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城济南的资料有什么
(1)简介:
济南市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东平湖等。
(2)气候状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3)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端口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4)历史文化: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着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着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着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5)行政区划: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本市诸泉汇为泺水,故名。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因地济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公元 前154年又废国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成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济南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现辖历下、历城、槐荫、天桥、市中区、长清区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万,其中市区人口254万。
(6)经济发展:
近年来,济南在机械纺织、钢铁、化工、轻工、 食品、建材等优势工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适时地把机(高性能、 高附加值机械产品和治金产品)、车(先进的重型汽车、改装车、摩托车)、 电(新型电子产品和高档家用电器)、化(现代生物医药化工、 精细化工和化纤)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 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济南还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战略,不断扩大名优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以轻骑牌摩托车、大型压力机、数控机床、 高档改装车为代表的车机产品,以小鸭牌洗衣机、 松下牌采电为代表的家电产品,以将军牌卷烟、趵突泉牌啤酒、 金钟牌电子衡器、元首牌针织品、双利达牌箱包为代表的轻工产品, 均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其中小鸭牌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轻骑牌系列摩托车已是中国家喻户晓 的名牌,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济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一,1998 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9.4亿元。
济南市郊区农村盛产粮食、蔬菜、果品、水产品、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 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鸡爪绵核桃、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庄科栝楼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近年来,济南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3.1万吨,农业增加值完成9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6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3.3亿元, 比上年增长8.7%。其中非农经济增长7.9%,其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84.0%。目前,济南拥有乡镇企业集团148家,其中18家为省级集团,进入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行列的有134家。
(7)无限风光: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泰山山脉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至济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挡,于市区喷涌而出形成众多泉水。形成七十二名泉。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最负盛名。喷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区北部汇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于市区南部的着名佛教胜地——千佛山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独特风景线。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2. 济南地理环境
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南一带。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2007济南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607.4万,暂住人口85.5万。
地理概貌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胶济铁路与邯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行政区划
市中区:面积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万
历下区:面积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万
槐荫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万
天桥区:面积249平方公里 人口57万
历城区:面积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万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平阴县:面积826平方公里 人口35万
商河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万
济阳县:面积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章丘市:面积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万
气候状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端口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水资源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变质岩山区及平阴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递减为645毫米;年径流深由197毫米,递减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为全市的贫水区。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特别是市区,日开采量由50年代的十几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70万吨左右,导致采补失调,泉水断流。而在长清县的孝里、许寺一线及平阴县的旧县、东阿条带状地区,蕴藏着丰富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受工程运用条件制约,同时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也妨碍了对地表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境内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积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1%。由于小清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在灌溉上有引黄取代引清的趋势。自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在积极慎重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交通状况 济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截至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833.1公里,目前,济南向东有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向南、向北有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向西有济聊(济南—聊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将济南环绕其中,国道104线、105线、220线、308线、309线及16条省道横贯济南。济南作为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枢纽地位已经确立。2007年,随着济菏(济南—菏泽)高速、济莱(济南—莱芜)高速、绕城高速大北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逐步建成通车,济南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集疏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3. 济南都有哪些有名的泉为何济南会被称为泉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便是泉城济南了。古老的济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济南有72泉,最有名的便是趵突泉了。此外,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也是名扬天下、久负盛名。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道,“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当年,杜甫途经济南,游览历下亭,远处群山起伏,古老的历下亭四周修竹苍翠,环境优雅,杜甫因此感叹。
济南之所以被称为泉城,是因为济南的泉水数量众多,自古以来便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誉。甘甜的泉水遍布济南的各个角落,泉水的形态多种多样,与别的地方非常不同。济南的泉水,有的喷涌,有的如瀑布,有的平静如湖面。这些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泉水,几千年来不停地流淌,流入小河流,流入湖泊。
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四大泉的水,源源不断地汇入大明湖,为大明湖增光添彩。济南的一大特色,大明湖的青蛙不鸣,其原因就在于大明湖的水源来自于泉水,泉水温度较低。钟鸣蛙静月悠闲,这是泉城济南最美的景致了吧。这也是我在为大明湖填的一首虞美人词中的一句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济南有800多处天然泉眼,众多泉水汇入大明湖,大明湖的水流入护城河,然后流入小清河,最终归入渤海。由此可见,济南泉城的称呼,名不虚传。
4. 济南是什么地势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
济南特殊的地势和地质造成的~济南地势南高北低,而且南部山区的地质是透水性很强的石灰岩,而北部呢则是不透水的火成岩,再加上南部山区降水充沛,所以这些水就顺着石灰岩的裂隙渗到地下,再随着地下的地势流到了北部,由于北部的火成岩不透水,所以这些水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一碰到裂隙就喷发而出,于是就形成众多的名泉啦 !
