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水能资源蕴藏量怎么算
扩展阅读
资源有多少股份合适 2025-05-25 23:23:14
伴伴金币怎么换钻石 2025-05-25 23:19:02
双行合一工具在哪里 2025-05-25 23:09:32

水能资源蕴藏量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7-13 15:14:52

㈠ 中国水能资源蕴含量

亲,您好:
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千瓦

㈡ 水力资源蕴藏量是什么

所谓的水力资源蕴藏量是指水能的利用率,其实就指水的灌溉量及发电量的多少。

㈢ 水利资源和水力资源

蕴藏于河川和海洋水体中,以位能、压能和动能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能量资源,也称水力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热能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水能资源。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水能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开发利用。按资源开发可能性的程度,水能资源分3级统计,即: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资源和经济可开发资源。根据当前技术、经济水平,可开发资源主要是河川水能资源,潮汐能资源占小部分,波浪能利用尚处于试验阶段。水能资源属可再生能源,一般按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进行统计。

水能资源统计分级 可分为3级

(1) 理论可开发水能资源(蕴藏量)。对于河流水能资源采用河流分断的平均流量(或中水 年、枯水年流量)和分段水位落差,逐段计算其能量后,累计的数字即为该河流的理论水能资源。按理论公式计算的河川水体蕴有的位能。计算理论蕴藏量的公式中,均假定通过河流的水量和计算河段的水位差全被利用,并假定能量转换效率为1。世界各国在计算精度上也不尽相同。如有的按地面径流量和高差计算;有的则按降水量和地面高差计算。中国把一条河流分成河段,按通过河段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及其上下游两端的水位差,用式①计算河段的理论蕴藏量;式②是理论蕴藏量用功率表示的形式。

E=0.00272WH ①

P=9.81QH ②

式中E为按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计算的理论蕴藏量,kW?h/a;W为河段两端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均值,m3;H为河段两端水位的高程差,m;P为按平均功率表示的理论蕴藏量,kW;Q为通过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m3/s。

一条河流、一个水系或一个地区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是其范围内各河段理论蕴藏量的总和。

(2) 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按当前技术水平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实际上河流和海湾由于工程技术条件或其他自然、社会条件的限制,理论水能资源不可能全部被利用,谁能转变为机械能和电能事都会有一定损失,因此,技术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要比理论水能资源小。根据各河流的水文、地形、地质、水库淹没损失等条件,经初步规划拟定可能开发的水电站,统计这些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称为技术可开发资源。按技术可开发资源统计的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比理论蕴藏量少得多。差别在于,计算技术可开发资源时,有3点不同于计算理论蕴藏量,即:①不包括不宜开发河段的资源;②对可开发河段,考虑了因水库调节能力的限制、库水位变动和引水系统输水过程中的损失等因素,致使部分水量和水头没被利用;③采用实际可能的能量转换效率,η<1.0。由于技术可开发资源随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的发展而变化,故技术可开发资源的数量也随时间发展而有所变化。

(3) 经济可利用的水能资源。在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造价、淹没损失、输电距离等条件,挑选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水电站进行统计,得出经济可利用的水能资源。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经与其他能源发电分析比较后,对认为经济上有利的可开发水电站,按其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进行统计。经济可开发水电站是从技术可开发水电站群中筛选出来的,故其数值小于技术可开发资源。经济可开发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各类电源相对经济性等情况有关,故其数量不断有所调整。

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技术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和经济上可能利用的水能资源,也随之而变化。在估算水能资源数字时,一般都在某种程度上同时考虑了技术和经济两个因素。世界各国一般采用“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来综合考虑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

在以上3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人们根据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部分专家与学者开始提出“生态和环境保护前提下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的概念,即在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出水能资源的开发方案,确定可利用资源量,并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重视生态和实施对环境的保护。

水能利用的基本措施是集中水头、调解径流,安装水力机械或水力发电装置,把水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1)水力利用。水能资源的原始利用是水力的利用,即把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加以利用,世界上已有二、三千年历史,如利用水能转变为机械能作动力鼓风的水挑,利用水能春米、磨面的水碓、水磨和潮汐磨,利用水能推动筒车、水车进行灌溉和排涝等。20世纪40年代,发明了水锤泵和水轮泵,用近代机械水能转变为机械能用于提水或带动工作机械。

(2)水力发电。在河流或沿海的适当地点建设水力发电站、潮汐电站或波浪能电站,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目前水力发电已大大超过水力的直接利用,成为水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水工、施工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水力发电站的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由于水力发电是一种廉价的可再生能源,调解灵活,启停快捷,成为电力系统理想的调峰、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电源。水力发电站的寿命长,运行人员少,日常维护和大修理费用省,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力发电已与火力发电和核电并列为重要的发电能源之一。

