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南海具有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如何降低空调费用 2025-05-24 04:57:05
茶杯头怎么卡无限钻石版 2025-05-24 04:56:24
驾校教学工具是什么 2025-05-24 04:48:32

南海具有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28 03:36:36

1. 南海有什么资源。

南海有四千多个礁岛,分属于 东沙群岛 中沙群岛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从地理上来看,南海位于北纬20度到0度之间的热带地区,常年受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北赤道暖流影响,气候潮热。生物资源丰富。怎么理解这个丰富呢,具体来说。比东海、黄海、渤海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大。

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

最近又在南海发现了可燃冰,但具体数量不明。官方估计,中国海陆共有350亿吨油当量。
但具体的使用、开发、危害、开采还没有完全明确的数据,我在这里也不敢妄言,但南海有,这是肯定的了。

矿产资源不是很多,和其他海的比例差不多吧,

除了油气资源外我想多说一点。南海还有大量的文物资源,南海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东亚与西亚、欧洲。其中南海一号就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的商船。古代沉船不计其数,南海也是一个考古的好地方。

综合起来就这些,12%的天然气,石油。约当中国海域三分之二的自然资源。无计其数的文物资源。还有未知的可燃冰。

2. 南海的资源到底有多丰富啊

1.海洋空间资源
1)我国最大的一片海洋国土
南中国海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其中,南海诸岛上有珊瑚礁数百个,这些岛屿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在国防上是向外延伸的支撑点,对保卫我国的蓝色海疆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周边浅海滩涂广阔,海南省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为2.57万公顷;这些都是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

2)是国际海上航运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在国际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不仅扼制南海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而且对马六甲、巽它和望加锡等海峡(海上交通咽喉)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油流的5倍,是经过巴拿马运河油流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同时南海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气最大的产区和贸易区,1998年经过该地区输出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3(其中3/4的运往日本,其余的销往台湾和韩国)。

3)重要的航空通道
南海上空是世界重要的航空通道。我国、韩国、日本与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菲律宾与中南半岛各地来往的航线都要经过南海上空。西欧-中东-远东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线之一,它连接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等西欧主要机场和远东的新加坡、香港、北京、东京等机场,南海空域也是这条航线的重要通道;另外,西欧-东南亚-澳新、远东-澳新的部分航线也要经过这里。

2. 丰富的矿产资源
南海与世界其他石油及天然气产区比较 地区 探明储量 天然气探明储量 石油开采 天然气开采
(10亿桶) (兆亿立方英尺) (百万桶/每天) (兆亿立方英尺/年)
波斯湾地区 674.0 1918.0 21.1 UT 6.8
北海地区 15.9 147.2 6.6 9.3
里海地区 16.9—33.3 177—182 1.1 2.1
南中国海 约6.9 约136.9 2.0 2.5

2)南海周边三省区矿产资源品种繁多,部分矿种蕴藏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3)未来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结合而成的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甲烷被包进水分子中,形成一种冰冷的白色透明结晶,称为“甲烷水合物”,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3. 一份关于南海地理位置、资源等的超详细介绍

中国南海
位置
南海,国际上通称South China Sea(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
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400米的距离。南海有四个群岛,分别是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南海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也就是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南海包括岛屿及其沿岸领海。南海诸岛陆地面积较小,为5286.5平方公里。据《海洋法公约》测算,1个远离大陆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岛,则至少可以拥有1543平方公里的领海和431015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

