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工业资源配置怎么样

工业资源配置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4-04-23 22:14:09

Ⅰ 关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几点认识

一、资源(本文主要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配置方式影响生产力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

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造成这一突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二、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

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尚不统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东部和西部等,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不同而对这一关系的理解上不尽一致,在行动上不尽统一,需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中统一步调。

——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保障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配置的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发展。

——资源配置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过渡开发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可能全面、协调的发展,也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讲是没有保障发展。

——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同时,开发自然资源是一种反自然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频发,自然灾害骤增,生态环境恶化,物种逐年减少,人类共同的家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挑战。自然发展史,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教科书。300多万年的人类进化史,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00多年的工业化史,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的历史结论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型”,“掠夺式”发展(人类掠夺自然,人类互相掠夺)已经到了极限。人类已经在处理各国间关系的同时,开始共同研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推进发展中如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以求得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课题。我国在当前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面对开发资源造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要着力研究制定资源配置中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最佳结合点,研究建立开发与补偿的双向机制,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措施,进而实现“补偿型”、“循环型”、“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度,要使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协调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水平上,物质生产都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自然物质生产。但人们很容易忽略甚至不承认自然物质生产,常常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形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造成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的尖锐矛盾。然而,整个社会物质生产是以自然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我们不仅要承认社会物质生产,还要承认自然物质生产,不能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形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必须把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有限度,要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度,同时,在每一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社会必须投入保护资源的资金进行补偿,以维持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潜力的根本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资源是从根本上保障发展。只有克服“一时发展,长久停滞”、“局部发展,整体后退”短视行为,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论。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的相关理论,曾经对资源配置产生过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历史局限性,并没有完全反映客观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反思、总结。地理环境决定论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人定胜天论也在实践中产生过巨大作用,但都具有一定片面性。我们不完全赞成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完全赞同人定胜天论,我们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

实践反复证明,如果违反自然规律,过度开发资源,必然遭到自然报复;而人类不去利用自然,只是保持原生的自然平衡,是自然主义价值观,同样是不可取的,而且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出发点和归宿。遵循自然规律,有限度开发利用,建立补偿机制,形成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改变大自然旧有的平衡,建设一种螺旋式发展的大自然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

三、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人与自然、中央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国内与国外、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当前需要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角度统筹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追求GDP),其结果是:一方面,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社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影响民生,影响文明建设,影响社会稳定。二是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我国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一,区域发展不均衡,需要实施差别化政策。三是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如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是当前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统筹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创新制度、加强监管,保障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实施资源配置开源节流、集约节约战略。现阶段,土地资源开源主要是土地整理与复垦,节流主要是用途管理与提高利用率;矿产资源开源主要是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节流主要是限量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在国家规划的不同功能区,分别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在城市和农村分别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分别确定不同的资源开发与补偿保护的指标体系。

——实施经济政策调节,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有关资源配置的体制、政策,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矿产资源配置方面,协调处理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中央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关系,界定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类分级管理的事权,明确中央、地方、企业和当地民众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责权利;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坚持城乡土地一个市场,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征收和经营性用地征购,解决土地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强化其公共服务者和市场监督者的职能,另一方面弱化、淡化直至取消政府作为资源直接经营者、交易者的角色。改变目前政府既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市场管理者,又是市场中利益相关人的状况。

——对土地、矿产逐步实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重点和难点是集体土地产权问题,矿产资源管理重点和难点是完善矿业权管理问题。

——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形成生态补偿和环境付费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逐步使资源型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形成资源“完全成本价格”。

——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资源,发现新用途,提高资源利用率,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要加大约束和激励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干部从政作为的价值取向。

五、把完善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管理方式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把行使政府职责的“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运行机制体现在资源配置中的“保障中保护,保护中保障”。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区域差别化管理、发展阶段动态调整等综合手段,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东部和西部等基本做到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实施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原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8年6月13日)

Ⅱ 卡奥斯正在重塑工业生态,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我们都知道一切事情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也就是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国工业发展已经到达一个程度了,也有些企业遇到了一些工业上的瓶颈,需要去突破,所以我国很多企业都在变化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现在工业生态是备受国家和企业所要关注的,也是倡导企业的工业生态要勇于创新等,卡奥斯是主要是运营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所以卡奥斯正在重塑工业生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卡奥斯在重塑工业生态具有很大的贡献价值,不仅为各大企业解决了传统工业上的难题,也给国家的工业科技带来卓越成效。

Ⅲ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有何区别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区别如下:

一、经济学方面的不同

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定义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

资源配置中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二、两者的本质不同

资源利用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加强可再生能源行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促进国际间交流,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规划体系。资源与环境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三、二者的影响不同

生态资源的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成为综合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从区域范围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通过企业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利用和信息共享,使得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提高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

