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防控本地毛竹资源大量外流
扩展阅读
农产品直播平台哪个最好 2025-05-14 03:48:58
如何关掉excel开发工具 2025-05-14 03:48:51

如何防控本地毛竹资源大量外流

发布时间: 2022-08-16 02:34:03

⑴ 毛竹什么季节砍才不影响下一年竹笋有何依据

毛竹我们这许多,我自己家并不是很多十五亩多一点,由于每家总数上或是不够于一切形式上议价资产,因而大伙儿在组织了协同农业合作社,一集起了五万多亩,这种总数就充足对抗一切资产不公正看待。标好每家亩数,统一审核采伐,自身并不参加辛勤劳动而每一年分获得毛竹盈利,不浪费这生长快速可升级的网络资源。因此,人们很重视毛竹的各生长阶段。竹蔸一砍的太高,竹子是不容易死掉的,或是持续由竹鞭运输养分想生长,可是竹子这东西是不太可能砍后琬润苗的,浪费了竹鞭养分,使孕笋能力变弱,降低,春笋个小

还可以制作手工工艺品,拿在市面上买卖交易。它都是净化环境不可多得的一种植物,即是工业生产造纸工业的一种源料,可以这么说竹子全身上下都是宝贝。一年四季中,砍毛竹晨非常容易长虫的便是在春季。春光明媚季节也恰好是虫害很多繁殖季节。此时节的竹子木薯淀粉、可溶性糖、人体脂肪、水分等营养元素的成分均超过其他时节,这时砍笩毛竹,蛀木虫会承虚而入在上边生卵。而竹子自身因为砍笩,至使竹子机构松散,为蛀木虫侵入进行了提前准备。因此春季尽量不要欢筏竹子,不给虫害有机会

⑵ 毛竹资源丰富,本人也有个毛竹加工厂,可是今年加工出来的面板销售不出去。望好心人提供加工项目!谢谢

书坊乡注重发展“乡土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本报讯 建阳市书坊乡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引导群众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效果。书坊乡是闽北着名老区乡,全乡有30万亩木材、毛竹、果树、草场,山地资源丰富。去冬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发动群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引导农民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力保稳定增收。毛竹是当地一大优势,全乡有4万多亩竹林,80%承包给农户。过去农民砍竹卖竹,效益不高,现在办起9个竹制品加工厂,生产竹筷、竹席,运销国内外,每年就地加工毛竹20多万根,把原竹转化为商品,增值三四倍。发展中药材生产也是本地一大特色。饶坝村有种白术、杜仲的丰富经验,有的农户种药材年收入五六千元。今年乡里在该村开现场会,总结开展种药材致富的好经验,又同市医药公司订立收购合同,全乡发展白术、太子参、杜仲等中药材1100多亩,成为建阳最大药材生产地。书坊乡木材、毛竹加工后的下脚料多,是充分利用发展食用菌的好材料。乡里举办5期技术培训班,还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学习“以草代木”为原料的经验,并引进外地客商进乡办保鲜厂,就地收购加工,让群众放心生产,今年全乡发展“反季节”香菇和黑木耳400多万袋。他们还利用草场和溪河、山塘、水沟等水面资源,积极发展养殖业。全乡养菜鸭、蛋鸭、种鸭近20万只,书坊村农民李庆华一年分批养鸭近万只,实收入2万多元,盖起三层小洋楼,人称“养鸭大王”。饶坝村农民积极发展食草动物,涌现一批养殖大户,人们高兴地说:“山里草料多,发展牛羊兔,省工省本能致富。”

⑶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7.3.1 森林资源发展前景评价

(一)发展森林资源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湖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中北部的洞庭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北方冷空气频繁入境的“风口”所在;南部的郴州市一带,接近北回归线,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地过渡地带。

湖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沛,雨量集中,水热基本同步。年平均气温14.5℃~18.5℃,最高月气温(7月)24.0℃~30.0℃,极端最高气温35.0℃~43.0℃。最低月气温(1月)4.0℃~7.0℃,极端最低气温-3.0℃~-17.0℃。平均气温≥10℃,积温4850℃~5650℃,日照时数1238~1800 h,≤-5℃气温0.2~1.8 d/a,≥35℃气温0~45 d/a。年降水量约1200~1800 mm,多集中在4~6月,占当年降水量的50%~60%;日降水量≥25 mm的日数为10.9~18.3 d,≥50 mm的2~5 d;干旱出现频率0.05~0.08次/a。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200~150 mm。≥15℃适宜林木生长的日数达180~200 d,无霜期270~310 d。

湖南省气候背景受控于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等环流体系的复合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的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复合交汇,形成了不稳定的气候特征。在此不稳定的气候特征的作用下,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率大,温度的季节变化显着,年际波动明显。具体是:春暖夏热多雨,秋凉冬寒少雨,四季分明,东西差异大;日照充足,热、水、光同步性良好,但时空分布不均;在降水分布上,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800 mm之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4~9月,其中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四个多雨区和五个少雨区。多雨区为湘西北的八大公山,雪峰山北端的安化、桃源,湘东南的桂东以及湘东北的幕阜山、连云山一带;少雨区集中在湘中衡邵盆地、湘北滨湖地区和湘西的新晃、芷江一带。

湖南省的气候特征,为森林资源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四个多雨区的分布,形成了四个典型林区。

