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保护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
要想了解什么是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先要知道矿物是怎样形成的。
矿物的形成首先必须具有形成矿物的物质来源,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间,最后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另外,有的矿物的形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例如水晶晶簇,地下深处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在岩石中占有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内二氧化硅溶液逐渐变浓(具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这样晶莹剔透的水晶晶簇才能最终形成。
科学家们通常把矿物分为原生的、次生的和表生的三类。原生矿物一般是内生条件下在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矿物,如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等。次生矿物是指在岩石和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矿物。如正长石经风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岭石等。表生矿物是指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围内,由于水、大气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湖泊海洋中的各种沉积矿物(例如石盐、硅藻土等)以及原生矿物在地表条件下遭受破坏而转变形成的部分次生矿物,如铁矿床中的褐铁矿、针铁矿,铅锌矿床中的铅矾等矿物。不管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或表生矿物,它们的形成必须经历漫长的地质时间。
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也是如此,有关石油矿藏的形成已在前文说明,我们通常把石油、天然气和煤称做“化石能源”,这就是承认了时间在它们生成过程中的必要性。最早的煤形成于石炭纪,人们开采的最年轻的石油是第三纪的(形成于2300~6500万年前),天然气是第四纪的(200万年前),发现的最老的石油和天然气是震旦纪的,距今约6亿5千万年。
人类大规模发现和使用矿产资源不过是最近几百年的事,而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却至少需要经历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就这点而言,许多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掉一点就会少一点,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矿物原料的枯竭。
目前,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浅部矿藏、易找矿藏越来越少,许多矿物原料面临短缺。经过科学论证,中国第二轮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在45种主要矿产中,有、1/2不能满足需要。除煤炭、稀土、岩盐、钼、钨、锡、锑以外,其余矿种都难以满足国家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一优质能源已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进口逐渐增加。近期油气资源评价的总资源量估算量为中国原油剩余可采资源量还有122亿吨,天然气开采则可延续到22世纪。但从长远看,解决资源与能源问题迫在眉睫。
探索地球奥秘,寻找各种矿产资源,开发新的资源与能源的重任已落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认识和了解地球资源与能源的种类、分布,珍惜资源将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资源与能源,为拯救地球、保护地球提供一把智慧的钥匙。
2. 石油枯竭人类怎么办
石油枯竭人类会寻求海底干冰,煤气层,风力,水利,太阳,地热能等资源来统一转换为电能服务人类,汽车以后都可以用电能的。
3. 如果枯竭了石油,请你想想没有石油是什么样子人类将如何应对石油枯竭的危机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石油,将直接导致各种以石油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能源枯
竭,进而导致依赖石油的交通体系瘫痪。如果没有石油,所有与石油有关产品也将很快从这个
世界上消失,包括塑料、涂料、天然气发电等。如果没有石油,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会从能源争
夺转向合作开发新能源。
应对危机的办法:人类应对石油枯竭危机的办法:开源节流、开发新能源等。
4. 防止石油枯竭的措施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防止枯竭最好的方式是做好二次开发和利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开采率很低,大部分不成规模的石油无法被开采,但以后相信随着科技进步石油的采出率会继续攀升的。
5. 怎么样保护煤炭、石油等矿广资源
1 号召大家减少能源消耗。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汽车数量急剧上升,所消耗的油气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达的各种文件,比如限号通行,就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源。2 寻找开发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导能源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转变,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势必会去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之类。另外,还拿汽车来说,汽车数量的增加,就要求着相应的油气资源与之对应。若油气资源枯竭,目前此种类型的汽车估计也会被别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来取代吧。ls有不少朋友不赞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国内石油目前基本处于三次开发阶段,也就是说,容易被开采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经被开采利用完毕,只能采用各种方法去储层里寻找残余油(费时费力)。这就是油价的上涨的原因之一。大灾难这个不好预测,除非人无节制地去毁灭自然。如果人们能真正意识到跟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具备节能环保的意识,并能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大灾难就真的算是杞人忧天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世界是个高能耗的社会,为此,“能源伦理学”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导的是一种与个人需要及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能源消费方式,既以人为本,又与自然和谐相处。
6. 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寻找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一方面要加以节约资源的利用,一方面要寻找新资源维持人们的日常需求!
