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的方面
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指在国家能得到的全部资源中应该把多少分配给卫生保健,分配给卫生保健的资源在医疗卫生各部门之间如何分配,如癌症研究应分多少,预防医学应分多少,高技术医学应分多少等。宏观分配还必须解决如下问题:政府是否应负责医疗卫生事业,还是把医疗事业留给市场,如果政府应负责,则应将多少预算用于医疗卫生。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分配给医疗卫生事业的预算,如预算应集中于肾透析、器官移植、重症监护这些抢救方法,还是集中于疾病的预防;哪些疾病应优先得到资源的分配;以及为改变个人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如吸烟),政府应投入多少资源等等。资源的微观分配指医务人员和医疗行政单位根据什么原则把卫生资源分配给病人,怎样分配才算公正合理。
当涉及稀有资源时,哪些病人可优先获得资源(如有两个病人都需要肾移植,但只有一个肾可供移植时)。为了进行微观分配,首先需要规定一些规则和程序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得到这种资源,即根据适应症、年龄、治疗成功的可能和希望、预期寿命和生命质量等主要是医学的标准进行初筛;然后再规定一些规则和程序从这范围中最后决定哪些人得到这种资源。这组规则和程序的规定常常要参照社会标准:病人的地位和作用、过去的成就、潜在的贡献等。但对社会标准,争议较多。
卫生政策中最有争论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是否应该让医疗卫生社会化,如应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还是让医疗卫生商品化,还是采取某种混合折衷的方式(如医疗卫生的基本需要由国家负责,而高技术医学则由病人自己根据收入购买)。
② 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本身的都是以追逐利益为主呀,那相对来说那利益高的地方计算资源当然好呀,利润低的地方医疗资源就比较差呀。
③ 整个澳门为什么只有两个医院吗
澳门60万人口,只有两家医院,而且医院里外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因为澳门人十年前提倡并注重养生!澳门人养生思想意识是“花钱养生,不养医生”。
可是现在内地最热闹的地方除了车站就是医院了!
改变观念才能把辛苦赚的钱不再送给医院,宁愿站着养生保健也不要躺着去养医生!
花1元做健康管理,能节约8.95元医药费和节省100元的急救费
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积蓄,吃遍所有的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留下一大笔债务给家人给儿女,然后死去!
一家是官办的叫“仁伯爵医院”,人们都叫它“山顶医院”,因为医院建在澳门仁伯爵山上。这家医院创建于1874年,现在已成为一间有500多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另一家是由民间慈善团体主办的综合性医院,名叫镜湖医院,创立于1871年,1892年孙中山先生曾担任该院义务医生,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大医院看病不要钱这两家一官一民的医院,都有一定的规模。2000年两间医院共有923张病床。它们担负着全澳居民绝大部分的医疗保健任务。此外,政府还在澳门半岛和两个离岛设立了8个卫生中心,形成比较完整的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网络。1988年成立的捐血中心,免费给病人提供血液。现在,该中心收集到的血液已足够满足两家大医院的需要。另有一个隶属于政府卫生局的公共卫生化验所,主要是对药物、食品、饮用水等进行抽样化验,以保障居民健康。民间医疗机构由来已久,它主要是指经政府批准设立,由社会团体或私人创办或主办并自行管理、运作,向居民和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其经费来源于医务收入、捐款和政府资助。澳门的民间医疗除由慈善团体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镜湖医院外,还有由社会团体开办的诊所,以及一些宗教团体开办的诊疗机构,如工人医疗所;剩下的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私人诊所,共有300多所。其中,正式注册的中医诊所越来越受欢迎,如“康宁中心”,前来就医的人就很多。在澳门,居民与医生的比例为439 1、与护士的比例为464 1。澳门人好福气!澳门永久性居民在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就医,基本上是免费的。对于本地无足够技术医治的病症,经卫生局送外诊治委员会批准,可转介到其他地区医治,有关医疗费用由政府负担。但是,如果患者到民间医疗机构看病,就得支付医疗费。这些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就是“提供服务、售卖药物及其它医疗用品收入”,这占总收入的83.3%;他们的主要支出就是“员工薪金及其它福利”,占44.5%。免费医疗负担挺重澳门回归前,澳葡政府长期实行居民免费医疗福利,医疗卫生经费差不多占预算的10%,负担相当重,积累了一系列问题。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虽然很高,但由于分配和使用上的不合理,得不到有效、充分利用,致使许多澳门居民应当享有的医疗福利实际上享受不到。另外,由于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同时缺少一种机制把政府医院的经费、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工作效益联系起来,政府提供完全免费医疗服务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除此之外,政府医务人员私开诊所的问题也很严重,到2000年12月31日止,卫生局所属336名医生中有71人兼职于私人诊所。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对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考虑加以改革。最近,政府卫生局长在回答议员的质询时说,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订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改革实行,不宜轻率处理。
④ 澳门非永久性居民在澳门享受看病免费治疗吗
澳门非永久性居民中老人和小孩,在校学生(要有学生证,无学生证就到学校开在读证明。)是可以享受看病免费治疗的。因为我女儿也从中山过去读了一个学期,之前一直未有学生证,曾经在山顶医院急诊挂号,工作人员讲解可以到所在学校出具在读证明。
⑤ 疫情下医疗资源如何分配
1.在疫情流行期间,将稀缺资源分配给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和基本社会服务人员(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必需的人员),不但将使人员个体受益,而且使病人、其他社会成员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大为受益。否则就没有人去做疫情引起的治疗、护理...