(2)地理条件适宜于森林资源的发展

湖南省南北跨5个多纬度,东西横跨近5个经度,山、丘、平、湖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地理条件的多样性。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南岭山脉北缘。地理位置上地跨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复式沉降地带与新华夏系第三复式隆起地带的南段,位于南岭纬向带之北缘,地势受地理位置控制,属于我国第三梯级中南丘陵区的一部分,西部与第二梯级高原区过渡,总体呈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型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面有雪峰山脉;南部是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部分,大都是丘陵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除衡山高达1000 m以上外,一般海拔均在500 m以下;湘北为洞庭湖及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海拔多在50 m以下。我省山地主要有:

武陵山脉盘距湖南省的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在1000 m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的荒山地形。武陵山地石灰岩分布甚广,岩溶地貌发育。山地地势大致西北高耸,渐向东南降低。

西部雪峰山脉,山体庞大,伸延300余公里,南自城步起,北延至益阳附近,没于洞庭湖平原。雪峰山脉地势高峻,其南段高达1500 m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 m,北段约在500~1000 m之间。雪峰山脉纵贯湖南西部,成为东西交通的屏障和经济、文化、社会的分水岭。雪峰山脉是我省主要的林业基地。

湖南省南部的边缘山地是南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1000~1500 m左右。山间盆地较多,谷地发育。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

东部湘赣边境诸山,如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万洋山、诸广山等,一般海拔500~1000 m,山间低平的谷地为重要的农业区。

湘中丘陵、台地广布,海拔多在200~500 m,红岩盆地众多,主要有衡阳盆地、株洲盆地、湘潭盆地、长沙盆地、永兴茶陵盆地、攸县盆地等,这些红岩盆地,常为居民集中区和重要农业区,但森林覆盖稀少。

湘北是湖南省地势最低的洞庭湖湖积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50 m以下。平原中点缀着的蚀余残山和孤丘,是湖区主要的林业区。

根据湖南省地形地貌形态,共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河湖水面等6种地貌类型。据统计,湖南有山丘面积14.9万 km2 ,占总面积的70.2%。其中海拔800 m以上的山地有5.2 万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24.6%;海拔 500~800 m的低山 4.6 万 km2 ,占21.7%;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岗地5.1万 km2,占23.9%。这70.2%的山丘地(14.9万 km2 ),林业用地面积11.94 万 km2 ,占80.27%。湖南省各地貌面积如表7-5。

表7-5 湖南省地貌分类面积统计表

湖南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表7-5 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说明。湖南广阔的山丘地,为发展湖南林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地理条件。

(3)近年来的林业建设成就为发展森林资源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林业部门致力于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有:

①1997年7月完成了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提出的“五年消灭宜林荒山,10年绿化湖南”的奋斗目标,成为全国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第三省,累积人工造林140万公顷,封山育林约200万公顷,使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52.89%,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

②启动了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首先是2000年1月湖南省政府批准的湖南省“一湖四水”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将在全省117个县市实施生态林管护660万公顷,飞播造林30万公顷,封山育林68万公顷,退耕还林20万公顷,与退耕还林匹配荒山造林20万公顷。该工程将新增森林面积138万公顷,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水旱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湖南段)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将31个县纳入工程范围,面积达100万公顷;其次是油茶低改工程,前后改造老残、低产油茶林3.5万公顷,茶油产量由10年前的15~35 kg/公顷上升到45~70 kg/公顷,试验示范区产量达到225~450 kg/公顷;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工程,营造各类速生丰产林11.968万公顷;洞庭湖区防护林建设德国援助项目已正式启动,营造各类防护林4.5万公顷;毛竹低产林改造工程和洞庭湖区兴林抑螺工程均取得较大进展。

③森林资源保护上了新台阶。近10年来,基本杜绝了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明显降低,防治率达到70%;林业立法普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发布了《湖南省林业条例》等四个地方性法规和《湖南省林政管理办法》等七个政府规章,基本形成了以《森林法》为主体,地方性法规规章相配套的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林业法规体系。现已发展为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资源监测、自然保护、林业公检法、森林防火等综合性保护网络。

④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31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26个,基层林业工作站394个,基层林业公安局、派出所5个,森工企业达170家,国营林场176个,全省共有林业职工队伍113376人。

⑤林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林业系统产业总值已由1990年的27.46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77.77亿元,林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包含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⑥森工企业不断壮大。全省森工企业由20世纪70年代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170家,其产品由单一的原木生产发展到木材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业机械修造四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

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省县以上林业科研(含推广)机构106个,近10年来,已鉴定科研成果近1000多项,已推广应用400多项,营林、森工生产力水平显着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二)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利用TM卫星图像呈现的有关控制林木生长的因素,参考气象、社会生产状况等资料,划分森林资源评价单元。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是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1)评价单元的确定

森林资源的发育潜力,主要受地形地貌条件、森林资源覆盖现状、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社会生产状况等因素控制。其中,前三个因素可以从遥感图像上直接解译获取,后两个因素主要根据已有资料分析获得。由于森林的发育与行政区划无必然的联系,因此评价单元的确定未考虑行政区划因素。

根据控制森林资源发育的五大因素,将全省划分为21 个区域,其空间分布见图 7-1,具体是:①洞庭湖冲积平原区;②湘西北岩溶山原区;③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山地区;④九嶷山山地区;⑤都庞岭、阳明山至大义山山地区;⑥南岳山地区;⑦双峰九峰山山地区;⑧关帝庙山地区;⑨五峰铺山地区;⑩挂榜山山地区;⑪幕阜山山地区;⑫连云山山地区;⑬诸广山至八面山山地区;⑭武功山山地区;⑮临澧山间盆地区;⑯麻阳山间盆地区;⑰环洞庭湖丘陵区;⑱湘中岩溶低山区;⑲湘中红层盆地区;⑳湘南岩溶低山区;莽山山地区。