自然资源
概述
渔业资源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由于南海属于热带海洋,适于珊瑚繁殖,海底高台处形成珊瑚岛,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均为珊瑚岛屿;水产主要为海龟、海参、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和鱿鱼等各种热带海产。
动物
鱼类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中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鲅鱼、石斑鱼、红鱼、鲣鱼、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西南中沙群岛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中国其他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如:金枪鱼、鲨鱼等。
鱼类是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鱼类还是医药、化工及特殊工艺品的重要原料。海龟是海洋中少有的几种爬行动物之一。海龟有不同种类,一般指的是“绿蠵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国西南中沙群岛是海龟的“故乡”。每当4—8月,大量的海龟随着暖流从领近海域进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礁滩交配,爬上沙滩产卵。龟卵靠沙滩的温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龟。成年海龟体长一米左右,重约100—200公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龟板可制成龟板胶,是较高级的营养补品。龟掌、龟血、龟油及龟脏都可入药,对肾亏、肺药、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长期以来,海龟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特产之一,年产量可达2000多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把海龟列为重点保护的海洋动物,禁止捕捉。使海龟得到很好的保护,繁殖和回游的数量急剧增多。有许多海龟还滞留在岛屿礁盘的越冬。海龟中还有一种很珍贵的品种,即玳瑁。外形与“绿蠵龟”相似,因其背甲鳞共有十三块,俗称“十三鳞”。鳞片质地优良,花纹美丽。光泽透亮,最是适宜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海参
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营养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海参种类很多,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出产20种,西南中沙群岛素以其种类多、分布广、参体大、品质优良着名于世。其中以白乳参,乌乳参和梅花参最为珍贵。梅花
南海
参被称为“参中之王”,为着名的大形食用海参。大者体长一米有余,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后肉厚脆嫩,炖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滋补性非常显着。
海贝
海贝属软体动物,种类繁多。西南中沙群岛分布约有250多种。按照用途可分为食用贝和观赏贝两大类。食用贝产量较大的有大马蹄螺、篱凤螺、历来磲等。大马蹄螺也称“公螺”,分布广阔,较易捕捞,产量很高,肉肥鲜美,是重要的经济贝类。篱凤螺产量也很可观,分布在浅水礁滩上,人们垂手可得,制成干品,肉味与营养均属上乘。“海贝之最”要数砗磲,也作“车磲”,俗称“蚵”、“大蚵”,大者如盆,重达数百斤。以大者为佳,肉质鲜美,已属佳品,其闭壳肌(俗称“蚵筋”)更是海产天然食品中的极品,食吃时撕成细条丝状,一丝入口,久嚼不烂其味的尤鲜。每公斤售价至近千元。
海鸟
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白鲣鸟、军舰鸟、海鸥、蓝翡翠鸟、锈眼鸟等等。
南海海鸟
白鲣鸟,体形以鸭,成鸟重约二、三斤,周身洁白,当地人称为“鸟白”;两翼较长,颇善飞行,在海上觅食早出晚归,飞行很有规律,渔民们根据其飞行方向可确定航行路线和岛屿位置,故把这种鸟称为“导航鸟”。它们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岛的东岛(也称“鸟岛”),与麻枫桐树相互依存。1981年东岛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使鸟类及其生长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据估计,东岛上空成千上万只白鲣鸟穿梭飞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壮观。海鸟可供食用、药用,还可以制成标本工艺品供观赏,是一种可观的资源。大量的海鸟在各岛屿上留下丰富的鸟粪,千百年来堆积成厚厚的鸟粪层,有的岛屿竟厚达一米以上,储量十分丰富。鸟粪土富含有机质、氮、磷、钙质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料。
植物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
南海风光集萃(20张)
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岛上植物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麻枫桐树,树高10米左右,胸径30—50厘米;树枝横生,粗大短壮,从根部到树顶都可生长叶子,叶色淡绿带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枫桐树往往丛生在一起,长成森林。对海鸟来说,枝权较多,易于筑巢,且树要茂密可抵御风雨。是白鲣鸟和其它海鸟的主要栖息场所。在岛屿上,到处可见一种长成一簇簇、密不透风、葱绿欲滴的灌林丛林,这就是草海桐。也称“羊角树”。属热带常绿灌木。草海桐多生长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滩上。有些岛屿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长,密密麻麻,几乎覆盖整个岛屿。草海桐的生长对保护岛屿的沙滩、改善岛屿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树木类都与海南岛的树种有关。典型的有椰子树和木麻黄。椰子树,树高20—30米,挺拔秀丽,不怕烈日,喜沐海风,非常适合在各岛屿种植。海南岛的渔民在很早以前就将椰子树移植到过往的岛屿上。高耸的树冠可作为海上航行的标志,长成的椰子果又可作为果实收获。有人群居住和渔民们经常过往的岛屿上更是蔚然成林,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木麻黄,树高10多米,由于易于栽培,生长迅速,是各岛屿主要的海岸防风林,栽培较多的树木还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桉树等等。另外,各岛屿还种植有各种热带水果、部分粮食作物和多种蔬菜。

矿产
南海海底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据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蕴藏量达
中国南海
二百亿吨。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中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南海的战略价值日益彰显。

