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有无差别
没有差别的,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存在条件:(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2)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畅通。故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
拓展资料:
1、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可以证明,完全竞争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最优。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可以看成无限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但是并不等同,因为完全竞争市场是理想化的。
2、产品: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基本产品即是核心产品的宏观化;期望产品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一般会期望得到的一组特性或条件;附加产品是指超过顾客期望的产品;潜在产品指产品或开发物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改进和变革。
2. 寡头垄断市场的产品中差异大的有哪些
特点
1.厂商极少。市场上的厂商只有一个以上的少数几个(当厂商为两个时,叫双头垄断),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相互依存。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把竞争者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既不是价格的制定者,更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
3.产品同质或异质。产品没有差别,彼此依存的程度很高,叫纯粹寡头,存在于钢铁、尼龙、水泥等产业;产品有差别,彼此依存关系较低,叫差别寡头,存在于汽车、重型机械、石油产品、电气用具、香烟等产业。
4.进出不易。其他厂商进入相当困难,甚至极其困难。因为不仅在规模、资金、信誉、市场、原料、专利等方面,其他厂商难以与原有厂商匹敌,而且由于原有厂商相互依存,休戚相关,其他厂商不仅难以进入,也难以退出。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有一点与垄断竞争相类似,即它既包含垄断因素,也包含竞争因素。但相对而言,它更接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因为少数几个企业在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使这些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垄断势力。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别的。前者有时被称为纯粹寡头垄断,后者则被称为有差别的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的市场存在明显的进入障碍。这是少数企业能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存在的原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这些行业存在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如果这些行业中要容纳大量企业,则每家企业都将因生产规模过小而造成很高的平均成本。规模经济性使得大规模生产占有强大的优势,大公司不断壮大,小公司无法生存,最终形成少数企业激烈竞争的局面。对试图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除非一开始就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并能占据比较可观的市场份额,否则过高的平均成本将使其无法与原有的企业相匹敌。
形成原因
1.市场自然形成:厂商由于追求规模经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市场又是相对狭小的。打个比方,如果某行业市场总规模是100,而对于该行业的生产厂商来说,规模经济为30,那么该市场仅能满足3个厂商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这就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进一步,如果市场总规模仅能满足1家厂商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则市场可能进一步形成垄断市场)
2.人为(制度)形成:厂商或国家对资源,专利,市场等的控制,也是一些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主要模式
1)突点需求曲线:理解寡头的需求曲线突点的关键在于理解寡头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因为寡头市场为若干寡头分割,一家寡头涨价,别的寡头价格不变,这家寡头的消费者都去购买别的寡头的商品,其需求量就会大幅度减少;反过来,一家寡头降价,别的寡头则要跟着降价,然后部分抵消这个寡头降价的效应,使得这个寡头的需求量增加有限。需求曲线的突点折断了边际收益曲线,这是需求曲线作为平均收益线与边际收益线的关系决定的。边际成本线与此折断处相交,既不影响价格也不影响产出。
2)市场份额模式:理解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遵循MR=MC的规则,确定市场份额的分配。在成本不同,而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相同的情况下,边际成本低的企业市场份额大,价格也低;而边际成本高的企业市场份额小,价格高。
3)价格领头模式:上述两种情况是寡头企业各自定自己的价格,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家寡头定价,其它寡头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4)博弈论模式:寡头垄断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种博弈,也就是竞争各方都充分考虑各方在现有条件下可能做出的选择,然后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
综合优势
具体来看,寡头垄断是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客观需要,寡头垄断组织具有综合优势。
在资金筹集方面,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破产风险相对较小,因而它能得到利息较低、数额较大的贷款,使资金成本节约,资金有保证。
在生产方面,由于生产规模巨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规模效益,使单位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在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广告宣传和运用销售渠道等方面,比其他企业有更多的优势。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可通过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内部管理体制,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由于一般实行多样化经营,所以企业总体风险较小,可在各种业务、各个方面平衡盈亏,因而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由于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可以投入大量研究和开发费用,因而更有可能不断推出新产品。
当今产品技术含量日益提高,新产品的研制往往需要相当规模的研究人员长时间运用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寡头垄断企业的雄厚财力更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寡头垄断企业有能力综合利用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进行系列开发和废物利用,产生出许多附带成果。
如果说寡头垄断企业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中,一般不会自觉地追求高效率,从而导致实际效率往往与最大可能效率之间存在巨大偏差,高效率只是寡头垄断企业自身天然优势带来的一种可能性的话,那么寡头垄断企业并非真正独占市场,这一点就使寡头垄断企业不得不追求高效率,从而使其高效率具有现实性。
产量的决定
寡头间存在勾结
产量由寡头间协商
取决于各寡头实力的大小。
寡头间不存在勾结
各寡头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来调整自己的产量
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价格决定
各寡头不存在勾结:
1)价格领先制:价格决策往往由大企业作出。
决定价格的大企业通常被称为价格领袖者,或支配性企业;
而小企业则如同完全竞争企业一样,是价格接受者。
包括:
支配型价格领袖(本行业规模最大企业)
效率型价格领袖(本行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业)
晴雨表型价格领袖(能优先掌握市场变化的企业)
各寡头不存在勾结:
2)成本加成:
按一定的百分比在平均成本上加利润。
例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为100元,利润率为10%,则价格定为110元。
寡头之间存在勾结:
3)卡特尔厂商之间签定正式的协定来控制产量,分享市场和维持价格。
形成发展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推崇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上而言这种市场结构最有效率,但现实生活中在成熟行业出现的市场结构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由几家或十几家左右的企业垄断某个市场的半数甚至更多市场份额,即寡头垄断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则比比皆是。
