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门特产是什么
[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柑、桔、橙 柑、桔、橙是江门市面上主要经济作物,着名品种有新会东甲甜橙(滑身仔),味甜,香味特浓。新全大红柑(茶枝柑),果汁丰富,要皮色红,是中药中的“陈皮”,有止咳化气的特殊功效。年桔一般在农历年上市,寓意吉祥而受人青睐,近年推广了新会甜桔(阳山桔),收获期在冬至左右,个头大,汁多,味甜,深受人们欢迎。 荔枝 江门市着名的早熟荔枝有麻园早果,在农历三月率先上市,以其上市早,果型大,肉脆、味甜而闻名全省。此外中迟熟种有锦壳槐枝,近年来大批引进糯米糍、桂味等优良品种。 香蕉、大蕉 主要品种有香味浓郁、肉质细腻的香蕉;果肉嫩滑、食味特短甜的过山香;果型稍大,甜中带酸的大蕉,全处皆有收获,但以秋季收获量最大。 西瓜 鹤山宅梧镇的西瓜最为有名,该镇土质适宜,农记引进优良的品种如大红宝等无籽西瓜。又爽又甜,消暑解渴,每年夏季大量上市。 果蔗 果蔗有紫皮和青皮两面三刀大品系,紫皮的有早熟种"三八"蔗,在农右八月收获,稍迟熟的有"黑皮蔗",这种蔗节间短,茎粗、纤维短,吃起来特来脆。青皮蔗以“滘头肉蔗”最负盛名,这种蔗节间长,皮青色,汁水清甜,每年从秋末到翌年清明都可上市。 粉葛 粉葛是块根蔬菜,春季种植冬季收获,含淀粉很多,江门人用以熬汤、做菜,提淀粉食用等。粉葛又有清凉降压的药用效果,右可作药膳。其中以市区石冲、新会崖南、鹤山云乡等地出产的粉葛品质特别好,以其含淀粉多、纤维少,味香而甜称着。 柿饼蒂苦 新会杜阮镇的柿饼蒂苦爪(又称雷公凿),果型短,蒂部宽园、果尖似凿子, 色绿如翡翠,肉厚脆口,一年三季种植,以秋季品质最好,出口港澳,只要亮出"杜阮秋 "的牌子,不少人慕名抢购。 金山火蒜 金山火蒜是开平市面上特产,种植在长沙、水口镇一带,蒜粒特园,肉肥衣薄,蒜味浓郁,每年十月种植,次年三月收获。收获后用火熏过,故称火蒜。现在开平除出品原粒蒜子外,还加工制成甜酸蒜头等产品。 鹤山红烟 鹤山红烟久负盛名,传统品种是牛舌烟,又名"金英钟",原产清远市源潭一带,后在鹤山推广,这种烟叶窄长似牛舌故名"牛舌烟"。叶面平整红致,叶肉肥厚,烟味郁香醇,是加工"生切烟丝"上乘原料。 亚佗霉姜 亚佗霉姜是新会市特产,由"大有"凉果厂生产,解放前已美名远播。它是用生姜作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是方形粒状,纸包成糖果型,入口辣中带甜,松化可口,是送礼的佳品。 新会葵扇 新会特产葵扇是用蒲葵叶加工而成。新会葵扇以形状特别端正见称,再加上精制加工,在明代就选作贡品。现在的葵扇除一般加工扇凉用外,成品已工艺品化,在扇面上有用电烙山水图画,用彩色丝剌绣动物、花鸟;在扇柄上有用竹、骨、象牙等镶嵌;扇边有单色单边的,也有彩色五 边的。 榴花牌白糖 榴花牌白糖是江门甘蔗化工厂产品,江门甘化厂是1958年建成并由周恩来意理命名的,该厂生产的榴花牌白糖,以品粒均匀洁白、质地优良着称,每年大量销往国内外。除原糖处,该厂生产"方糖",以适应食品市场的需求。 三桁瓦菜刀 三桁瓦菜刀是江门市区的传统产品,过去用人工锻造,以其钢质优良,加工工艺精湛而见称,如今已发展成大厂,除生产各种型号菜刀外,还生产不锈钢厨具系列等。 水口腐乳 水口腐乳是开平市水口镇特产,历史悠久。它是用豆腐作原料,经过发酵、加盐、加料等工序制成。特点是酥化、咸度适中,香味诱人,是佐餐的极好小菜,也可以作为烧菜佐料,使烧出来的菜味更加可口 剑花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荷塘冲菜 荷塘冲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着名特产,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大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韭黄 韭菜是江门白石管区的传统土特产,由于韭菜 黄技术非常讲究,生产出的韭菜鲜嫩金黄,每次上市都成抢手货,大受消费者欢迎。 马岗鹅 马岗鹅是开平马岗有名的土特产,已有百多年的饲养史。马岗 早熟易养,肉质鲜嫩,个体重达10多斤。 禾虫 不管你离家乡多久,一到 ,大概都没有忘记两样家乡菜--禾虫与田螺吧。 禾虫虽小,口口是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风味奇特,清香鲜美,嫩滑可口,实是饮酒、吃饭一道好菜。