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哪个国家地热资源最广
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国共有250个地热区,热能蕴藏量巨大,如全部加以利用,每年可发电800多亿度。奈斯亚威里尔地热区是冰岛能量最为巨大的海恩吉尔火山地热区的一部分。奈斯亚威里尔地热电站是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在奈斯亚威里尔附近高温地热区建立的一座集发电和热水生产功能于一身的地热电站。该电站目前有三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热水生产能力为每秒1100升。
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热,一部分热水是从城里的井里提取的,一部分来自首都北边的地热区。热水的温度有摄氏80至140度,是经由一条很长的管道输送到城里,然后与回收水合在一起,水到达屋内仍有75至80摄氏度。而首都雷克雅未克在冰岛语的意思就是蒸汽海滩”。事实上,冰岛移民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从位于该市中部“温泉谷”冒起来的蒸汽,冰岛第一个热水井就在是在这里。雷克雅未克的妇女很早就开始在那儿洗衣服。
冰岛国际飞机场南边20公里斯瓦塔森吉(Svartsengi)热水供应发电厂。斯瓦塔森吉热水供应厂用1000米深的高温蒸气井将凉水加热, 然后供应给周围的镇和村庄。蒸汽凝结的热水被输送到蓝湖里,给游览人带来欢乐。该厂也使用汽轮机发电。靠近国会湖南边也有新的给首都供热的工厂,叫奈斯雅维里尔(Nesjavellir),运作模式与前者相同。
冰岛有世界着名的自然间歇喷泉,名叫盖锡尔(Geysir),意思是爆泉,在现在英语中已成为所有的间歇喷泉的名词。旁边有每几分钟喷20多公尺高的间歇喷泉,名字的意思是大间歇喷泉。欧洲着名的黄金瀑布位于盖锡尔北面10公里处。它是冰岛人最喜爱的瀑布。
冰岛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在今年2月26日海拔1491公尺的海克拉火山,是冰岛境内最着名的火山,在蛰伏了将近10年后,又喷出了滚烫的熔岩,并且有大量浓烟从火山口冒出,直上云霄,景象十分壮观。海克拉火山正好位在冰岛东部和南部两大断层的接合地带,根据文献记载,在过去的1100年当中,海克拉火山一共爆发了17次,是一座活动相当频繁的火山。事实上,另外在爆发温泉区南边有一个火山口,里面有一个湖,这火山口的名字叫巨盆。在此地很多雷克雅未克人盖了小房子, 是他们在岁末和放暑假时住的。离巨盆不远有个叫温泉城 (Kopvogur) 的镇,那里矗立着一排排暖房。而从温泉城到雷克雅未克开车只要45分种。
在首都雷克雅未克,一年内用五千万多吨热水,相当于每个人每年省下了两吨石油的能源量,而农村的教育中心一般设在地热比较丰富的地方,这样建温室和游泳池容易一些。另外,冰岛游泳池大多数是室外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温暖的水里游泳。冰岛地底蕴藏的火山资源,让蓝湖 (Blue Lagoon) 的温泉一年四季不曾缺,从70年代开始就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泡汤胜地,从当初简陋的硬件环境,到最近全新装修完成的新蓝湖(Blue Lagoon)温泉海岸,以融合在地特色的简练现代风貌赢得国际市场的注目,为冰岛政府赚进不少外汇。新蓝湖(Blue Lagoon),加入不少新的硬件设施,宛若现代主义美学的博物馆,在深色原木、玻璃和当地盛产的火山岩(Lava)石材的组合下,营造出极为特殊的泡汤气氛。针对冬天或气候不佳设计的室内温泉池,挑高的空间搭配高达7公尺的大面落地玻璃,将温泉海岸空旷的感觉带进室内。蓝湖(Blue Lagoon) 的海水受到地底火山形成矿物质的影响,水的颜色像是可尔必思式的乳蓝色,四周一片白皑皑,水面上永远飘浮着浓密的水蒸气,泡在温热的海水中,望着附近的景色,不正是一幅北欧版本的露天风情。除了单纯的泡汤之外,蓝湖(Blue Lagoon)也有桑拿浴、SPA和数种个人疗程,由火山运动产生的特殊矿物质,根据科学研究报告有益皮肤保养,蓝湖(Blue Lagoon)也不客气地充分利用老天给予的宝藏,还推出自己品牌的化妆品 - Geothermal Skin Care,不但在当地买得到,现在连蓝湖(Blue Lagoon)的网站亦可在线购物。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的交界线从西南向东北斜穿全岛。活跃的地壳运动、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冰岛丰
