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通镇的地方来历
来历:
打通镇位于綦江县南部,距县城87公里,东西分别与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桐梓县天坪乡相接,南北面分别与本县石壕、赶水两镇相邻。平均海拔910米,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1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39户,总人口73150人,其中城镇人口42000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打通已成为綦江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重庆市经济"百强"镇和商业示范镇。2003年全镇GDP实现2.3 万元,人均纯收入2310元。
打通镇气候温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35000亩,林地面积25000亩,盛产木瓜、香桂、板栗、烤烟。境内煤碳、赤铁矿、水能资源丰富。煤碳储存量高达15亿吨。风景名胜--大罗红花湖设施齐全,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浑然天成,是天造地设的旅游胜地。
⑵ 谁知道新晃新寨坝坪
湖南省 怀化市 新晃侗族自治县 新寨乡 坝坪村
新晃侗族自治县新寨乡坝坪哨村,有一棵千年红豆杉,每当盛夏,树冠上骄阳似火,树叶下则细雨霏霏。与新晃紧邻的万山特区黄道侗族乡蚂蟥村溪边,长有二十多株不甚高大的奇树,因一开花就必下雪,故山民以雪“花树”名之。
近年来,新晃县新寨乡针对该乡乡情实际,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抓住了“通达通畅”工程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扩建了坝坪、老寨5.2公里路基,硬化了磨溪、磨寨、龙寨、飞山4个村9.3公里村级公路,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契机硬化了龙寨、朝阳、坝坪、老寨等村组级公路4公里,硬化了龙寨、朝阳、坝坪、老寨等村入户道路近10公里,龙寨、朝阳两村入户道路硬化达90%以上;新修龙寨、坝坪、老寨等3个村组级公路8公里。筹集资金,兴修水渠3200米,清理河床2公里,修复河堤200米,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示范样板建设方面,先后抓好了龙寨、飞山竹树600亩连片优质油菜示范片,龙寨肉牛养殖示范小区,龙寨、老寨7000窖连片茯苓示范基地,龙寨30亩连片稻田改制种植烤烟示范片,坝坪50亩杂交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磨寨村100亩龙脑樟连片生产基地,八世200亩连片优质西瓜示范基地等颇具规模的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引导全乡人民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⑶ 贵州习水寨坝哪天赶场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街上已经利用了多年的赶场时间就是每月的公历逢1、4、7、11、14、17、21、24、27。因为我是寨坝人哈。
⑷ 这段时间,昭通一日游哪里好玩
摘要 1、昭通水富西部大峡谷景区 4A景区
⑸ 请问避暑问题,我是重庆人,夏天想出去避暑,我知道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贵州习水的
仙源镇:地处大娄山脉北麓,山峦叠嶂,地势崎岖,地形复杂,境内最高海拔1883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00-1500米之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属亚热带高原气候,面向遵义,背靠重庆,有“黔北小西藏”之称,是休闲避暑的绝佳选择。
寨坝镇: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东接綦江区,南靠遵义市,西连四面山,北邻江津区。年均气温14℃,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天然氧吧独具特色。境内水资源丰富,其中习水母亲河——习水河就发源于镇乌梢丘,素有“山顶青松戴帽,山脚绿水缠绕”之美称,寨坝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方,四季景观丰裕,“春天一山花,夏天一山绿,秋天一山果,冬天一山白”,是一个休闲避暑、旅游的天堂。
仙源镇相对高海拔,个人还是喜欢寨坝镇。
⑹ 遵义市寨坝镇水星湖
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国际旅游都市。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要冲,黔北重镇。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境内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70天。
⑺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的概况
东临綦江打通,北接重庆江津柏林,总面积164平方公里,属山区半山区地势,平均海拔960米,无霜期272天,年均气温14℃,平均年降雨量833毫米,日照时间1155小时。由过去的条台乡、两路乡、寨坝乡合并而成,现辖1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9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7698户,28522人,耕地面积3.5万亩,以粮、畜、果林为主导产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
寨坝是一块富饶的宝地。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0%,是黔北巨大的绿色肺和天然氧吧,这里野生动植物繁多,被誉为中药材宝库,其中天然林面积达5万多亩,境内现有野猪、野兔等野生保护动物,地下铜矿、铁矿等能源储备丰富。这里地质疏松,土层深厚,环境无污染,适合农作物生长,曾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开创地之一。也是传统的农业大镇。
寨坝是一块绿色的凉地。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6条,其中习水母亲河——习水河就发源于镇乌梢丘,素有“山顶青松戴帽,山脚绿水缠绕”之美称,寨坝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方,四季景观丰裕,“春天一山花,夏天一山绿,秋天一山果,冬天一山白”,是一个休闲避暑、旅游的天堂。