它还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 禾虫产于珠江三角洲,新会、台山两县南部的围田区产量最多,禾虫每年只有五、八有份才出现几次,一般在红云细雨,天气变化异常的情况下,加上逢水头起(农历初一、十五涨潮高峰期)为多,一旦出现,密密麻麻,漂浮在河涌水面上。这时,捞禾虫的人真是捞之不尽,一个小时左右,用会起或用笼装,可获二、三百斤,用斗捞的也有十数斤之多,随着潮水的高涨,禾虫逐渐消失无影无踪,只好望河而叹!有捞禾虫经验的人,掌握禾虫出现的时机、地点,捞具好,加上眼利手快,就捞得多。禾虫 身于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其形体像小蜈蚣,长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人们常说,蜈蚣的脚最多,可是禾虫和脚比蜈蚣的脚还要多,更有趣的是禾虫身上可随时交替变换着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并且十分鲜明。把它煮熟,就成纯是蛋黄颜色。禾虫蒸、炒、煲、炖 ,样样皆宜,蒸禾虫加上姜、葱、油、盐 ,放在饭锅里蒸即可。炒和煲则要加上猪腩、粉丝之类的配料,不过比蒸好吃得多, 是将禾虫炖熟,用炭炕乾,味道甜中带香。还有咸禾虫,每年禾虫造,家家户户都卖几十斤,多的百余斤,用盐 了,吃时加点油、葱、姜蒸熟即可, 因此,过去吃禾虫,特别是咸禾虫,中算是穷佬菜。 田螺味道也很鲜美。过去水田田螺很多,拾半天就可以满载而归。回来以后,敲去田螺尾 ,用蒜子、豆豉、紫苏拌匀炒熟,约几个老朋,围坐在一起,喝美酒, 螺,谈笑风生,确是一乐也。 禾虫和田螺,过支难登大雅之堂,酒家宾馆没有这两道菜来招待宾客,只是穷等人家招待亲友时才有,主人很抱歉的说:"没有菜食,只得禾虫 菜,不好意思。"而今世道变了,也许是禾虫、田螺不那么容易拾到,物罕为贵,现在大宾馆也有这两道菜了,而且价目钱不便宜。以往的穷佬菜,而今是宴请宾客的上菜了。 濑粉 中秋佳节,恩平县北部地区以濑粉为主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而且必须合数户之人力始能制作,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舂粉晒干备用,制作时,将水煮沸,放进米粉煮熟(米粉与水之比例因粉质不同而异,一般以使米粉湿透为宜),拌以生粉,用力搓匀, 成柱状的粉团,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之,按处下陷而四周不现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回原状的为合格。合格粉团制作的粉条,无继粉,入口软、纫、爽、滑。不各格者,入口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 故搓粉,是关键的工序。待水煮沸后,将粉槽架于锅上,两头垫以长凳,把搓好的粉团置于槽孔,塞上木塞,然后将木杠一端穿入粉槽和榨孔中,一端数人用力往下挤逼,粉条便从槽底部的小孔钻出,下至锅里。煮熟后捞起,放入冷水中冲洗干净捞起。吃时再用开水汤过,兑过上汤,就成独具一格炎之濑粉了,如兑入白糖烧酒,则又另外一种风味。 近处来,一部分人利用柴油机的发旧汽缸改装粉槽 ,活塞上螺丝,只用一人操作,比旧粉槽省工。人世间们要吃濑粉,不再像以前那样与师动众了。 镇濠泥鸡 开增县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年初一是鸡日,大量泥鸡上市,一时泥鸡啼声四起,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情趣,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乐。 泥鸡在镇濠、茂竹两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用一小长工,是个孤儿。孤儿养了一只小公鸡,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两半斗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在发愁,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聚拢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孤儿便拣好了。