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找国外的供应商
一、查找目标国(或者全世界)的黄页网站(YELLOWPAGE)和工商目录(DIRECTORY);
这个方法很有用。通过黄页网站查找你所需要的行业企业,如果有电子邮件的企业就直接发一封产品介绍信去,这样比较直接也很有效果。
上面有五大洲外贸信息网站、五大洲各国本土B2B、五大洲各国本土黄页、五大洲各国本土搜索引擎、国际展会预告、世界时间世界地图外汇牌价HS编码出口退税查询、中英文在线互译、各大外贸论坛外贸网站、各行业网站、外语网站、新闻娱乐游戏网站统统全部都有。可以节省很多查询的时间。如果你有朋友或同学在国外就更好了,可以请他们帮你搜集当地的黄页网站和工商目录。
二、通过大型的搜索引擎诸如:
用关键词搜索;
不要固定用一个搜索引擎,同样的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就有不同的结果。还有就是不同的国家有本土的搜索引擎,就如同中文搜索引擎有BAIDU,你尽可能多找些英语国家本土的搜索引擎,再用关键词搜索。如用关键词“post trade offer free”,你就可以找出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可以免费发布产品信息的B2B网站。再如用关键词“求购+产品名称”你就可以看到很多求购此产品的网站。这个方法我用的比较少。
三、找这个行业的行业网;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行业网站,你就用关键词搜索,信息量肯定很大的。还有在这些专业网和行业协会网站上有很多相关链接,也很有用。注意最好是用英文搜索。
四、B to B 免费网站;
这个方法是外贸人都知道的。先在B2B网站上注册免费会员,后发布产品信息。注意要在发出的产品信息中留下联系方式,有时带@就不让发产品信息可将@改为(AT)。这种方法虽然老土,但只要你在觉得没事情做时,多找几个适合推广你们产品的网站,然后经常上去更新,还是有所收获的! 另外在很多B2B网上也有很多生产商啊。就如同在阿里有供应商一样,你可以直接给这些生产商发送邮件。这也是一个查找的方法。这个方法我用的最多,但是效果很一般,回复的讯盘不多。
五、多进一些国外的商业论坛;
经常去外贸论坛写一些帖子,发布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国外商业论坛,一些外国进口商很喜欢在里面游荡的!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的网站,有很多宝藏;
说到大使馆经济参赞处,大家只是想到中国驻某国的,别的国家的大使馆经济参赞处也有同样的使命的,我们可以多查查别国的经济参赞处网址。
七、查找展会商的网站;
很多国内的公司没有机会出国参展,特别是小企业。但是好多展会都有自己的网站,而且在网站上有各个参展商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及网址。
㈡ 外贸要去哪里搜索国外公司
不知道你要出口什么产品或者出口到哪个国家。
1. B2B网站当然比较好,常见的有阿里巴巴、MADE IN CHINA,全球资源等。
2. 行业性网站,如MFG是专门做零配件和纺织品的国外采购平台,上面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哪个国家的买家下了什么样的订单
3.也可以考虑一些国外的展会,如果你实力雄厚的话,如果德国法兰克福,美国高点等都有很大规模的行业采购会。
你能具体说下你出口的商品和出口的国家吗?或许能给你写更实际的答案。
㈢ 如何找到国外化工产品货源
摘要 根据你产品的应用领域去找。你的下游是什么行业的就关注下相关行业的国际会展。找到后不要急着马上联系。国外很注重商业礼仪和reference(跟国内的关系意思差不多,但是不是搞回扣,而是通过口碑传颂的办法)。冒冒失失的直接联系往往会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看看有没有国内的其他厂商做进去了也是个办法。比如你做添加剂的,有个朋友做树脂的做进去了可以通过他介绍。这就叫reference.