4. 南海区的自然资源

南海区位于华南亚热带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多,1979~2002年间平均降雨量1650.8毫米。有流量较大的西北江穿越,水资源较为丰富,基本上不存在缺水区。水资源特点是:降雨和径流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在汛期雨量较为集中,径流多数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如遇暴雨,外潮顶托还会造成内涝灾害;枯水期间,由于降水量少,不能满足农业自流灌溉的需要,往往出现春旱、夏涝和秋旱的灾害。其次是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状况随丰、枯季节而变化,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涌,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内河涌在枯水期靠中低水位开闸交换,高水位时要关闸防洪。
降雨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境内的降雨虽然丰沛,但蒸发量也大,1979~2002年间,平均蒸发量为1516.6毫米,最大1780毫米,最小1300毫米,与降雨基本持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深800毫米,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79.3%集中在汛期。丰水年(P=10%)径流深1142毫米,径流量13.16亿立方米;枯水期(P=90%)径流深496毫米,径流量5.72亿立方米;丰、枯水年径流差2.3倍。全境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9.22亿立方米,另有西北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流量2109亿立方米,合计多年河川平均流量2118.22亿立方米。
由于雨量多,河涌密布,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境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为2.9亿立方米。 南海境内矿产资源不多,金属矿藏几乎没有,主要有一些非金属矿藏。
煤等燃料矿产
煤主要分布于官窑、里水邓岗和岗头、和顺及松岗联表等地,以无烟煤为主,产于石炭灰纪测水组、二叠纪童子岩组和晚三叠纪小坪组,多呈薄层状或煤包产出,形成规模小,仅见小型矿床或矿点,可供地方性开采。此外,马头岭一带有石油矿点,盐步有油页岩薄层状矿点,夏教有浅层天然气矿点,均不具工业价值。
膨润土
见于官窑黄洞和狮山穆院、白泥坑一带,为火山沉积蚀变风化产物,产于始新世华涌组第一段,成层状产出。是一种由蒙脱石矿物组成的黏土岩,用途广泛,可作建筑涂料、深水井淡水泥浆、干燥剂以及香皂、饲料等添加剂。上述地区的膨润土,属中至大型矿床,可作露天开采。
高岭土
见于狮山白泥坑、横过坑等地,产出地层为始新世宝月组,矿石为长石砂岩风化物,属风化型小矿床,质纯,当地居民早在200年前就已开采利用为陶瓷原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配料砂岩
分布于和顺文头岭和象岗、大沥、盐步平地岗瓦头和龙头岗等地,产于三叠纪、石炭纪和泥盆纪地层中,成层状产出,主要成分为石英,可作水泥配料。属中型矿床,正在开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石膏
见于盐步、松岗和桂城等地,产于早第三纪地层的沙砾岩、砂岩、粉砂岩中,呈夹层产出,单层厚一般为0.5~3.2米,最厚可达15米,埋深60~160米,为大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硬石膏,分布广,质量好,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泥炭
见于官窑大榄涡、和顺万顷洋、罗村中、桂城岗等地。产于第四纪沉积物中,呈不等厚的层状产出,分布广,属大型矿床,质量好,埋藏浅,可作露天开采。泥炭是一种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作为新型矿产资源,在工农业上有广泛用途,具有一定的远景开发价值。
重晶石
仅见于凤鸣三山,呈脉状,产于早白垩纪地层中。重晶石矿,质量较好,易开采,具中型矿床储量,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料
主要见于西樵山和小塘狮岭等地,属火山岩型石料。质地坚硬,储量不大,大多数已开采利用,一些风景区已禁止开采。

5. 给我提供一些南海的资料

南海

南海,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南海海区主要属热带、赤道带气候,温度高,年变化小,生物种类丰富。沿海河口一带为良好渔场,稚鱼成长后又向近海洄游。在深海区有随海流前来的金枪鱼、旗鱼、鲣鱼、鲨鱼等远洋性鱼类。近年来在珠江口、莺歌海、西沙群岛等海域海底均已发现石油。南海为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交通要冲,但岛礁众多,水深变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险地带。

