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制造网有哪些大类目产品
摘要 请稍等一下哦,正在整理文字。
㈡ 现在全球有多少是“中国制造”的
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有五千多种商品,中国出口的有两千多种。其中有200多种是世界排名的前五位,有70多种是世界排名的第一位.可以说世界上哪里都有中国的商品。
㈢ 中国制造2025还处在什么时代,仅是瞄准了10个产品
摘要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中国制造2025”还处在2.0时代,仅是瞄准了10个产品,
㈣ 列举几样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
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如下:
1、手机系统(安卓、iOS)
安卓系统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成立的OpenHandset Alliance(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持续领导与开发,而iOS系统则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专用于系列的苹果品牌的数码产品,尤其是iPhone手机。
国内也有阿里巴巴云OS系统,但是和安卓实际上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暂时不表,更关键的是商业化竞争比较缓慢。实际上不仅仅中国,就连韩国,三星手机自己打造的手机系统商业化也举步维艰。
4、汽车(发动机、电喷系统)
核心技术的缺失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虽然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技术方面一直很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比起日本、欧美等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在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以日本三菱为例,这家公司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几乎供应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中国自主品牌。
另外,在变速箱以及电喷系统等方面,国外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据了解,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丰田旗下的日本电装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其中,德国博世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60%。中国汽车人的遗憾之一就是迟迟无法摘掉以市场换技术的帽子。
5、单反相机
电子感光元件的生产技术几乎都被日本厂家把持,其他国家都不行。虽然镜头的加工技术德国最牛,但是日本人的工业化做的最好,也就是和最好的比它很便宜,和最便宜的比它很好。以及新兴产业面临很大压力。
资金压力,人才压力,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对新品牌的不认可(我们一般买东西都是挑专业的公司的产品,尤其是知名品牌)不是不生产,而是没有能力生产,数码单反相机用的CCD和CMOS中国还生产不了。
㈤ “中国制造”有哪些的
“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意味着价格便宜,同时体现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场。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出口的半数以上是加工贸易,如200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2035亿美元产品中,加工贸易出口1288亿美元,占了63.3%。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58%,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1]
19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的人工成本低廉、土地取得较易、内需市场广大等优点,因而吸引各国制造业到中国设厂,从低价成衣、玩具到高价的电脑等3C产品,中国制产品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价格低廉、仿冒风气、品管观念较低落,导致少部分的劣质产品出口。但中国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别是99%、99%和99.2%,而美国对中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则分别是99.02%、98.85%和99.08%,两者相比不分伯仲[2]
㈥ 世界上有多少东西是中国制造的
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把生产基地外移,中国就是主要基地之一,不过具体百分比不好说。
在国外买了made in China的东西也不必生气,首先它们的质量符合当地的标准,其次很多中国造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在国内出售。
㈦ 中国引领世界的中国制造都有哪些
1、“十八年”磨一剑,高铁“标杆”中国制造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京沪。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京沪高铁于2008年正式开工,在这之前,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们光是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就干了18年。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时,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㈧ 你还知道那些“中国制造”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原文)
文章来源:新华网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日发表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文章全文如下:
去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踢了出去。当然,我们并非把这个国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我们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再购进任何新产品。
这种驱逐行动不是中国的错。我们生活中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各种东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双的童鞋。有时,我也担心流失到海外的就业机会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但价格最终总是战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出售的产品。
但是,去年在那个黑色的星期一,当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一种不安慢慢涌上心头。直到那一刻,我才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正在占领这个地方。
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我起身离开沙发,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的节日。突然,我觉得够了。我想把“中国”关在门外。
经过略施小计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把丈夫也争取过来。于是,1月1日,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它根本不会感觉到我们的抗议带来的这点微乎其微的影响。而且,我们也不会欺骗自己,认为我们把一个就业机会还给了俄亥俄州或者佐治亚州的某家公司。我们把中国拒之门外是因为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网球鞋已经小得无法再穿了。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我疲惫不堪。经过两周的奔波后,我终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这笔钱花得让我有点心疼,因为这个价钱对于一双童鞋来说似乎有点奢侈。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几周后,我又花了60美元给我们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
随后,我们在许多小事上遇到了麻烦。为了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我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最终不得不用在厨房里找到的一盒落满灰尘的蜡烛将就。我家的一个旧抽屉从1月起就拉不开了。我丈夫在“家得宝”发现了修抽屉用的工具,但当他发现这个工具也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后,就又把它放回了货架上。
家里的搅拌器和电视机坏了,这也带来了小小的危机。我们还不得不用起了旧式的捕鼠器,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
避开中国制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难以应付的事。春天,我们4岁的儿子发起了一次反抵制行动,坚决支持“中国的东西”。儿子一直是一个重友情的人,但是最终他厌倦了总把丹麦生产的“乐高”玩具送给朋友作为生日礼物。10月的一天早晨,我们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他突然喜欢上了一个电动的紫色南瓜玩具。儿子哭着说:“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的东西了。”他为此纠缠了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开车带他去百货公司,让他用自己生日时得到的钱去买那个南瓜玩具。
