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云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克服哪些难题未来前景如何
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表示,加强人工雨等科学技术研究,更好地发展“空气水库”云水资源,这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实现科学评估,准确的发展,精确的测试和有效利用,需要加强许多关键任务,许多科学困难需要突破。”专家表示,首先加强对云水资源的评估,研究理论与监测技术研究突破云水资源的精细量化计算 - 空地立体声监测技术。我们必须改善人工雨云水资源开发技术,突破催化技术,指挥技术和效果检验等人工降雨关键技术瓶颈。此外,应加强对云水资源耦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应加强特定目标需求。
Ⅱ 新疆有哪些优势资源它们的开发前景如何
新疆主要物产资源
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特产资源十分丰裕。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粮仓”、“肉库”、“油盆”、“煤海”。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赞誉新疆为祖国的“一块宝地”。
在这块“宝地”上,拥有近331万公顷耕地,1000多万公顷可垦荒地。新疆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也较充足。这些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疆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大宗,全疆大多数地区均可种植,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以上。伊犁谷地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麦生长,素有“新疆粮仓”之称。新疆的水稻50年代以后有很大发展,阿克苏、米泉等地的优质大米洁如玑珠,质细味美。在新疆的粮食作物中,还有高梁、大麦、谷子、黄豆、豌豆、吞豆等等。
新疆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产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类、烟叶、药材、蚕茧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质优而闻名全国,1998年,棉花产量137.5万吨。在全国,几乎三分天下居其一,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和南疆广大地区是棉花的集中产地。经济价值较高,对生长环境、耕作措施要求苛刻的长绒棉(又称海岛棉),在新疆也有广阔的适栽区,其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均为全国之冠。新疆还具有种植甜菜的优越条件,所产甜菜的单产量高,含糖率大,是我国北方重点产糖区之一。6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栽培的新疆啤酒花,现在不仅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单产和质量亦居全国之首。因此,新疆已成为我国啤酒花内销和外贸出口的主要来源地。蚕茧产量已达3800吨,比新中国成立时增长75倍。
新疆蔬菜作物亦颇丰富,面积2万多公顷,产量达到290万吨,主要城市冬季鲜菜自给率达70%。有的蔬菜很有名气,如奇台、乌鲁木齐县达坂城一带的白皮大蒜,每年远销香港等地。奇台、木垒、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等县的马铃薯,个大质优,大量调往兄弟省区。库尔勒、昌吉的番茄酱出口内销,供不应求。到1998年先后有40多家企业的50多个产品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标志。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之称。由于这里的气候对瓜果糖分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因而,所产瓜果特别甘美爽口。据调查,目前新疆是我国瓜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和品质均居前列的一地区,年产各类鲜果数万担。
新疆常见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杏等,优良品种达数百种之多。其中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白杏,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樱桃、核桃、光皮桃、叶城的石榴、旗盘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苹果等,均享有美誉。新疆葡萄干、哈密瓜、香梨更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品。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经营畜牧业已有很长的历史。全疆有草原面积约5733.3万公顷,居全国第二。在天山南北4800万公顷天然牧场上,大小牲畜漫山遍野,最多的是绵羊,其次是牛、马、山羊、驴、骆驼、骡、牦牛等。新疆的牲畜品种驰名全国的有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白猪和伊梨乳肉兼用牛等。近年来,新疆各地不断改良、选育并引进新的牲畜优良品种,一此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牧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除满足本区需要外,每年都有大批的牛、羊、马、毛驴运往内地。发达的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皮、毛、绒、肠衣、奶油、酥油、奶粉等畜产品。许多价廉物美的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新疆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两岸,是平原阔叶林的分布地区。在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着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它们既是用途广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处的防风林。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有白杨、柳树、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松、沙枣、桑树和各种果树等60多种,多数为新疆乡土树种,也有少数是从内地或国外引进的优良枝种。近年来,新疆城乡开展了绿化造林运动,一排排,一片片的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纵横交叠,绿波森森,为古老城镇、亘古荒原平添新装。已全面完成被世界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全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4%,有9个城市达到建设部规定的城市绿化标准。
新疆最主要的金属矿资源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Ⅲ 项目市场前景怎么写
首先描述市场的特征,对客户分析,主要是需求分析,客户购买力分析,产品的增长趋势,根据预测的市场占有率确定本公司的市场发展。
1、目前同类产品在市场的状况,包括品牌、质量、价位、产品附加值等。
2、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主要评估目前的竞争水平和市场空间。
3、公司产品的性价比、市场营销手段、产品综合优势和市场同类产品的对比。
4、从上述三点评估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我公司产品在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存空间;二是我公司产品通过什么营销方式可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3)怎么描写一种资源有开发前景扩展阅读:
1、市场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对有关产品市场及市场环境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市场细分,消费行为研究,竞争力分析,竞争性产品和销售策略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研究,产品寿命周期分析,以及有关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
2、行业分析包括企业所在行业概述、对行业发展方向的预测、对驱动因素的分析。市场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
3、竞争分析中要对全部竞争产品及竞争厂家作出描述与分析。尤其要分析这些竞争对手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年销量与销售收入,以及他们的财务实力。此外还要对自己产品所具有的优势作分析,对未来市场变化趋势作预测。