(2)评价因子及其取值

第一层次因子 5 个,分别为地形地貌条件(A)、森林覆盖现状(B)、土壤类型(C)、气候条件(D)及社会生产状况(E)。第二层因子为第一层因子下的具体影响条件。为了便于分析和统计,评价因子的标准取值分为4个等级,分别代表森林资源发展潜力大小。其中“1”代表潜力不好,“3”代表潜力较好,“6”代表潜力良好,“10”代表潜力特好。第一层次因子的评分由第二层次因子的标准取值采用模糊数学综合分析后给出。各评价因子的标准取值如表7-6。

(3)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评价数学模式

利用模糊数学中权重向量数学模型进行评价。根据第一层次评价因子地形地貌条件

图7-1 湖南省森林类型分布图

表7-6 森林资源发展潜力控制因素判别表

(A)、森林覆盖利用现状(B)、土壤类型(C)、气候条件(D)及社会生产状况(E)的权重向量及其评分值,建立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评价向量集,其数学模式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P——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向量集,为1×5阶向量;

WA——地形地貌条件(A)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

WB——森林覆盖现状(B)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

WC——土壤类型(C)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

WD——气候条件(D)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

WE——社会生产状况(E)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

YA——地形地貌条件的评分值;

YB——森林覆盖现状评分值;

YC——土壤条件的评分值;

YD——气候条件的评分值;

YE——社会生产状况的评分值。

每一评价单元中森林资源发展潜力所对应的权重向量及模糊关系矩阵得出如下评判结果: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C——综合评价结果,为1×5阶的向量集;

A——某评价单元所对应的权重向量。

设z为C向量集中各种影响条件(评判因子)权重之和,则: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4)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各种控制条件(评价因子)对森林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作用权重为:①地形地貌条件:A=0.27;②森林资源覆盖现状:B=0.24;③土壤类型:C=0.22;④气候条件:D=0.11;⑤社会生产状况:E=0.16。

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评价结果见表7-7;各评价区域森林资源发展潜力具体见表7-8。

表7-7 森林资源发展潜力评价结果表

表7-8 各评价区域森林资源发展潜力

7.3.2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湖南省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在森林结构、质量及生态环境领域等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林业系统根据我省森林资源现状,制定了《林业生态发展2010年及长远规划》等一系列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本课题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主要根据遥感调查结果反映的我省森林资源现状,并参考林业系统已制定的有关规划方案进行。

(一)森林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森林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资源危机,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1)人均资源不足:根据本课题遥感调查的森林覆盖面积及1999年湖南省森林资源统计资料中提供的活立木蓄积量,我省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和蓄积在全国31个省(区)中均排在较前的位置。但湖南省人口排在全国第六位,人口密度达306人/km2,人均占有资源量低,仅3.73 m3/人,为全国人均蓄积量9.5 m3/人的33.26%,为世界人均蓄积量83 m3/人的4.49%。湖南省人均林业用地面积0.18公顷/人,接近全国水平,为世界人均1公顷/人的18%。人均占有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水平。根据国外林业专家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林木自给自足的条件是人均森林面积0.33公顷,我国林业专家进一步认为,人均3亩用材林和1亩经济林比较合理。根据本课题调查结果,我省人均森林面积2.7亩,其中人均用材林2.31亩,经济林0.38亩。上述数据表明,湖南省林木现状远没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有限(4.96亩/人),从扩大森林面积的角度考虑是难以达到自给自足的。

(2)森林资源质量较低,结构不合理:湖南省森林资源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小。目前,共有活立木蓄积量24504.48 m3,单位面积蓄积量为20.53 m3/公顷,是全国单位面积蓄积量55.33 m3/公顷的37.3%,为世界109.95 m3/公顷的18.7%。从森林结构看,首先是灌木林面积偏大,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1.77%,特别是张家界、湘西自治州两市(州),分别达到了39.1%和30.4%;其次是森林种类上,幼林地面积偏大,近成熟林地面积偏小,由此使得我省近期可资利用的资源缺乏;再次是经济林比例偏小,我省经济林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4.41%,远低于林业专家认为的25%的理论标准。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湖南省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①湘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雪峰山脉,这里集中了全省林木蓄积量的二分之一。②湘南林区。主要分布在九嶷山、都庞岭、阳明山、大义山、骑田岭等,这里集中了全省林木蓄积量的三分之一。③湘东林区。主要分布在湘东诸山,如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万洋山、诸广山等,这里的森林成片出现,集中了全省林木蓄积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湘中盆地及湘西北山地丘陵区,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而在湘北的洞庭湖区,森林资源极少。

由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在湘中、湘西北等林木覆盖率低的地区,常导致水土流失,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4)造林困难地段较多,面积较大: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共有无林地29.38 万公顷。无林地是指荒山、荒草地、裸岩、石砾地、迹地、丢荒地等,是造林困难地段。如衡邵盆地,气候上属于干旱走廊,土壤为红岩盆地土壤;湘西碳酸盐岩质残积土壤区,岩溶发育,持水性差,地表水多渗滤进入地下水,大多处于干旱状态;海拔在1000 m以上的荒山,交通不便,栽种困难。如此种种,均因自然条件制约难以进行有效的森林开发利用。