富的地热资源。不仅是首都雷克雅未克,冰岛全国四处都可见极富利用价值的地热井。按照地热资源的分布,冰岛全国共有250个低温地区和20多个高温地区。如果地下1000米左右的水温低于150摄氏度,就属于低温地区。全国多数有地热资源的地区都属于这一类型。反之,如果该深度的水温高于200摄氏度,就属于高温地区。高温地区大多分布在贯穿全国的火山带上。雷克雅未克地区就属于这一类型。早在20世纪初,雷克雅未克市政府就开始有计划地使用地热资源为城市供暖。到了1970年,雷克雅未克的几乎所有住宅都用上了廉价的取暖和洗浴热水。而随后的能源危机使地热资源的应用更为广泛。现在首都地区居民已全部实现了地热供暖和发电。而全冰岛85%的住宅都是利用地热资源集中供暖的。雷克雅未克市地区有50多个地热井。主要都是由该市能源公司运营的。该公司经营着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熟的地热供暖系统。而其最主要的发电厂,就是地处亨吉尔山区的奈斯亚威里尔地热电站。该地区距雷克雅未克市约30公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震带,也是冰岛能量最多的地热区之一。电站共有20眼地热井,井深在1100—2000米之间,地下水温最高可达380摄氏度。该电站集发电和供暖于一身,目前拥有两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万千瓦,热水生产能力为每秒1100升。电站生产分为集热发电和冷水加热三个步骤。从地热井里抽上来的是高温地热水和水蒸气,经分离,其中的蒸汽先带动涡轮机发电,然后再将提取的低温湖水加热到60摄氏度至70摄氏度;剩下的热水用作对湖水进行第二次加热。当水温升到85摄氏度至90摄氏度时,再通过直径90厘米的管道输送到市区。由于采用了性能良好的隔热材料,热水在长距离传输中温度仅下降2摄氏度。这归功于传送管使用的一种特殊保温材料,这种材料是冰岛人从火山熔岩中提炼出来的。包括奈斯亚威里尔地热电站在内,雷克雅未克周围有3座地热电厂,为28.6万冰岛人提供热水和电力。除了建筑供暖和发电外,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溶化等。还在雷克雅未克市南部海岸开辟游泳胜地,将地热水大量排入,以提高水温。近年来,冰岛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因素是各级政府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冰岛有地热的地方都已先后建起了地热供暖工程。与燃煤或燃烧石油相比,利用地热资源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微乎其微。由于地热资源的廉价、清洁,自1975年冰岛大规模使用地热资源后,石油等能源进口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前几十年就已达到了国际标准。冰岛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之一,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部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国家。
‘贰’ 我国哪个地区有丰富的地热能
答案:西藏,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纬度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能最丰富,(这里的光照不能理解为热量),且它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之间活跃,多地热能(可以想想日本为什么多地震),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降水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叁’ 中国地热能最丰富的地区是哪里
全国已发现地热田270多个,地热点2500多处,地热资源富集。从开发利用的角度看,地热能主要是天然蒸气和地下热水,一般称25—60℃的热水为低温热水,60—100℃为中温热水,100℃以上为高温热水。地下热水多以温泉、热泉、沸泉、汽泉、喷泉等形式出露地表。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是我国大陆高温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分布有大量热泉、沸泉、喷泉及喷气孔等,其中以拉萨市为中心的2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地热资源丰富,地下热水出露点达116处。羊八井—当雄—谷露—那曲、桑日—错那、波密—墨脱是3个高温地下热水活动带,地下热水最高温度可达93℃。云南省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周围、洱海南北和怒江流域,其中最着名的是腾冲火山口温泉群,50多处温泉中,90℃以上的达9处,其余也在50℃以上。
‘肆’ 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概况
