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为什么要了解法律法规
扩展阅读
显性成本指哪些 2025-05-19 21:11:36
什么是保险新单成本率 2025-05-19 21:02:43
大连哪里有干海产品卖 2025-05-19 20:43:57

人力资源为什么要了解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7-26 05:48:38

⑴ 做HR该掌握的人事政策和劳动法规有哪些

做HR的,必须要懂法律。包括有关经济犯罪的法律,包括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规定也算,比如有关最低工资的),包括财务制度和法律,等等。可以说,现在没有几个公司是完全干净的。大多数行业的利润如果完全合法就都给国家了。但是要知道自己哪里不干净。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倒霉的就是管理人员。
资源管理。企业对人力配置规划使用的部门,分6个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薪资福利,员工关系,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
管理者围绕下述3个P所采取的政策与做法:岗位,人员,绩效。
首先要界定岗位使命,职责,及入职要求等;
再以次确保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归根结底要确保该岗位上的人工作卓有成效,实现岗位使命与关键绩效。

人力资源规划内容
(一) 预测未来的组织结构
一个组织或企业经常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未来组织结构的预测评估应列为第一步。
(二) 制定人力供求平衡计划
该计划应考虑以下三点:
(1) 因业务发展、转变或技术装备更新所需增加的人员数量及其层次。

(2) 因员工变动所需补充的人员数量及其层次,这种变化包括退休、辞职、伤残、调职、解雇等。

(3) 因内部成员升迁而发生的人力结构变化。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H7siDUyyy0cX3UKhrm2yyg

?pwd=kk7q 提取码: kk7q

⑵ 人力资源管理 需要掌握哪些法律知识

需要掌握的其实有很多,但是最直接、最需要吃透的是三个: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另外,可以分类了解,比如:
1、劳动合同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促进法、仲裁法……
2、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类:工资总额规定、社会保险法、五险一金保险法、职工休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3、其他类: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地方政策法规。
凡是涉及就业、社保、个税、工资、职工安全、工会方面的法律,人力资源工作者都得了解,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阅(可以参考《人力资源管理适用法律法规全案(弗布克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实务系列)》)。前三个是要烂熟于心并灵活运用的。

⑶ 人事专员需要掌握哪些劳动法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个人所得税法、单位所在省的劳动合同条例、单位所在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单位所在省的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人事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知识:1、事务性工作:所谓事务性的工作就是人力资源日常工作内容: 例如邮件查收、常去浏览的网站内容、劳动关系管理、公积金管理、劳动合同签订 这些需要工作经验。2、人力资源基础知识: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分析、岗位分析、如何进行招聘、什么是绩效考核、什么是薪酬管理、什么是福利、福利在薪酬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等等。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都应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的法律法规。 熟悉法律法规也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是通过模块划分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涵盖的内容进行的一种总结。具体是指: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是社会各项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历来被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业所重视。许多企业就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就是指在具体的组织或企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而实行的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⑷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掌握哪些法律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是什么呢,很多人虽然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职业,可是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才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介绍吧,看看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吧。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三才

告诉我们,宏观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是微观的,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对人的管理。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试图解决人事管理、人际关系和工业关系所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即组织应该如何来管理人以使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人作为组织中一个有价值的资源.这种观点已经被许多从事人事管理、人际关系和工业关系研究的学者所接受。但是.学者们都从各自研究的领域解释人力资派管理,结果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反而变得模枷不清,难以形成一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呢?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看完了上述三才培训机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之后,想必我们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了吧。如果我们有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想法,建议我们选择一家正规的人力资源师培训机构去参加正规的培训与学习,才是顺利拿证的保障。

⑸ 做人力资源应该了解哪些法律法规

1、《劳动合同法》:涉及员工的入职、离职与调动,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当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需要全面了解。

3、《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是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的条例。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

5、《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而制定的办法。

6、《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为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

7、《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为规范社会保险稽查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的条例。

⑹ 人力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个法律是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是劳动关系相关的最基本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对劳动合同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

8、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9、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10、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

(6)人力资源为什么要了解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掌握的其实有很多,但是最直接、最需要吃透的是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另外,可以分类了解,比如:

1、劳动合同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促进法、仲裁法……

2、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类:工资总额规定、社会保险法、五险一金保险法、职工休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3、其他类: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地方政策法规。

凡是涉及就业、社保、个税、工资、职工安全、工会方面的法律,人力资源工作者都得了解,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阅。

⑺ 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该了解哪些法律、条例和条款和其他的一些法律法规等

其实人力资源管理挺繁琐的,我之前做过,但是没多长时间,就放弃了,下面给你一下章节目录你看一下吧 !!如果对你用帮助的话,别忘记加分啊~~谢谢!!

