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简介怎么写

资源简介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2-04-12 11:26:51

① 蹲踞式起跑的资源简介怎么写

摘要 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跑”三个动作。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几次深呼吸,轻松地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腿跪地;两手收回紧靠起跑线后沿并掌于地面,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或稍分开与拇指成“八字形”,虎口向前做弹性支撑。两手距离比肩稍宽,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头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身体重量均衡地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注意听“预备”口令。

② 旅游资源的简介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
2.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保继刚,1993)
3.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邓观利,《旅游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邢道隆,《谈谈旅游资源》)
5.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高教版与上基本同)
6.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1.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是吸引力。
2.存在形式既有的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也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更多的则是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与历朝王朝的故事、泰山与历代皇帝封禅的故事、杭州的雷峰塔与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等。
3.发展变化
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概念。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1.阶段性:有些还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将来就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如文革遗迹。
即所谓未开发的潜在旅游资源和已开发的现实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吸引力具有群体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对城市人来说农村田园风光、对农村人来说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吸引功能;
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旅游资源的内容——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可开发性——旅游价值和原材料。
旅游资源可定义为: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它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在范畴上属于社会资源之列。

③ 人力资源企业简介范文怎么写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分析绩效差异,提出绩效改善计划或建议;7、针对员工的晋升、调薪、培训等奖惩与自身考核结果相结合的运用提出可行的建议。业绩:1、编制了KPI词典,采用合适的考核工具考核业务部分与非业务部门;2、通过考核数据的收集,对考核项目、目标值、评价标准等进行3次的全面梳理工作;3、依据集团目标,负责拟定集团8个一级部门、3大事业部考核初稿,并与各部门负责人达成一致;4、开发绩效培训课件,对中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进行授课2次;200x-200x***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职责和业绩:1、根据集团业务发展需要,编制年度招聘计划及预算;2、根据招聘结果,对招聘渠道、招聘人员的数量、质量及成本费用进行评估,提供阶段性招聘工作总结;3、根据现有编制及各部门人员需求申请,及时协调并汇总各事业部的招聘需求,拟定招聘方案,组织并实施各类招聘活动;4、选择合适的招牌渠道发布职位信息,收集、筛选简历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初试、复试;5、开发、甄别、选择、建立和维护合适的招聘渠道,并与之保持好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相互共享信息;6、建立及维护集团公司人才库,用以满足集团公司发展需要;7、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业绩:1、带领招聘团队为各事业部招聘一线普工近1100人;2、独立组织、开展省内省外院校、技校招聘宣讲工作;3、开辟三个新的招聘渠道,首次采用与应急队、劳务中介合作,缓解了公司淡旺季的用人需求,节省了人力成本的支出;4、为集团、各事业部输送办公人员、技术人员近120名,成功推荐中层以上管理者近15名,包括本部门人力资源部副经理;200x-200x***有限公司人事行政专员职责和业绩:1、参与公司制度、流程的建设与完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协助部门经理完成绩效考核,收集与汇总考核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3、负责公司项目的申报及后续跟踪、反馈;4、负责公司招聘、培训、劳资核算等人事工作的开展;5、负责公司食堂、员工宿舍、车辆管理等后勤工作事务;6、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部部门增强沟通与合作,保持良好关系;7、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职业技能与特长: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驾驶证C照

④ 简历社会资源怎么写

社会资源,简单的说,就是亲属的社会关系。比如,爷爷是某某县的县长,舅舅是某某局的局长,姑父的某某所的所长,等等。一般要把直系亲属及三代以内的近亲,都一一写下来。
为了应对需要,满足需求,所有能提供而足以转化为具体服务内涵的客体,皆可称为社会资源。

⑤ 环境资源的基本简介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它包含有两层涵义: 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空气、动植物、矿产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可称其为自然资源属性。二是指与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可称其为环境资源属性。

⑥ 云南旅游资源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云南,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有独特的优势,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多数城市四季如春;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奇观;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是访古探秘进行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知识宝库;还有各具文化特色的25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各地,大致有:

世界级旅游资源:三江并流保护区、丽江古城、西双版纳、哀劳山、剑川寺登街、陆良九乡。

国家级森林公园:昆明金殿、棋盘山、宜良小白龙、寻甸钟灵山、石林圭山、曲靖富源十八连山、曲靖沾益珠江源、曲靖罗平鲁布革、曲靖陆良五峰山、玉溪新平磨盘山、易门龙泉、昭通威信天星、昭通水富铜锣坝、红河河口花鱼洞、思茅莱阳河、临沧五老山、德宏陇川章凤、保山腾;中来凤山、大理南涧灵宝山、大理弥渡东山、大理祥云清华洞、大理巍宝山(巍山)、楚雄紫金山、迪庆德钦飞来寺。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陆良县九乡、瑞丽江-大盈江、腾;中火山地热。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白马雪山、苍山洱海、哀劳山、南滚河、无量山、版纳河流域、澄江冒天山、怒江大峡谷。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腾冲北海。