我国地热资源分为传导型地热资源和对流型地热资源两种类型。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均为中低温地热资源;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隆起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台湾、西藏南部、川西、滇西和胶辽半岛等地区。其中,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南部、滇西、川西和台湾地区,其余地区主要分布着中低温地热资源。
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有松辽盆地、华北平原、淮河盆地、苏北盆地、江汉盆地和汾渭盆地等。
(1)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部,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面积26×104km2,是中生代裂谷盆地,基底为古生界及前古生界。松辽盆地具有两大含水系统:一是分布在上白垩统(K3)及其以上的潜水和承压水系统;另一是中下白垩统热水含水系统,接受周边山区径流补给,形成向心的自流盆地,盆地周边水位较高,上白垩统在盆地中央坳陷地区形成低温热水储层。根据近400眼井的测温资料分析,盆地中心热流值高,四周热流值低。实测大地热流值40~90mW/m2,平均为70mW/m2。在通辽—白城—齐齐哈尔—纳河一线以东地区,1000m地温大于35℃;在大庆、哈尔滨附近,1000m地温大于50℃,地温梯度大于2.5℃/100m;在大庆、哈尔滨、北安和林甸附近,地温梯度大于3.5℃/100m。
(2)华北平原。基底是古生界和前古生界,盆地内基本构造单元包括六个坳陷、三个隆起。华北平原断裂发育,平原内部有许多次级大断裂,分割坳陷和隆起,形成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一个凹陷的发育主要受一条主干断裂的控制,呈箕状凹陷型式或不对称地堑型式。华北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盆地,形成了新近系低温热水储层、古近系地压型地热储层和基岩裂隙岩溶中、低温热水储层,是我国热水资源最丰富的热水盆地之一。新近系砂岩、砂砾岩是华北平原普遍分布的热水储层。其砂岩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渗透率为(156~2500)×10-3μm2。储集性按此可分为三级,实测大地热流值为41~83mW/m2,平均为63mW/m2;平原周边低,中央隆起高,盖层地温梯度在凸起区高,为3.5~6.01℃/100m;凹陷区较低,为2.5~3.5℃/100m。钻井中各层段的地温梯度同岩石的热导率成反比,古生界和前古生界的地温梯度一般为1~3℃/100m。全平原古近系、新近系热水矿化度随埋深增大而增高。
(3)淮河盆地。位跨河南、山东、安徽三省,面积约10×104km2,为大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的一部分,主要热水储层是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大地热流值50~70mW/m2,盖层地温梯度2.5~4.9℃/100m。馆陶组的水温为40~65℃,是该区的主要低温热水层。古近系为热卤水。基岩热水主要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裂隙岩溶水,分布在通许凸起、周口凹陷、驻马店—淮滨凹陷、菏泽凸起、嘉祥凹陷和商丘、亳州地区,为区域深径流补给的岩溶水系统,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4)苏北盆地。位于江苏省东部,西连安徽省天长地区,面积3.6×104km2,是苏北一南黄海盆地的陆上部分。苏北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界于苏南隆起和苏鲁隆起之间,属扬子断块的一部分。北界为淮阴—明水断裂,南界是南京—南通长江断裂带,西邻郯庐断裂。坳陷中建湖隆起横贯东西,北侧是盐阜坳陷,南部是东台坳陷,再细分为10个凹陷。新近系盐城组是本区的主要低温热水储层,基本为河流相沉积,砂层占地层厚度的50%以上。盐城组一段厚200~650m,底部有大厚度的砂砾岩层。古近系砂岩厚度变化大,都为高矿化碱水。基底为巨厚的碳酸岩盐沉积,在凸起和斜坡地带形成古潜山热田,一般矿化度较高,为热卤水。盖层地温梯度变化为2.7~5.0℃/100m。大地热流值为55~83mW/m2,1000m深处的温度为43~60℃。其中凸起区较高,凹陷区较低,地温随埋深而增大。
