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植物的木栓化组织
木栓化组织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充满了木栓质(suberin)。木栓质是多种高分子量酸类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木栓细胞构成了抵抗病原物侵入的屏障。不仅如此,病原物侵染也能诱导木栓化作用,成为植物主动的抗扩展因素。
植物受到机械伤害后,可在伤口周围形成木栓化的愈伤周皮(woundperiderm),能有效地抵抗由伤口侵入的病原细菌和真菌。马铃薯块茎的愈伤层可防止软腐细菌侵入引起的组织浸解。愈伤木栓化速度快的大白菜品种,比木栓化速度慢的品种,更能抵抗细菌性软腐病。高温高湿有利于木栓化作用。甘薯块根在33℃和相对湿度95%~100%时,伤口木栓化最快,高度抵抗多种引起腐烂的细菌和真菌。Fox等(1971)对马铃薯块茎的电镜观察表明,木栓质的沉积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以不定形物质充填皮孔周围细胞间隙,其二是在愈伤周皮细胞壁沉积成带状物。这两种形式都能有效地阻滞软腐病病原细菌对块茎组织的浸解作用。
一些植物根部、茎部的内皮层有木栓化的凯氏带(Casparianstrip),有抵抗病原菌侵染的作用。抗病玉米品系幼苗中胚轴的内皮层和1~2层中柱鞘细胞木栓化,可以阻止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由皮层侵入中柱。抗病甘蓝品种的根和下胚轴的内皮层与中柱鞘细胞高度木栓化,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f.sp.conglutinas)不能由皮层侵入中柱。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块根周皮的木栓层细胞有4~5层,并在细胞壁上沉积较多的木栓质,可有效阻止病原线虫侵入,而感病品种栗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发达,只有1~2层细胞,且木栓质极少,线虫能在24h内从表皮直接侵入(林茂松等,1996)。甘薯块根的木栓层也是抵抗黑斑病菌(Ceratocysisfimbriata)侵入的重要因素,甚至一层细胞壁的木栓化,就足以抗侵入。
B. 植物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细胞分裂情况
植物木栓形成层通常在木本双子叶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之第一生长季节,首先由其根茎皮层细胞之最外层形成具分生能力并在切线方向连贯成圈之木栓形成层,此形成层因放射方向之多次细胞分裂,向外形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木栓皮层,此种分生功能可持续多年,以后并可能由内部产生次生木栓形成层,首先产生之次生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内部或周皮细胞,以后逐次向内而产生于次生韧皮部之柔膜细胞。在功能上,木栓形成层之目的在于形成具保护作用之木栓层,以因应植物因次生木质、韧皮组织而增粗之压力,逐次取代其外部组织而免于其内部组织之暴露;此外,部分老化死亡组织及受伤组织,亦于其内部产生次生之木栓形成层,以使死亡受伤组织隔离脱落。初生之木栓形成层通常在树干之周围连贯成圈,次生者则常不连贯并可能重叠成层。在组织学上木栓形成层之结构较维管束形成层简单,由单一形态之细胞组成,其横断面由切线方向长方形之细胞连接而成,其纵断面之细胞则为长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之形态。
C. 植物资源有哪些分类
植物资源是指能提供物质原料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可利用植物。植物资源从广义上说,也可包括农林栽培和利用的植物在内,但通常所指的是野生的原料植物。植物资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用途分类,大致可划分为食用、药用、工业用、改造保护环境类和种质资源5大类。
食用类植物资源包括直接和间接食用的植物,间接食用植物是指饲料、饵料和蜜源植物。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有8类,即淀粉植物、含糖及甜味剂植物、蛋白质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饲料植物和蜜源植物。
药用植物包括中草药和植物性农药两类。药用植物自古以来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和保健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如生津安神大补元气的人参,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特效药石蒜碱,用于制造可的松的薯芋皂甙元,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萝芙木碱,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等。至今为止,植物萃取物在治疗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病与精神病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另外,从植物中寻找和研制能高效杀虫、杀菌的低浓度农药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工业用植物资源包括木材、纤维、鞣料、芳香油、胶脂、工业油脂及植物性染料等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可用以纺织、造纸、编织、印染、制药、化工原料等方面。