㈣ 我是外贸企业,怎么能搜索外国的销售线索
推荐几个办法找国外订单。首先,可以找一些b2b的论坛,有时候买家会发布一些求购信息。但有时候很麻烦,效率不高。
其次可以用杜克黄页,通过搜索产品名字,即可快速定位相关经销商/采购商/批发商的网站,这个黄页工具会去各个网站首页上去匹配你设定的关键词,所以可以准确定位目标企业的网站。要注意的是,3要素模式和全文模式不同,可以多尝试几次。
㈤ 如何查找境外的采购商
找国外客户有几个方法。第一,可以找一些b2b的论坛,有时候买家会发布一些求购信息。但比较麻烦,找来找去效率不高。
之外,用杜克黄页很方便,能按照产品关键词,快速找到国外企业/经销售/批发商/进口商网站这个黄页的工作原理就是去各个网站的首页上匹配你设定的关键词。所以很准确。这个搜索和谷歌不同,因为它仅仅匹配首页,所以可以准确寻找企业网站,甚至还可以找邮箱。
㈥ 怎样寻找好的国外供应商
和我们公司合作
㈦ 哪位知道有哪些可以搜到国外企业的搜索引擎
Google的全球使用率从55.2%增长到了56.1%,使其远远超过了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雅虎公司。OneStat公司的报告指出,雅虎公司的市场份额为21.5%,同以前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MSN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排名第三,为9.4%,AOL搜索服务排名第四,为3.7%。紧随其后的是Terra Lycos、Altavista和Askjeeves的搜索服务,市场份额分别为2.3%、1.9%和1.6%。
msn类似中国腾讯
google概况
Google,中文名称为谷歌,谷歌是因特网上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搜索引擎,是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的。现在,他们正分别担任Google公司的产品总裁和技术总裁。该公司的战略计划,是用Google组织全世界的资讯,将其变得容易接近与有用。Google每日透过不同的服务,处理超过2亿次查询。其公司总部“Googleplex”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的山景城。
除了搜寻网页外,Google亦提供搜寻图像、新闻组、新闻网页、影片的服务。2005年6月,Google已储存超过80亿的网页,1亿3千万张图片,以及超过1亿的新闻组讯息 - 总计大概10亿4千万个项目。它也缓存了编入索引中的绝大多数网页的内容。
因为Google的名声,“Google”一个事物做动词表示的是“在Google上寻找某事”。它还有广义的“搜索网路”的意思。Google官方并不鼓励这种滥用他们公司名字的习惯,因为它可能会导致Google变成一个通用商标名。
历史
Google 搜寻器在1996年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开始展开研究计划。他们是史丹福大学的博士班肄业。他们开发论说,提出搜寻器与网站是基于数学上分析的关系,比基础技术制造更好的效果。这个计划被命名为“BackRub”,因为该系统检查外来网站连结来估计该网站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其他与该网页相关性较高,而连结最多到该网页,必定是最相关之一。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决定去测试他们的论点,并安排基金给这搜寻器。这名为 Google! 的网站存放于google.com网域。他们在1998年9月7日,于加州门洛帕克的朋友车房,正式创立相同名称的公司——Google Inc.。谢尔盖·布林因为不懂编写HTML码用来设计网页,所以最初Google的页面只是最基本的接口。
Google于2000年引入广告,卖出一些关键词,让该广告更能与使用者相关,另外因文字广告是顺序编排,减少了加载的时间并让页面保持整齐。2001年9月,史丹福大学和发明者Lawrence Page取得了Google排名算法PageRank™之专利。于2004年较早的高峰期,Google掌管整个因特网所有搜寻器如Yahoo、AOL和CNN等的80%以上的搜索查询。而Yahoo! 放弃了Google的搜寻技术的支持,Google亦没有再提供分享其网页搜寻。
Google搜寻有着幽默的特色,例如Google标志在较重要时刻被卡通化修改(称为Google Doodles),选择去虚构和幽默的语言显示Google,如克林贡语(星舰奇航记中克林贡人的语言)和Leet,以及于四月的愚人节上造出一些关于公司的笑话(例如将在月球上建立Google基地等)。