4、对生产型项目,市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寻求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发掘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的新用途,发掘潜在的市场,研究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动向,分析市场容量及预测市场的增长率,研究公司的市场销售和推广战略。
Ⅳ 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前景是怎么样的
气候资源是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气候条件,它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取之不尽,又是不可替代的。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在各种自然资源中,气候资源最容易发生变化,且变化最为剧烈。如果利用恰当,气候资源可取之不尽,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取代性。所以对一地的气候资源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价,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的类型(1)光能资源光能资源主要指来自太阳的辐射能。一个地区的光能资源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其所处的地理纬度。一年中光能资源的多少及可利用程度通常用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总量来表示。我国的光能资源十分丰富。
不可替代的气候资源据估计,我国陆地表面每年可以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5×1019千焦耳。但由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天气状况的影响,我国的光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青藏高原的光能资源最丰富,其次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而四川盆地光能资源最少。光能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供暖等;②太阳能中的光合有效辐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换为有机物,如森林、草场、粮食作物等,从而为人们所利用。光合有效辐射一般约占太阳总辐射能量的50%。
(2)热量资源热量资源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量多少,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热量状况的最直观描述就是温度。一个地区热量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其作物种植类型、生长状况和产量。为了描述热量资源,一般采用积温,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
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对热量需求的不同,人们还定义了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等。我国由于地形差异较大和季风气候的影响,热量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性均较大,其一般规律是由北向南而逐渐增加。我国热量资源丰富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多种气候类型。热量条件最好的是南岭以南地区,一年四季作物均可生长,水稻可一年三熟。热量条件最差的是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一年可种一季作物。
(3)水分资源水分资源,也是气候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气候,水分资源的分布也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以我国为例,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明显,因而夏季也是雨量最多的时候。全国因地形、纬度差异及距海洋的距离不同,降水的分布差异较大,年际变化也大,旱涝发生频率高。因此,我国的水分资源虽然较丰富,但其变异性较大,不易于把握。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季节与高温生长期一致即水热同步,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另一方面因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而使得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很难得到所需的水分。全国的降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风能资源的利用(4)风能资源风能就是大气运动产生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换而来。根据计算,到达地球的太阳能转化成的风能功率约为7瓦/平方米。风能的利用早已被人类所认识,用风能驱动帆船、排水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910年,丹麦最先开始用风力发电,随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工作。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目前也在从事大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工作。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风能利用的多风区面积居世界第三。东南沿海是我国最佳风能资源利用区,其次是渤海沿岸及内蒙、甘肃北部及新疆阿拉山口地区。此外,风能的分布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和设计也有重要意义。
(5)大气成分资源大气成分资源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变化除对气候有影响外,对作物的光合作用至为重要,二氧化碳是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
当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时,会影响到群体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直接影响到作物的光合速率、生长和产量。有效地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于农业生态和作物生长有重要的意义。
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
气候资源是一种很特殊的资源。它和其他资源不同,气候资源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气候是光照、温度、湿度、降水、风等要素有机组成的。其资源的多少,不但取决于各要素值的大小及其相互配合情况,而且还取决于不同的服务对象以及和其他自然条件的配合情况。不像黄金、煤炭等矿产资源那样多多益善。例如,对农作物而言,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是资源,过高可能成热害,过低可能成冷害或冻害;降水在一定范围内是资源,过多可能成涝灾,过少可能成旱灾。干旱区光、热资源虽很丰富,但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其价值大为降低。又例如,阴雨天气对某些农作物的生长也许是有益的,但对旅游、晒盐业则可能带来不但不利,甚至是有害的;积雪覆盖保护某些作物的安全越冬是有益的,而使牛羊吃草困难,又可能有害了。
(2)气候有时间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具有周期性;有的周期性不明显,变化规律难于捉摸。例如气温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大都是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但某一天或某一季的天气,却不是年年如此的。至于某段时间的或多年的气候变化,虽有一定的范围,但变化比较复杂,难于准确预测。因此,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因时制宜。我国最古老的农书《汜胜之书》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孟子》也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这都说明,栽种作物要掌握时机,如果错过时机,资源稍纵即逝,就白白地浪费了。