第1章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法规
1.1 劳动法律渊源与效力
1.1.1 人力资源劳动法律渊源
1.1.2 劳动法律法规的效力
1.2 全国性劳动法律法规
1.2.1 劳动合同适用法律法规
1.2.2 劳动标准适用法律法规
1.2.3 社会保险适用法律法规
1.2.4 劳动保护适用法律法规
1.2.5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
1.3 地方性劳动法律法规
1.3.1 北京市劳动法律法规
1.3.2 上海市劳动法律法规
1.3.3 广东省劳动法律法规
第2章 员工招聘与录用管理
2.1 招聘与录用
2.1.1 招聘信息引起的歧视
2.1.2 法律禁止的招聘行为
2.1.3 录用员工的背景调查
2.1.4 入职手续的风险防范
2.2 毕业生录用
2.2.1 实习协议的签订
2.2.2 就业协议的签订
第3章 员工劳动合同的管理
3.1 劳动合同的订立
3.1.1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3.1.2 劳动合同试用期约定
3.1.3 无效劳动合同或条款
3.1.4 合同中工资条款约定
3.1.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
3.2 合同履行与变更
3.2.1 劳动合同履行
3.2.2 劳动合同变更
3.2.3 劳动合同续订
3.2.4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3.2.5 经济补偿金该如何计算
3.2.6 员工承担违约金的情形
3.2.7 企业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3.2.8 员工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3.3 解除和终止合同
3.3.1 试用期间合同的解除
3.3.2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3.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3.4 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4章 员工工作时间与休假
4.1 员工工作时间
4.1.1 不同工时制度适用情形
4.1.2 员工加班相关法律规定
4.2 规定员工休息休假
4.2.1 法定节假日
4.2.2 其他节假日
第5章 工资支付与保险福利
5.1 员工工资支付
5.1.1 试用期的工资约定
5.1.2 员工工资发放与支付
5.1.3 医疗期间的工资计算
5.1.4 女职工“三期”工资计算
5.1.5 工资折算和加班费计算
5.2 保险福利
5.2.1 社会保险费缴纳法律规定
5.2.2 北京2009年社会保险缴费
5.2.3 上海2009年社会保险缴费
5.2.4 广州2009年社会保险缴费
5.2.5 员工构成工伤事故的情形
5.2.6 工伤认定申请及待遇支付
5.2.7 住房公积金
第6章 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
6.1 培训协议订立
6.1.1 培训协议服务期限的约定
6.1.2 培训协议中违约金的约定
6.2 订立保守秘密和竞业限制协议
6.2.1 订立保密协议
6.2.2 订立竞业限制协议
6.3 绩效考核
6.3.1 试用期员工考核
6.3.2 员工考核时常遇到的问题
第7章 企业劳动纪律管理
7.1 劳动防护和健康检查
7.1.1 劳动防护
7.1.2 职业病
7.2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
7.2.1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7.2.2 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7.3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
7.3.1 规章制度生效的要件
7.3.2 企业员工纪律管理
第8章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及非全日制用工
8.1 集体合同管理中要注意的事项
8.1.1 集体合同管理
8.1.2 集体合同约束力
8.2 劳务派遣管理
8.2.1 劳务派遣管理
8.2.2 劳务派遣用工
8.3 非全日制用工
8.3.1 劳动合同管理
8.3.2 非全日制用工管理
第9章 外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9.1 招聘与社会保险管理
9.1.1 外资企业员工招聘管理
9.1.2 外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9.2 劳动合同管理
9.2.1 外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
9.2.2 外资企业劳动合同履行
第10章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10.1 劳动争议处理
10.1.1 劳动争议的法律界定
10.1.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10.1.3 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
10.1.4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
10.1.5 劳动争议的一裁终局
10.1.6 劳动争议的法律诉讼
10.2 劳动争议案例
10.2.1 实习生劳动关系认定
10.2.2 约定工资中含加班费
10.2.3 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
10.2.4 调岗辞退引起的争议
10.2.5 公司活动中工伤认定
10.2.6 外派员工培训费赔偿
第11章 人力资源相关合同及文本
11.1 录用通知书
11.2 培训协议书
11.3 保密协议书
11.4 劳动合同范本
11.5 员工手册范本
11.6 竞业限制协议书
11.7 劳务派遣服务协议书
11.8 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
11.9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11.10 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11.11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11.12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
附录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附录D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
附录E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人力资源管理适用法律法规全案 书摘:
第1章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法规
1.1 劳动法律渊源与效力
1.1.1 人力资源劳动法律渊源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劳动用工管理时,需要熟知并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劳动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即法是由哪个具体的国家机关、通过什么方式并以何种法律文件形式表现,根据创制机关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具有不同等级的效力范围。图所示的是按照法律效力由高到低排列,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适用,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
1.1.2 劳动法律法规的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中相关条款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如劳动权、休息权等。
劳动法律的法律效力仅低于宪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劳动法律,如《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
劳动规章是国务院下属相关部门(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

⑻ 人力资源劳动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以《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各种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做出了相关方面的约束。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⑼ 行政人事要知道了解哪些法律法规

1、必须掌握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合同法、公司法、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2、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会计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