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推荐查护肤品成分app吗
1、真我app
真我是一款专门分析化妆品数据的APP,每一个化妆品都可以看到所有成分,且每一个成分都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功效、安全等。其查询数据库是国家药监局备案数据库,专业的平台数据结果,信息完全同步。
查护肤品成分的意义:
1、大概判断产品的特性。
如果对化妆品成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可以根据核心成分的作用,大致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比如有些宣传美白的产品,认真观察他的成分表,排在前面的成分没有任何美白功效,只在成分表末尾看到美白成分,这类美白产品的效果就要打个问号。
只要成分表是真实的,并且按照国家规定排序,还是可以通过成分表大概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
2、判断商家是否诚信。
虽然国家在《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详细说明》中,对化妆品成分的标示、排序都有严格规定,但有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一些错误的观念,故意省略一些成分,把成分排序打乱,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如果一款产品,成分表前5位全部是所谓的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这瓶产品的成分排序很可能有问题。还有些成分,国家指导最大添加量低于1%,但这些成分却排在成分表的前几位,这瓶产品的可信度就很低了。
这些常见的成分有寡肽-1(EGF)、视黄醇(A醇)、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 377)、玻尿酸(透明质酸)等等。
② 能查化妆品成分的app叫啥
可以查化妆品成分的APP有真我、美丽修行、凹凸啦等,另外还可以去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官网进行专业权威的查询。
化妆品后面的成分表中,所有成分的名称都是按照成分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排位越是靠前,表明化妆品中这个成分含的就越多。成分后面的几个名称,一般都是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这样的成分是不按照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后面的几种成分起不到主要的功效性作用,主要还是看前面几个名称
③ 如何看化妆品成分表
护肤品常见成分及其功效--在哪里查询护肤品成分--成分表的排序,四步教你看懂护肤品成分表:
护肤品常见成分及其功效
保湿类
● 保湿剂
主要有甘油、透明质酸(玻尿酸)、透明质酸钠、丙二醇、丁二醇、泛醇(维生素B5)等。原理是从真皮或周围环境吸收水分到角质层中。
尤其是甘油和丁二醇,是护肤品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保湿剂之一,保湿性能极强,也非常便宜。
● 柔润剂
主要成分有霍霍巴油、角鲨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可以填充皮肤的角质细胞碎片间隙,使皮肤表面光滑柔软。
其中角鲨烷非常贴近人体皮脂,刺激性低,不易致敏。用在护肤品中与皮肤的亲和性良好,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使用后不会有浮于表面的感觉,也不会太油腻。
● 封闭剂
主要有矿脂(凡士林)、羊毛脂、鲸蜡醇、矿物油(液体石蜡)、硅氧烷衍生物等。通过在皮肤表面和表层角质细胞间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来阻止或延缓水分的流失,通常多数比较厚重油腻,很适合干皮星人。
抗炎修护类
● 抗炎舒缓
比如尿囊素、尿素、各种植物提取物(积雪草苷、马齿苋、红没药醇、甘草酸二钾)。主要起到抗炎、保湿、舒缓敏感等作用。
● 修护皮肤屏障
神经酰胺、胆固醇,这两者是当之无愧的“修护大师”。
这类护肤品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成分,来补充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和角质细胞之间的“水泥”,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砖墙结构”,常常为湿疹、玫瑰痤疮等敏感性皮肤设计。
美白类
美白选手实在是太多啦!最常见的就是烟酰胺、熊果苷、维生素C(抗坏血酸)、377(苯乙基间苯二酚)、传明酸(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曲酸等等。
④ 如何查询护肤品成分
如何查询护肤品成分看懂护肤品成分表的方法
1、不管是什么“水”,它们都是水
很多产品为了突显自己“高大上”的特点,增加利润值,会在成分表的第一位“水”上玩文字游戏,比如“冰川水”、“深海水”、“矿物水”等。但按照相关规定,不管水源如何,护肤品中添加的水在成分表中只能简单的标注为“水”(即water),不能故弄玄虚误导消费者。另外,不管什么样的水,其本质都一样,就算发源地风景如何秀美,或是水源地如何知名,水对于肌肤改善的效果真的不大。