(3)气候有地区差异。①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其他地方的气候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气候资源的利用,还必须因地制宜。《汜胜之书》说:“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意思是种谷子没有固定的日期,随地方不同而定时间;②世界上有些地方,尽管彼此相距很远,气候虽不完全相同,但却相似。因此,作物可以引种,牲畜可以引养,利用气候资源的经验,可以相互交流。
(4)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不像黄金、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终将有开采完的时候。而气候资源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它将与太阳同寿,可以反复、永久地利用。
(5)气候是人力可以影响的。这种影响,有有意识与无意识之分。由于气候条件与其他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了气候条件。例如,种草种树、蓄水灌溉等可以使气候变好;而毁林毁草、排干湖沼等则可以使气候变坏。都市化和工业化污染大气,使降水酸度增大,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气候产生长远的、大规模的、对人类生存有巨大影响的变化。人类有意识改善气候,目前多限于在小范围内进行。例如营造防护林,设置风障;建造排灌设施、玻璃温室、塑料棚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改造的方面也将日益增多,甚至能把某些不利的气候条件改造成为有利的气候条件,把某些气候灾害改造成为气候资源。
世界气候资源情况
在热带雨林地区(如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等)终年高温多雨,水热资源充沛,许多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可可等分布在这里。
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为热带荒漠气候,以撒哈拉、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干旱威胁着这里的一切活动。
温带位于中纬度地带,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范围内,这里的温度和降水适中,四季分明,对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也最适宜人类生活,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而寒带位于高纬度地带,气候寒冷,限制了人类的活动。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
中国的气候资源也相当丰富。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由于领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距海远近差异很大,形成了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如黑龙江省北部全年无夏,海南岛长夏无冬,淮河流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南部四季如春,青藏高原西部终年积雪,西北以及内陆地区夏热冬冷,日温差大。
气候资源的利用
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正确地发掘气候资源,是当前气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1)首先是利用,其次才是改善。
气候资源的利用,首先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齐民要术》说:“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气候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作某种程度的改善的。但改善气候要耗费人力物力,需要衡量经济上的得失。此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造成长远的、整体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应该想方设法,不断对气候条件进行某些改善,不如此社会就没有进步。
(2)努力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利用。
我国人多耕地少,气候资源超负荷利用,是很常见的现象。例如,在不具备条件、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把热带多年生木本作物北移到亚热带地区,把亚热带多年生木本作物北移到温带地区,遇到特大寒害,几年甚至十几年努力培育的林果,往往毁于一旦。又例如在两年三熟区强行推广一年两熟制,在一年两熟区强行推广一年三熟制,不是热量不够,就是水分不足,往往使作物的旱灾、霜冻与冷害增多、加重,以致得不偿失。但是,前面已经说过,气候是可以改善的,气候资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不应坐享天赐,而应运用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资源,不断扩大和发掘气候资源。例如,选择避风的小气候环境,采取某些防寒措施,作物北移上山是可能的;培育出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采取育苗移栽等措施,以及间作、套种和混种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也是可能的。
(3)减灾即是增利。
气候灾害消耗和浪费气候资源,使气候资源的价值大为降低,甚至全部丧失。因此,利用气候资源而忽视气候灾害,这种资源是不可靠的。所谓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应该包括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气候灾害在内。
对气候灾害,抗不如防,防不如避。以作物防霜为例,霜冻来临之后,扶苗剪枝、松土施肥等善后措施,虽然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但不如在霜冻来临之前重烟、覆盖、灌水,或者预先设置风障,营造防护林,比较经济有效。然而,如能根据农业气候区划,把作物栽种在霜冻不易出现的地区和季节,就最为经济和有效。
(4)扬长避短,发挥气候资源的优势。
气候资源有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化。因此,在气候资源的利用上,如能扬长避短,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干旱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是其所长,而水分不足是其所短,如栽种耐旱的、蒸腾效率高的作物,诸如小麦、谷子、棉花、瓜、果等,就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高原区,阳光充足而温度太低;华北地区的冬季也是阳光充足温度低,使光照资源不能利用。这些地区如发展温室栽培,就能把光照资源利用起来。又例如,在华中、华南的一年两熟或三熟区,前后作物换茬的时候,往往是一年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最丰富的时候。而此时前茬作物已成熟,后茬作物又在苗期,光、热、水资源需要不多,大量的气候资源都浪费了。如果改种多年生木本作物,采取育苗移栽、改变种植制度和方式等措施,尽可能多地利用气候资源,农业产量必将有大幅度提高。
(5)要善于利用气候资源的地区差和季节差。
人们都喜欢冬天到华南、夏天到东北去开会、疗养和旅游。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利用南方和北方、平原和山区气候资源的不同以及南方比北方季节早,平原比山区季节早的气候分布规律,为某些大城市提供特有的、新鲜的农产品。例如北京近年新鲜瓜果和蔬菜终年不断,就是较好地利用了近郊平原和远郊山区以及南、北方的气候差,让这些地方调剂北京的淡季,补充北京不能产的农产品。
Ⅳ 开发利用前景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煤层气是我国常规天然气最现实、最可靠的补充能源,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在地域分布和供给量上的不足。雄厚的资源基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促使我国的煤层气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未来巨大的天然气需求市场,是激励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21世纪是天然气的世纪,在我国未来几十年内天然气将获得飞速的发展。煤层气作为常规天然气之外的一种洁净能源,在其产量规模较小时,主要供应煤矿区及其周围地区的民用与工业燃料以及化工原料,煤层气和常规天然气的市场不重合,可成为常规天然气的补充能源;当煤层气产量达到数十亿方的规模时,经过处理与加压,可进入天然气管线进行输送。
