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谈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原因:
1、造假成本十分低廉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我国在不断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商人本性趋利,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成本低,而且利润高。很多人宁愿铤而走险也要从事这一行。
在农村地区,监管相对来说较为宽松。也正因为如此,农村地区几乎成了“假货泛滥”之地,而对于违法者来说,在农村地区造假成本十分低廉,自己可以多赚不少钱。
2、消费维权意识薄弱
除了造假者造假成本低以外,在农村,消费者们的打假维权意识也不高。很多时候觉得钱不多就算了。尤其是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售价会比正品便宜不少。很多农村大爷大妈,看在钱的份儿上,不仅不会维权,反而成了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拒绝假货
假货越畅销、假货生意越红火,带来的杀伤力就越大。但无论是消费者、品牌商家还是地方形象都不该为假货带来的伤害买单。在消费升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对假货产业链“零容忍”理应成为社会共识。
外贸村的假货问题屡禁不绝,说明假货问题可能已经不是一个点、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一条链、一个整体的问题。
只要市场有需求,只要利益链仍存在,只要有人愿意购买,那么仅靠抓一个环节、一个源头,其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表明,治理假货问题应秉持一盘棋思维,线上线下齐抓共管,从制假源头到销售环节,实现监管与治理的全链条化、常态化。
为此,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对制假售假坚决说“不”。这要求监管触角敏感度持续提升,执法也必须在技术、管理与策略上下足功夫。同时,相关网络平台要负起责任,加强监督并对销售假货的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消费者也需要警醒,别因被“大牌、低价”诱惑而给假货倾销提供便利,在买到假货时也别因怕麻烦而放弃举报和维权。只有将制假售假的产业链、利益链彻底打碎,让消费市场清清爽爽,才能还网络消费、大牌消费舒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