2、 含酒精并非十恶不赦
很多人特别是敏感性肌肤看到护肤品成分表中带有“乙醇”(即酒精)二字就会从心里抵触。但其实,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必须借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浓度适中,酒精并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还可以收敛炎症,提升保养品的渗透效果。
3、溶剂可以忽略
在护肤品成分表中,溶剂(如丁二醇、丙三醇)之类的成分并没有切实改善肌肤的效果,只能辅助起到保湿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但它们很安全,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
4、防腐系统是临界点
在保养品中,苯氧乙醇、山梨酸钾、羟苯甲酯、多元醇类等都是常见的防腐剂,通常会单独出现或是搭配添加形成防腐系统。这些防腐剂添加的浓度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能超过1%,换句话说,如果不属于“猛料”成分,那在防腐系统之后出现的成分,不管被修饰或是宣传的多么华丽,都属于可以不用考虑的鸡肋,对肌肤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5、浓稠是胶质成分的功劳
保养品浓稠并不能和高营养划等号,很多时候是靠添加胶质才实现的视觉假象。为了增加卖相,很多保养品中会加入大量胶质成分,比如黄原胶、卡波姆或是淀粉衍生物,这些成分能营造比较浓郁的质地外观和清爽的使用感,但事实上对肌肤无益也无害。
6、小心美白障眼法
如果你曾经留心就不难发现,在使用过某些品牌的美白面膜或是美白面霜之后,肌肤瞬间就焕亮起来,但你绝对不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产品本身的功效,而是其中加入了一些二氧化钛、云母等颗粒或矿物成分,这些经常出现在底妆中的成分添加在保养品中时只是厂商在玩视觉障眼法,在卸妆清洁之后,肌肤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这些成分究竟有什么作用?
1、常见的护理成分:帮助皮肤更滋润、更紧致、更少皱纹
2、维生素C及衍生物:抗氧化、增强肌肤弹性、减淡皱纹等“全方位效能”
3、水杨酸:主要用于去角质
4、神经酰胺:保湿、锁水、抗老化
5、硫磺:帮助改善青春痘等特定皮肤问题
6、乙醇:俗称酒精,收敛皮肤、防御微生物
7、超氧化物歧化酶:俗称SOD,是一种能够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的抗氧化酶,能够有效缓解因外界环境不利因素(日晒、辐射、废气等)带来的肌肤问题。
如何通过成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养品?
1、如果需要保湿,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包含种类不限,达到浓度即可):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油、尿囊素、矿物元素等。
2、如果需要美白,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包含种类不限,达到浓度即可):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等。
3、如果需要抗老,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包含种类不限,达到浓度即可):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酚类等。
4、如果需要抗痘,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包含种类不限,达到浓度即可):羟基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过氧苯甲酰、杜鹃花酸、葡萄糖酸辛、烟酰胺等。
5、如果需要舒缓,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包含种类不限,达到浓度即可):积雪草苷、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树、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甾醇等。
⑤ 淘宝护肤品成分表在哪看
淘宝护肤品成分表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官网上看。
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官网上查询淘宝上的护肤品。查询方法:
第一、打开浏览器搜索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点击查询。搜索页面的第一个就是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官网,点击进入。
第二、进入官网后,在菜单栏点击化妆品。
第三、鼠标停留在企业查询,点击右下方的更多。
第四、找到化妆品菜单,根据自己想查询的品牌是国产还是进口,选择国产非特殊化妆品备案信息还是进口非特殊化妆品备案信息。