这部分植物包括5类。一为防风固沙植物,如木麻黄、大米黄、多种桉树、银合欢、杨树等。二为保持水土、改造荒山荒地植物,如银合欢、金合欢、雨树、牛油树、洋槐及多种木本油料植物。三为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如碱蓬、紫苏、紫云英、红萍等。四为监测和抗污染植物,如碱蓬、凤眼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许多水藻。五为绿化美化、保护环境植物,包括各类草皮、行道树、观赏花卉、盆景等。
每一种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都应视为不同的种质。每一种具有不同特征的植物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人们对于天然植被的不合理开发和破坏,以及局部地区环境的严重污染,一些植物种类已濒危或灭绝。而种质的丢失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必须建立有用植物的“种质库”。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应担负起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任务。
D. 树皮不是包括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吗
树皮(bark),广义的概念指茎(老树干)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即木材采伐或加工生产时能从树干上剥下来的树皮。由内到括韧皮部、皮层和多次形成累积的周皮以及木栓层以外的一切死组织。木本植物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主要为死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产生。树皮通常较茎部的木质部薄。树皮由形成层产生。
由外向内,树皮可分为外表皮、由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周皮以及内里的韧皮部。
外表皮是树木最外部的死组织,由角质化的细胞组成。周皮是韧皮部和外表皮之间的部分,包括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的总称,周皮形成后,表皮即脱落。木栓是树皮外层的主要成分,能隔绝水分和气体通过,对树有保护作用。木栓形成层通常只有一层或两层细胞,是分生生长木栓的组织,向外生长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不过在根部的木栓形成层是由中柱鞘转变的。栓内层是木栓形成层向内部分化出的一层细胞。韧皮部在木质部的树干和周皮之间,是树皮内部输送营养的部分。
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干或树枝的外层。广义的概念指茎(老树干)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即木材采伐或加工生产时能从树干上剥下来的树皮。由内到括韧皮部、皮层和多次形成累积的周皮(见周皮)以及木栓层以外的一切死组织。树皮对植物加粗的茎起着保护作用,在树皮上还分布有皮孔,进行气体交换。
E. 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外往内可分为表皮(Epidermis),内面的一层皮质的结构因植物而异,可以是厚壁组织,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
双子叶木本茎的剖析构造中,由外而内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绿皮层)、韧皮部、维管束形成层、木质部、木髓。其中周皮、韧皮部合称树皮。
幼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产生许多新细胞,其中在顶部的细胞仍旧保持顶端分生组织的特性,能够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在基部的细胞经过生长,渐渐分化为3种组织系统:保护系统(表皮)、基本系统(皮层、髓部)、运输系统或称维管系统。
(5)木栓资源植物可分为哪些扩展阅读
按照茎的变态来分:有茎卷须、茎刺、根茎、块茎、鳞茎、球茎等。
1、茎卷须
在植物的茎节上,不是长出正常的枝条,而是长出由枝条变化成可攀援的卷须,这种器官称为茎卷须。如葡萄茎茁壮成长的节上,即生有茎卷须。
2、茎刺
在植物的茎节上,长出的枝条发育成刺状,称为茎刺。同茎卷须一样,茎刺也有分枝和不分枝两种,前者如皂荚,后者如枸桔、山楂。在许多植物体上都可以看到刺,刺的形态、质地、着生的部位,常常为我们提供了识别植物的有用的依据。
3、根茎
根茎或称根状茎,是某些多年生植物地下茎的变态,其形状如根,称为根茎,如芦苇、莲、毛竹都有发达的根茎。俗称的“芦根”就是芦苇的根茎,藕就是莲的根茎,竹鞭就是竹的根茎。
F. 植物好像分为形成层木质部什么的,可以给解释一下这样是怎么规定的吗
是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分的
一般,对于双子叶植物的茎的初生结构来说,最里面是髓的结构,然后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和束中形成层)成多束整齐排列在髓的外侧,维管束靠近髓的是木质部,然后是束中形成层,最后是韧皮部,韧皮部的外面是表皮。