Ⅳ 我国矿产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矿产资源配置方式及手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单一的行政计划配置方式已被突破,市场机制逐渐在配置矿产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比,相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而言,尤其是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呼唤的要求,我国矿产资源配置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矿产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与其特点有关,即国家所有,因此,其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必须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因为市场配置是以产权分散为前提的,即每个市场主体,都要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支配自己所掌管的资源,只有这样,市场信号才能起作用;如果所有权是一家,使用权也是一家,高度垄断,市场就根本无法调节。因此,矿产资源要进入市场,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这种分离是通过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实现的。但矿产资源所有者从探矿权和采矿权那里获得的不是资源所有权的补偿,这一点与土地使用费根本不同。因为受让主体获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之后,在开发出售矿产品时,还要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而正是这个资源补偿费体现了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实际上,探矿权和采矿权主体从矿产资源所有者那里获得的仅仅是探矿和采矿使用权。

这种区别主要是由于矿产资源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大多数埋藏在地下,不经过勘查就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无法确定其数量、质量、产状、位置。对这样的资源的所有者,不可能像土地资源所有者那样,一开始就出让使用权,而是首先要千方百计吸引勘查者,借助勘查者的技术和资金实现所有者的权益,即找到了才存在归谁所有的问题。所以,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把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受益权放在矿产资源开发之后才去实现,而不是一开始就收取使用费。同时承诺勘查主体投入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是法人财产权,谁投资,谁受益;如果没有这个承诺,有谁还会冒巨大风险去找矿呢?

矿产资源在两权分离的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资源利用的指导思想过于单一。在强调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负面效应,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分地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消▓和投入,经济发展的粗放性十分明显;同时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2)宏观配置上的失调与不足。一方面,长期单一行政计划手段和其他不适当的行政配置方式,严重地阻碍了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和资源市场的发育;另一方面,资源“条块分割”的配置体制,导致了矿产资源宏观规划之间的冲突与不协调。此外,矿产资源宏观配置缺乏足够的信息作为决策支撑,尤其是缺乏一些公共综合信息作支撑。国家对矿产资源统一规划协调力度显得不够。

(3)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薄弱。相对于其他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言,我国的矿产资源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相对滞后,资源价格严重扭曲和不合理。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矿产资源无价或低价,以及矿产资源需求的失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难以发挥。

(4)矿产资源代际间配置失调。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正处于高峰时期。但是,由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关系处理不当,一方面,竭泽而渔式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仍未有根本性的好转;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资源存量之间严重失衡,资源勘查薄弱、保证程度较低问题也严重存在。

(5)矿产资源区域配置的特色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一系列国土资源的区域配置。但绝大多数地区是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目标下开展此项工作的,资源的区域间优势互补、合理流动的配置方案少,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特色不明显。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些需要商榷,比如,能不能把土地资源的两级市场套用在矿产资源上?如果套用,在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否值得关注?

(1)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大多数是在经过勘查之后才能确定下来,没有经过勘查是无法形成所有权的。所以探矿权是形成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第一个门槛。不通过这道门槛,所谓国家所有权是空的,因此,多数国家把这个门槛设置得比较低,以便投资者容易进入,即通常用勘查登记的办法准入,只收取少量的按面积计算的区块使用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也是这样规定的,近年的实践也是这样做的。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把这个勘查登记的准入当成一级市场?或者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改成一级市场?由向政府登记改成由政府拍卖?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很可能影响投资者进入,进而也将影响矿业权的增加和国内资源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

(2)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主体的我国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给矿业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带来许多困难。一般说,矿业权市场是由矿产品市场拉动的,而我国的矿产品市场近年发展迅速,但对矿业权市场拉动无力,探采失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①现在国有矿山生产的矿产品,其矿业权是无偿取得的,加之企业领导的任期制,所以他们可以大量地产出矿产品,而不管以后如何;②国有矿山在无偿取得矿业权情况下,也无须提取矿业权的折耗,因而企业没有形成积累,无钱搞勘查投入。③直接进口矿产品,无须国内的矿业权。再从地勘单位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们只是从事矿产勘查技术劳务的打工者,如今让它们成为矿产勘查的投资主体,根本就缺乏投入资本。

(3)我国矿产勘查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矿产资源通过市场调节之后,开始暴露出许多矿产自然丰度差,没有竞争力,有的品位低、成分复杂,有的地理位置不好,有的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很高,找矿难度大等问题。加之,原有的地勘单位实行事业管理,队伍臃肿,负担过重,所以勘查成本很高。这种情况,过去在政府财政投入时,因有无限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被掩盖起来了;如今一踏入市场,面对国际竞争便暴露无遗。

(4)矿业权市场不发育,至今尚未形成统一、有序的矿业权交易场所,出让矿业权主体和购买矿业权主体之间缺少信息沟通,行业垄断、地区封销还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