㈣ 我国水资源的储藏量是多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400m3/年,仅为世界平均¼,在世界上排第110位,被列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缺乏的13个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全国水资源量的80%集中在耕地面积仅占全国36%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我国要以世界8%的水资源总量,养育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原因,1999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96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29.7万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资源总量见表3。与常年比较,松辽河片减少28.6%,海河片减少54.3%,黄河片减少15.8%,淮河片减少38.9%,长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减少6.5%,东南诸河片增加16.8%,西南诸河片增加1.3%,内陆河片增加20.0%。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呈现北少南多的极不均匀态势,1999年降水量由于气候异常而造成这种北少南多的分布状况更为突出:北方及青藏高原一般为100~600毫米,其中新疆南部和青海西部不足50毫米;南方地区一般为800~16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2000毫米(见图1)。将1999年降水量与常年比较,除上海、浙北、皖南、赣北、湘北、滇中、新疆中部等地偏多2~5成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少或接近常年,其中东北大部、华北中部、陕西北部、河西走廊、淮河流域大部等地偏少2~6成.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04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86.6毫米,比常年多3.8%,比上年减少16.6%。按流域片计,松辽河片1115亿立方米,比常年少34.3%;海河片92亿立方米,比常年少64.5%;黄河片524亿立方米,比常年少19.6%;淮河片347亿立方米,比常年少50.5%;长江片11126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4.8%(太湖流域323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12.1%);珠江片4379亿立方米,比常年少6.5%;东南诸河片224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3.1%;西南诸河片592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1.6%;内陆河片14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9.2%。
1999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89亿立方米,其中流入新疆、内蒙古境内的为124亿立方米,流入广西、云南、西藏境内的为165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106亿立方米,其中从新疆流出国境的为267亿立方米,从云南、西藏、广西流出国境的为6049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自治区)流入国际界河的为790亿立方米;全国入海水量共17461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4个流域片的入海水量为362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东南诸河3个流域片的入海水量为17099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入境水量变化不大,只减少5亿立方米,而出境水量、入海水量分别减少1130、3860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山丘区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和山前侧向流入量。在确定流域分区或行政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1999年全国地下水资源计算面积为939万平方公里(未包括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地下水资源量为8387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计算面积为19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为1786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856亿立方米。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1999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96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29.7万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资源总量见表3。与常年比较,松辽河片减少28.6%,海河片减少54.3%,黄河片减少15.8%,淮河片减少38.9%,长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减少6.5%,东南诸河片增加16.8%,西南诸河片增加1.3%,内陆河片增加20.0%。

㈤ 求水能资源蕴藏量的具体排行。是哪些河流是前五

水能第一:刚果河
刚果河及其支流构成了非洲最稠密的水道网,水量充沛,是非洲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大河,由于流经赤道两侧,刚果河获得南北半球丰富降水的交替补给,具有水量大及年内变化小的水文特征,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全流域有43处瀑布和数以百计的险滩及急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9亿kw,居世界大河的首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约1.56亿kw,年发电量9640亿kw·h。
刚果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及下游。上游段的基桑加尼瀑布水能蕴藏量为120—220万kw。在100km长的河段上,分布有7级跌水,总落差超过60m,是建设大型水电站的优良坝址。下游段(金沙萨至河口)河流穿过结晶岩组成的高地,河道窄,水流急,在金沙萨至马塔迪之间200多公里河段上有32个瀑布和急流,总落差280m,这就是世界罕见的利文斯敦瀑布群,是非洲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段,全部开发后,可装机4000万kw,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目前重点开发的地区。
刚果河的许多支流上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例如,开赛河上的卡迪卢瓦急流与坎佩内急流,乌班吉河上的坦加急流、卢阿普拉河亡的蒙博图塔瀑布和约翰斯顿瀑布等。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㈥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昆明市“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101.29万千瓦,可开发量40.24万千瓦。
保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23.75×104kW,技术可开发量821.60×104kW
丽江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439万kw,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09.3万kw。
临沧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00万千瓦以上
红河州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55.76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达134.5万千瓦。
文山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323万千瓦,可开发量176万千瓦
西双版纳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

㈦ 水能资源蕴藏量的我国概况

全国水能蕴藏量,划分为十个流域(片)统计,如下表所示。 流 域 理论出力(万kW) 年发电量(亿kWh) 占全国(%) 全国长江
黄河
珠江
海滦河
淮河
东北诸河
东南沿海诸河
西南国际诸河
雅鲁藏布江及西藏其它河流
北方内陆及新疆诸河 67604.71
26801.77
4054.80
3348.37
294.40
144.96
1530.60
2066.78
9690.15
15974.33
3698.55 59221.8
23478.4
3552.0
2933.2
257.9
127.0
1340.8
1810.5
8488.6
13993.5
3239.9 100.0
39.6
6.0
5.0
0.4
0.2
2.3
3.1
14.3
23.6
5.5

㈧ 2006我国水资源储藏量是多少

中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而得。我国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4位。人均2170立方米,但仍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1999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96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29.7万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资源总量见与常年比较,松辽河片减少28.6%,海河片减少54.3%,黄河片减少15.8%,淮河片减少38.9%,长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减少6.5%,东南诸河片增加16.8%,西南诸河片增加1.3%,内陆河片增加20.0%。

参考
中国水资源网
http://www.china-water.org/
中国水资源公报

http://www.cws.net.cn/g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