(5)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近年来,湖南省洪涝、干旱及地质灾害严重。究其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生态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现象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水土流失与森林植被的覆盖情况关系密切。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水土流失面积450万公顷,其中强度流失100万公顷,中度流失165万公顷,轻度流失185万公顷。土壤年侵蚀总量约1.5~1.7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全省浅土层土地面积达200多万公顷,岩石裸露面积达35万公顷。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①对土地的无限度索取。在经济落后的山区,农民在陡峭的山坡上毁林开垦,开荒丢荒,致使目前本应用于森林种植的在册旱土耕地有40%在25度以上的坡地上。②经济林的不合理垦殖。据统计,全省需要翻耕的经济林地大多位于高坡角度地带,如湘西自治州的油桐,便有5.33万公顷分布在30°~40°的坡地上,占全州油桐总面积的40%以上。经济林在翻耕过程中极易导致水土流失现象。③森林质量低劣。前已述及我省森林质量问题,这里需要再次提出的是,目前我省林分的郁闭度较小,郁闭度一般在0.3~0.7,如衡阳县1996年统计表明,郁闭度小于0.7的林分面积占林地面积的58.71%。据林业部门科研成果,森林类型的防护能力随着森林成熟发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质量高的林分防护能力强,质量低的林分防护能力低。湖南省森林质量的低劣,减弱了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自然生态环境的能力。

(二)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森林资源保护法规。森林资源不仅为社会提供木材经济价值,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森林资源的好坏,是国家富裕、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对湖南省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森林保护法规,如《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制定适应湖南森林状况的管理规定并开展广泛宣传,以省林业厅及各级林业机构为主体,保证各项保护法规的贯彻执行。

(2)提高人们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湖南省国土总面积21.1839万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1806 km2,占国土总面积57.73%。因此,有效地、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林业用地,是搞好国土整治和管理的最主要环节。另一方面,湖南省有山丘面积14.9万km2,而山丘地区的主要种植业为林业,从这一方面来说,保护森林资源也是保护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主体。

前已述及,森林资源是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洪涝灾害与地质灾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解放以来几个“大办”(1958年的大办钢铁、之后的向山上大要粮、70年代大搞人造平原、80年代以来大搞经济林垦植等),使森林资源遭受几次大的破坏息息相关。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任何经济的发展都将是本末倒置,治标伤本,得不偿失的事情。

森林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可再生性是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俗语说“靠山吃山”。“吃山”,就是发展森林资源,这是山区人民必须明白的道理。

(3)切实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精神。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之后,国务院发布了“保护森林资源”的紧急通知,并制定了防灾减灾的“二十四字方针”。“二十四字方针”中,第一句便是“退耕还林”。退耕,主要是指将原有不宜于耕作而人为进行耕作的土地进行森林种植,尊重自然规则,免遭自然惩罚。湖南省坡度大于25度的坡地约占山丘总面积(14.9万km2)的45%,而目前这种高坡度的坡地,仍有大量为农业耕作,这是湖南“退耕还林”的主要目标。

(4)全面认识森林资源价值,实行科学经营。森林的直接经济价值在木材和经济林,传统的森林经营中主要的是木材经营和多资源经营。但是,森林的价值更体现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现代森林资源经营中,应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体系,即在考虑直接经济价值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其生态环境效益,追求森林生态经营系统整体所提供的全部利益和价值。

(5)系统查明湖南省森林资源现状,针对森林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湖南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大,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发展工作成效突出。但是,森林资源质量较低及结构不合理,是湖南省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这种现状和突出问题,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继续扩大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而是在退耕还林的同时,应将提高森林质量、调整森林结构放在首位。具体措施是:①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林地郁闭度,使之大部分在0.7以上;②在衡邵干旱走廊(红岩土壤区)、湘南碳酸盐岩山地等造林困难地段,通过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造林方式,采取特殊的措施进行森林垦殖;③开展果木林、油茶等经济林建设改造,调整林种比例,掌握合适的翻耕方法,抑制水土流失;④从长远考虑,规划近期森林采伐速度,解决中幼林面积偏大这一森林结构不合理现象;⑤搞好防护林建设工程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⑥加强用材林建设,提高用材林质量和数量。

(6)加大科技投入比例,改进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达到及时、有效地了解森林资源状况,为经济建设服务。以林业部门1979年设置的、已通过多次复查的全省6615个样地为训练区,采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对全省森林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动态监测,这将极大地提高我省森林资源调查的时效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⑷ 如何才能提高众人环保意识,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一次性筷子大多都是用的竹子!可不是木材!!!竹子是一种很bug的植物,严格的说他是草,不是树。一般的竹筷用的毛竹,从出笋到采割,2-3年足以,即使1年的也可以。5年左右的毛竹,纤维已经很可以了,足够做一些竹细工。1年生可以勉强,2-3年生堪用,5年生足够强悍。你说,毛竹生长速度快不快?转化率强不强?利用率高不高?一片一千亩、管理良好的人工毛竹林,每年可以提供巨量的原材料,从竹笋到筷子,再到各种日用具,乃至家具建材等等,琳琅满目。一片一千亩的树林,可以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木材吗?竹是可再生的、重要的、绿色环保的植物。别信拍脑袋的圣x婊,合理利用竹材对环境是件好事!一根毛竹可以做多少根筷子?都是机器拉的,利用率极高!如果全部合理开发,江浙一带的毛竹资源,可以供全球用筷子的人挥霍一次性筷子,就是这么任性!仔细想想身边有多少竹子做的东西!竹笋等各种美食,筷子,竹篮,竹笼,竹席,竹椅,竹匾,竹铲(炒菜,盛饭),竹帘,扫帚,各种竹纤维压制品,如竹地板,还有各种深加工品,如竹炭,等等。以及各种建材。本人坐标苏南,小时候家里好多好多竹制品,筷子都是竹子的,床板是竹子的,椅子有竹子的,农田里干活用的竹扁担,锄头柄是竹子的,河里的有竹桥,竹筏,撑船用的也是竹子。有的老百姓的门也是竹子的。