在茎的出生结构中还没有周皮(我们所说的树皮),在次生生长中才出现了周皮(从外到里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而刚刚所提到的出生木质部、韧皮部、髓也都让次生木质部几乎挤没了,次生韧皮部也不明显。
G. 植物组织有哪两大类
植物组织有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植物的组织一般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六类,后五类都是由分生组织分生分化而来的,所以又统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
分生组织 它的特征是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明显的泡液。
分生组织按其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占很大位置,分布在植物体的许多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基础。它是由主要起代谢活动和营养作用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所以又称薄壁组织。其特征是细胞壁薄,细胞的性状有圆球形、圆柱形、多面体等,细胞之间常有间隙。
保护组织 依其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组织与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是存在于植物体的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具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和病虫害侵入等作用的一种组织。根据保护组织的来源、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强弱,可将其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次生保护组织——木栓层。
H. 试述木栓形成层的来源活动及产生细胞特点,形成什么组织有什么功能
木栓形成层的来源:由于平周分裂的作用,在内外分别形成栓内层和木栓组织。构成细胞在切向纵切面上成为大致等径的多角形,但在横切面上的放射方向则为扁平的四角形。
通常木栓形成层是在皮层外侧形成,但是在根部,中柱鞘变为木栓形成层。形成木栓形成层时,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细胞的液泡消失,细胞质变为稠密,然后成为分生组织。
随着茎的增粗,木栓组织破裂,但在此以前,皮层内部或韧皮部出现第二木栓形成层,继续生长出现第三、第四木栓形成层,形成新的木栓组织。通常称最初的为初生木栓形成层,后来形成的称为次生木栓形成层。
木栓层的功能:不透水,不透气,抗压,绝缘,隔热,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8)木栓资源植物可分为哪些扩展阅读:
木栓组织指由木栓形成层向外侧形成的组织。在横切面上,细胞呈四角形或六角形,放射方向排列规划整齐,见不到胞间隙。
一般细胞壁薄,但山毛榉属或椴树属则普遍增厚,柳属或花椒属仅外侧的壁增厚。栎属、榆属、桦木属为薄壁细胞层和厚壁细胞层交互存在。
壁木栓化,细胞内部含有空气,有时含单宁或结晶体。栓皮栎的木栓组织特别发达,所以可用作软木塞或保温材料。虎克以镜检此组织,首先记载了“细胞”而闻名。
I. 植物资源如何分类
植物资源类型多样。以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同形式分为:植被资源、物种资源、种质资源; 以其在植物界所处的系统位置分为:微生物、藻类、地衣、真菌、蕨类、种子植物资源;以其目前利用的状况可分为:栽培植物资源与野生植物资源;以其性质与用途区分,则有一些不同的分类体系。 1983年,中国学者吴征镒、周俊、裴盛基提出一个新的分类体系,首先区分为栽培与野生植物资源两大类,其下再区分为5大类26小类。为了便于叙述,将植物资源按植物系统区分为微生物、藻类、地衣、真菌、蕨类和种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按用途的区分,分为8大类23小类: (1)食用植物资源: 淀粉糖料、食用油脂、维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甜味剂、 蜜源植物、野生果树; (2)工业用植物资源: 鞣料植物、香料植物、工业用油脂、树脂、树胶、纤维类、经济昆虫寄主、木材类; (3)药用植物资源; (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 花卉植物,防风固沙、固氮植物; (5)有毒植物资源; (6)牧草及饲用植物资源; (7)种质资源: 特有植物、农作物品种; (8)栽培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资源、蔬菜作物资源、果树资源。 资源植物的特点之一是多宜性,即某种植物的果实可食,而花则可用于观赏,或者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因此,任何资源植物的分类均是相对的,在利用时必须权衡得失,综合利用。(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网络全书》)
J. 木栓是什么
植物组织的一部分,主要在木栓形成层,类似于保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