国家独龙野牛种源保护基地怒江贡山。

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岩溶峰林、云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云南腾冲火山地热。云南省火山、土林腾中火山群、屏边火山、元谋土林。

云南省主要峰林、石林个旧峰林、路南大小石林、路南乃古石林、邱北普者黑峰林峰丛、广南八宝峰林峰丛。

云南主要冰川:明永冰川、乃诺戈汝、森林堡、玉龙雪山冰川、哈巴雪山冰川。

云南省主要峡谷、河湾怒江大峡谷、虎跳峡江峡谷、裴脚深谷,长江第一湾、怒江第一湾。

云南省极为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10年来,全省集中力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和其它配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推出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2006年,到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460亿人民币。旅游业正在成为云南的一项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⑦ 业务资源共享平台简介该怎么写

平台来源(谁出资建设的)
机构设置、主要职能
资料来源
共享方案

⑧ 微课上传资源简介怎么写

要突出课程的某个知识点,并告诉大家这节微课是根据知识点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微课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与一对多课堂的教学有所区别,更注重学生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并进行一对一辅导。

⑨ 求矿产资源的简介 老师要求做小报 快快

矿产的开发规模,产量的增长幅度,受制于各类矿产的资源潜力、品质和探明程度。
资源潜力的评价,与勘探程度、研究深度紧密相关。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技术方法的进步,认识的变化,不同时期进行的矿产资源评价,资源潜力预测和数值的估算也会有许多差异。我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地热资源,也曾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次数不等的评价和预测,对资源“家底”有较系统的了解。整体上认为能源矿产资源量是比较丰富的,但按人均占有量计又是相对贫乏的。
资源量转化为矿产储量,需经过矿产的勘查。储量的探明度,往往受制于勘探规模和勘探程度。迄今各类矿产也已进行过相当规模的勘查,但总体上勘查程度不高。有些领域涉及不深;地域差异又使不少地区的勘查程度很低。现今探明储量占资源量的比例较小,矿种之间各有区别。突出表现在石油后备储量明显不足和煤炭精查储量偏少。
我国能源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正处在逐步与世界相衔接的过程中,还存在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以及统计等方面的某些差别。在进行与世界统计的资源状况的对比时,会出现可比性上的差异。

一、 煤炭

据80年代进行的资源评价结果,预测煤炭总资源量为5.06万亿T。浅于1 800m资源量为4.4万亿T,其中,埋深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104万亿T。以此数与世界产煤大国相同深度的资源量对比,低于独联体(6.8万亿T),高于美国(3.6万亿T),居世界第2位。以中国保有精查储量2 299亿T与世界各国可采储量相比,则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截止1996年底,煤炭探明储量10 273亿T,为资源总量的20.3%。其中,精查储量2 510亿T,占24.4%;详查储量1 815亿T,占17.7%;普查与找煤储量5 948亿T,占57.9%。历年已累计采煤248亿T,现保有储量10 025亿T,其中已占用储量2 556亿T,占25.5%;未动用储量7 469亿T,占74.5%,其中精查储量893亿T,仅占未动用储量的12%,对扩大规模、持续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煤炭资源分布地域广,但不均衡,具有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的特点。绝大多数省(市、区)分布着质量不同、数量不等的资源。以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为界,以西资源量达4.5万亿T,占89%;以东0.56万亿T,仅占11%。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北地区资源量达4.74万亿T,占93.6%;以南地区,仅0.32万亿T,占6.4%。整个煤炭资源量,相对集中在超过万亿吨的新(16 210亿T)、蒙(1 205万亿T)以及超过千亿吨的晋、陕、甘、宁、黔、冀、鲁、豫、皖9省(区),其资源量48 113亿T,占总量的95.10%。
与资源量分布相类似并以上述相同的区划进行比较,已知储量中,西部(8 715亿T),占87%,东部(1 310亿T),占13%;或者说北部(9 070亿T)占90.5%,南部(955亿T)占9.5%。现保有煤炭储量,相对集中在超过千亿吨的晋(2 578亿T)、蒙(2 247亿T)、陕(1 619亿T)以及新、甘、宁、皖、黑、冀、鲁、豫、黔、滇13个省(区),累计储量9 637亿T,占总储量的96.1%。
资源量与储量的相对集中反映了与大型含煤盆地的密切关系,也决定了中国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发展格局。
煤炭具多时代分布,煤类分带性明显。晚古生代以中变质煤为主;中生代以低、中变质煤为主;第三纪主要形成低变质褐煤,反映了地质时代新、变质程度低的趋势。煤类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天山阴山以北,以褐煤与低变质煤为主;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则分布有各级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及少量褐煤;秦岭大别山以南,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煤有分布,低变质煤很少。煤类品种全,但以优质动力煤为最丰,占保有储量的72.9%;优质炼焦煤、无烟煤比例偏小,占25.4%。煤田区伴生矿种类多,可综合利用产生新效益。
煤层埋深偏大,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埋深大于1 000m储量占53.2%;适于露天开采的煤储量仅占4.1%,且高变质煤量少。