⑸ 毛竹如何防腐防蛀

我国竹资源丰富,竹材被誉为第二森林资源,是木材的重要替代材料。但由于竹材比一般木材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因而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腐朽、霉变和虫蛀,缩短了使用寿命。研究竹材的腐朽特性及防腐技术,对合理、高效地利用竹材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竹材资源状况

全世界的竹类超过75属1 250种,竹林面积约为2 200万hm2。我国竹资源丰富,共有竹类39属、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安徽、广西、湖北、云南、江苏12个省(区)的167个县(市),我国的竹林面积约占全世界竹林面积的l/4,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84%。因此,开发利用竹材资源,对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化的形成,都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竹材的防腐

竹子生长快、产量高、成材早、用途广。与木材相比,竹材在结构与性质上又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在竹材的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其主要的力学性能可与硬阔叶树材相媲美,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但是,竹材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5%~6.0%、可溶性糖类约为2%、淀粉类为2.02%~5.18%、脂肪和蜡质类为2.18%~3.55%,竹材和竹制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保存和使用时很容易产生腐朽、霉变和虫蛀,因此,竹材的防腐处理显得更为重要。

竹材的防腐处理大多借鉴木材的防腐处理方法,然而,由于竹材和木材的解剖构造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木材的防腐处理方法。

2.1 竹材的解剖性质与可处理性

竹材的解剖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节间细胞组织全部纵向排列,不像木材那样有径向分布的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因此,处理剂及水分不能沿射线方向渗入。竹茎成熟后,由于胶状物质的沉积及侵填体的聚积,导管和筛管几乎不再具有横向渗透性。竹材的表面覆盖着富含硅和蜡质的坚硬薄层,所以防腐剂难以从径向渗入。由于上述结构的差异,竹材比木材更难处理。从纵向看,竹材的组织是由薄壁细胞和维管束(导管和厚壁纤维)组成,首尾相连的导管使得新鲜的竹材中纵向流动非常迅速。但维管束在竹秆里分布不均匀,在竹秆的外围部分维管束小而多,在中央部分维管束大而少。离导管越远,渗透的水平也越低,这一特性又造成防腐剂在竹材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导管仅占竹秆体积的10%,所以防腐剂渗透到导管周围的其它组织的能力很弱。防腐剂未渗透到的薄壁组织则极易成为真菌早期侵袭的突破口。

2.2 竹材的防腐剂处理方法

随着竹材的防腐处理已受到日益普遍的重视,许多国家对竹材的防腐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据日本报导,用苯酚和甲醛缩合成的甲阶酚醛树脂,是一种低分子和低黏度的水溶性制剂,对竹材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该树脂浸注竹材后,再经热处理或酸处理,可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三元结构高分子化合物,无味无毒,也不会渗出和挥发,具有持久的防腐性能。用这种防腐剂处理的竹材,不论在室内室外使用或埋入土中,都没有受到菌类的侵蚀,也无防腐剂从竹材中反渗出来,其防腐性能优于常用的防腐剂处理木材,但用酚醛树脂处理的费用较高。南京林业大学采用0.2%辛硫磷溶液浸渍竹制品3min,竹蠹虫经2~3 d死亡,药效可维持1年以上。此药剂低毒、药效较长,应用于竹制品生产是较理想的防蛀剂。将1%的添加剂(硼砂:硼酸:1;1)加入5%的新洁尔灭溶液用来防止竹制品霉变,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南京林业大学曾研究毛竹篾片液相乙酰化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相乙酰化处理竹片一定时间,乙酰基增重率(WPG)达12.97%,试样失重率为零,防腐效果极佳。但此法操作较繁,成本较高。

2.3 竹材用防腐剂

竹材用防腐剂一般分为熏剂型、焦油型、油溶性和水溶性4种。熏蒸剂如氨水、硫磺,主要作用于竹材表面,难以对内部的真菌起作用,且容易污染空气;焦油型防腐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杂酚油类,因其含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已趋于淘汰;油溶性防腐剂如五氯苯酚,不仅处理成本比较高,而且对人的健康有害;由于水溶性防腐药剂具有毒性低、效果好、无异味的特点,所以当前使用较多并且多为复合型防腐剂。

2.3.1 常用的竹材防腐剂

国际竹藤组织(INBAR)于1994年推荐了十种竹材用复合防腐剂的配方(主要来自印度标准)”,美国木材保存协会(AWPA)于1998年制定了17种水溶性和油溶性木材防腐剂的标准配方。但其中有些药剂对环境污染大,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已被禁止或限止使用,如五氯酚钠在大多数国家已被禁止使用,CCA由于含砷,美国、欧盟已颁布法规于2004年禁止在民用场合使用。