由于Google的Orkut、Gmail和Froogle等服务会基于使用者之前所做的动作去给取搜寻结果,有人认为Google将会以提供个人化搜寻为目标。其实,在Google Labs里已经有一个试验性的个人化搜寻。
Google名称
词源
Google这个名字是是一个数学上的术语,即10的10次方,表示1后面接着10个0。此术语是由美国数学家Edward Kasner的侄子Milton Sirotta所创造,出现在Kasner和James Newman所写的《Mathematics and the Imagination》一书中而普及。Google使用此术语来反映出公司的任务:组织网络上无穷无尽的资讯。
注册商标及网域名称
"To google"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使用Google搜寻一些东西。这是因为Google的大众化(在2005年1月, 拥有所有搜寻器的52%巿场,但其实是高于80%)。亦有人广义地将此辞解释为“在网络上搜寻”。由于这样做可能会淡化Google这个注册商标的意义,Google公司并不鼓励这种用法。
为了避免网域绑架和一些有心份子的恶搞,Google已经购买转向版权去保护一些发音相近的网域名称,如 gogle.com 和 googel.com 等。
中文名称
Google全球中文名称为“谷歌”,是2006年4月12日由Google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中国北京发布。“谷歌”的意思解作以榖为歌(这里“谷”是“榖”的简化字),“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
另一方面,Google公司于较早前的2月15日在台湾登记为“美商科高国际有限公司”(GOOGLE INTERNATIONAL LLC)。
在Google公司正式发布中文名之前,民间尚有一些原文以外的俗称,例如:“古狗”、“孤狗”和“狗狗”等。
此外,Google在北京的分公司曾使用“咕果”作为合约签订以及网络招聘的中文译名。
北京时间(UTC+8)4月17日凌晨1时左右,google简体中文网站正式出现“谷歌”字样。该中文名称发布不久之后,很多用户批评该名称。随后部分中文用户发起反对“谷歌”的网上签名活动。
2004年12月, Google扩展了Google Print的功能。其书本包括了一些着名大学和一些公共图书馆,包括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的Widener图书馆,斯坦福大学的格林图书馆),牛津大学的牛津大学图书馆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根据这些大学图书馆和图书的出版状况,Google计画十年内将有约1500万本位于公共领域的书上线。
Picasa
Picasa是一个照片编辑和管理软件,“可帮助您在计算机上立即找到、修改和共享所有图片的软件”。 可以简便上传照片到网络上Picase相簿。
Google Maps提供各种地图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卫星照片。2005年6月20日,Google Maps的覆盖范围从原先的美国、英国及加拿大扩大为全球。
注意: 该软件仍然处于Beta状态, 这意味着软件本身可能存在需要进一步修复的缺陷与改进。
Google Earth
Google与Keyhole合作推出的电子地图服务,使用者通过下载一个客户端,便可以查看全世界的卫星地图。
注意: 该软件仍然处于Beta状态, 这意味着软件本身可能存在需要进一步修复的缺陷与改进。
Google SketchUp
Google于2006年3月14日宣布收购3D绘图软件SketchUp及其开发公司@Last Software。SketchUp是一套以简单易用着称的3D绘图软件,Google收购SketchUp是为了增强Google Earth的功能,让使用者可以利用SketchUp建造3D模型并放入Google Earth中,使得Google Earth所呈现的地图更具立体感、更接近真实世界。使用者更可以透过一个名叫Google 3D Warehouse的网站寻找与分享各式各样利用SketchUp建造3D模型。
Google Moon
2005年7月20日,Google公司发布了称为Google Moon的网上服务,纪念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0日登月35周年。此服务以之前发布的Google Maps作基础,卫星数据则来自NASA。用家可使用Google Moon观看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地形,当把地图放到最大时,月球表面会变成一片干酪,就像人们以前认为月球上面都是奶酪一样。
Google Local