5. 介绍一下山东济南
不要这么抢吧
泉城济南,北国江南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着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有72名泉之说,而趵突泉为名泉之首。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周围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云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济南交通、餐饮、购物提示:
济南的主要旅游景点(大明湖、趵突泉、泉城广场、千佛山)沿南北带状分布,彼此相距不足三公里,景区之间交通,散客选择打的比较快捷。
由火车站去大明湖,乘11路公交可至公园西南门、南门;乘31、36、37路公交车可达公园东门;乘6路可到达北门;乘坐41、66路旅游公交车可达大明湖西南门。
趵突泉公园位于市中心,在大明湖以南一公里处,与泉城广场隔路为邻,距最繁华的商业街泉城路也仅一华里左右,交通方便。乘坐K51、K52、K54、66、72、82、85、101、102、103、104路公交车均可直达。
千佛山公园在趵突泉以南二公里,可乘2、16、31、48、62、79、K51、K54、K56路公交车到千佛山站。
出租车:起步价7.5元,3公里后1.5元/公里。
济南公交车一律自动投币,不找零钱。普通车1元,K系列空调车2元,注意备好零钱。
济南美食:黄河鲤鱼、宫保鸡丁、九转大肠、黄家烤肉。明湖三美:蒲菜、茭白、白莲藕等。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现在气温正好不冷不热.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市现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区,平阴、济阳、商河3县和章丘市,共设54个街道办事处,65个镇,27个乡,487个居民委员会,4657个行政村。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3年末,济南常住人口达到582.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8‰。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济南市有42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人口占98.31%,回族占1.6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历史和文化】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济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端口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着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着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周永年,着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汉初,设立济南郡,济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市政机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济南人民充分享有一个公民的一切权利。人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济南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选民直接选举区、县人民代表,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作为常设机构,同时选举市长、副市长。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济南市人民政府是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济南市的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职权是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会员的决议,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等行政工作。市政府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各委员会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各局局长组成,每届任期5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济南市委员会是中共济南市委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济南市统一战线组织。它汇集了济南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在济的台湾、港澳人士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坚定团结在共产党周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政协每届任期5年。
泉城济南,北国江南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着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有72名泉之说,而趵突泉为名泉之首。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周围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云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济南交通、餐饮、购物提示:
济南的主要旅游景点(大明湖、趵突泉、泉城广场、千佛山)沿南北带状分布,彼此相距不足三公里,景区之间交通,散客选择打的比较快捷。
由火车站去大明湖,乘11路公交可至公园西南门、南门;乘31、36、37路公交车可达公园东门;乘6路可到达北门;乘坐41、66路旅游公交车可达大明湖西南门。
趵突泉公园位于市中心,在大明湖以南一公里处,与泉城广场隔路为邻,距最繁华的商业街泉城路也仅一华里左右,交通方便。乘坐K51、K52、K54、66、72、82、85、101、102、103、104路公交车均可直达。
千佛山公园在趵突泉以南二公里,可乘2、16、31、48、62、79、K51、K54、K56路公交车到千佛山站。
出租车:起步价6元,外加1元钱油费。3公里后1.5元/公里。
济南公交车一律自动投币,不找零钱。普通车1元,K系列空调车2元,注意备好零钱。
济南美食:黄河鲤鱼、宫保鸡丁、九转大肠、黄家烤肉。明湖三美:蒲菜、茭白、白莲藕等。
6. 山东省自然资源特征是那些
生物资源
山东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
水资源
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根据山东1956—1999年实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为22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2.57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69.65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水量(黄河高村站1951—2001年资料)为376.1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山东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是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四位。 海洋资源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能源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1/3。近年来,胜利油田钻探范围逐步进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油田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到2004年底,全省发电装机达到3292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640亿千瓦时。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矿产资源
全省现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占全国已经发现矿产品种类的70%以上。探明储量的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膏(占全国储量79%以上)等,其中黄金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占全国40%,产量占80%)、菱镁矿、钴、铪、花岗石等。居第三位的有钾盐、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其余居前10位的还有煤、天然气、铁、重晶石、硅藻土、铝土矿、轻稀土、油页岩、石英砂、磷、镓等。
旅游资源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荣成“天尽头”,“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仙山之祖”昆嵛山,有着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的峄山,以集聚水浒英雄而着名的史称“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7. 济南的介绍
气候状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端口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水资源
趵突泉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编辑本段]人口状况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58万人,下降1.42‰。全年人口出生率9.86‰,上升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上升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26‰,上升0.18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5‰,降低4.24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约700万人,增加5.54万人,增长8.43‰。
8. 济南物产资源都有哪些
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
9. 山东济南有哪些着名泉水
1.趵突泉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面积达158亩,是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园林、国家首批重点公园。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济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
2.黑虎泉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南护城河南岸,为天下第一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三大泉群之一。
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着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
3.珍珠泉
为“泉城”——山东济南的第三大名泉,位于济南旧城中心,今泉城路珍珠泉礼堂内北面,明清时期为山东巡抚驻地,匾额为干隆皇帝御笔亲题。在它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
4.五龙潭
也叫乌龙潭、龙居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区五龙潭公园内,是济南三大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五龙潭历史悠久,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五龙潭。
5.百脉泉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是济南五大泉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并列,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泉景公园。“百脉寒泉珍珠滚”,百脉泉公园因地缘势,沿水之滨,建有儿童乐园区、名泉水景区、花园景树区、幽静学习区、密林散步区、龙泉寺、清照园等。
(9)济南有哪些自然资源扩展阅读
趵突泉
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
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