物死亡,使湖泊水体失去了自我净化的功能。
11.大力提倡推广使用再生纸。
再生纸是用回收的废纸制造的。因此,使用再生纸,就等于节省了木材,保护了森林不乱扔垃圾
表面看,不乱扔垃圾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行为总是“习以为常”。到底什么人爱乱扔垃圾呢?对这个问题,澳大利亚饮料工业环境委员会不久前发表了一个很有意义、又很有趣味的《丢弃行为研究报告》,用大量调查材料回答了这个问题。报告指出,在乱扔垃圾的人中,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光彩的,只有少数人知道这种行为有失体面,因此把垃圾扔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报告还告诉我们,乱扔垃圾最多的是15岁以下的孩子,中小学生乱扔垃圾的次数比平均水平要高,失业人士乱扔垃圾的次数也比平均水平高,这可能与心情有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乱扔垃圾的次数则比平均水平要低,这说明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与文化素养不高有关。“每个人平时不乱扔垃圾”,这是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全体学生为保护环境向全国青少年朋友发出的八条倡议之一,愿我们都响应他们的倡议。
少用一次性制品
请你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比如说,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装冰箱里的食物,而尽量不用一次性的塑料保鲜膜;使用可换芯的圆珠笔,不用一次性的圆珠笔;出外游玩时自带水壶,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旅游或出差时,自带牙刷等卫生用具,不使用旅馆每日更换的牙具等。现在,德国的旅馆已经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拖鞋等用品。这一点我们不如人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了就扔”的东西不少,最多的大概就是塑料袋了,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垃圾量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万吨,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用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万千克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近4万元。
另外,不用普通木杆铅笔,使用自动铅笔。你知道吗,全世界的铅笔年产量是100亿支,其中75亿支铅笔是我国制造的,制造这75亿支铅笔至少需要10万立方米的木材!
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以前我们提着购物袋、菜篮子上街购物,后来这一习惯被滥用塑料袋取代了。今天,提着菜篮子、布袋子购物成了环保认识的标记,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白色污染”。在德国,不少超市里的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这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德国人买东西时,习惯提着布兜子,或直接将货物装到车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如果你想为减少“白色污染”做点事,请自带购物袋上街购物,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藤筐或用过的塑料袋等。
自备餐盒
一次性白色餐盒是“白色污染”的主要祸根之一。据统计,全国铁路列车餐车上一年消耗8亿多只快餐盒,其中近50%被丢弃在铁路沿线。摒弃白色快餐盒势在必行!
请自带饭盒在单位或学校用餐,减少白色快餐盒的使用。这样,既节约了宝贵的石油资源,又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少用一次性筷子
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清洗,一扔了之。然而,正是这种吃一餐就扔掉的东西加速着森林的毁坏。森林是二氧化碳的转换器,是降雨的发生器,是洪涝的控制器,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这些功能决不是生产一次性筷子所得的利润能替代的。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是森林大国,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从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制造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 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企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为此消耗木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我们应该警醒了!
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旧物巧利用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再使用的,你不妨尝试把一些原来无用的东西改成一些有用的家居小摆设和用品。例如,用白色发泡塑料制成相框,用布头或过时的衣服拼贴出床罩或壁挂,用塑料果汁瓶做成各种装饰品,用废纸做明信片、贺年卡等。你只要稍动动脑筋就可以将很多无用之物变成自己的创作品,既能消遣,又利于环保,一举两得。
交换捐赠多余物品
你家里也许有一些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东西,你可曾想过通过交换或捐赠的办法,使它们在别人那里得到再利用?如果将这些东西送到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那就更是物尽其用了。在我国,一些大学的学生定期举办交换捐赠会,将自己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互相交换,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我们不能超越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却可以通过重复使用来延长它们的寿命。
使用再生纸
你使用过什么样的再生纸制品?你见过再生纸做的名片或书本吗?再生纸是用废纸再造的纸张。在很多国家,使用再生纸已成为时尚,人们以出示印有“再生纸制造” 的名片为荣耀。以表明自己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教养。有很多公司也规定一律使用再生纸做办公用品。美国规定,政府机关用纸的60%必须是再生纸。现在什么时代
科技时代 一切都要用到科技
用科学的东东来替代那些无谓的浪费
比如农村的灌溉方式 我见过那要浪费多少水
污染 污染使得多少东东被白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