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动正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我发现,中国并没有控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地方,但如果你看看百货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证你还是会大吃一惊的。
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㈨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比例的变化情况如何占多大比例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
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
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
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
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占据比例非常理想。
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中国制造业发展向好,整体竞争力优势明显。根据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为96.4%,较199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排名第2,仅次于德国,连续四年保持在该水平,较1990年提高30名,较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提高10名;中国工业化强度总体呈增强趋势,1990年该指数为53.3%,到2018年增长至66.7%。随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对世界制造业的外溢影响逐渐加大。199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比重仅为2.5%,但到2008年已攀升至12%,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出口大国,至2018年出口份额进一步升至17.2%。与该指数走势类似,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第一大国,全球份额达到20.9%,2018年进一步升至28.9%。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强劲韧性成为经济复苏重要亮点。在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就快速反弹,2020年3月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并保持至今,显示出强劲韧性。受此带动,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规模快速反弹,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在2020年由负转正并持续回升的重要推动力。2020年第二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4.4%,较2019年提高7.5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高。2021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7.1%,较前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1年前4个月,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累计增长44%,继续保持良好表现。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回旋调整能力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稳健复苏。
第三,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产品质量明显改善,不过中高科技制造业竞争力仍显不足。在总量增长同时,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绩效和出口产品质量也同步提升。中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制造业总出口比重由1990年的不足30%增长至2018年的60%以上,制造业出口以中高技术制成品为主。出口产品质量显着提升,工业出口质量指数由1990年的59.6%提升至2018年的83%,与发达经济体的工业出口质量相当。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仍处于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下游阶段,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创造力仍然较低。近30年,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全部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小幅上涨,由1990年的37.8%升至2018年的41.5%,低于中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份额升幅(32.1个百分点)。
㈩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有哪些
具、圣诞礼物、瓷器、山寨版手机……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文章来源:新华网
去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踢了出去。当然,我们并非把这个国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我们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再购进任何新产品。
这种驱逐行动不是中国的错。我们生活中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各种东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双的童鞋。有时,我也担心流失到海外的就业机会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但价格最终总是战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出售的产品。
但是,去年在那个黑色的星期一,当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一种不安慢慢涌上心头。直到那一刻,我才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正在占领这个地方。
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我起身离开沙发,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的节日。突然,我觉得够了。我想把“中国”关在门外。
经过略施小计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把丈夫也争取过来。于是,1月1日,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它根本不会感觉到我们的抗议带来的这点微乎其微的影响。而且,我们也不会欺骗自己,认为我们把一个就业机会还给了俄亥俄州或者佐治亚州的某家公司。我们把中国拒之门外是因为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网球鞋已经小得无法再穿了。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我疲惫不堪。经过两周的奔波后,我终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这笔钱花得让我有点心疼,因为这个价钱对于一双童鞋来说似乎有点奢侈。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几周后,我又花了60美元给我们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
随后,我们在许多小事上遇到了麻烦。为了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我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最终不得不用在厨房里找到的一盒落满灰尘的蜡烛将就。我家的一个旧抽屉从1月起就拉不开了。我丈夫在“家得宝”发现了修抽屉用的工具,但当他发现这个工具也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后,就又把它放回了货架上。
家里的搅拌器和电视机坏了,这也带来了小小的危机。我们还不得不用起了旧式的捕鼠器,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
避开中国制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难以应付的事。春天,我们4岁的儿子发起了一次反抵制行动,坚决支持“中国的东西”。儿子一直是一个重友情的人,但是最终他厌倦了总把丹麦生产的“乐高”玩具送给朋友作为生日礼物。10月的一天早晨,我们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他突然喜欢上了一个电动的紫色南瓜玩具。儿子哭着说:“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的东西了。”他为此纠缠了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开车带他去百货公司,让他用自己生日时得到的钱去买那个南瓜玩具。
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动正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我发现,中国并没有控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地方,但如果你看看百货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证你还是会大吃一惊的。
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