又有一次,一伙强盗密谋洗劫村子,派出匪徒扮成奄鸡佬潜入村中作内应,约定三更时发出鸡叫声为号,外攻内应。谁料头更刚过,躲在财主后院的"奄鸡佬"惊动了小公鸡,小公鸡引劲长啼,霎时间满村公鸡啼叫响应。"奄鸡佬"连忙掐死小公鸡,点燃草堆。 孤儿听互鸡叫出来,便大呼捉贼。此时夜末深,人末睡,听互喊声纷纷赶来,把"奄鸡佬"当声捉获。村外的匪徒听到人声鼎沸,知道计谋暴露,急忙撤走。后来"奄鸡佬"供出真情,村人惊叹不已,把小公鸡厚葬了。孤儿用泥搓成小公鸡,寄托哀思。村人见了,也纷纷搓起泥鸡来,来互相比较、争胜,代代相传,几经改进,越做越精巧。用手推咯咯地叫,用口吹喔喔地啼。流传到外地,人见人爱,生意人争着前来收卖、定购,制作泥鸡便逐渐成了两村的传统工艺副业。 制作泥鸡,春天挖泥,用木槌捣炼后,放进锡模压成鸡头、鸡尾两部分,晒干备用。 鸡头部分有一横膜,中有小孔,留来插哨。闲时制竹哨,把小篱竹裁成几分长一截,在一头斜削一刀,插进一小块叶片,吹响即成。入冬时插哨,即把竹哨插进鸡头横模,再用牛皮纸把鸡头和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便成成品。泥鸡头部下前方有一小孔,尾部左侧也有一小孔。用嘴对尾部小孔一吹,泥鸡便引劲啼唱,形状与声音和真鸡异。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如母鸡生蛋下窝时的咯咯声。工艺之巧,令人赞叹。难怪华侨、港澳同胞也爱捎几只出去,作家乡特产馈赠亲友。
麻烦采纳,谢谢!
② 新会陈皮产地哪里最好
新会陈皮产地广东最好。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新会区所种植出产的陈皮。新会陈皮的产地很讲究,它只能在新会地区种植,如果把它移植到新会之外的其它地方种植的新会柑,其出产的陈皮也不能称为新会陈皮。因为新会陈皮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之所以能产出好陈皮的基础,是跟新会的气候、水土和品种有关。
从大的方面来说,新会是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光照、热量和雨水都很充沛,虽然是柑桔生长的相对高温区,但在充足的温湿条件,却非常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还有,新会属微丘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东有牛牯岭山脉、南有古兜山脉,这三山环绕而形成独特的“湿盆地”小气候,与季风气候结合,也形成显着湿热、湿冷季节变化。这些都使得新会陈皮在种植和陈化上有区别于其他地方。
③ 江门特产有哪些呢
江门特产有:
一、恩平烧饼
恩平烧饼是广东江门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烧饼散发着糯米的清香,还有强身健体、益气养血、温补脾胃、祛困解乏等功效。
④ 广东省江门市有什么特产
1、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2、新会大红柑
学名茶枝柑,是新会着名土特产。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 据记载,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选育,自成品系,分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4个品种。其果实扁圆,油身而有光泽,皮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冬至”前后呈大红。
3、杜阮大顶凉瓜
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杜阮一带多为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凉瓜,且瓜型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大顶瓜或“柿饼蒂”。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着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
4、恩平簕菜