寨坝是一块投资的乐土。这里民风纯朴,风景秀丽,交通便捷,长东公路、寨丁公路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建设的仁习赤高速路、合渝高速将我镇纳入到重庆、遵义2小时经济圈内。这里的生态完好,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气候凉爽,不但是旅游、度假、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佳地。
--人口总数:30613人 农业人口:28657人 非农业人口:1956人
--行政区面积:16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6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稳镇、城镇兴镇、产业富镇、旅游强镇
--所辖村:先锋,桂圆,永盛,习源,友谊,灵仙河,凤凰,条台,福星,上坝,合心,新池,三联 生产总值:1503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板栗,生猪等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大米、黔北麻羊、高寒冰糖翠西瓜 办公所在地:习水县寨坝镇街上
--自然条件:为丘陵地区,平均海拔960米,无霜期272天,年均气温14℃,平均年降雨量833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0%。 资源:生态、气候、旅游
地 址
我镇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东北部,是习水河的发源地,东西两面与风光旖旎的重庆丁山湖风景区和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区紧紧相依,南北两面长东公路一线纵贯,将绿州红城与西南大都市重庆紧紧相接,境内碧水环绕,群峰环抱,沟壑纵横,常见平坝相间。全镇地域面积164.3平方公里,海拔1060米,共有14村(居),100个村民组,总人口近3万,是典型的纯农业镇乡。机构名称 (Name):习水县寨坝镇人民政府机构地址 (Address):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寨坝镇街上省份 (Province):贵州省(Gui Zhou Sheng )地市 (City):遵义市(Zun Yi Shi )区县 (County):习水县(Xi Shui Xian )街村 (Street):寨坝镇街上 (Zhai Ba Zhen Jie Shang )邮政编码 (Postcode):564604参看邮编库中该邮政编码详情:564604电话区号 (Area Code):0852
⑻ 从寨坝出发到绥阳十二背景区沿途有哪些旅游景点
从寨坝出发到绥阳十二背景区沿途会有这些旅游景点:马宗岭、帽角山、东山岗、推项山、盘龙洞、三王庙
⑼ 旺苍古城旅游
旺苍县位于中国南北自然气候分界线的米仓山南麓,特定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奇的山川地势,其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资源和经色旅游资源为主体,人文景观资源居于辅助地位。自然景观数量多,分布广,美学观赏价值突出。尤以山、水、峡谷景观为主要特点。地质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相辅相成,奇特而多资多彩。拥有奇山异洞,千姿百态,植被生态原始古朴,举世罕见的壶穴群体——十八潭和潇洒飘逸的黑角里高瀑布,风光秀丽奇雅、自成一格集险、幽、奇于一体的七里峡,规模宏大、景观华丽奇特的白龙宫、潜龙洞洞景,景区内至今还有川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人类开发活动尚未涉足,集岩溶地貌、亚热带动植物和原始森林为一体众多高品味旅游资源,多达7000多公顷的原始水青冈林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拥有红豆杉、秦岭冷杉等植物2597种。扭角羚、藏遒猴、云豹、金雕、黑熊等动物462种,极具生物多样性,有“天下第一鼓”之美誉。四川名泉——温泉等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堪称一绝。旺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后期的首府。以红军城和木门会议会址——木门寺为龙头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景观类型齐全,景点疏密有致,结构合理,功能配套,极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各一处,省级重点革命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巴中市南江县,南接广元市苍溪县,西连广元市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南郑县。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2976平方公里。全县辖35个乡(镇,30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2516个社,15.26万户,总人口45.64万,其中农业人口35.8万。
旺苍地貌复杂。相对海拔380-2281米,县城海拔458米。境内山、丘、坝兼有,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槽谷地带且横贯全境;北部鼓城山、光头山、云雾山、汉王山、老君山、欧家坪等群峰雄踞,构成米仓山西段主体;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纵横;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
旺苍气候温和。县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年差大,月差小,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时,年均雨量1142毫米,年均无霜期266天。