矿物能源赋存于地表或者地下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气态和液态的,具有提供现实意义或潜在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
能源矿产是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占93%和95%左右。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6)如何对待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扩展阅读:
中国已发现的能源矿产资源有12种,固态的有煤、石煤、油页岩、铀、钍、油砂、天然沥青;液态的有石油;气态的有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地热资源有呈液态、气态的。中国国民经济生活中92%的一次能源取自矿物能源。
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矿产资源,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能源矿产中人类通常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新开发的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一次能源。
7. 人类面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物资源枯竭,要如何应对会面临人类大灾难么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现存的能源总是有限的,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能源危机。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号召大家减少能源消耗。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汽车数量急剧上升,所消耗的油气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达的各种文件,比如限号通行,就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源。
2 寻找开发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导能源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转变,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势必会去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之类。另外,还拿汽车来说,汽车数量的增加,就要求着相应的油气资源与之对应。若油气资源枯竭,目前此种类型的汽车估计也会被别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来取代吧。
ls有不少朋友不赞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国内石油目前基本处于三次开发阶段,也就是说,容易被开采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经被开采利用完毕,只能采用各种方法去储层里寻找残余油(费时费力)。这就是油价的上涨的原因之一。
大灾难这个不好预测,除非人无节制地去毁灭自然。如果人们能真正意识到跟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具备节能环保的意识,并能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大灾难就真的算是杞人忧天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世界是个高能耗的社会,为此,“能源伦理学”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导的是一种与个人需要及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能源消费方式,既以人为本,又与自然和谐相处。
去年去一个美国好友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真的为他们节能环保的行为折服:出门必定关灯;早上起床离开卧室后,卧室的暖气也会马上被停掉(天然气);每天的垃圾都会专门分类,比如塑料(大部分属于石油副产品),废纸(树木),玻璃,厨房垃圾等等,用于回收。不过不得不承认,这跟地区有关。比如美国也有的地方,彻夜无人却依旧灯火通明。
最后希望国内的大家都能秉着节能环保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并非主宰,只有与之和谐相处,才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8. 如果石油资源枯竭了,又没有能替代了,人类该怎么办
首先是石油生成机制就很有争议,分有机生成和无机生成。有机生成就是课本里讲的。最近大家更是相信无机生成,也就是碳元素在地底与氢氧元素和部分水,在高压高温的状态下,演变形成的。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石油就不会枯竭。因为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石油。
再说了,随着光伏和风电的发展,恐怕再有二十年,成本的急剧下降就差不多逐步替代了化石能源了,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我估计石油在耗尽之前,人类逐步摆脱化石能源的步伐可能已经走向正规了,石油作为化工原料的作用会大于其作为燃料的作用的,石油消耗量在达到一个使用顶峰以后会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应该不如现在。
9. 面对各种资源的临近枯竭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去做
第一个办法很粗暴,那就是挖、挖、不择手段地挖。可以发现,我们前几天所说的即将枯竭的资源,其实只停留在地壳表层,鉴于此,如果我们比现在再深挖2-3千米,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除了在陆地上实现极度钻探以外,很多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底。事实上,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可燃冰等等大量资源,都静静地躺在海底。当然了,需要清醒的是,我们对如此深度的地层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对那里的矿藏潜力也不能确定,很有可能白挖了。
那么如果方案一行之不通,矿源埋藏太深或过于分散导致无法开采,又该如何是好呢?最明显的办法,应该就是对现有的金属加以循环利用了。也就是说,任何一座城市、一座建筑、一根海底电缆,甚至一辆自行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矿源。当然了,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电子元件的日益微型化,大大增加了对它们所使用的珍惜金属进行回收利用的难度。虽然说这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至少现在我们的技术还做不到。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珍惜的金属,像是锌、钴等等,被化为齑粉应用在墨水、洗涤剂、杀虫剂、牙膏之中。对人类来说,它们在使用过后就等于是消失了。对这些支离破碎甚至随风飘零的金属材料加以回收,无疑是一项无比艰巨的挑战。好在事情总有两面性,难确实是难,但也正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就比如说汽车中使用的铂催化剂,也许从尾气中直接回收,现在还比较困难,但研究发现,除了车流量最大的主干道之外,马路山的排水渠中铂含量也很丰富,因为雨水把铂带到了那里,回收那里的铂,总要比回收尾气中的铂容易许多,虽然看起来也很难,但这可能只是第一步,技术不断发展,问题总会解决,看来,未来的下水道一定更得是国有的了,个人承包是不可能了。
第三种方案可能更可以解千愁,这就是研究替代物。也就是研究如何用另一种属性相似的材料来取代情况危急的材料。其实,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已经被证实。早在19世纪中期,当用于照明的鲸油的产量开始下降时,人们便转而开发地下的石油。同样的,当南美洲富含磷质的鸟粪被过度开发之时,人们就通过开采磷矿加以替代。不过,如果你认为人类总能找到替代品的话,恐怕这一想法是比较naive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自然并不具有无穷的变通性。也就是说,与过去相比,找到完美替代物的可能性已经大大缩小了。那么可不可以人工合成替代材料呢?就像通过石化工业生产人造橡胶那样?这种可能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从根本上说,化学元素本身是不可能人工合成的,比如说我们就不能制造出铜。
10. 面对日益枯竭的矿产资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