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那个五金模具一般放间隙是放多少
只要看所加工产品的材质.厚度.工艺要求.落料模间隙是取于凸模,凹模数是零件数.间隙一般取材料厚度的10%.
模具(mú jù),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⑵ 间隙配合怎么选择
根据公差带选择合适的间隙配合:
一、H/b为很松的间隙配合,主要适用于没有相对运动的结合。
1、H11/a11A11/h11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产生紊流现象。H/a为最松的一类间隙配合。
2、H11/b11B11/h11、H12/b12B12/h12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且有紊流。
二、H/c为大间隙配合。
3、H9/c9、H10/c10、H11/c11C11/h9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用于高温工作。
三、H/d为转松的转动配合。用于精度不高,高速及负载不高的配合。
4、H8/d8D8/h8、H9/d9D9/h9、H10/d10D10/h10、H11/d11D11/h11间隙比较大,液体摩擦良好,带层流。
四、H/e为一般转动配合。
5、H8/e7E8/h7、H8/e8E8/h8、H9/e9E9/h9液体摩擦良好,较松的转动配合。
五、H/f类配合为一般转动配合。
6、、H6/f5F6/h5、H7/f7F7/h6、H8/f7F8/h7、H8/f8F8/h8、H9/f9F9/h9具有中等间隙,属于带层流、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广泛适用于普通机械中转速不大,普通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的轴承,以及要求在中轴上自由转动或轴向滑动的配合。
六、H/g类为很小间隙配合。
7、H6/g5G6/h5、H7/g6G7/h6、H8/g7具有很小间隙,适用于有一定相对运动,不要求自由转动,并且精密定位的配合。
七、H/h类配合的最小间隙等于零,最大间隙在数值上等于配合公差。
8、、H6/h5H6/h5、H7/h6H7/h6、H8/h7H8/h7、H8/h8H8/h8、H9/h9H9/h9、H10/h10H10/h10、18、H11/h11H11/h11、H12/h12H12/h12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即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孔的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上方,即具有间隙的配合(包括Xmin=0的配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对一批零件而言,所有孔的尺寸≥轴的尺寸。
⑶ 冲压模具零件与产品的配合间隙
一般来讲,模具的配合间隙是指模具的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冲裁间隙,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间隙,凸模与卸料板的配合间隙。模具零件与产品没有配合的关系,如果你说的是一些产品在冲裁时,需要模具的定位板与产品之间的定位配合。那么这个定位配合间隙的大小是由产品的精度来确定的。产品的精度高,定位的配合间隙就要小,产品要求的精度不高,定位的配合间隙就可以大一些。
⑷ 模具中那些零件是之间是间隙配合,为什么采用间隙配合 哪些是过盈配合,过渡配合,为什么采用这种配合类
一般的入子镶件都是间隙配合,这样方便修理拆换。
导柱导套和模板之间要过盈配合。松动的话生产时定位不准,产品质量不稳定。
导柱与导套要要滑配。不然长期配合动作导柱导套要拉坏的。
⑸ 冲压模间隙怎么放
用到卸料板导正,固定板和冲头可放单边间隙0.005~0.02mm,而不用卸料板导正的,固定板和冲头线割时就不放间隙,装配时需摆正后压入。导柱最好配上导套(耐用,精度高),两者的间隙一般在0.005~0.015mm之间比较可靠,而线割导柱和导套装配孔时也可不放间隙。
冲压模--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Stamping Tooling)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⑹ 请问像鼠标这种东西,各个零件之间在设计时应留多少间隙。
装配间隙要看那种产品﹐产品的大小,产品的材料,装配关系装配要求等,一般是经验值.同一种产品做多了你就知道多少才最合适你那个产品的那个位置,一般的电子家用中等(桌上型)产品的装配间隙放0.1mm.
