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甘肃地质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曼谷短租价格怎么算 2025-05-30 04:12:54
ps修补工具怎么向上移动 2025-05-30 03:48:36

甘肃地质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5-28 20:04:27

① 甘肃省地形以什么为主

问题一:甘肃省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西边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和占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甘肃省南北扁平、东西狭长的地形特征.全省地域狭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
地貌特点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问题二:甘肃省在什么地形区 甘肃省主要在河西走廊,西部、西南部和南部位于祁连山脉和陇南山地以及甘南高原,中部和东部为黄土高原

问题三:甘肃地区区域地形特征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西边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和占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甘肃省南北扁平、东西狭长的地形特征.全省地域狭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
地貌特点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问题四:甘肃地形什么图形 甘肃省主要在河西走廊,西部、西南部和南部位于祁连山脉和陇南山地以及甘南高原,中部和东部为黄土高原

问题五:嘉峪关以什么地形为主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酒泉盆地西缘,南临祁连山,北依马鬃山,地势险要,景色雄伟,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市域南北界于文殊山和榆树沟山之间,两山之间是一长15公里的峡谷,为“河西第一隘口”,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500-1800米,文殊山海拔2228米,黑山为本市最高峰,海拔2799米。
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起初,只有关城,无楼。后于明代补建。当年,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代简陋的建筑设备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实在不易。于是,便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 等动人故事。昔日的古嘉峪关,如今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新兴的城市:雄伟的高炉直指蓝天,巨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一排排白杨浓荫蔽日,眼前钢城流光溢彩,滑翔基地盛况空前……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至此,终于在这里打了个漂亮粗实的句号。
1958年随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逐步发展而成一座新型工业城市、旅游开放城市,亦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基地,有“西北钢城”之称。市域东西最长40公里,南北最宽35公里,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27平方公里。市辖五一、新华、前进、胜利、建设、镜铁山矿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 嘉峪关、新城、文殊3个乡。总人口 13万人。全市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 *** 尔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 47%。嘉峪关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居民来自全国各省区,以祖籍山东和东北者居多。
工业、旅游业和农业为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全市有乡以上工业企业八十余家,其中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钢公司。
嘉峪关市是丝绸古道上重要的旅游城市。有闻名中外的嘉峪关城楼、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明代长城烽墩遗址、长城博物馆、新城魏晋壁画墓、七一冰川、大漠戈壁风光、文殊山石窟。黑山石刻、国际滑翔基地等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

问题六:靖远地形以哪种为主 靖远地形以高原为主.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106公里,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海拔1300-3017米之间。

问题七:甘肃地形为什么这么长 现在的甘肃省古时候称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最早的一条通道。该走廊其西边是大山,东边是沙漠。所以感觉很狭长,有点像哮天犬拿的那块骨头。怎么样?楼主,满意么?

问题八:甘肃的气候和地形是不是中国最复杂的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荒漠地带。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气象: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

问题九:甘肃白银是什么地质为主 白银市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呈桃叶形狭长状,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将增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海拨在1275―3321米之间。

② 甘肃有哪些自然资源

甘肃能源种类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外,还有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省内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包括能源10种,金属矿产56种,非金属矿产105种,水气矿产2种。
其中,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31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还有,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总土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有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

③ 甘肃的自然资源

甘肃的自然资源是非常多的,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千米,南北宽530千米,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甘肃的自然资源有一下几个:
1.水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中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92.98亿度,水力发电量居中国第4位。
2.土地资源
甘肃省总土地面积约为45.44万平方千米(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千米),居中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总量为4544.02万多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中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3.植物资源
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七次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积1042.65万公顷,全省森林面积507.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2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4054.8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1453.97万立方米。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山等处。
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山、崛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这类草场可利用面积为427.5万公顷,占全省利用草场总面积的23.84%,年平均鲜草产量4100千克/公顷,总贮草量约175亿千克,平均牧草利用以50%计,约可载畜600万羊单位。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资源有7大类: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莲、芨芨草等;淀粉及酿造类植物有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米、土茯苓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类有20多种,如栓皮栎、五倍子、槐等;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天麻等;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菇、鹿角菜等。甘肃是中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中国第二位。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冬虫草等。
4.动物资源
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康县、成县、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中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5.矿产资源
甘肃省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中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年),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有亚洲最大的金矿——甘肃阳山金矿。阳山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是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
6.气候资源
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中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