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平均水深1,212米。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土包括大陆、岛屿和干出礁这些陆地及其沿岸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水域,这些水域有人叫作“蓝色的国土”。国土范围和面积均应以国家权威机关公布为准。南海诸岛的岛屿和干出礁的陆地面积,国家或海南省国土部门似未公布。南海诸岛的领海基线,国家只公布了一部分,大部分未公布,领海和毗连区的范围和面积自然也未宣布。根据掌握的图件(可能不是最新的、比例尺不是最大的),初步量算出南海诸岛陆地面积(表1),仅供政府公布前作参考。南海诸岛陆地面积小,为5286.5平方公里,但散布范围广,拥有大量“蓝色的国土”。据《海洋法公约》而测算,1个远离大陆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岛,至少可以拥有1543km2的领海和431015km2的专属经济区海域。”(参考中科院赵焕庭的论文“南海诸岛的主权、资源与开发”)

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

南海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2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700米的距离。

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东沙群岛有着丰富的水产,如海龟、墨鱼和海参等。西沙群岛是一个鸟儿的世界,岛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可以作肥料。中沙群岛和其他群岛不同,还是一群没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碓。南沙群岛是南海中面积最大、岛碓最多的群岛,属海南省管辖;它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海南岛是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海南有人口400多万,于1988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南海现状

在南海50多个可以住人的小岛或浅礁中,有一半多被越南占据,中国大陆仅保有8个,最大的太平岛被台湾当局控制,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占据。南海局势不明,对中国今后海洋生存空间埋下了不安定因素。中国南海舰队要在10年完成南海部署,争取有利国际环境,夺回属于中华民族的领土。

南海的历史

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现在的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介绍,“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同时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http://ke..com/view/15793.htm?fr=ala0

6. 我国南海有哪些海洋资源

3. 丰富的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
南海陆架新生代地层厚约2000~3000米,有的达6000~7000米。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有三角洲、生物礁、古潜山等多种储油类型。珠江口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沉积厚度为几千米,盆地中心达7500-11000米,沉积岩主要由上、下第三系组成,有良好的生油层、储油层和成群的构造圈闭。北部湾盆地4万多平方千米,沉积厚度为数千米,最大7000米,且生油、储油条件好,水浅、离岸近,是油气丰富的地区;莺歌海盆地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沉积厚度达6000-7000米,主要为第三系地层,有8个二级构造和两个礁块带。1977年-1980年,中国石油部门对上述3个盆地分别进行钻探,获得了工业油气流;1980年开始,中国又与法国、英国、美国等合作打出若干口原油质量好、比重轻、含硫低的高产油气井。从长远看,南海深水石油储油潜力比东海、黄海都要大。南海石油潜力最大的地段是中国台湾和海南岛之间的大陆架一带;另外,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其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厚度很大,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可达418亿吨,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南海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在我国10个主要的沉积盆地中,以珠江口和莺歌海盆地资源丰度最高,在我国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中,南海西部海域占50%。仅临近海南岛的莺歌海盆地就探明储气量达2147亿立方米,而整个南海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有12个可望成为大型油气田,其中储凄凉达968亿立方米的崖13-1气田已经投产,并向广东和香港供气。
199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南海周边国家已在南沙海域钻探了1000多口油气井,找到了97个油田和含油构造,95个气田和含气构造,其中位于我国断续线以内的油田28个,气井225个;石油总产量每天达两百多万桶,主要开采国家为马来西亚(每天75万桶)、越南(35万桶)、印度尼西亚(21万桶)、文莱(19万桶)、泰国(17万桶);天然气产量达25100亿立方英尺(马来西亚14370亿立方英尺,文莱3340亿立方英尺)。
1998年,我国在南海海域的石油产量达1362万吨(其中南海东部产量1255万吨,南海西部107万吨),是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南海石油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南海地区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