旺苍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栖居繁衍,境内置郡县始,已长达1580年。自古以来,旺苍物华天宝,人才辈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入川,旺苍是川陕苏区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1933年,在旺苍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军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最早的水兵建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最大建制的红色童子团——少年国际先锋师都在这里诞生。旺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着名的木门会议旧址、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旺苍资源丰富。⑴矿产资源方面:现有探明矿产70余种,主要金属矿有煤、铁、石灰石、花冈石等,非金属矿有煤、天然气、石墨、石棉、白云母、钾长石、花岗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量4.6亿吨,花岗石10亿立方米,大理石1亿立方米,石灰石340余亿吨,铁矿上亿吨。全县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品位高,而且分布集中,易于规模开发。⑵植物资源方面:境内有植物4940种,其中灌木408种,经济林木17种,药材1500种(可收购318种)。名贵药材有天麻、麝香、熊胆等,杜仲、黄柏、厚朴质优量大,1998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98%,有面积多达320平方公里的原始生态植被,有7000余公顷的原始水青冈林,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⑶动物资源方面:境内有动物307种,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有50种(野生兽类46种)。熊、金猫、豹、云豹、林麝、猕猴、大灵猫、斑羚、大鲵、红腹角雉、白尾长冠雉、红腹锦鸡等14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光雾臭蛙是全国独有品种。
⑷水能资源方面:全县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主要河流8条,水能蕴藏量45万多千瓦,可开发量在10万千瓦以上。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库31座,塘1408口。境内属嘉陵江水系的有东河、西河、黄洋河、白水河、李家河及其支流,属渠江水系的有三江河、清江、寨坝河、洛平河及其支流。
⑸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享有“仙境”美誉的鼓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举世罕见的龙潭子地质奇观,拥有被誉为“四川四大名泉”之一的鹿亭温泉,拥有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嘉川恐龙化石群;拥有瑰丽的蜀汉文化、神奇的民俗文化、丰富的红军文化等人文景观,特别是着名“木门军事会议”旧址、保存完整的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红军石刻等红色旅游景观遍布城乡。
旺苍发展较快。近年来,旺苍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突出“富裕、和谐”的导向,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两个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建设”两大基础,做好“攻重点、抓落实”两篇文章,大抓整合、抓大整合,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环境、抓大环境,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县”、“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四川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四川省敬老模范县”等殊荣。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3.7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11元,财政收入实现1.55亿元。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例由2002年的37.6:24.0:38.4调整到去年的31.3:34.8:33.9,第二产业上升了10.8个百分点,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目标。
⑴工业经济优势凸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启动实施了15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等一批有强烈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全县工业经济优势凸现,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税收入库的比重由2003年的56%提高到2006年的62%。2006年,全县工业产值实现18.5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8户,民营企业总数达430户。其中培育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4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0户。
⑵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无公害农业为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培育壮大畜牧、茶叶、林果、中药材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旺苍弱质农业昂起“龙头”。全县建成了3个万亩生态茶叶示范园,茶叶总面积达到6.7万亩;建成了南阳万亩果草畜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优质水果2.5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7万亩;发展核桃10.3万亩。培育了米仓山茶业、成都桃园公司等11家龙头企业、38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商品率达到45%。200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31亿元,粮食总产量16181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8元。
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旺苍的“第二大工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好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两张牌,力争把旺苍打造成川陕甘结合部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鼓城山自然保护区已成功晋升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峡、龙潭子、鹿亭温泉等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形成了以生态旅游(鼓城山、龙潭子、汉王山——鹿亭温泉)、地质科考、红色旅游(木门寺、红军城遗址群)为主的旅游产业。