2.3.2 新型防腐剂

水溶性低毒防腐剂是今后防腐剂开发的方向,目前已开发的低毒高效防腐剂包括:水溶性的烷基铵类化合物(AAC)、氨溶季铵铜(ACQ)、硼化物、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CDDC)和油溶性的环烷酸铜/锌、百菌清(CTL)、有机碘化物(IPBC)、拟除虫菊酯等。

3、竹材防腐技术的发展趋势

竹材防腐技术应借鉴木材防腐领域已有成果进一步研究,其重点应放在:(1)开发适合于竹材特点的高效低毒防腐剂;(2)寻找更合适于竹材防腐处理的方法;(3)深入研究竹材防腐剂固着机理。此外,利用竹材改性的办法进行防腐处理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例如采用如酚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低分子缩聚物渗入竹材后再缩聚,或进行液相乙酰化处理,其优点是防腐性能好,但处理成本很高,还不适宜广泛使用。

目前,木(竹)材防腐剂的发展呈以下几个特点:(1)使用铜杀菌剂是一种重要趋势;(2)利用复合杀菌剂开发新型的具有广谱、使用量少等优点的复合防腐剂;(3)采用能和木(竹)材组分以共价键结合方式固定防腐剂是发展方向;(4)防腐部门一般从相关行业的长效杀虫剂和防腐剂中筛选和开发出优良的木材防腐剂,可以降低研究成本和开发费用;(5)从具有天然防腐性能的植物化学成分中提取和开发的生物防腐剂是21世纪木(竹)材防腐剂的重要特点,但其有效成分的确定和大量提取的成本是这类防腐剂能否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问题。国内外对竹材的防腐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采用新型的低毒防腐剂处理竹材在我国还未实施。为竹材防腐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防腐剂还有待进一研究。

⑹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号强热带风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102 号

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省 (市)国土资源厅 (局):

据气象预测信息,2011 年第 5 号强热带风暴 “米雷”的中心 6月25日9 时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市南偏东 330 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风暴中心将以每小时 25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并可能在我国登陆。25日至 27日,台湾、浙江东北部、江苏东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有暴雨,累计降雨量有 40 ~100 毫米。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局地有大暴雨,累计降雨量有 100 ~200 毫米。

我部高度重视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部领导批示要求各有关地方采取有力措施,务必加强防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相关省 (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部署,将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危险区、隐患点。

二、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雨情,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向市、县、乡镇、村负责同志、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偏远地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

三、强化巡查排查和临灾避险。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巡查、排查、复查,特别是突发暴雨容易引发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要密切注意毛竹等特殊植被区域、微地貌区域、残破积层厚度较薄,容易引发坡面泥石流的区域,消除防范盲区。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和极端降雨情况,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省 (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出现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核报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在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如有重要情况,请及时报部。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八日

⑺ 毛竹该怎么利用才能产生比较好的经济价值

毛竹是我国南方地域更为常见的植物,适应性强,遍布广,网络资源比较丰富。毛竹传统运用方法通常是用料,如之前的脚手架、竹条梯子,及其近些年机械自动化制作出来的竹木地板、竹板材等,造纸工业、笋用偏少,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疲软,毛竹网络资源加工的运用也受到相对应危害,甚至可以说是一蹶不振。毛竹在竹类当中是一种比较又高又大粗大牢固承受力很强的毛竹。毛竹每一年三四月逐渐生长发育春笋,成年人竹高可以达到十几米,因其牢固经久耐用韧性强,因此一般用于家具制造、建筑施工等较多。

我自己家也是有几十亩的毛竹山,只需自己肯吃苦,不怕苦,每一年都是会给您带来一笔许多收益。由于毛竹在今年的砍筏了,明年还会生长发育出去。要想富,先修路,路路通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路堵塞,物流成本当然也会增加,若想提升经济效益,那样一切皆是空想。自然,假如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非常好,还能够做为游玩景点,是可以提升经济收益的,但是,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做确定。竹碳、艺术品、传统乐器等。毛竹根据烘焙可做成竹碳,竹碳己经被用在许多场所,包含除去自然环境味道及独特风味食品,根本原因是通过破碎和活性制作而成的活性碳有非常好的吸咐和净化作用,常被用于汽车和家居家具及废水处理等,同时用竹子制作成艺术品、传统乐器等也是比较值钱的。

⑻ 毛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毛竹应该如何种植和管理呢

毛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毛竹应该如何种植和管理呢?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满足建筑行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毛竹种植行业对种植技术的应用较少,管理比较松懈,导致毛竹种植情况并不理想,不利于毛竹种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毛竹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几点管理策略,以期能够为毛竹种植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一、毛竹种植技术

1.整地打穴

毛竹低改能够大幅度提高低产林地类的产量,实现种植人员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种植人员应提供充足的关心,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在工作中,种植人员解决林地类实际情况进行剖析,确立导致林地类产量不理想的直接原因,根据上肥、深垦及砍伐等工作对农用地进行更新改造,从而提高林地类毛竹相对密度,扩张林地类的地径,实现毛竹产量及质量的大幅提升,为种植人员获得大量的盈利。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毛竹种植技术及管理策略进行研究能够为种植人员开展种植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竹的产量及质量,从而实现种植人员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目前我国毛竹种植人员在实际工作对种植技术及管理策略的了解和应用较少,工作中依然是采用以往的模式,造成了大量资金及人力的浪费,极大的影响着毛竹种植行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毛竹种植人员应积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不断对工作进行改进,在工作中积极应用种植技术及管理策略,从而实现毛竹种植及管理工作水平的大幅提升,促进毛竹种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⑼ 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