2005年9月5日,Google公司在中国推出本地搜索服务,连地址也本地化,Google 本地搜索:查找本地公司与服务。英文版是Google Local,到目前为止,Google Local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开始运行,中国是GOOGLE开启这项服务的第五个国家,中文版是Google本地。为中国版google本地搜索提供地图的是一家国内的公司:mapabc
Gmail
Google 的使命是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该使命的一部分,他们正在测试Gmail 电子邮件服务。 Gmail 是一种基于搜索的免费 Webmail 服务,其存储空间高达两千七百兆字节以上,且每时每刻还在不断增长。Gmail 的基础是强大的 Google 搜索引擎,该引擎能够迅速地找到帐户所有者曾经发送或接收的任何信息。这意味着您不必为了再次找到这些信息而对其进行归档。
在 Gmail 显示电子邮件的时候,也会同时自动显示对此电子邮件的所有回复,因此用户查看信息就有了会话的上下文作参考。在 Gmail 中不会出现弹出式广告也没有针对性的横幅广告,而是将相关的文字广告和指向有关网页的链接放置在电子邮件信息旁边。 Gmail 服务一直在不断创新中。2006年2月,Gmail开始了与聊天软件Google Talk的整合。用户可以WEB方式登陆Gmail,利用Quick Contacts直接与Google Talk中的好友进行单对单的文字聊天,而不需要安装任何专门的辅助软件。聊天记录(包括Google Talk软件的聊天记录)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保存在Gmail邮箱里。
Google Video
2005年1月25日,Google公司推出Google Video服务,该服务可以通过Google网站搜索网络上的各种视频文件,或最近播出的电视节目。Google Video根据关键词提供相关的视频内容下载或播放连接,并提供视频内容的预览画面。目前该服务仍处于Beta测试阶段。在电视节目搜索方面,目前仅能搜索美国播出的电视节目。Google公司还推出了一款专用的视频文件上传软件,允许使用者将本机的视频文件上传到Google Video中。
YouTube
YouTube成立时间为2005年2月,提供视频短片共享服务,网站口号为“Broadcast Yourself”,是web2.0中的播客,其网站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成为Alexa全球排名第10位的网站。而且它的访问率在同类站点里占有60%以上的市场,超过了微软公司的MSN Video30%,Google Video10%。曾被香港网友上传有巴士阿叔等原创着名的恶搞类短片,YouTube一般禁止用户上载有版权与色情内容的短片。
2006年10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宣布收购YouTube,这是迄今为止Google公司花费最大的一笔收购,不过也有分析人士称Google公司不得不面对今后网友短片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纠纷。
Google Personalized Homepage
2005年5月19日,Google在Google实验室的网页上推出了Google Personalized Homepage(自定义主页,个性化主页)服务。该项服务现在已对所有的Google帐号开放,用户可以把自己关心的网络内容组织在一个页面上,作为自己浏览器的首页。只要提供RSS实时更新的网站,都可以被添加到这个首页上。比如Gmail邮箱状况、网站新闻、股票行情,甚至是基于XML的网页小程序(比如小游戏、图形化的时钟)等等。用户也可以自定义这些内容的布局。公众对这项服务的评价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Google向传统门户网站靠近的一步行动。
Google Base
2005年11月17日, Google开放了先前传闻的Google Base服务, 用户可以使用Google帐号登入和他人分享任何信息。
Writely
参见Writely,除了Google Pages外,这是另一个允许由其它网站链接图片的服务,但仅对图片有效,其他文件不可以如此链接。
Google Calendar
Google Calendar给使用者提供日程安排服务,各个用户之间可以共享任何信息。
Noogler
这是Google内部发明的单词,由New Googler缩写而成,意为:新近才开始为Google工作的人,或者:Google新员工。类似BLOG一词的产生。参见:《一个 Noogler 眼中的 Google》
Google Desktop
