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06年07年世界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率是
一、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虽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仍然实现较快增长。1~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全年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前10个月,农产品出口主要情况和特点有: 一是农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1~10月,深加工农产品出口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4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而同期,初级农产品出的增长率仅为6.4%。在主要商品类别中,园艺产品、水海产品出口仍保持强劲势头,分别出口69.4亿美元、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和22.3%。受主销市场封关影响,畜禽产品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出口30.1亿美元,增长3.4%。因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出口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致使谷物出口大幅度下降,1~10月仅出口7.5亿美元,下降38%。 二是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格局略有变化。日本、欧盟、美国、东盟、韩国、香港依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六大主销市场。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对日出口增幅明显下降,继6、7两个月连续下降后,8~10月出现恢复性增长,前10个月,对日出口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对日出口在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26.9%,为近年来最低;在水海制品大幅增长的拉动下,对欧盟、美国出口增势强劲,增速分别达到22.6%、33.9%;今年1月起中国—东盟早期收获协议下的农产品全部实行零关税,带动我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共出口23.9亿美元,增幅高达28.4%;受玉米出口减少影响,对韩出口下降5.0%;对香港出口增长1.2%。前10个月,我对西亚、拉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新兴市场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个百分点。 三是主要出口地区增势良好。前10个月,山东、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和江苏等六大主要出口地区的出口额均超过10亿美元,增速在9~33%,合计出口额占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8%。中西部地区的山西、湖北、陕西等10个省区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出口价格稳定上涨。1~10月,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8(前3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3%)。商务部重点监控的30种出口农产品中,有19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大蒜、苹果汁、番茄酱罐头、芦笋罐头、蘑菇罐头等价格涨幅在20~60%以上。在价格的带动下,大蒜出口已超过11亿美元,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 五是经营主体活力增强。1~10月,国内从事农产品出口企业1.89万家,比去年同期16%。民营企业成为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出口增长超过40%。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大企业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企业43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 二、2007年农产品出口形势分析 200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经济和贸易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有利于我农产品出口发展。据IMF等国际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较今年虽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周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明显放慢,但欧盟(欧盟秋季报告将2006年经济增长率调高至2.8%)、日本经济情况相对看好,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全球贸易快速增长势头也有望延续。 2、世界农产品贸易将保持较快增长。近3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据WTO统计,2003年、2004年、2005年世界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6%、14.8%和8.8%。据经合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合编写的《2006~2015年农业展望》预计,世界农业生产将稳步扩大,随着收入和贸易的增长,人均食物消费也将提高,但发达市场更加关注食品成分和质量。这些将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由于能源紧缺,近期美国国内玉米乙醇业迅猛发展,玉米出口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高企,生物能源的发展将对世界粮食贸易格局产生影响。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制度化趋势。7月,因未能就农业和非农谈判模式达成一致,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标志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我国的虾、大蒜、桔子罐头等优势产品纷纷遭遇欧美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争端;今年6月,欧盟向WTO通报,拟修改3个禽肉产品减让表:由单一关税改为关税配额。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能引发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措施。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标志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已趋向制度化、法律化,进入宏观层面,其影响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 (二)2007年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内因素 1、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农产品出口政策环境的逐步改善,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日益提高,我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企业呈两极化发展趋势。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出口企业进一步扩大自有基地建设,增加在质量监控方面的投入,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部分自有基地规模较大、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优良出口企业,将获得更多来自高端市场的订单,出口价格和企业效益呈上升趋势。而部分出口规模小、以收购货源为主的中小企业如不及时从生产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将出现经营困难,甚至退出国际市场。 3、出口成本仍呈上涨趋势,出口效益受影响。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运输费用普遍上涨,检验检疫费用涨幅较大(对日出口增长50%以上),汇率波动导致换汇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6-15%左右。虽然出口价格有所上升,但出口企业的整体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猪、柑桔罐头、部分蔬菜以及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利润下滑明显。 预计明年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价格仍将呈上升趋势。如果出口价格不能同步提升,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其中,劳动力紧张及工资上涨对东部地区和加工企业影响较大;而能源、运输成本上涨对中西部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签订长单出口的行业、进口原料加工出口的水海产品形成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初级农产品“卖难”现象,将加剧出口竞争,降低出口效益。
❷ 欧美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罐头,为什么中国人却不稀罕
一,生活习惯的不同。中国人对罐头的理解还停留在不新鲜有防腐剂的认识上,欧美国家如今的罐头生产时质量要求很严,超标的话根本上不了货架。中国老百姓对罐头思想观念难以接受,所以即使超市摆放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罐头,消费人群还是比较少。大部分国人还是喜欢到超市或市场购买新鲜的肉类,心理上更加能够接受。欧美人购买食品习惯把好几天的买全了,放在冰箱里,啥时候想吃用起来也方便,他们更相信罐头上的检验合格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