(5)江汉盆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面积28000km2,呈多边形展布,北为大巴山,南为华容隆起,东为下扬子台褶带,西是鄂湘黔褶皱带,大部分地区基底由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局部为古元古界变质岩系。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裂谷盆地。盆地内有多组构造线,其中以北东及北西西两组最为发育,前者形成时间较早,发生在早白垩世—始新世早期;后者较晚,形成于始新世中期至渐新世。由于两组构造线的切割及块体的不均一运动,使盆地形成了多断、多凹、多凸的格局,共有5个凹陷,1个地堑,5个凸起。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最厚达10000m,其中新近系为淡水河湖相沉积,厚300~900m,主要储层是砂岩、砂砾岩,孔隙率27%~33%,为低温热水储层。古近系的潜江组为咸水湖相沉积,其中盐岩和膏泥岩交互沉积,厚3500m。含盐面积约2000km2,是我国最大的古近系盐湖相凹陷。高卤水中富含微量元素,碘含量一般为10.15~20.70mg/L,最高为35mg/L;溴一般含量为100~377mg/L,最高为412mg/L,具有开采价值。盆地实测大地热流值为57~69mW/m2,盖层地温梯度2.3~4.0℃/100m,新近系热水水温25~69℃,古近系热卤水水温60~95℃。基底中古生代灰岩是重要的裂隙岩溶型热水储层,主要分布在枝江凹陷、云应凹陷、江陵凹陷的斜坡地带。
(6)汾渭盆地。位于山西、陕西交界地带,由关中盆地和运城盆地组成,面积24000km2。关中盆地东西向沿渭河展布,南为秦岭山地,北临渭北台塬,运城盆地北东向沿涑水河展布,东南靠中条山,西北临稷王山。两盆地在构造上为一整体,是新生代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基底北部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南部为前寒武系变质岩和花岗岩,发育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多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形成凹凸并列的构造格局。盆地大体是北浅南深,北部斜坡和盆地两端的宝鸡地区新生界厚数百米,一般在1000m左右,盆地腹部及南部新生界厚一般超过3000m,最厚达7000m。主要热水层有早更新统三门组、新近系张家坡组和兰田灞河组及古近系白鹿塬组,岩性为砂砾岩和砂岩。运城盆地为矿化卤水。盆地基底基岩主要热水储层为奥陶系岩溶水,奥陶系灰岩顶部古岩溶在热水溶蚀下形成区域性深部径流热水系统,沿全新世活动断裂发育强径流带。盆地实测大地热流值50~80mW/m2,盖层地温梯度2.8~3.7℃/100m。
隆起山地地热资源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①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②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③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④胶辽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
喜马拉雅碰撞带是晚白垩世末-始新世新特提斯洋盆闭合后,叠置在欧亚板块南缘的新生代陆内强烈变形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随着印度板块持续、强烈向北俯冲,加积楔不断增厚,并向印度前陆方向扩展,在加积、增厚过程中,不同物性层间将产生剪切滑动或拆离,因剪切生热而转化为热系统,导致碰撞带壳底层增温,温度可达1000~1350℃,足以导致陆壳底层岩石的局部熔融,熔融区随着加积楔的扩大而扩展形成高温熔融层或岩浆垫。目前印度板块以50mm/a速度向欧亚板块俯冲,表明喜马拉雅碰撞带仍处于加积、增厚和增温过程中。以北部的斑公湖—怒江一线和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为界可以分为藏北、藏中及藏南三个水热区。每个活动区的地热显示情况反映出现代水热活动呈北弱南强趋势。
‘伍’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故该地区地热能资源丰富着名的有什么
本区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其着名的 地热能发电站名称是羊八井地热能发电站
‘陆’ 中国四大地理单元中,地热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个地区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交接处,在我国,
青藏高原
是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如羊八井地热站
‘柒’ 世界地热资源的分布在哪
地球内部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据估计,仅地壳最外层10千米范围内,就拥有1254亿亿亿焦热量,相当于全世界现产煤炭总发热量的2000倍。如果计算地热能的总量,则相当于煤炭总储量的1.7亿倍。有人估计,地热资源要比水力发电的潜力大100倍。可供利用的地热能即使按1%计算,仅地下3千米以内可开发的热能,就相当于2.9万亿吨煤的能量。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不过世界各地的地热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国家地热资源特别丰富。冰岛就是富地热资源的国家。它地处北极圈附近,尽管气候寒冷,但地下却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冰岛的岩流几乎占全球岩流的1/3,近几个世纪里,平均每5年有一次火山爆发,有形成地热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冰岛拥有温泉、热泉、蒸汽泉、间歇泉等达1500多个。