这是Google所开发的一款桌面搜索软件,用于帮助用户快速地找到计算机上的文档。该软件自动搜索用户计算机上的文档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用户在其中搜索就如同在网络中搜索其它文档一样,同时也将各种文件转换成html格式并提供缓存。该软件还提供了Google小工具,也即一些桌面软件。随后微软开发了MSN Search以对抗Google Desktop。
“收获的喜悦”—— “谷歌” 诞生背后的故事
“谷歌” ,以谷为歌,象征着收获的喜悦,也表达了一种勤恳求实的态度,以及对返朴归真的向往。它同时也想传达出中国人对幸运/吉祥的企盼。
“谷歌” ,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
在这个万物复苏,草色青青柳叶新的时节,Google在宣布了面向全球中文语言用户的中文名字,这是Google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非英文的名字。
“谷歌”,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寄托了Google梦想与希望。要追溯“谷歌”的来源,时间之船便要漂向四年前。
“一个Google全球所有中国人参与的项目”
2002年,Google总部-山景城,伴随着又一位中国员工加入Google,“是不是该给Google起个中文名字”又一次在Google内的中国员工中掀起了波澜。事实上,自从Google招收了第一位中国员工开始,给Google起个好听,好记,有意思的中文名字便成了Google全球所有中国员工共同的项目。
“给Google起个中文名字已经成了少有的所有Google中国人共同参与的项目,大家都很在乎这样一件事,可以说在这几年中,每一个Google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都参与到了对中文名字的讨论中,而且这可能也是唯一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参与的项目。Google的员工大多对Google品牌充满感情。 就像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每个人都希望为Google起一个独特有创意的名字。” Google亚太区市场经理张晶说。“就像有很多的爸爸妈妈,每个人对Google品牌的诠释和期待都有些微的差别。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在这四年中,对中文名字的设想都停留在Google工程师或市场人员的讨论中,并没有正式提上日程。”
但是伴随着用户需求的发展,一个琅琅上口的中文名字就不再止于Google中国工程师内部讨论的“纸上谈兵”。
不过还好,从一开始,Google就明确了中文名字的方向:第一它不但是一个新名称,更要很好地体现Google公司的特质,创新,朝气,自由,活力,是一种无国界的,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特质。第二,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名字,中文名字绝非是对Google发音的简单“汉化”,一定要体现中国的本土特色,体现富有本地化的精神。这种想法贯穿了Google中文命名的整个过程,要选的中文名字不一定要符合Google公司的传统精神,但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质。
“近乎肉搏似的争论,艰难的决策”
伴随着中文名字的筛选过程,一场Google全球所有中国人普遍参与的“热烈争论”在中文名字的讨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很快,一个工程师迅速制作了在Google内部的网站中建立了中文名字的专区,并将与此相关的几年来与中文名字相关的讨论资料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一个有关此事的邮件列表也被制作好,所有的Googler中国人都跃跃欲试,甚至一个在出差中的员工听说此事后,专门发信要求将自己加入邮件列表,他说,虽然他的邮件暂时不能显示中文,但是他希望能用拼音的方式告诉他备选项,这样好参与自己的意见。
“大家投票吧,”这是这个阶段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意见表达方式,勾股、博古、博谷、酷果,古狗、勾果、寻果、多果、索果、咕我、找我、酷狗、我勾、我搜、酷果、酷国、酷狗、酷够、咕国、咕咕……这些名字成梯队的走上了“投票台”,接受所有Google中国人的票选,很快目标集中下来,而更激烈的争论也随即开始了。
