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产品需求来源在哪里
扩展阅读

产品需求来源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4-29 16:53:40

‘壹’ 需求的来源

做产品的人,手里大多有个需求池。日积月累,列了长长的一串。其中不少早已是头上长草。

产品需求一般来源有三种 

1 来自用户哪正的需求 

2 来自自己对于产品的长期规划

3 来自公司内部的需求

4 产品偶尔的抽风奇想

这四种需求有时会交杂在一起,有时候并不能说这个仅仅是来自某方面的需求。

继续分解这四种需求,可以再次细分。

第一种来自用户的需求,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就用户的直接反馈,无论是产品本身提供的反馈渠道,还是用户在明老社交媒体又或是在产品的互动模块中吐槽,都是我们主动去获取的。甚至用户有时会找上门来。某浏览器公司就有专门负责接客服电话的岗位,听说是一个说话很好听的粗汉子。做微博的产品则更方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泡在微博上,偶尔转发下某某大V的微博吐槽。估计微博上最多人吐槽的就是微博产品。如果用户没有这么直接的表达渠道,那么也可以从用户数据中寻找,这部分如果展开说,估计能写半本书。可是我也才刚刚入门而已。

第二种来自自我对产品的长期规划,你是想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产品不是泥塑,更像是树。修修剪剪,最后做成啥样,谁也不能保证做到就是原来所想。13年刚入职现公司,做李槐悔了一个原型。经过几次评审。最后结果做了构思和原型并不一样的产品。今年偶然发现了市场上两个和当初的原型理念构思都非常相似的产品,也不知道当初如果用最新的构思去做产品,会做成什么样。

第三种来自公司内部的需求。运营部门需求和公司领导是其主要贡献者。

但是运营的需求未必就是和本身产品相互冲突,如果是纯粹为了拉KPI的运营需求。就要三思而后行。如果是对产品本身除了数据上没有好处,就免不了跳脚了。

第四种来源于产品经理的脑洞,没准会在洗澡间里蹦出几个想法来。上班是和老板同事一沟通,想法可行,就做了上去。这种需求一般都是产品细节的优化。

‘贰’ 产品经理的需求从哪里来

产品的日常工作有四大环节:需求、生产、销售、协调

虽然这四个名词都很好理解,但如何定义好需求,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共同对产品进行生产,并为销售结果负责,却是产品经理工作生涯一直要琢磨的内容

而在这四件事情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需求,4月份中信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问题即答案》,它的观点是,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找到正确答案的关键

埃隆·马斯克也曾说过,在很多情况下,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难。 如果你能提出正确的问题,那么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需求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何定义一个需求比需求的解决方案更关键。

今天我想分享下我理解的“需求到底来自哪里?”

你很自然会想到,需求来自用户,来自产品本身,来自老板,来自运营部门……

我觉得这些都不正确。需求的提出者是各个角色,但 需求的原始来源并不是这些角色,而是来自对社会潮流的感知。

你会感觉这似乎很虚,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之前和快时尚品牌ZARA的一名设计师进行过沟通,聊ZARA是怎么设计服装的,为什么可以如此高效率进行服装样式的迭代?

他说ZARA有好几百个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有一个工作是“花钱”。不断来往于米兰、巴黎等各种时尚中心的时装发布会参展,去看展会上的时装都是怎么样的。然后还要去全球各地去买各式各样的衣服。

通过做这些事情来给设计师带来灵感,从而设计出“时尚”的服装。他们是通过这种形式去和世界潮流近距离接触,通过这些展会和各种奇装异服去感知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潮流

自营电商里有一个公式: 70%的选品能力+30%营销能力=100%交易额

良好的选品能力是自营电商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们会发现,市场上的选品方式,基本只有3种。

数据辅助选品

经验型选品

造品

数据辅助选品是利用一些数据标准来找到有机会大卖的商品。

比如通过飞瓜、生意参谋等来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市场上的“蓝海”商品来进行销售。

曾经我还见过用舆情系统进行选品的,他们根据微博上的数据信息,当某些关键词(虎牌电饭煲)被频繁提及的时候,该商品就会进入选品池。

经验型选品说白了是靠选品团队的个人经验,因为一般来说选品团队的人都是在某个品类下长期和供应商,和市场去接触。他们了解市场,大面上知道某一个时间段卖什么商品更合适

造品就很神奇了,这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方式。比如说某一款杯子,市面上卖得非常好。当你发现这款杯子有某些缺点,那么你接下来会做4件事:

在这款杯子上进行微创新,增加一种能力。

去工厂开模。做出样品。

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分发各种视频,并通过投放等方式将视频引爆

批量生产,卖货

这是一种赌性非常大的选品方式。

这三种选品的方式其实都有一个共性: 市场流行什么,就选什么。 因为这是市场反馈(数据、人)所得到的需求。

回归到产品经理本身,我们日常工作会围绕着需求进行。我们需要明白一件事情, 需求是被发现出来的,从来都不是被创造出来的。

年轻的产品总有雄心壮志,想要自己创造一款牛逼的产品,颠覆某一个行业。但实际上,创造是造不出市场需求的。

搜索引擎第一人俞军曾说到,产品经理的工作是理解用户,理解世界。

而 理解世界的过程就是融入到世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挖掘深藏在世界里的需求。

我们每天都穿的鞋子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是否合脚,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产品经理想要挖掘需求,就应该站在其他人的鞋子里面去感受才行,而不是在自己的鞋子里去想象着其他人穿鞋子的感受。共勉