⑺ 是否允许螺钉与被紧固零部件表面有间隙
设计产品时螺丝和螺丝孔的公称直径相同、丝扣类型相同、螺距相等、旋向一致即可配合。螺纹配合是旋合螺纹之间松或紧的大小,配合的等级是作用在内外螺纹上偏差和公差的规定,公制螺纹,外螺纹有三种螺纹等级:4h、6h 和6g,内螺纹有三种螺纹等级:5H、6 H、7H。(日标螺纹精度等级分为I、II、III 三级,通常状况下为II 级)在公制螺纹中,H 和
h 的基本偏差为零。G 的基本偏差为正值,e、f 和g 的基本偏差为负值。
螺纹是一种在固体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截面上,有均匀螺旋线凸起的形状。根据其结构特点和用途可分为三大类: (1)、普通螺纹:牙形为三角形,用于连接或紧固零件。普通螺纹按螺距分为粗牙和细牙螺纹两种,细牙螺纹的连接强度较高。 (2)、传动螺纹:牙形有梯形、矩形、锯形及三角形等。 (3)、密封螺纹:用于密封连接,主要是管用螺纹、锥螺纹与锥管螺纹。 按标准来源,主要分为英制、美制和米制螺纹三种
⑻ 五金模具,各种零件的间隙,和固定方式
五金模具里,凸模与凹模的间隙是与冲裁材料的厚度而不同。以1.0mm厚度的08#钢为例,其双边冲裁间隙为板料厚度的10%;凸模与卸料板的间隙,一般不大于凸模与凹模的尺寸间隙;凸模与凸模固定板是过盈配合,是零间隙或者负间隙配合;导柱与导柱孔的配合是小间隙配合,如果是采用的是滚珠导套,那么配合间隙可以是零间隙;导柱、导套与模板安装孔的配合是过盈配合;凸模固定板与凹模分别与上模板、下模板是用内六角螺丝固定在模板上,用销钉定位。
⑼ 复合模模板和冲头间隙怎么放
每一套模具都由几块模板,冲头和入块等组成.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各个模板的名称: 上模座(USET),上垫板(UPHUB),固定板(UPH),背脱板(STRUB),脱料板(STR),母模(DIE),下垫板(DIEDB),下模座(DSET),冲头(P),小冲(SP),大冲(BP),内脱板(KO),下固定板(DPH)等.每一套模具都至少具有上模座,下模座,冲头,脱料板,母模,固定板等几块模板.我们组装的模具有冲孔模,下料模,复合模和连续模. 冲孔模是指经过机器加工以后落到下面的料是没用的那种模具.是整套模具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它只是加工模具的内孔.下料模是指经过机器加工以后落到下面的料是有用的那种模具,它也是整套模具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它是加工模具的外形.复合模是可以一次完成模具的外形和内孔加工的模具,它和上面的两组模具一样也不能做折弯的工程.如果模具有折弯的部分,那还需要折弯模的工序,在这里我也不作介绍了.而连续模则可以一次完成整套模具的加工,它一道一道的工序做,所以对准确度要求较高.
三.模具配合间隙
1. 剪断间隙(GAP)=料厚(T)*6%
2. 活动间隙一般情况下为一条半(一条=0.01mm),但绝对不能大于剪断间隙.
3. 螺丝在模板中间隙缩放关系一般为单边放大0.5-0.1 mm.(铣床加工)
4. 固定销在模板中间隙缩放关系一般为单边放大0.004mm.(线割)
5. 导柱在模板中间隙缩放关系一般为单边放大0.002mm.(线割)
6. 在固定板(UPH)层中图形冲单边放0.008mm,异形冲单边放0.01mm.(线割)
7. 母模的大小=冲头的大小+剪断间隙. 脱料板(STR)的大小=冲头的大小+活动间隙.
内脱板(KO)的大小=母模的大小—活动间隙
8. 在连续模中上垫板(UPHUB),背脱板(STRUB),下垫板(DIEDB)都只是起通过作用,所以缩放间隙为单边放大0.5-1mm.
9. 螺丝的头部或其它一些零件的头部所在的图层中要逃孔的大小为零件头部大小再单边加1mm.
10. 连续模中下垫板(DIEDB),下模座(DSET)中的冲头孔只是起漏料作用,每一层比上一层单边放大0.5-1mm.
四.常见冲头尺寸计算:
1.闭模高度的确认(UPH, STR, STRUB的高度组合).如UPH=20mm, STR=20mm, STRUB=15mm,则闭模高度=55mm.
2.冲孔冲头必须隐藏于脱料板.
所以冲孔冲头长度L=上闭合高(UPH+STRUB+STR)+料厚t+(2~3)mm
例如:UPH厚度为20mm,STRUB为15mm,STR为20mm. t=0.8
则L=20+15+20+0.8+2=58mm.
3. 成型冲的确认(即向下打凸
则冲子=闭模高+1.0,母模入块向下降1.0.(成型冲=打凸N或V字型,卷弯,斜
度,冲剪成凸,翻边打断差.)均属成型.
4. 抽芽冲,折弯冲的确认.(即:,视抽芽高度而定,折弯冲一般如果成品超过8.0高,不含R角)90°成型.
5. 入块的确认(若为冲孔入块则必须下孔为锥度状(上模冲成型2.0,下模入2.0)
6.,避免划伤),而压料入块应高出拆弯入块1mm以上.
⑽ 谁能谈谈设计间隙
你要先知道公差,才能确定间隙的大小,比方说某个零件是100.1---100.3
公差是0.2,那么与它配合的间隙就要大于0.2
,再加上装配过程中必要的间隙0.1----0.2
,那么你的间隙就会是0.3----0.4,再根据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选0.2,0.3或0.4。间隙的选用主要考虑是两个要相互的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影响,有些间隙是可以视而不见的,有些间隙是必须补偿的,在电子产品中EMI问题就是间隙惹的祸,这才有了EMI
FINGER
和
U-SEAM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