美国也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据地质调查表明,美国高温地热发电潜力相当于755亿~7297亿吨标准煤,或600亿~4750亿桶石油;可以直接利用的中、低温热能则相当于1606亿~9139亿吨标准煤。
此外,日本、新西兰、意大利、俄罗斯、印度、菲律宾、法国、匈牙利、墨西哥、肯尼亚等许多国家都蕴藏着地热资源。
我国的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目前已发现的地热露头有2700多处(包括天然和人工露头),还有大量地热埋藏在地下尚待发现。
我国大多数省(区)都有为数不同的地热露头,地热点分布比较多的有云南、西藏、河北、四川、广东等省区。我国地热资源大部分属于中低温热水,80℃以上的地热点只有600多处。从我国地热分布情况来看,有从中部向东部大陆边缘和西南部地热数量逐渐增多、水温逐渐增高的趋势。西藏羊八井地热田闻名世界,它在海拔4200米高处,两侧是5000~6000米的高山雪岭。谷地平坦,热水沼泽星罗棋布,热气喷口爆炸遍地可见,许多温泉、热泉和沸泉连成一片。最引人瞩目的是热水湖,湖面7300多平方米,最深处达16米,水温常常在46~57℃。
除西藏外,云南和台湾省属高温地热区;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属中、低温地热带;内地一些盆地蕴有低温地热田。
‘捌’ 为什么冰岛附近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呀
挪威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因此森林资源丰富。冰岛由于处于北大西洋中间的板块裂缝上,火山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资源丰富。
‘玖’ 意大利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阳光充沛的亚平宁山脉和地中海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故此一直重视利用太阳能发电,光伏装机容量大。
地热资源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 ,其功能多,用途广,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供发电、采暖等利用。
而且还是一种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钾盐、铵盐等工业原料的热卤水资源和天然肥水资源,同时还是宝贵的医疗热矿水和饮用矿泉水资源以及生活供水水源。
世界分布:
地热资源世界上最古老的能源之一。据测算,地球内部的总热能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每年从地球内部经地表散失的热量,相当于1000亿桶石油燃烧产生的热量。
地球本身像一个大锅炉,深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在地质因素的控制下,这些热能会以热蒸汽、热水、干热岩等形式向地壳的某一范围聚集,如果达到可开发利用的条件,便成了具有开发意义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按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温度大于150℃的地热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温地热;90℃—150℃的地热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温地热。
温度大于25℃、小于90℃的地热以温水(25℃—40℃)、温热水(40℃—60℃)、热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温地热。
高温地热一般存在于地质活动性强的全球板块的边界,即火山、地震、岩浆侵入多发地区,着名的冰岛地热田、新西兰地热田、日本地热田以及我国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台湾大屯地热田都属于高温地热田。
中低温地热田广泛分布在板块的内部,我国华北、京津地区的地热田多属于中低温地热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地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