“西气东输”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成分95%以上是甲烷,完全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同时“西气东输”管线经过的地区也是煤层气资源富集的地区,塔北、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太行山东、豫西、徐淮和淮南等煤层气富集带,总资源量近14×1012m3,而且管线经过的沁水大型煤层气田,已经获得煤层气探明储量,在短期内优先开发这些地区的煤层气资源最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下游工程一直是限制煤层气开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制约我国煤层气大规模地面开发的主要市场瓶颈,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步伐。
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将大大缓解煤矿的安全角势。我国煤矿约半数矿井为高瓦斯、高突矿井,瓦斯始终是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瓦斯抽放是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瓦斯的抽放利用,促进了企业开展瓦斯抽放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矿井瓦斯灾害,改善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还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提高煤矿瓦斯利用率,通过利用规模的扩大促进抽放规模的扩大,以利用促抽放、以抽放保安全,是瓦斯防治的有效措施,也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为发展煤层气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近十多年来,环境保护已经被提到世界各国政府议事日程。开发利用煤层气,对我国社会、经济能带来多重效益,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Ⅵ 哪些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于开发,同时,分分析周围环境
细分来看,21世纪未来十年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根据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变化。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1世纪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主要有:
1、网络信息咨询与服务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网络信息服务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行业。这个行业包含了网上购物、商业信息服务、广告媒体服务、技术信息咨询与服务等等。
2、房地产开发业。随着住房政策改革和住房的商品化,房地产开发业成为一个繁荣兴旺的行业,购房也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件头等大事,房地产开发业也因此面临无限的商机,并因此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咨询、销售业务、物业管理、租借、二手房转让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具有巨大的市场,也具有较高的利润汇报,因此,成为众多房地产投资者的青睐。
3、社会保险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都意识到了花少量投入,保证家庭财务和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保险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4、家用汽车制造业。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家庭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个人对家用汽车的需求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上升,给家用汽车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商家也将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还将带动汽车配件、维修以及相关的技术产品生产业等行业的发展。
5、邮政与电讯业。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对信息传递快接性、同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关通讯产品(如电话、手机、传真机)以及通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的电话与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通讯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这将给通讯业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利润。
6、老年医疗保健品业。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中国也随之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带来很多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的增加。因此,从事老年人保养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社区服务等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并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
7、妇女儿童用品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儿童对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以及她(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些用品上的投入也比较高,并带动相关的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一行业的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8、旅游休闲及相关产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节假日数量的增多,外出旅游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人们旅游休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代用了服务业、运动产品、体育场馆、旅行社、旅游产品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形成了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产业。
9、建筑与装潢业。国内城市的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带动了装修业的发展,室内装饰产品和装修工程承包业成为一个获利丰厚的行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城市居民装修住房的投入大约在2-5万元左右不等,并促进了装饰材料业的发展。
10、餐饮、娱乐与服务业。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快餐业的需求增加。虽然国外的西式快餐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西餐式的快餐业更多地是针对儿童市场。对于中国人来说,更习惯于中国式的快餐,因此中式快餐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中国还将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弥补文化产业上的短板,文化产业除了有国家资本的投资,还有民营资本的加入,文化事业力求向多渠道、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Ⅶ 几种经济植物的利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1桂花:桂花材有光泽和美丽的纹理,比如犀牛,所以它的名字很适合木雕。肉桂可以用来提取染料和鞣制材料。肉桂叶可以用作调味品来增强食物的味道。同时,桂花也是一种天然药物,具有健胃、化痰、平肝的功效。口臭、腹痛有很好的疗效。从桂花花瓣汁中提取的桂花露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开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臭、咽干等。这是一杯好酒。并且桂花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城市道路都会有桂花作为行道树,常绿,病虫害少。2:栾树:栾树的药用价值,栾树可以供药用,有清肝明目的疗效。欣赏价值,栾树在春天嫩枝一般为红色,到了夏天长满黄色的花朵,入秋之后叶子的颜色变黄,结出的果实为紫红色,很像灯笼,非常好看。景观价值,栾树作为城市园林的一部分,行道树,园景树。可以说比桂花的前景价值还要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