一些工程师提出过诸如数字或表示数字的“百幂”等名字,因为Google一词来源于数学术语Googol,本义代表10的100次方。但由于过于技术化,不易被普通用户理解而放弃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Google的中国员工找出了各种各样的佐证,有的人说“咕果”的发音与其家乡的方言完全一样,所以是最好最中国化的;有的人从语音分析的角度,将每一个发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将“格物致知”的涵义充分结合,认为“格高”是个好名字;还有一些员工则开始“拆文解字”,从偏旁部首,到语音感觉,再到词源意义,这些擅长于最先进网络技术的工程师严格根据“信达雅”标准展开争论。
目标越来越清晰,拿着中国Googler的讨论结果,市场部同仁们专门到美国总部向所有中国Googler们面对面介绍了中文名字进展情况。这次会议是Google中文名字命名中的重要一步,候选名单终于缩小到三甲之内,最终锁定在了“谷果”,“古歌”。两大阵营随之形成,即便是公司高管层也罕见地出现了意见分歧,开复、韶宁则成为了“谷果”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古歌”的阵营认为“谷果”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家农产品公司的招牌,而“古歌”足够厚重却被批评不符合Google 常为新、年轻的整体品牌形象而遭到来自Google工程师们的反对。起名陷入僵局。
“一个好名字才是真正的开始”
在Google全球,公司文化是透明、平等、公开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摆在桌面上谈,在对一个问题决策的时候,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是争论,但是一旦决策制定出来,所有人都会坚决的执行,襟怀坦白,正直公平是Google的特点,也是所有Google人都尊崇的文化标准。
这样的价值观和文化标准就直白地体现在了Google的中文命名上。对此,李开复在中文名字诞生后曾开玩笑地说:“我们民主做事方法应该坚持,值得鼓励,但也不能因此讨论不出结果来。”
一个闪念打破僵局
王怀南,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2005年12月的一天,已经被中文名字和僵持不下的争论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王怀南胡乱地在纸上将现有的名称拼来拼去,突然,“谷歌”的组合跃然纸上,王怀南兴奋地将“谷歌”两个字大大地写在纸上,然后不厌其烦地跑到每个人的桌前挨个询问:“你觉得谷歌怎么样?”“这个好不好?”。为此,他几乎问遍了所有Google中国的员工,面对这个选择,大家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在2005年12月的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诞生了。
Google全球的中国员工们毫无保留地表达着他们的喜爱之情,同时却仍然不忘调侃一番,一个员工说,“谷歌”让他想起来了“李谷一的歌”,而“谷歌”很快在内部被引申为:谷哥。一个员工说,谷哥?莫非是硅谷的大哥?
“谷歌”,充满中国式的田园诗意,抛弃了呆板的英文直译。张晶说:“你可以说我们是来自硅谷的歌声,怀藏憧憬,默默地服务全球中文用户,也可以说是丰收之歌,喜悦之歌,总之,这是一个属于全球中国人的Google。”
张晶表示,在选择名字的过程中,他们也受到了凡高名画《Starry Night》的启迪。Google曾经为了纪念这位非凡的艺术家,创作改编过这个名画,将它变为了流传很广的Google Noodle。凡高手中的繁星之夜,又宛如流淌在山谷的歌声,表达了Google充满理想,默默耕耘,实现梦想,收获喜悦。
自从Goolge公司公布中文名称以来,针对“谷歌”域名的抢注行动就没有消停过。与当年国网抢注google.cn所不同的是,这次玉米虫的大规模抢注行动对谷歌公司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早在一月份,谷歌就已经将重量级的“谷歌.com”、“谷歌.cn”、以及网络实名和通用网址给注册了,留给广大“玉米虫”的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2006年4月12日14:30分左右,“谷歌.公司”和“谷歌.网络”先后被抢注,具有戏剧性的是,这两个域名被注册时,Google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并且尚未公布中文名称,这也是唯一两个流落民间的中文顶级域名,某资深域名玩家估计其价值六位数。
消息确定为“谷歌”的一个小时内,“歌谷.com”被玉米虫图王抢注,并在第二天凌晨被玉米虫网精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这是“谷歌”系列域名最早的成交记录。