第五、我们以国产为例,点击进入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以查询“爱心维秘壳聚糖焕颜面膜”为例。在输入框内搜索。
第六、只要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有过备案记录的产品信息都可以搜索出来,反而言之,如果搜索结果没有的话,就代表这个品牌的产品是没有过备案记录。没有备案记录肯定可以视为不合格产品。拿刚才搜索的“维秘面膜”为例,已经备案的就会在上面呈现。
第七、点击进入详细的电子凭证窗口,上面就会详细的呈现,备案品牌,企业,生产厂商,备案时间,和成分表。
⑥ 查化妆品成分的app
可以查询化妆品成分的App如下:
1、美丽修行:
一般有备案的产品都可以查到成分表,但是并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商家备案的信息和生产的信息不一样。
2、豆瓣:
豆瓣表面上看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3、闺蜜网:
闺蜜网面向都市时尚女性提供美容、护肤、彩妆、瘦身、保健等女性用品的产品信息、导购资讯和用户讨论,帮助时尚女性正确选购适合自己的美容用品和服装服饰。
4、美肤家:
美肤家是一款帮你科学分辨有效护肤品的app。
5、小红书:
在小红书上,来自用户的数千万条真实消费体验,汇成全球最大的消费类口碑库,也让小红书成了品牌方看重的"智库"。
⑦ 在哪里可以查到各种食品的配料表
我们日常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能够“即拿即买”的食品,大部分都属于预包装食品。
根据国标文件《GB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定义为: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面对琳琅满目的预包装食品,消费者最关注的信息首当其冲就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两个数值的叠加决定了食品的寿命,同时也清晰直接的告知消费者该食品的新鲜程度,以指导购买。
关注各类营养指标的人群还会特别留心一下食品的营养成分表,看看手中的食品食用100克时有多少千卡能量,细细盘算一下是否会超出个人每日摄取标准,符不符合自己“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小目标。
明确了食品的安全放心,也确定了其营养功能,我们就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了吗?
且慢,让我们再留一分钟时间给包装上拥有同等重要地位、包含食品众多关键信息的——食品配料表。
“看不懂”、“不认识”成了众多消费者对于食品配料表的第一印象,而繁冗堆砌的信息、陌生罕见的原材料、专业学术的化学表达法也为尝试研究配料表的消费者建立起了无形的屏障。
如何简单快速读懂一个食品配料表?如何鉴别一个配料表的好坏?应该重点查看配料表中的哪些成分?只需掌握三个小秘诀,你也可以一分钟轻松“看穿”食品配料表:
1、看长短
偏长的配料表一般会含有更多的调味料或添加剂,由于添加剂多是以化学名称直接命名,其字符长度偏长,便拉长了整个配料表的长度。
偏短的配料表则多是采用了新鲜食材直接制作,食品添加剂食用的品种也不多。以两家品牌的方便咖喱为例:
品牌1 咖喱日式咖喱块
品牌2 方便素食香辣咖喱调料包
品牌1 咖喱日式咖喱块:
配料表:食用油脂制品(精炼植物油(棕榈油、氢化菜籽油、维生素E)、磷脂)、小麦粉、白砂糖、食用盐、麦芽糊精、咖喱粉、香辛料、味精、食品添加剂(5’-肌苷酸二钠、磷脂、柠檬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椰子粉、脱脂乳粉、番茄粉、食用葡萄糖、蜂蜜、水、复合调味料(水解大豆蛋白、味精、食用盐、白砂糖、L-丙氨酸、麦芽糊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抽提物、甘氨酸)、浓缩苹果浆、食用香精
品牌2 方便素食香辣咖喱调料包:
配料表:香辣咖喱、冷冻洋葱、干马铃薯丁、牛腩高汤浓缩液
⑧ 去哪里可看护肤品成分表
护肤品一般会有产品说明书说明书,上面有详细的成分配比表。
⑨ 怎么查看护肤品成分
护肤品成分怎么查
1、首先,护肤品成分是可以在护肤品的包装上看的。
比如这样的。通常情况下,在成分表中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大。但是含量不足1%的会随机排列。通过看成分表,我们就能大概了解一个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护肤品的成分表怎么看 护肤品成分好坏怎么看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护肤品的成分表怎么看 护肤品成分好坏怎么看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有一个专门的化妆品类别,可以查询到通过正规渠道在中国销售的化妆品的相关信息。还有化妆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禁用成分、产品召回之类的都可以在这里查到!1、保湿成分
保湿是平时大家使用护肤品的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对于干皮来说,护肤品的保湿功能简直太重要啦。只要认准常见的保湿成分,就可以大概判断一款产品的保湿功能怎么样啦!