·······END·······

我是宁叔爱思考,期待和你的交流

今天是保持日更的第  61 / 100 天。

如果有收获,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一键三连

感谢你的慷慨~

‘叁’ 产品的需求来源有哪些

不仅是在新产品开发时需要通过市场调查研究获取用户需求,从而转化为产品需求,产品上市后需要定时对产品迭代升级(特别是互联网产品),同样需要收集用户需求,还包括运营需求。切记,无论在任何时候,需求都不能是产品经理或领导层的“拍脑袋”决定,即使在产品上市后。产品上市后的需求来源更加,呈现出多元化,因此需要产品经理对需求来源进行梳理,确保不要遗漏,从而更好的做出需求管理及迭代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到处救火。结合我10年的工作经验和社群其他产品经理的经验,我们汇总了产品需求的主要需求来源途径,供大家参考,如图7-1所示。

图7-1 产品需求主要来源途径

以上的需求来源方式多数已在前文中做过介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详加阐述。在此我将产品上市后的需求来源分为四类:用户体验反馈、业务发展需要、产品数据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具体实践如下。

1. 用户体验反馈

产品在上市后交付用户后,用户的使用情况、体验、满意度反馈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衡量产品价值及成功的最直接体现。通过用户反馈,我们可以及时的对产品进行改进提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口碑。为避免产品缺陷带来的市场灾难,试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即使产品全面上市后,依然要对定时进行市场调研获取用户反馈,对B端客户更要亲临现场听取客户意见和观察用户使用情况。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一定要提供在线用户反馈通道,确保7*24小时听取客户意见及建议。来自客户的反馈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需求,一定要高度重视,但同时要避免用户带有感情色彩,以偏概全。建议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是缺陷的要立刻补救;是体验的要尽力提升;是个性化需求的要研究分后再做决策。

2. 业务发展要求

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根据战略要求,按照既定的产品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比如比如苹果手机每年都会推出新款手机,增加性能或提升性能。这一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在互联网领域,由于产品和运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运营人员为了推动产品发展,也会提出大量需求,用户看到的是前端服务,而为了支持前端服务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台,比如电子商务类产品,很多功能结构都需要依赖于自身的业务决策,并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这些都是业务发展的具体需求表现,通常都是由内部提出来的。

3. 产品数据分析

产品上市后就要严密的关注产品各项表现数据,为产品的迭代升级提供支撑,为产品经营策略决策提供依据。非互联网行业可以通过ERP等产品流通数据管理软件来收集分析产品经营数据,互联网行业可以通过专业的统计工具来收集,如Google、Anlystic、网络统计、站长统计、友盟统计等等,再有用户的访问数据,包括浏览痕迹、点击痕迹、在每个页面上的浏览时长,整体的浏览顺序等等,这些需要预先埋点,等于说必须要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的这种数据收集的需求,从而为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否则获取不到数据,何谈分析呢?有了数据之后还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产品经理要稍微知道一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知识,能够从数据当中寻找关联,发现关系,从而得出结果)。另外,还可参考一些公共调研机构出具的一些数据分析报告,比如艾瑞资讯等对互联网行业里面所做的一些数据分析,很多都很有参考价值,有些数据是我们收集不到的,但这些专业的调研机构可以,这样就能形成互补。

4. 竞争对手分析

谈到竞品分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研究同类产品,从中找出别人产品的优劣势,进而发现产品的突破口,即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可是还有一种竞品分析是大家不常用的,那就是跨行业做竞品分析,而且这种方式在创新应用上要强于同业竞品分析(同业的竞争度太高,同质化太严重)。这种方式是我在500强企业工作时,CEO教会我的。当时我们在做一款保险代理人科技赋能APP,在上一家单位的时候我主要是通过同业竞品分析,采用差异化来提升产品,当CEO要求我去做异业体验报告和竞品分析的时候,我表示非常的不能理解,但还是去执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比如,我们通过研究自媒体营销,将自媒体营销工具植入到我们的APP里,开发“自媒体助手”帮助代理人构建自媒体营销矩阵传播保险内容来获取保险客户。这是非常好的跨界借鉴应用,慧择网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了18000余个个人代理保险营销账号,其影响力和范围远超企业官方账号,成为保险界营销创新的一大亮点,为慧择的成功上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由此,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希望大家能将目光放的更远一些,范围更大一些,去寻找灵感,寻找有竞争力的需求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需求获取的来源,可能并不止于这些,还有别的方法这里没有提及到,日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补充。需求获取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有需求了才能进行需求分析,才能进行产品定义,因此做好需求获取至关重要。

‘肆’ 产品经理面试:需求的来源

产品的需求来源有槐码很多渠道,不同的行业会有细微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大同小异。

概括下来,主要来源一下几方面:

1.老板提的需求

2.产品经理根据产品的大方向规划的需求,铅伍哪以及对竞品、行业的分析、用户研究(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产生的需求。

3.用户反馈需求。

4.其他参与者和关注者反馈的需求:如技术部门、相关业务部门。

5.数据分析产生的需求,比如:销售数据、运营数据

如果为了方便记忆,可以从多维度去分类,比如来源于内部的需求有哪些?橘纳外部的需求有哪些?

‘伍’ 需求来源有哪些方面

产品需求的来源

需求来源:老板、用户、团队、运营、客服、自己(调研反馈、数据宽衡凯分析、竞品分析);
数据分析:产品功能使用慎唤情况,如行业报告、产品后台数据等挖掘用户需求;
调研反馈:通过市场调研或用户调研等方式挖掘用户真实需求;
竞品分析:确立竞品分析的目的,然后分拦扮析竞品的功能和内容都有什么,通过与竞品的对比得出自身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