恩平簕菜原本是生长在山沟里的一种野菜,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药用养生价值被恩平人搬上了餐桌,并继而发展出了簕菜茶、簕菜沐浴露等多种加工产品,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5、鹤山红茶
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消热消滞而着称。鹤山红茶具有生产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等特点,符合地理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的要求。
⑤ 江门特产,开平特产有哪些
荷塘冲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着名特产,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广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外海花生饼是外海历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驰名江门五邑地区,是使用传统制作方法,用精选的花生、优质的白砂糖精制而成,在常温下可保质约十天。它入口松化、香甜适中、食后齿夹留香。可随意吃,也可作煎糯米薄饼、汤圆馅,令人回味无穷,作茶艺小食更佳。是馈赠亲友、团圆喜庆的最佳食品。
礼乐腊味天下闻名,产品遍全球。1984年,由礼乐师傅主制的腊肠,在全国肉制品评比会上,拿了一个金牌奖和一个银牌奖。
三江牛耳壳,江门侨乡特色小吃。牛耳仔产品特点:使用奶油和南乳调味,牛耳仔有点咸有点甜,薄薄的,酥脆味让人回味无穷,一片接一片的吃不停手,是老少咸宜的茶饭后小点心。
⑥ 江门特产是什么呢
江门特产是:
1、新会大红柑
学名茶枝柑,是新会着名土特产。据记述,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历经长期性培育,别有品种,茶枝柑、圈枝柑、嫁枝柑、原枝柑4个品种。其果实扁圆,油身然而有光泽度,沁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冬至”前后呈大红色。
⑦ 江门有什么特产
【导语】:江门特产有很多,像什么新会的陈皮、葵扇、亚佗霉姜、虫草,台山的咸鱼、蚝、鸡爪芋、凉粉,开平的马冈鹅、金山火蒜、水口腐乳、镇濠泥鸡,鹤山的红烟、茶山素馨花、古劳银针、剑花,恩平的濑粉、奇石、恩平烧饼、簕菜茶,还有江门市区的莲花牌白糖、三桁瓦菜刀、荷塘头菜等等。 江门特产有很多,像什么新会的陈皮、葵扇、亚佗霉姜、虫草,台山的咸鱼、蚝、鸡爪芋、凉粉,开平的马冈鹅、金山火蒜、水口腐乳、镇濠泥鸡,鹤山的红烟、茶山素馨花、古劳银针、剑花,恩平的濑粉、奇石、恩平烧饼、簕菜茶,还有江门市区的莲花牌白糖、三桁瓦菜刀、荷塘头菜等等。 亚佗霉姜 亚佗霉姜是新会市特产,由"大有"凉果厂生产,解放前已美名远播。它是用生姜作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是方形粒状,纸包成糖果型,入口辣中带甜,松化可口,是送礼的佳品。 新会葵扇 新会特产葵扇是用蒲葵叶加工而成。新会葵扇以形状特别端正见称,再加上精制加工,在明代就选作贡品。现在的葵扇除一般加工扇凉用外,成品已工艺品化,在扇面上有用电烙山水图画,用彩色丝剌绣动物、花鸟;在扇柄上有用竹、骨、象牙等镶嵌;扇边有单色单边的,也有彩色五边的。 陂头桂味荔枝 陂头桂味荔枝产于马冈镇陂头嘴村,为加拿大华侨吴文玺于1915年由增 城移植。特点为果肉厚脆,有桂花香味,近果肩有墨绿色斑块,故称为鸭头绿桂味。不少华侨,港、澳同胞都喜好组团到陂头嘴啖荔枝,陂头嘴桂味荔枝在省、港、澳一带均享有盛名。
⑧ 江门的特产
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特指用新会柑果皮经在新会境内晒制和贮存陈化的干品,是“广陈皮”正品。是新会传统土特名产。历史上曾经有过栽培面积近10万亩,初级产品产量超5000吨的高峰。种植面积近1万亩,初级产品产量约1000吨。
新会冬虫草
虫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传统珍稀补品,新会及周边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虫草子实体生产基地,年产虫草子实体约27吨。
荔枝
江门市着名的早熟荔枝有麻园早果,在农历三月率先上市,以其上市早,果型大,肉脆、味甜而闻名全省。此外中迟熟种有锦壳槐枝,大批引进糯米糍、桂味等优良品种。
杜阮凉瓜
