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第一大城上海,对比香港谁更胜一筹
想必不少驴友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都会选择去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就拿香港与上海来说,就成为了众多驴友打卡的目的地!而这个两个城市,也一直相互竞争,因此成为了网友们之间比较的对象。
看完之后,你觉得香港与上海究竟是谁更胜一筹呢?不过不论是哪一座城市要繁荣些,都是为我们中国争光,看到我们祖国的城市越来越好,我们也会为之自豪。
上海有着着名的迪士尼乐园,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香港被誉为是“购物之都”,让无数人们到此血拼一场,有机会的话,你愿意去香港或者上海旅游观光吗?
❷ 香港和上海哪个发达
香港和上海哪个发达是上海比较发达。从发展的潜力来看,上海的上升空间更大。 回顾历史,香港受过英国统治,是典型的都市经济。上海在建国前是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不同的是香港仔最近五六十年间仍是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作为曾经的金融中心,现在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相比之下上海多了一个经济中心。谁也不可否认,上海的最终目标是超越香港港口城市,做为港口城市,上海市进入内陆的门户,所以,在港口贸易方面,肯定远超过香港港口的贸易量。
上海的历史文化
上海话一般是指上海市区话,也就是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本地话是上海话的基础。上海话是上海开端口以后吴语区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话基础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吴语,成为吴语区的代表和共通语言。语音受移民中占优势的宁波和苏州两地影响巨大。
吴语上海话是上海文化及气质的载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库门、旗袍等一样,成为了上海风情的代表性符号。
上海话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是吴语太湖片的强势方言,上海话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吴越地区通用语。新世纪以来,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上海少年一代对于上海话的掌握能力开始下降,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保护上海话的行动。上海话的使用和发展一直是上海社会讨论的话题。
❸ 上海和香港哪个更发达
上海更发达。上海是中国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被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上海经济后增长时代有三大看点从唯增长到讲发展质量: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稳扎稳打,实践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金融中心到争取成为全面小康模范生,把优势产业发展的红利扩大化,外溢到其他行业,最终普遍提高居民的福利。
❹ 上海和香港哪个发达
上海更发达。
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从上海的地理位置来看,是全国最好的。上海地处南北的中间点,是黄金水道流入长江的入海口。中国内地、南方、北方和海外的连接点。同时,上海又有中国第一大港口:上海港。
上海经济后增长时代有三大看点从唯增长到讲发展质量: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稳扎稳打,实践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金融中心到争取成为全面小康模范生,把优势产业发展的红利扩大化,外溢到其他行业,最终普遍提高居民的福利。
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工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
早在1861年就有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电机缫丝厂。1919年前后,上海已经是全国工人人数最多、工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集中了约50%的民族资本企业、约40%的资本额、约50%的年产值。占据全国九成造船吨位数的江南造船厂,整体规模和单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几乎囊括了全中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
❺ 从经济地理区位上讲上海和香港哪个更加有优势
上海更具有优势。表现在
1.位置:沿海城市,长江入海口,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
2.地形&气候: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宜发展工农业和吸引人口居住从而获得劳动力.
3.交通:陆海空交通枢纽,交通极其发达,铁路方面京沪线、沪杭浙赣线等在上海交汇,水运方面上海是河港兼作海港,航空方面上海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航空港.
4.劳动力: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众多,且上海及周边的江苏浙江等省教育发达,故来到上海的劳动力数量很多而且素质过硬.
5.农业基础:长三角向来是农业历史悠久,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日后上海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6.历史文化基础:上海在19世纪便被西方列强所开发,西方的先进技术首先由此进入中国.工商业气息浓厚,居民受西方海派文化影响,热衷于发展经济、科技与文化.
7.科技教育:上海知名高等学府和科研地区云集,大量人才涌入上海,使其科学技术处于领先.
8.市场:上海面向的市场非常广阔,消费群体庞大,由于其交通便利,故即可以将产品销往内陆地区,也可以通过海运空运销往国外.
9.资源:上海虽然资源不太丰富,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从各地进口的煤、石油、金属等使得其资源和能源都很富裕.
10.政策:中央政府给了上海特殊的政策(如保税区、免税区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上海吸引外资和经济的发展.
