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人口增长为什么资源不足
扩展阅读
产品内袋多少钱 2024-05-05 23:42:18

人口增长为什么资源不足

发布时间: 2022-11-22 20:14:30

⑴ 亚洲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长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历史上曾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的战争正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长与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

⑵ 人口增长过快给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造成了什么影响

简言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必然造成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后果,包括、土地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⑶ 关于人口增长,资源枯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由于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由于土地供应是固定的,按收益递减规律,在土地上增加其他投入,食物供应只能呈算数级数增加。这两种力量剧烈冲突,较量,最终只能通过对人口实施强硬的,持续的节制才能使这两者达到平衡。积极性的和预防性的。前者包括战争,饥荒和瘟疫等;后者有堕胎,避孕和道德约束等措施。马尔萨斯悲观地认为,由于人类自身的缺陷,后者并不能有效节制人口,因此,前者不可避免地成为限制人口飞速增长行之有效的措施。

⑷ 人口过多、资源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总量占世界的1/5。虽然各种资源的绝对量并不少,但以人均拥有量计算,则属于资源贫乏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0.777hm2,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0.106hm2,仅为世界人均数的4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数的1/4;矿产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7%,相当于美国人均的1/10,前苏联的1/7;森林人均占有量为美国的1/190,英国的1/47,法国的1/30,甚至是资源匮乏国家日本的1/2。正可谓“人口多、家底薄”。然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仅用了30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路程,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经济发展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振奋之余,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巨大挑战。据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2004年全国仅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指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区)均普遍存在,其中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山西、福建等省(区)最为严重;地面塌陷也广泛分布于24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县(市),塌陷坑总数达4.5万多个,中南、西南地区最多,约占岩溶塌陷点的70%,而采空区塌陷以黑龙江、山西、安徽、山东等省最严重;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平原和盆地内,其中上海、天津、西安、太原等50多个城市问题比较突出。另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截止到2005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106hm2,退化、沙化、盐碱化土地135×106hm2,两者之和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1%。上述数据表明,在自然资源不足,人口负担沉重的条件下,尚未彻底摆脱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地质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的后果。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路程中还面临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种种课题。尽管在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的法制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法律法规的完善,执法守法意识的提高,全民环保观念的培养,还是与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这只看不见的“社会之手”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左右着我国的地质环境。

⑸ 人口过多会导致什么问题

1.造成公众普遍问题。人口增长会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2.造成失业率高的局面。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有经济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迅速下降,而非国有经济无法吸收国有企业的全部下岗职工,失业率必然上升。

3.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类侵占其他物种领地,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其他物种的减少甚至绝灭等。会使大自然受到破坏,造成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减少等。

4.造成人们饥饿贫困。目前,由于粮食的增长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人均粮食提高很少,甚至减少(现在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人均粮食约360千克,如果人口再增长10亿,有多数人就会得不到足够的粮食。

5.造成教育失衡的现象。人口增长太多会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分配,财力、物力难以满足增长的人口需求。

(5)人口增长为什么资源不足扩展阅读

造成人口过多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农业生产水平长时间发展较低,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因此,农村人口增长率较高。

2.政策因素:(一段时间内的政策导向)建国初期,国家缺乏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且在一定时间内鼓励生育,导致人口猛增。

3.思想观念:受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以“传宗接代”为目标而生育,进而导致人口增加;长时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产生了“养儿防老”思想,对人口增加产生影响。

⑹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资源退化枯竭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制约

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造成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问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人均拥有量锐减)等一系列问题.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2.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尔爾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3.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刀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

⑺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小题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2分)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分)

【小题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小题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小题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小题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小题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小题1】试题分析:先定性:不能去掉。然后谈原因: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去掉之后就显得绝对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点评:说明文能否去掉某一个词的答题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小题2】试题分析:联系文章说明的中心来理解,本文说明的中心是 “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而““资源短缺”的表现”与之无关,所以就不加以说明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
点评:理解说明文的详略问题,要联系说明的中心来理解。
【小题3】试题分析:“例如”是举例子,高达50亿吨, 1亿—1.5亿吨,列数字,“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作比较,说明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点评: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小题4】试题分析:抓住“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这几句话中可心提炼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
【小题5】试题分析:联系第一段“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题干要求来谈,就可以了。

⑻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有什么影响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能量的来源中,耕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有人预测,随着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从目前来看,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面积约为30亿公顷,人均只有0.5公顷。但是,这有限的耕地资源仍在不断地减少。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人口的增长,城乡的不断扩展、工矿企业的建设、交通路线的开辟等,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耕地被占用;2.为了解决因人口增加而增加的粮食需求,一方面对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是耕地表土侵蚀严重,肥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其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上述两个方面的最终危害是导致土地沙化。全世界每年因沙化丧失的土地达600万—700万公顷。3.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除了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和精耕细作外,就是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而后者已成为污染土壤的重要因素。上述原因促使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的情况更为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尽管每年都开垦一定数量的荒地,但人均耕地面积还是逐年减少:1950年为0.18公顷;1980年下降到0.1公顷;1990年又下降到0.085公顷。也就是说,由于人口的增加,每公顷耕地需要养活的人口数在不断增加:1950年为5.5人;1980年增加到9.8人;1990年增加到11.8人;2000年,每公顷耕地养活15人。

我国耕地变化的宏观趋势如下:

1.2005~2010年耕地减少较多。“十五”期间是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在原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积极推进生态退耕的政策也导致了耕地的减少。

2.2010~2020年减少数量变小。这10年期间是服务业主要拉动经济的时期,土地要素的投入相对减少。产业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减少,但城市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设仍然要占用一定的耕地。如果生态退耕的规划能很快基本完成,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数量也会由于市场的不断完善而趋于稳定。如果补充耕地得到鼓励,耕地数量的减少将趋于缓和。

3.2020年以后耕地减少数量趋于平稳。2020年以后,工业化处于后期阶段,城市化当发展到70%以后将进入到逆城市化阶段,城市重建将得到重视,耕地作为绿色空间的功能将得到加强。建设占用减少耕地的数量将会趋于平稳。

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已降到1%以下,但人口增长的势态依然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以每年1000万~2000万出生。因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土地与人口的矛盾依然很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