蓬江区杜阮镇的杜阮凉瓜(又称雷公凿),果型短,蒂部宽园、果尖似凿子,色绿如翡翠,肉厚脆口,一年三季种植,以秋季品质最好。
金山火蒜
金山火蒜是开平特产,种植在开平长沙、水口镇一带,蒜粒特园,肉肥衣薄,蒜味浓郁,每年十月种植,次年三月收获。收获后用火熏过,故称火蒜。开平除出品原粒蒜子外,还加工制成甜酸蒜头等产品。
鹤山红烟
鹤山红烟久负盛名,传统品种是牛舌烟,又名金英钟,原产清远市源潭一带,后在鹤山推广,这种烟叶窄长似牛舌故名牛舌烟。叶面平整红致,叶肉肥厚,烟味郁香醇,是加工生切烟丝上乘原料。
新会葵扇
新会葵扇是用蒲葵叶加工而成。新会葵扇以形状特别端正见称,再加上精制加工,在明代就被选作贡品。在的葵扇除一般加工扇凉用外,成品已工艺品化,在扇面上有用电烙山水图画,用彩色丝剌绣动物、花鸟;在扇柄上有用竹、骨、象牙等镶嵌;扇边有单色单边的,也有彩色五边的。
外海花生饼
外海花生饼是外海历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驰名江门五邑地区,是使用传统制作方法,用精选的花生、优质的白砂糖精制而成。绝对不含防腐剂和色素,是健康的绿色食物,在常温下可保质约十天。它入口松化、香甜适中、食后齿夹留香。可随意吃,也可作煎糯米薄饼、汤圆馅,令人回味无穷,作茶艺小食更佳。是馈赠亲友、团圆喜庆的最佳食品。
榴花牌白糖
榴花牌白糖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以颗粒均匀洁白、质地优良着称。
三桁瓦菜刀
三桁瓦菜刀是江门市区的传统产品,过去用人工锻造,以其钢质优良,加工工艺精湛而见称,如今已发展成大厂,除生产各种型号菜刀外,还生产不锈钢厨具系列等。
水口腐乳
水口腐乳是开平市水口镇特产,历史悠久。它是用豆腐作原料,经过发酵、加盐、加料等工序制成。特点是酥化、咸度适中,香味诱人,是佐餐的极好小菜,也可以作为烧菜佐料,使烧出来的菜味更加可口。
剑花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荷塘冲菜
荷塘冲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着名特产,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广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白石韭黄
白石韭菜是江门白石的传统土特产,由于种植韭菜、韭黄的技术非常讲究,生产出的韭菜鲜嫩金黄,每次上市都成抢手货,广受消费者欢迎。
开平马冈鹅
马冈鹅是开平马岗有名的土特产,已有百多年的饲养史。马岗鹅早熟易养,肉质鲜嫩,个体重达10多斤。
恩平濑粉
恩平市北部地区以濑粉为主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而且必须合数户之人力始能制作。合格粉团制作的粉条,无继粉,入口软、纫、爽、滑。不合格者,入口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
镇濠泥鸡
主要在开平市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
古井烧鹅
古井烧鹅是新会的驰名特产,具有皮脆汁美、肉香甘甜的特点,深受食客喜爱。据说,古井烧鹅是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
上南烧肉
鹤山市个有着古老文化的城市,其中上南村的烧肉就有着悠久历史,上南村烧制猪肉的商家仅存3家,猪选择的是本地土养的1年猪。很多本地及南海,番禺,顺德等吃客赶大早来到村里的市场抢购。
⑨ 江门特产有哪些
热心网友
“五邑八宝”是江门市旅游局去年评选出来的,集中了侨乡最好的土特产,有新会陈皮、外海面、古劳面豉、开平火蒜、台山虾酱、开平腐乳、鹤山桔普茶、荷塘头菜等八个品种。“五邑八宝”在包装上也十分精美,上面还有五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介绍。“五邑八宝”约168元/盒,虽然相对单件的土特产来说价钱较贵,但因为其品种齐全,侨乡特色明显,在市场上深受广大市民和外地客人的欢迎。
开平广合腐乳
开平广合腐乳采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各种传统辅料腌制而成,既是家庭佐餐佳品,也是茶楼、酒家、饭店烹调的绝好配料,具有色泽金黄、咸淡适口、鲜香嫩滑,入口即化等特点。产品曾多次获国家金奖,遍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闻名国内外的开平水口镇广合腐乳,至今已呢114年历史,曾是老一辈华侨最爱带到国外的食品之一。1995年,广合腐乳产销量全国最高而入选1949-1995年中华之最荣誉大典。