⑷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建好主干道,打通进出口,公路上等级,乡镇连主线”的总体思路,以省道2002线、广(元)巴(中)高速路、旺(苍)鼓(城)旅游路建设为重点,以通乡油路建设为突破口,以乡村道路建设为基础,大打公路建设翻身仗。全县公路总里程3661公里,其中省道77.6公里,县道288公里,村社道2541公里,公路通村率达85%。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光纤联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9%。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109户,移动电话用户97685户,乡镇通程控电话率达到10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全县城乡。
⑸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近4年来,投入上亿元先后建成了建设路、城市西干道、滨河中路防洪河堤等34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项目,实施了鹏达花园、百佳苑、滨江家园等162个房地产开发与房屋建设项目,启动了马家渡、红军城的开发和城区天然气安装,开通了城市公交车。200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9.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9%。
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拥有小学42所、普通中学20所,初中、小学在校学生61166人,专任教师32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旺苍中学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东城中学创建为市级示范高中,校舍改建工程稳步推进。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1个(卫生院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床位数1052张,卫生技术人员115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农业人口28.44万人,覆盖率在85%以上。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
文物保护单位预算3处。
⑽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的旅游
丁山坝“僰族文化”
丁山坝“僰族皇城遗址”。民间相传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推行“推恩令”, 僰族为八个少数民族之一,因僰族在平定叛乱时是有功之臣,故汉武帝刘彻将丁山坝分给僰族首领建立诸侯国,建修皇城位于丁山坝的狮子岗,现还有卧睡在当时的皇城门前的石狮子一对。在距石狮子200米处向下挖2米深,便有青瓦碎片比比皆是。
在丁山坝“僰族皇城遗址”东西南北2公里内有“九子庙”、“侯榜”、“端刀亭”、“学堂”、“杨家庙”、“万人坑”、“马到止”、“马栏”“皇坟”、“将军坟”地名延续至今。
“九子庙”(传说是僰族皇帝的九个儿子名为东、南、西、北、中、齐、心、协、力居住的地方 );“候榜”是指大臣们等候皇帝召见的地方;“端刀亭”是将军、士兵比武练演军队的地方;“学堂”是文臣们居住、办学的地方;“杨家庙”是皇帝与大臣们议事,办公的地方;“万人坑”是僰族人犯了僰族国家条令斩杀人的地方;“马到止”与“马栏”是文武官进见皇帝时下马和拴马的地方;“皇坟”与“将军坟”是皇帝、大臣、将军死后专门葬身之处。
上述这些地名现仍在使用,并且他分布在丁山坝河两旁。1973年三改前,丁山河为“S”形,从条台岗看去就像太极阴阳八卦,有地理知识人士称之为“双龙抢室”之宝地,据省市考古专家考证称:丁山坝众多古墓群为宋代时期墓葬群,其特点为宋代石刻,雕刻花纹特征十分明显。 婚姻
结婚。我镇农村结婚有三回九转、讨八字、看期会、迎亲、拜堂、吃交杯酒、闹房、回拜等礼仪。
三回九转,男方向女方求婚时,请媒人到女方家“三回九转”。即是第一回带上糖、酒等礼品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意,就与母亲、姑姑、嫂及叔娘到男方家看人户,走时男方家要(打发)给女方400至1200元;第二回是在基本同意的情况下,女方通知媒人给男方,送第二次礼物(糖、酒)到女方,叫做许亲,便叫媒人通知男方准备第三回礼物,第三次礼物包括现金几千元、衣物等,一对猪膀送到后,女方家便邀请三亲六戚酒宴款待,堂屋中香火上香缭绕,红烛高照,表示庆贺,亲朋走时女方家送给每户一瓶酒、一包糖,此举称为“调庚”“调香”。
开庚,男女双方达到国家规定的婚姻法定年龄后,男方便请媒婆到女方家提出提亲,即要女方的生庚年月,并征求女方家男方迎亲时所需礼物。
看结婚日期,男方得到女方的生辰八字后,请算命先生择定接婚日期,然后由媒人带上礼物并将择定日期通知女方家,以便女方家准备出嫁所需之物。
嫁妆,女方出嫁时,多数娘家培嫁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磁炉、电炒锅,席梦思床等床上用品。
迎亲,即正式娶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家根据女方的赔嫁多少,便去一定人数抬运嫁妆,男方家去时要带一定的酒、糖果、和两块“离娘肉”,用红纸相缠,一定数额的现金,当日女方家备办延席,款待三亲四友。
拜堂,男方家堂屋中间铺上席子或忱头,桌子上方点上红蜡和点上香,把新娘扶到堂中,新娘,新郎站于堂中,主婚人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新娘、新郎随着喊声下跪作辑,礼毕,新娘、新郎跑入洞房。
吃交杯洒,洞房内,一对红烛辉映,桌上盛酒双杯,新娘、新郎座于床上,喜饮交怀酒。
收礼,男、女双方家中均有收礼簿,男方收礼簿上是亲朋好友送的是鞭炮现金记录数额不一,女方收礼簿上记录的是亲朋好友送的现金、家用电器、或床上用品。
请拜,开席请拜,由司仪喊请,先请公婆、父母、然后请族中尊长,外公、外婆、母舅,拜时作揖叩头,受拜者赠良言并给新郎新娘一定的喜钱。
闹房,正酒之夜,灯火辉煌,洞房内摆上糖、果和喜酒,平辈、亲朋、好友聚于洞房内,边饮酒边向新娘新郎提出难题取乐,至夜深方散。
回拜,新郎新娘新婚后第二天夫妻二人回娘家叫回拜,午饭后又回转新郎家中。
解放后至今,农村基本上都是由媒婆牵线,双方自愿,达到国家法定年龄后办理结婚手续,正式结婚。上述风俗习惯一直延至今日。机关干部职工是自由恋爱,办理结婚证采取旅游方式或举行结婚宴会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