2.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冠病毒肺炎安全而有效的特效药,大多数治疗用药仅是支持性和缓解症状的,但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设备,往往在疫情暴发时特别稀缺。有时也会产生肺移植手术的需要,对这些药物和疗法的分配和使用,则必须根据该病人...
⑥ 大陆人在大陆还是澳门当医生更好
看个人需求而定,因人而异。
如果家庭在大陆,去澳门当医生可能与家人的联系沟通会不方便。
但是在澳门工作也会有很多好处:。
澳门卫生局下属的公立医院,专科主任医生31人,近年来数量一直保持稳定,较2016年的33人略有下降。顾问医生则持续增加,从2014年的114人增长到2017年的169人。另外,2017年,澳门政府的医疗支出共计66亿3370万澳元。其中在医护人员上的支出达到29亿2380万澳元。
澳门的基础医疗做的很好,社区医院是全覆盖的,医疗设施保健都做的非常好。社区提供的医疗保障基本健全,如果社区没法诊治,就会转诊到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接近内地同级别医院的5到10倍,劳动量却相当于内地医院医生的一半左右。他们非常在意劳动权,也就是劳动付出以及以及相应的回报,所以加班的费用也非常高。顾问医生,相当于内地的高级职称,和当地的同级别医生同工同酬,收入有人民币100多万,这在内地的三甲医院也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医生门诊一次的诊金就高达250澳币。因为收入高,澳门和欧美国家一样,医生是非常受尊敬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医生,是公务员,因此社会地位也高。
⑦ 香港人和澳门人都享受哪些福利
香港人的主要福利:
1、可以享受150个国家免签待遇
一旦拥有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证,就可以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护照。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护照与大陆护照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享受150多个国家的免签待遇。
2、生活质量
澳门的福利直接的体现就是:直接发钱。从2008年开始,澳门政府的“现金分享计划”已进行了7年。澳门人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荷包,感受着政府“藏富于民”的政策。现在,永久性居民每人已能拿到9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
3、15年免费教育
教育方面,澳门从2007年起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费教育,比回归前延长了6年,再配合完善的教育体系,学有所教基本实现。
最受关注的住房方面,特区政府提出了提出了“社屋为主、经屋为辅”的公共房屋发展方针,优先照顾弱势及核心家团。到去年年底,建成的公屋已达45573个,在建和规划中的公屋12805个。
4、双层公积金
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加大了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并在2008年提出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这个听起来就饱腹感十足的“双层”,指的是第一层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第二层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5、住房福利
特区政府提出了“社屋为主、经屋为辅”的公共房屋发展方针,优先照顾弱势及核心家团。建成的公屋已达45573个,在建和规划中的公屋12805个
⑧ 澳门国际交往频繁,国外的疫情会对澳门产生哪些影响
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澳门作为娱乐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受到的影响自然是集中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澳门在新任特区行政长官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赫的成效,尤其是为了有效抗击疫情,毅然决然的采取了关闭赌场和娱乐场所的严厉措施,要知道赌场是澳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闭就意味着政府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虽然经过有效防范以后重新开业,但目前国外的疫情呈现蔓延态势,无疑会让澳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
由此可见,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对澳门这样的以服务和娱乐业为主的城市是极为不利的,除了疫情的防控要承受巨大压力之外,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同样是不容小觑的,但面对四处肆虐的新冠病毒也只有耐心的等待,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澳门的国际交往就无法恢复到频繁的状态。
⑨ 澳门的医疗保险制度
两定点:是指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其需要经过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三目录:指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目录。
要求:
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符合“两定点三目录”的医疗花费才能得到报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