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来保护珍稀和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也需要建立种质基因库,保护珍贵的遗传多样性;对于那些已经遭受破坏或正在发生衰退的生境,需要投注资金和技术,进行减轻环境压力和生境恢复的工作;同时,关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民众生计,帮助他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保护其传统文化的能力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以往的保护中,政府、研究机构和民间环保组织是主要的保护主体。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只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情。生物多样性的兴衰与我们每一个人及其后代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保护行为的形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力,一个人的行动力量虽然微弱,然而“滴水汇成大河”,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必将产生巨大的合力,保护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与其它生物共同繁荣,而不是孤独地面对一个苍凉的世界。

二、
1、完善有关的法律条文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和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把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资源完整地保护起来,避免人类的直接利用,这就限制人类一些眼前利益。在现实生活中,要顺利地达到这一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涉及到各种利益的冲突,如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大局利益、自然保护区利益(代表国家)与社区居民利益、自然保护事业与其它事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自然保护区立法首先是保护国家利益,当然是不影响其他利益的前提下、是渐进式的,因为认识自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是渐进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与现实冲突非常明显,特别是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严格的法律保护之间,如《森林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严重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说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问题,但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哪一级政府安排;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有关分区管理的条款规定,可以在实验区开展一些经营活动,有利于缓和社区矛盾,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更有利于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为此,如何根据实际,完善《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2、建立纵向的分级管理体制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决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分级管理体制,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面对上百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管理好、发展好确实不易。现在国家林业局除了管理卧龙等几个保护区外,其他大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都是间接的。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可以授权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一个省(区)为管理单位,建立一套分级管理体系,即国家局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以及使用20公顷以上林地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管理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以及使用10-20公顷林地的审批;县级主管部门管理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以及使用10公顷以下林地的审批,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等内容。而且,中央与地方、行政与业务建立一套信息沟通体系。
针对自然保护区点多面广、地域偏僻、条件落后的实际,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体系更显得迫切和重要。这种“虚拟”的管理体系是充分利用数字高速公路建立的能够下达指令、信息反馈、建立数据库、又能对社会开放、让公众参与的网络信息系统,只要一台服务器,各保护区为网络终端,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指令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即时到达各保护区,各保护区也可以即时汇报工作。况且,我们现在资金紧缺,没有必要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济汽车、乘火车去参加一个培训和几个小时的会议,因为这个系统为大家开通了网上培训系统和会议系统。同时,各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为自己建立档案(需要保密的文件资料可加密打包,单向传输),网上开展的资源调查,为建立全国的数据库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社会开放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宣传教育任务,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这样的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方案,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作了多年的探索,建立的中国自然保护区之家―“中国自然网www.nre.cn)”取得了良好成效。该保护区正积极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构架自然网体系,除建立中国自然网中心网站外,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建立各省(区)自然保护区频道,并进一步推动各自然保护区建立自己的网站,发挥信息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宣传中的积极作用。
3、认真编制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规划》是每个自然保护区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具体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要结合保护区和社区的实际。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必须合理划分三个功能区,把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致力于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同步发展。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选择不破坏自然资源又可重复利用资源的项目。如生态旅游、水电开发等项目属景观、水能的重复利用,又如毛竹项目,属短平快项目,可以首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规划要先易后难、先保护后开发、先近期后远期。规划指导思想要明确、目标要合理、内容要具体、步子要现实、投资要可行。一定要认真细致,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可瞒天过海,无法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规划一经审批,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要分年度分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年年积累,循序渐进,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也就名副其实了。
4、加大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计划与经费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解决。1994年颁布本《条例》时,我国的“分税制”尚未出台,现在税收的支配已很明确,全国的事中央办,地方的事地方办,这就给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体制设下了一个“空挡”。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体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由中央财政支付不无道理,这是其一。其二,过去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几乎是按“个”计算的,没有多大差距,特别是一些跨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时纯粹考虑的是规模和地域的连续,其责任区域不同、发展方向不同、行政体制不同,实质是两个自然保护区,如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国家投入的建设经费,与其它不到一半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相当,而且两管理处“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如按照面积计算,象这样的保护区实际的投入只有一般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的1/4。
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是多级多部门的,既有主管部门的,也有地方政府的,采取上面拨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方式。这种既有“婆婆”又有“妈妈”的投入体制职责不清、权利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不但如此,一些地方还“层层剥皮”,直接影响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到位,保护区的干部职工苦不堪言,保护区成了脸上“贴金”的“乞丐”,时时刻刻为职工吃饭而犯愁,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发展的问题无从谈起。
5、制定优惠政策、发展社区经济
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其一,自然保护区是与社区与荣俱荣、与衰俱衰的“孪生兄弟”,保护区只有根据社区居民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促进参与和利益共享,发展自然保护区产业,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其二,只要社区的经济发展了,居民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降低了,自然保护区也就达到了保护自然的目的,同时也缓和了社区矛盾,使周边群众和社区从自然保护区的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把孤立的生态系统变成了开放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而达到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发展自然保护区产业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自然保护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观念落后、发展基础薄弱,加上长期的、落后的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习惯,发展经济除了需要化很大的精力来宣传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前期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拉动和扶持,如产业政策、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等,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所以需要政府的重视、部门的支持、社会的关心。同时还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制定特殊政策,予以大力扶持,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⑽ 研究报告,随便,谢谢我给100