2)南海周边三省区矿产资源品种繁多,部分矿种蕴藏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全国已经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岛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有57中;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126个,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矿、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禄铁矿的铁矿储量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也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此外,黄金、水泥灰岩、花岗石材、矿泉水等分布较集中,矿种相对配套,开采方便,所以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广东目前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9种,产地1400多处。广东的高岭土、泥炭、冶金用粗面岩、锗、碲等矿产储量全国第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广西是有色金属的富集区,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好,已发现的矿种有近百种。探明储量的有7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3种,铟储量居世界第一,比世界其他国家储量的总和还要多;锰、锡矿储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3;钒、钨、锌、锑、银、铝、滑石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广西河流众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3)未来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结合而成的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甲烷被包进水分子中,形成一种冰冷的白色透明结晶,称为“甲烷水合物”,由于它外表看上去像冰,但又具易燃特性,能像蜡烛一样燃烧,故又称为“可燃冰”。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全球迅速发展下,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探知的原油约占地球总原油量的80%,已探明的天然气约占总储量的60%,消耗速度很快,能源危机像悬在人类头顶的一把剑,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较早前,加拿大一艘渔船在出海捕鱼时,无意中发现一块巨大的海底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再次引起科学家对开发这种新能源的兴趣,并希望能在10至30年内进行商业开采,使可燃冰能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可燃冰有很强的吸附天然气能力,1个体积单位的可燃冰可以分解为164个单位的天然气及0.8个单位的水,也就是说1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由于可燃冰燃烧时不会产生残余物,而且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可燃冰可能成为人类新的后续能源,帮助人类摆脱日益临近的能源危机。目前,国际间公认全球的可燃冰总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至3倍。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亚热带地区的我国南海海域不可能存在“可燃冰”,因为这里没有冻土带。然而,不久前,广州地质调查局利用地震波探测海底地表反射,发现了中国南海区域有“可燃冰”存在。由于特殊的物理性能,天然气和水可以在温度摄氏2度至5度内结晶,而南海海底600米至2000米以下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适合“可燃冰”的生成。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7. 南海有什么自然资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1

8. 我国的南海有哪些自然资源,从地理位置上分析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是世界着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南北横越约 2000公里,东西纵跨约1000公里。整个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平均水深为1212米,最深处为5559米。此外,在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散布着大小200名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热带自然风光十分绮丽,资源蕴藏量巨大,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9. 为什么说我国的南海海底都是宝贝

南海海域非常的宽广,海底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等,海洋渔业发达,海产品产量也格外高,所以都是宝贝。


南海是南海(地理水域)和南海(领海)的简称。它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部。它是太平洋的西部,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九段线以内海域为中国领海。海域天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沿海水域面积和水域最大的海域。最深海域的平均深度为1212米,最大深度为5559米。

归根结底,南海海底埋藏的自然资源价值无法估量,可能是其它海域不具备的,也可能是取之不尽的,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最珍贵的地方。

10. 南海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从资源和位置方面说说南海的重要性

资源:南海有四千多个礁岛,分属于 东沙群岛 中沙群岛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从地理上来看,南海位于北纬20度到0度之间的热带地区,常年受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北赤道暖流影响,气候潮热。生物资源丰富。怎么理解这个丰富呢,具体来说。比东海、黄海、渤海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大。

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

最近又在南海发现了可燃冰,但具体数量不明。官方估计,中国海陆共有350亿吨油当量。
但具体的使用、开发、危害、开采还没有完全明确的数据,我在这里也不敢妄言,但南海有,这是肯定的了。

矿产资源不是很多,和其他海的比例差不多吧,

除了油气资源外我想多说一点。南海还有大量的文物资源,南海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东亚与西亚、欧洲。其中南海一号就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的商船。古代沉船不计其数,南海也是一个考古的好地方。

综合起来就这些,12%的天然气,石油。约当中国海域三分之二的自然资源。无计其数的文物资源。还有未知的可燃冰。
南海丰富的渔业资源。
在南海大陆坡和群礁里,海产鱼类有千种以上,具有经济价值的达几十种,仅金枪鱼就有7种以上,还有鲨鱼、飞鱼、旗鱼、箭鱼、刺鲅(马鲛)、鲯鳅、真鲹、白十鲔(吉尾鱼)、鹦鹉鱼(双曼公)、条纹胡椒鲷、鲻鱼。甲壳类有多种虫段、蠏,贝类有鲍、牡蛎、珍珠贝、马蹄螺、夜光螺、蝾螺、凤螺、宝贝、砗磲等,头足类有章鱼、鱿鱼,棘皮类有海参、海胆、海星,爬行类有海龟、玳瑁,还有海藻类和鸟类。这些生物构成了南海的渔业基础。

地理位置:是国际海上航运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际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不仅扼制南海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而且对马六甲、巽它和望加锡等海峡(海上交通咽喉)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油流的5倍,是经过巴拿马运河油流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同时南海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气最大的产区和贸易区,1998年经过该地区输出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3(其中3/4的运往日本,其余的销往台湾和韩国)。另外,大陆现阶段能源进口的88%也必须经过该海域(中东48%、亚太22%、非洲18%)。因此,南海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