❻ 上海和香港哪个发达
上海的GDP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了,在中国排名第一,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香港的GDP为3200亿美元,在中国排在上海,北京之后,预计今年会被广州和深圳超过,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左右,香港人口750万左右,所以上海的人均GDP为1.6万美元,香港的人均GDP为4.2万美元。
如果把香港和上海都比成一个国家的话,香港的人均收入可以称得上一个发达国家,在亚洲排名第三,位于卡塔尔和新加坡之后,那上海也可以称之为低收入的发达国家,因为在亚洲,除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卡塔尔,沙特,文莱等国家的人均GDP也排在香港的前面。
两个城市都是以金融业为支柱产业,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市值排名前十的唯一一家公司就是在港交所上市的,那就是腾讯。上海有中国二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交易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香港的工业很少,大多或者迁移。但这样的危机就是产业太过于单一,导致香港本地人就业面太窄。而上海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非常庞大的工业实力。具备生产飞机、航天军工、高精密仪器等非常多的行业。
❼ 香港和上海哪个发达
香港和上海相比上海比较发达。从1997年开始香港经济增长放缓,而上海因浦东新区的建设,迎来了大发展,到2009年,上海时隔33年超越香港,成为中国GDP第一城。进入2012年之后上海增速放缓,领先香港的幅度维持在25%左右。
发展背景:
1、香港
香港的发展是以不到一个县城的地盘,靠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吸引全球投资,再背靠大陆,辐射东南亚,才取得今天的成绩。香港地方很小,随国际大流,无税,任何国际品牌都同步上市,也是同样的价格。
香港薪资很高,只有有份正当工作,哪怕非常普通,就可以过一个体面的生活。如果夫妻两人都有正当工作,大概需要18年,可以供一套房子。当然,可能小点,70-80平。
2、上海
上海的发展是背靠全国,在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特区建立后才发展起来的,背后依靠的是全国的人才和资源,尤其是长三角地区。
上海虽然是全国最开放的地方,但受大政策的影响,关税壁垒,网络屏蔽,信息过滤,并不能跟全球同步。如果在上海做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是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也永远买不起房。
❽ 上海与香港谁的地理位置更有优势
香港更占优势,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社会制度等
我觉得有几个主要原因,使长三角发展,按以人为本方式计算,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难以超越珠三角。
第一是长三角粗放式开发时间太长,强度太大,资源消耗殆尽,生态环境的压力远在珠三角之上。唐宋之间的长三角一带早已是烟雨楼台地,而珠三角还是瘴气弥漫之所。到清初,中国人口超过一亿之后的第一次大爆发,首先就在长三角地区发生(增速每年超过25%)。此后,环境的压力有增无减,至今无法解决。近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汪同三教授等指出,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总量的贡献不到4%,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却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左右。不知如何为继。应该指出,高代价、大损耗的状况,长三角比珠三角更甚。因为珠三角是三来一补多,长三角是固定资产投资多(等于珠三角的2.8倍!);
第二是出口面对的市场远不如珠江口的庞大、方便和适合。这是地理历史环境决定的。郑和下西洋去显示国威时没有选择珠江口。但曾对世界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的海上丝路,其始发地选在珠江口而不是长江口,原因就是海外市场在南边,不是在东边;最早入华的葡萄牙人选择了珠江口的澳门而没有去长江口;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先在长江口登陆,战后在南京签约时,正发疯般寻求海外市场的英国人,经过长期窥测,执意要霸占的地方竟不在长江口,而在珠江口。这些,都不是偶然的。那时,香港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小渔村、一个小码头。为寻市场的英国人,不要帝国的心脏,而要海上丝路的咽喉。那正是他们当时聪明过人的地方。因为他们当然了解,在海上丝路盛期,从珠江口出发的船队,穿过东南亚到欧洲往返,全是粤人天下,竟无欧洲人插足之地。只可惜后来一再搞海禁,仅因政府一念之差而失势。梁启超曾为此大声叹息不止。
即便在历次海禁时期,珠江口也没被全关死。广州还保着唯一通商口地位。直到国境封锁最严实的“解放”之后30年,仍然留有一条狭窄的罗湖桥和一个广州商品交易会,一直垄断出口。更有意思的是,罗湖桥和交易会,还一直被当作里通外国、特嫌出没、流毒浸染的地方。为什么不一同关死?是执政者不想、不愿、不肯?非也。是不能。因为既不能自己没有进出,又找不到另一个地方可以替代。所以珠江口作为国家大门才会千年不倒。非不想改,实无可改。