几乎在同一天,“谷歌网.com”、“谷歌中国.com”、“谷歌搜索.com”、“google谷歌.com”、“谷歌google.com”等系列域名全军覆没,以上这些抢注行为集中在“中文.com”域,这是由于“谷歌”本来就是针对中文用户,而“guge”的大多数域名形式早已被注册的缘故。
4月13日-15日,关于“谷歌”的报道铺天盖地,“歌谷.com”利好的消息又大大刺激了米虫的胃口,在此期间,“谷歌广告.com”、“谷歌新闻.com”、“谷歌邮局.com”等谷歌二线产品的域名纷纷被注册,“谷歌中文.cn”、“谷歌国际.cn”、等中文cn域名也争相被抢注一空。
在赞叹Google巨大的品牌感召力之余,不得不提醒下广大域名爱好者的是,“米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当年google.cn的百万美金收购毕竟只是个案,如果不端正心态,训练自己对域名市场的洞察力,蜂拥冲动的抢注行为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
www.yahoo.com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38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㈧ 怎么找国外供应商
寻找国外潜在供应商寻找潜在供应商有以下四种通用的方法:一是直接发布采购信息;二是参观国际展会;三是网络搜寻;四是关系。直接发布采购信息进口商一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发布采购信息,掌握主动权,让国外厂商主动找上门来进行直接的专业的沟通,提高了效率且节约时间。 直接发布采购信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 <1>行业网站上发布进口采购信息。国内外都有很多行业性的网站,登陆各种行业网站可以根据行业内容发布针对行业产品的进口需求,引起该行业企业对进口商的关注. <2>国内外贸易门户网站或平台上发布进口采购信息。如我们中国进口网,阿里巴巴等综合性贸易门户网站都有针对各行业的分类,并且可以发布采购信息,同样可以引起国外供应商对进口商采购需求的重视. <3>登陆各个国家或地区驻华代表处网站,很多国家在华办事机构都设有自己的网站,登陆此类网站留言,发布采购需求.通过政府办事机构介绍的企业使可信度增加.如美国商务处驻华办事处,韩国贸易协会驻华办事处,英中贸易协会,都可以为国内进口商建立海外业务关系,通过网络寻找生产商。主要可搜寻如下网站: A、国外的大型搜索引擎:例如google,yahoo等。一般用关键词搜索。 B、该行业的行业网站。每个行业几乎都有行业网站,可登陆行业网站,关键词搜索产品或企业信息。 C、大型的公司数据库。如美国的thompson网,欧洲黄页等等. D、B2B网站。如阿里巴巴,中国进口网,TPAGE等E、展会网站 在展会网站上有各个参展商的名单、联系方式及网址
㈨ 怎样才能找到国外的进口商
通常来说,要想结识国外进口商,接到国外订单,无非以下几种方式:
1、积极参加各类交易会、博览会及各类专业展会,如广交会等;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自己公司的资料及产品信息上传到网上,特别是诸如阿里巴巴等的B2B电子商务网站,同时在网上可以寻找国外客户资源。
顺便赠送国内外B2B网站大全http://www.netbulo.com/html/2006/0115/1271.html 一个一个试吧,呵呵。
3、若想开拓某国市场,可联系该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处,向他们索取他们国内该行业进口商的相关信息。这是我大学时教我国贸实务的老师教我的,她以前可是在中国驻外使馆就职过的,呵呵。
4、若想开拓某国时常,可联系当地该行业的官方机构及权威出版物,请他们在他们当地市场上推荐本公司产品。他们的权威性能让大众更快地相信公司产品的质量及服务。
5、在每个市场选好一个合格的代理商,他们直接面对用户,由他们来保证公司产品的售后服务及收取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吧。呵呵。
㈩ 做外贸从哪里可以接到国外的订单,或者说是什么网站可以搜集国外产品需求信息
做外贸想要接到国外优质订单,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谷歌系进行推广。
至于许多B2B网站,他们的流量较少,属于谷歌收录的间接流量,目前几乎没有询盘。
不要主动去搜集外商资料,这不工作,就算你找到了,发邮件的成功率接近零。
做好外贸内容营销,让客户被内容打动来启动询盘。流程不能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