台山海中玉牌纯虾酱
海中玉牌虾酱先用海域优质鲜银虾为原料,引进香港现代设备和技术,结合(罗氏)家族传统手工秘制而成。产品色香味美,香滑淡口,以其风味独特、价廉物美而闻名遐迩,远销北京、天津、太原、青岛,甚至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鹤山东古牌古劳面鼓
“东古牌古劳面鼓”,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及港澳等地。位于西江河畔的鹤山市古劳镇,是个风景秀美的水乡,水乡孕育了一个飘香百年的老字号古劳面鼓。古劳面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现在这个“老字号”已由一家民间作坊逐渐发展壮大而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9600多万元,产品已走向亚洲,并将飘香欧美。
鹤山金马牌陈年桔普茶
鹤山金马牌陈年桔普茶将有着“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的新会柑桔皮与被誉为茶中减肥之冠的陈年普洱经过特殊工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桔普茶集合了普洱与新会陈皮的特殊功效。普洱茶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煤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功效;而新会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润肺、消积化滞、健胃止咳、宜通五脏、疗酒病等功效,其皮中的胡萝卜,维生素C、维生素P比果肉的含量还高。
新会宗华牌陈皮
新会陈皮是新会大红柑的干果皮,享誉海内外。新会大红柑(学名枝柑),是新会着名土特产。因其品质独特,早在明清以前就已蛮声遐迩,并被列为“贡品”,行销国内外。大红柑果的果皮就是新会的着名特产陈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离有盛誉。早在宋代 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江门黎记外海面
黎记外海面以其制作精细和独特的风味而远近驰名,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广东人吃面条的历史据说在宋代已经开始了。广东人一向追求食品的细腻和口感的鲜美,要求制作精细,而江门市外海镇生产的外海面就以其入口软、韧、爽、滑等特点,历经数百年仍流传至今,远近驰名。
开平天然牌金山火蒜
天然牌金山火蒜是开平市着名的土特产,十八世界引入沙区金山带种植。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当地人用炭火将收获的蒜头进行烟熏处理,致使蒜头的表皮形成棕黑色,俗称火蒜,又因其产地在金山一带,故名“金山火蒜”。金山火蒜生长期短,较同类蒜头早一个月收获,而且柄细头大,蒜子颗粒分明,肉饱满,肉质淡黄带白,蒜素含量大,味香辛辣,油质浓。
经烟熏处理后蒜衣棕黑色,含水量低,耐储藏,方便包装运输。金山火蒜除了是家庭烹饪的必备配料外,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它是细菌的“天敌”,所含大蒜素被誉为天然广谱抗茵素和防癌的“卫士”,又是降脂的“良药”,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江门昌兴牌荷塘冲菜
冲菜又名大头菜,因主产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故称“荷塘冲菜”。其栽培历史已有200多年,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销售远至港澳、南洋、旧金山等地。昌兴牌荷塘冲菜,头大,叶窄长,纤维少,经腌制后呈金黄色,脆嫩甘香,咸中带甜,味鲜独特,是一种佐膳佳品。现在,荷塘大头菜的腌制工艺不断创新,各式冲菜制品各具有特色,成为海外侨胞喜爱的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