历史是这样,现实也是这样。经过十几年“看浦东”之后,到2002年,长三角地区出口总额924.5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8.4%),确实有了很大发展。但同年珠三角地区出口总额1126.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34.6%)。仍比长三角高近22%。到CEPAT和CAFTA出来后,大门想改,更无可能了。
投资、消费、外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三角也主要是在投资方面远超珠三角。但靠大量政策性资金投入搞大工程,易生豆腐渣。不止是工程有豆腐渣,GDP也有豆腐渣。GDP很高,但民众收入跟不上,很大程度就是GDP中的豆腐渣做成。加入WTO后,长三角市场上那只“看得见”的手,就会受限制。市场便更受难了。
长江被腰斩,三千年的历史转向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流域经济时代过去了,长江被腰斩,武汉以西的原长三角腹地,通过陆地高速交通转头直奔珠江口。中国三千年的农业发展史,正式转向。我在南沙观察,虎门渡轮前总排着长长的车队等着过江。十几年没有间断过。每有穿过这个车队时,我必定去看车后的牌子。当初最使我迷惑不解的是,总是发现大量来自新疆、内蒙、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的车牌。来自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的车就不用说了。在92-93年的盛期,全国货运车队,据说有四分之一在开往珠三角。
后来知道,武汉到广州的火车比到上海快两个小时。我才明白,原来长江被腰斩了。所以“泛珠三角”一起,一向被划入长江水系的四川,立即加盟。未加盟的重庆,其实车队往这边走的时间,比大多数西部省份都早。
泛珠三角的经济实力比长三角大两倍。虽然这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较。但如果上海人有兴趣,很容易“组织”一个比泛珠三角“大两倍”的泛长三角来。为何好胜的上海人闷着不出声呢?原因就是“长江流域”被腰斩。
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比我说得清楚。最近他指出,认为长江流域是上海及长三角腹地的观点,只在水上运输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可能正确,在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运输时就有问题了。杨开忠还建议,广东应展开“北伐”战略。一方面,向北拓展腹地,将湖南甚至湖北的一部分纳入珠三角地区,扩展服务的垄断范围;另一方面,要联合首都圈,增强珠三角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是的,中国现在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海港时代。尤其是海港至为重要。作为国际通道的港深穗港口群是长三角地区无法比拟的。仅香港就有2000多家航运与码头公司,有19条国际航线联系着世界上460多个港口,每年有48000万吨位远洋船运送1810万个标箱进出港口。加上广州黄浦是世界“十大”之一的老牌,深圳盐田港已过一千万箱大关,广州南沙港又在以大航母姿态蓄势待发。还有珠海、中山、东莞等地的港口,全不可等闲视之。
珠三角,同时是全国信息装备最好,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占本地总产值比例最大,信息工具普及率最高,信息消费能力最强的地方。珠三角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 10,000家,他们既生产高技术产品,也消费高技术产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晶片用户市场。内地80%的集成电路从深圳进口,其中75%就在深圳消耗。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电脑主板、磁头、键盘、驱动器、显示器、扫描仪等75%以上来自珠三角。
所以,全球最大投送公司联邦快递亚洲总部计划从菲律宾转到中国时,选择广州;世界最大超市集团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从香港搬入深圳,全球最大体育文化娱乐公司GT的中国总部,选择广州;IBM、HP、GE、IKEA等国际巨头的中国采购中心也在珠三角,都不是偶然的。他们每家每年的采购,均在三五十亿美元。像欧美网上购物巨无霸IKEA(宜家),每年营业额约113亿欧元。其中在亚洲只占3%。但三分之一的采购是在珠三角完成。2001年,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额达300亿美元,沃尔玛占了103亿美元,其中80%的产品产自广东。一年后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量增加30%以上,超过130亿美元。
❾ 香港与上海哪个城市更好
楼上傻X,除了流氓杜月笙、王安忆余含泪刘翔姚明等人,百年来上海滩的牛人都是外地人。
香港跟上海,目前当然是香港好。发展潜力上则是上海好。香港的国际化要好,制度也比较公正透明。薪水也高。唯一的坏处是住房和生活空间实在太狭小了。高教上很难说,五到十年后,香港的大学就可能被追赶上了。
最后楼主是外行。连上大都搬出来了。
❿ 香港和上海哪个好
还是上海好,上海城市比较大,环境非常好,而且上海有很多好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