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科院的院士算不算精英人士
毫无疑问,中科院的院士一定算是精英人士。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中科院的院士?优秀的科研能力仅仅是当上院士的基石。想要成为一名院士,还要包括强大的关系网,在某项科研成果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而每个院士的可调用的资源也超乎我们想象,而这不如果还不能算是精英人士的话,什么才叫做精英人士?
中科院院士一定是精英人士,之所以平时不显山露水,只不过是因为这些可爱的科研人员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科研事业的钻研上,而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敬重的人。
② 做到国家院士级别的科学家,一年可以拿到多少薪水
不同的地方规定不一样。
中科院院士,原称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从1993年改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是大陆最优秀的科学和学术群体。做到国家院士级别的科学家,一年可以拿到多少薪水?网上热议的金融高管6000万年薪,某位中工院院士,国家一等奖,国家一等功,先后获得科技奖励30余项。累计经济效益超400亿。
这位中工院院士一年可以拿到多少薪水呢?月工资:4890;特殊津贴:100;岗位津贴:1000;院士津贴:5000;扣除税800,公积金1200,其他费用2000累计月收入:9100元。年收入100000元左右。开眼了吧,实际上,高校和科研单位,院士的收入差不多都处于这个水平。
院士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好事,重视知识和人才,动辄百万元的高额纳贤,折射出问题,高校和地方把院士当成“招牌”,一味关注数量,忽视自身条件与氛围的建设。这种做法无疑背离初衷。
③ 院士是不是一定是科学家
那要看科学家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一千年前,你要是懂几何,你就是科学家。但是现在,懂几何的只是初中水平。我们说的科学家,没有一个确切的判断标准,不是说发明几项专利,写几本书,获几个奖就能确定的。我们说的科学家,一般是在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对于某个科学课题有比较大的贡献,而且是公认的。按这个标准来说,院士一般都是科学家。当然现在学术腐败,也有拿钱买来院士称号的。
④ 院士一年可以赚多少钱
这个不好说,院士的钱来源很多,有国家津贴,在大学挂名当教授拿钱,做科研拿钱,其中做科研项目拿的钱是最不好说的,每个人从事的研究不同,能拿的钱是不一样的,比如搞理论的科研的钱就可以忽略,而那些做有实用性大项目的钱是很多的。总之能当上院士钱肯定不会少,最主要的是有很高的声誉,而且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待遇也会越来越好的。
⑤ 为什么要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
在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群体
这一重要智力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两院院士群体是我国自然科学界及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层次的代表,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他们还拥有大量的、精深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实践经验,
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各项建设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决策咨询意见,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⑥ 科学家院士的一辈子的收入,与出造几年的戏子相比,拿到戏子几年的另头……公平吗
你懂个屁,院士享受的是国家最好的各种福利和资源,钱有个屁用。
⑦ 各地在大力提倡打造院士经济,它可以给一个地方带来什么变化
院士经济主要是各个地方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为指导,然后充分发挥一些院士专家他们的技术领导能力,主要是依靠这些院士来进行科技创新突破一些关键技术的制约,总之就是借助院士他们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当地的一个经济发展,而他们给一个地方所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其实就是带动当地的一个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进入的学校也是公办的一些教育资源很好的学校,这点其实对那些有家庭的院士来讲是很有吸引力的。院士经济使得当地的一些产业规模,一些公司结构可以得到专业的一些改善和调整,院士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当地这个产业进行分析,对未来进行规划,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⑧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谁更牛逼
中国科学院院士比中国工程院院士厉害。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层次高、影响大。不同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现场并作重要讲话。院士大会那天,来自全国不同领域、不同战线的院士大家汇聚一堂,共商国家与学部科技事业发展,成为全国科技界两年一度的重要盛会。
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83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7人,化学部133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5人,地学部13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0人,技术科学部150人;外籍院士108人;已故院士601人,已故外籍院士25人。
而2019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857人,包括资深院士403人;另有外籍院士65人。已故院士213人、已故外籍院士1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官、高管院士现象:
2013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候选名单出现了不少现任或前任“高官高管”,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中国工程院早有明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这一标准对所有的被提名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对高级干部、企业老总,还是对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研人员”。
院士增选之所以为公众关注,确实反映了学术界和科研生态圈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涉及院士的学术腐败、垄断学术资源的学霸问题,以及近些年来院士增选中出现的个人拉票、单位助选等不良风气。中国工程院曾发布公开信,对新的院士增选过程出现的拉票、助选现象进行警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