护肤品的成分表怎么看 护肤品成分好坏怎么看
常见的保湿成分
甘油:具有吸水作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令皮肤保持湿润。
维生素B5(泛醇):强效保湿,同时可以有效预防皮肤粗糙。
玻尿酸(透明质酸):玻尿酸可以吸收大量水分,阻止水分流失,同时能帮助受损肌肤修复。配合其他营养成分使用,可以促进营养吸收。
神经酰胺:能够快速渗透进皮肤,锁住水分。同时能够增强皮肤屏障,受刺激的皮肤可以使用哦!多元醇类,如丁二醇、聚乙二醇、山梨糖醇等,这些小分子保湿成分同样可以在护肤品中用作保湿剂。天然保湿因子,如各种氨基酸、乳酸、尿素等具有保水作用。
护肤品的成分表怎么看 护肤品成分好坏怎么看
2、美白祛斑成分
美白的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一种是加快黑色素的代谢。所以大多数的美白产品都是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哒~
护肤品的成分表怎么看 护肤品成分好坏怎么看
常见的美白成分:
曲酸: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熊果苷:抑制酪氨酸酶的积累,防止色斑/雀斑生成,具有美白功效。
鞣花酸:皮肤增白效果更好,可以预防皮肤色变型患疾。
传明酸(凝血酸):抑制黑色素增强,防止皮肤色素沉积。
甲氧基水杨酸钾:改善角化异常,抑制黑斑产生。
维他命C衍生物(抗坏血酸):干扰黑色素产生,具有美白祛斑消炎的效果。
⑩ 怎么查护肤品的成分表
护肤品成分 1分钟让你会看护肤品的成分表
读懂成分表
一、护肤领域,无论是面霜、乳液、化妆水还是面膜,总体成分主要可以分为四种:主体成分、保湿剂、有效成分、防腐剂。
而且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护肤品的成分表应该按照成分的含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列,所以你如果查看你手上的护肤品成分表会发现,水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二、成分表的主要规则
1、所有成分,都使用标准名称—INCI名称(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又称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如果暂时没有INCI名称,才使用俗名。
2、所有在中国出售的产品,都必须使用简体中文标注成分表
3、所有成分的排列顺序,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大于等于1%的成分随意排列。
三、怎样判断不同成分的大致含量?
根据成分表的规则,是可以判断大致的成分含量的。
成分表的前半部分,含量较高;而防腐成分、香料含量通常不能超过一定的上限,一般含量是低于1%的;
一些常用的成分如透明质酸钠、卡波姆含量一定是小于1%的,像透明纸酸钠,含量达到1%的话,产品也许会粘稠到拉丝一米长,所以不可能高于这个比例。
含量 >1% 的才有用吗
大体来说,有这么几种情况:
1、有的功效成分确实在 1% 以上的时候效果比较好;
比如烟酰胺、维C及衍生物、果酸、水杨酸等等,他们常用的成分浓度基本都在 1% 以上,可以通过成分表来判断是作为主要功效成分还是主打辅助。
这类成分的话,一般是浓度越高越有刺激性,需要其他方面的平衡,而且更高的浓度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更好的效果,也和配方、剂型关系非常大。
只能说这些成分大于1%会比较好,不见得越高越好,像是 10%含量的会比5%的好,也是不一定的。
2、不需要/不能添加到 1% 以上
这种其实也很多,有的是因为浓度太高了刺激性太高,也有的也许就是浓度太高了实在太贵。
A醇是典型的刺激性比较高的成分,因为作用的过程中会破坏皮肤屏障,所以大多数品牌都不太建议白天用,因为破坏屏障之后会更容易受到 UV 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