原竹马赛克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研究报告
一、经济分析
1、生产规模预测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项目从2008年11月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72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260万元),达产后实现年产4万平方米原竹马赛克的规模。项目建设期1年,从2009年10月开始投产,随着项目的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成熟,预计在201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产品生产年份的达产系数分别为30%、80%、100%。产品生产方案具体详见下图。

2、销售价格预测
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按不含税价格计取,经营期内原竹马赛克的平均销售价格为300元/平方米计算(出口价45美元/平方米)。预计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二、项目成本、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1、成本预测分析(2011年)
1.1 原辅材料采购费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采购费按消耗定额和预测市场价格确定,到达产年生产能力为4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年原辅材料采购费用为550万元。
1.2 燃动消耗费
本项目主要燃料动力为水、电消耗。燃动费根据消耗定额及现行价格计算,预计达产年燃料动力采购费用为65万元。
1.3 人工及福利费
本项目人员配置主要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年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预计达产年项目员工合计50人,预计达产年工资福利总额为97.5万元。
1.4 各项费用
各项费用参考同行业企业的费用水平进行测算。
制造费用:修理费用(含物料消耗)按折旧额的40%估算,折旧费中建筑物、构筑物折旧期限为20年,机器设备年折旧期限为10年,电子设备年折旧期限为5年,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残值率按5%计算,其它费用按预计发生额进行估算。预计达产年制造费用为93.04万元。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和职工培训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和1.5%分别估算,项目内研发费按年销售收入的1%估算,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用分年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其他费用按预计发生额进行估算。预计达产年管理费用为92.63万元。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按年销售收入的3%估算,预计达产年销售费用为36万元。
1.5 总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本项目批量生产期内成本费用主要为原辅材料采购费、燃料动力费、人工福利费及各项费用等。达产年总成本费用为934.17万元,其中固定成本319.17万元,可变成本615.00万元。(具体成本分析详见下表)
达产年项目总成本费用分析表
序号 科目名称 单位 总成本费用 占总成本费用比重
1 生产负荷 % 100.00
2 原辅材料采购 万元 550.00 58.88%
3 外购燃料动力 万元 65.00 6.96%
4 人工福利 万元 97.50 10.44%
5 各项费用 万元 221.67 23.73%
5.1 制造费用 万元 93.04 9.96%
其中: 修理费 万元 8.84 0.95%
折旧费 万元 34.20 3.66%
其他制造费用 万元 50.00 5.35%
5.2 管理费用 万元 92.63 9.92%
其中: 研发费 万元 52.00 5.57%
摊销费 万元 13.03 1.39%
其他管理费用 万元 27.60 2.95%
5.3 销售费用 万元 36.00 3.85%
6 总成本费用 万元 934.17 100.00%
6.1 其中: 固定成本 万元 319.17 34.17%
6.2 可变成本 万元 615.00 65.83%
7 经营成本 万元 847.97 90.77%
2、经济效益预测分析(2011年)
项目达产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润总额255.89万元,税后利润191.92万元。具体详见下表。
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序号 科目名称 单位 达产年 备注
1 销售收入 万元 1200.00 不含税价收入
2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9.94
3 总成本费用 万元 934.17
4 利润总额 万元 255.89
5 应税利润 万元 255.89
6 所得税 万元 63.97
7 税后利润 万元 191.92
8 法定盈余公积金 万元 19.19 计取比例10%
9 未分配利润 万元 172.73
3、投资利润率
本项目总投资为720万元,达产年利润总额为255.89万元。经计算,投资利润率为35.54%。
4、投资利税率
本项目总投资为720万元,达产年利税总额为265.83万元。经计算,投资利税率为36.92%。
5、销售净利润率
本项目预计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达产年净利润为191.92万元。经计算,销售净利润率为15.99%。
6、盈亏平衡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总生产能力的盈亏平衡计算如下(按达产年数据计算):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
=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可变成本)*100%
=55.50%

计算结果表明,达产第三年当产量达到总生产能力55.50%时,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一般认为,当盈亏平衡点小于65%时,项目就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盈亏平衡点为55.50%,可见本项目风险能力较强。
三、社会效益分析
黄山区位于皖南山区腹地,是安徽省三大毛竹产地之一,有中国毛竹之乡的美称,毛竹是深山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历来,林农以出售竹笋和毛竹原材料的传统方式经营,不仅劳动强度大,价值低廉,而且浪费资源,不利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林农的经济收益,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加速自主品牌的推广。
1、项目产品的研发可以改变竹木传统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毛竹是深山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传统的以出售原材料的和产经营方式,不仅价值低廉。而且破坏生态环境,遏制了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原竹马赛克产品的研发可以通过科技自主创新,充分合理的利用了毛竹资源,形成了生产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大大提高了对林农生产的积极性和保护资源的自觉性,改变了传统陈旧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毛竹这一山区的主导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持续有效的发展,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约增效的多赢发展。
2、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可增加林农的经济收益,有利于社会稳定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毛竹收购价显着提高,林农得到了实惠,生产积极性倍增,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壮大山区主导产业。
随着产品的投产和规模扩大,产品的规格和品种的增长,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本地的社会稳定。
3、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
本项目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相关产品的质量和产业层次。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该项目有利于传统材料领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增加传统材料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带动全省农林业的快速发展,体现省本行业排头兵企业的作用;项目与区域及所在地互适性较强;项目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促进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