二、 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系统进行过二次。资源量的预测随着研究深度也有所变化。据对全国统计的319个沉积盆地中所选择的145个盆地的系统评价结果,石油常规总资源量为930亿T,最终可采资源量140亿T;常规天然气总资源量38万亿M3,最终可采资源量10.5万亿M3。另外,又据其他方面研究结果,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类型的煤层气,埋深小于2 000m的资源量为32.64万亿M3;以含油率为6%的油页岩储量折算,页岩油远景地质储量近290亿T。连同南海南部海域初步预测的资源量在内,表明了中国油气资源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以人均占有量计,资源并不富裕。
石油、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不高。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2.6亿T,占迄今计算最终可采资源量的37.6%,历年已累计采原油30.36亿T,剩余可采石油储量22.24亿T,居世界第11位;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近1万亿M3,占预测最终可采资源量的9.5%,累计采出天然气约3 000亿M3,剩余可采储量7 000亿M3,居世界21位。
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布不均衡,相对集中在一批大型盆地内。地区上,东部(东北、华北、江淮)石油资源量363.4亿T,占总资源量的39%;中西部(247.89亿T)和大陆架海域(246.75亿T)大体相当,分别占26.7%和26.5%;南方区(长江以南)所占比例极小。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中部(11.36万亿M3),占29.95%,其次是西部(10.78万亿M3),占28.4%。中西部天然气资源量占58.4%;近海大陆架(8.39万亿M3),占22.1%,构成了天然气分布的基本格局。西藏、南海南部海域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再经继续深入、系统评价后,将会使中国总资源量预测发生新的变化。资源量集中于大型盆地具有普遍的规律。统计的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准噶尔、珠江口、东海、渤海、琼东南、鄂尔多斯、北部湾、吐哈、柴达木、四川13个盆地,占进行评价盆地数的8.66%,而其资源量:石油750.4亿T,占总资源量的80.7%;天然气30.7万亿M3,占总资源量的80.86%。
探明储量的分布特点与资源量相类似。储量集中于大型油田(>1亿T)和大型气田(>300亿M3)内。已探明石油储量,东部地区占79%,中西部地区占15.6%,海域占4.7%,其他区比重极小。天然气储量,中西部占67.2%,海域占16.74%,东部占15.64%。迄今占油田总数7.2%的大油田,其储量占石油总探明储量的58.6%;占气田总数6.2%的大型气田,占探明储量的43.9%。反映中国多为中小型油气田,而储量又主要聚集于大型油气田中的特点。
石油形成以陆相沉积为主,产出时代相对较新,以中、新生代地层中聚集了总资源量的86.3%;现今探明储量也主要分布于这套层序之中。天然气资源量,中新生界占49.2%,古生界占50.8%,资源比例各占一半,反映了天然气形成环境除陆相外,海相所占比重相当大。
地质条件的复杂,确定了资源品质的多样性。在石油资源量中,常规资源占87.1%,低渗油资源占6.1%,稠油占2.0%,低成熟油占4.8%。地理环境的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石油资源量的43.3%、天然气资源量的66.7%是分布在海滩、沼泽、沙漠、山区、黄土塬、高原等地理、地形条件复杂区。石油资源的23.3%埋深于3 500~4 500m范围;还有相当比例的资源超过4 500m(如塔里木盆地)。

三、 铀矿

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
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国已有23个省(区)发现铀矿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赣、粤、黔、湘、桂、新、辽、滇、冀、蒙、浙、甘等省(区),尤以赣、湘、粤、桂四省(区)资源为富,占探明工业储量的74%。
已探明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为主。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 0.05%~0.3%品位的矿石量占总资源量的绝大部分。矿石组分相对简单,主要为单铀型矿石, 仅在极少矿床有其他金属元素共生,形成铀钼、铀汞、铀铜、铀多金属、铀钍稀土矿床。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在一些矿田内,矿床往往成群出现,有的几个,有的几十个,而其中常有1~2个主体矿床存在。探明的铀矿体埋深多在500m以内。
中国铀矿成矿时期以中新生代为主,并主要集中在87~45Ma。成矿的先后顺序是:混合岩型、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据铀矿床矿化类型、成矿时代和大地构造单元中分布特征,划分了东部铀成矿省、天山祁连山铀成矿省、滇西铀成矿区。并据矿床成因、赋矿围岩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主要铀矿床分为内生铀矿床(岩浆型、热液型)、外生铀矿床(成岩型、后生淋积型)和复成因铀矿床三类。

四、 地热 已进行的地热资源评价结果,预测全国埋深小于2 000m的地热资源量为221 900 000×1012kJ,相当72 310亿T标准煤的发热量。按1%计算可采地热资源,相当723亿T标准煤的发热量。据对一批主要的沉积盆地进行的评价,预测资源量约40 184 046×1012kJ,占总量的18.1%,可采率按1%计,相当1 371亿T标准煤的发热量。
全国已勘查过的地热田738处,探明可采热水量247.02万M3/D,可利用热量4 318MW,年供热量约相当464.4万T标准煤。

⑩ 资源的简介

资源(Resources)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