寡头垄断市场是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二者折衷,这种市场结构往往并非某个政府的设计,相反恰恰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在不同的行业得到印证,如美国汽车业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投资银行业的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产业经济学大师、芝加哥大学的HaroldDemsetz指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秀企业的良好绩效是因为效率而不是因为市场垄断造成的:也就是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
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型市场与完全竞争型市场一样是很少存在的,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和垄断竞争型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型市场。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据寡头垄断企业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事实,指出“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观点,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前提上的,而这个前提缺乏现实性,因而此观点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事实上,垄断虽然是竞争的矛盾对立面,但它的存在并没有消灭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改变的只是竞争形式,而非竞争本身。如美国汽车市场一直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制造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从国际范围、某一国来看,寡头垄断反而会使竞争大大加剧。比如美国的柯达胶卷可以被认为基本上垄断美国的胶卷制造业,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它必定受到来自日本富士胶卷等国外制造商的挑战。而一个国家只要充分开放商品市场,这个产业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性;若进一步开放产业投资市场,则竞争性就更高。
当今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足以使寡头垄断企业尽可能地努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尽可能提高效率,尽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而不是像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的垄断破坏和降低有效的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寡头垄断的形成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上世纪90年代初,地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上海、厦门、四川等16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冒出。民航公司从原来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一下增至20多家,最多时曾达到34家。由于“春笋”过多,没过几年,市场上以机票打折为代表的价格战长久地扮演了无序竞争中的主角。直接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严重后果,全行业都遭受了打击。1998年,这一矛盾激化到顶点,国内民航业出现全线负增长。导致全行业出现24.4亿元亏损。
寡头垄断也可以避免完全垄断的“唯我独尊”,使行业发展具有竞争的动力和潜力。日本铁路从组建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一直是国铁“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在陆地运输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其集中统~的管理和垂直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在进行决策时还比较有效。
但面对上世纪70、80年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总公司在各地区的经营状况不相同,又决定其管理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不能专注于衡量经营状况的效益目标,加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把公司运营实绩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原有全国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被证明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对国铁进行改革,先后拆分成七家公司,并通过租借、出售、上市等一系列的步骤,使实行改组后的各铁路公司仅十年的时间里,在铁路的经济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上有显着的大幅度提高。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正好避免了完全垄断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使行业发展乃至于经济发展走上健康道路。
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 A. 产品有差别 B. 产品无差别 C. 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 以上说法都对
完全竞争市场的物品无差别
垄断竞争市场的物品有一定的差别
垄断市场的物品跟其他市场上物品完全不一样
寡头竞争市场的物品无差别
因而选B
4. 卖什么产品竞争小且市场好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状况,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市场上生产和出售的产品都具有差别,这种差别是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之处。产品有了差异,就不能彼此完全替代,所以形成垄断,即每个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市场带有垄断的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大,企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又同属一类产品,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其他相似产品的竞争,因此,市场又具有竞争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小,替代性就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如此,便构成了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2、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多,因此,各个企业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度。
3、企业进入和退出某一类产品市场比较容易。
所以选ABD
5. 汽车该做保养了,用什么牌子的养护产品好听朋友说现在市场上的都没有差别
养护,这个要看你的公里数了。我是开修理厂的。
1.机油,如果你们按你们认识的。推荐嘉实多,选用磁护,或极护。有条件的情况下,每5000公里加一次汽油添加剂,推荐霍尼韦尔(注意,选购时要看清楚。买那种清理油路的。而不是提高辛烷值那种)
2.刹车油建议5w公里或2年更换。要看你的车是哪个级别的车了。dot3跟dot4不能乱用。一般的车如果选用太好的刹车油会加速刹车系统中一些橡胶的老化。同时做一个四轮保养。如果出现刹车片太薄了,就要更换。建议选用“菲罗多”刹车片。这个牌子是最好的,比很多中低端,中高端品牌车的原车刹车盘都还要好。(一直是世界方程式赛车的指定用品,产销量世界第一,被称作为“刹车片之父”)。价格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刹车这玩意是车最总要的,不是闹的。同时,更换刹车片的同时,要把刹车盘抛光。(你可以用手摸摸刹车盘,是不是哟出现波浪状一样的条痕,换刹车盘就要把些条痕抛掉)
3.波箱油,建议4w公里更换,自动波的加换滤清器。
6. 有哪些公司采用的是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无差异市场营销是指企业把一类产品的看作整体市场一个大的目标市场用一种标准化的营销组合策略,而不考虑单一细分市场的特殊性,只考虑共性。这是一种求同存异的营销策略,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
它一般适用于初创的企业,或者是垄断性比较强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长久以来采用的都是无差异营销策略,只是最近两年,可口可乐开始在营销中采用一些差异化的手段,比如包装上分为什么给闺蜜、给男友、给情人等不同包装。再比如中国石油、中石化这种的,都是采用的无差异性营销策略
7. 经济学市场有几种类型是哪几种
四种经济类型。根据市场上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市场类型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以及完全垄断市场。
(1)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指市场上只有竞争因素而一点垄断因素都没有的市场,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只有无限接近的完全竞争市场,例如农产品市场,这一市场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厂商数量上: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数量有无数个,只要有居民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农产品市场。 ②在产品差异上:这类市场产品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属于同质的商品,每一家所生产的农产品是一样的。 ③在进退难易程度上:因为这类市场厂商数量极其多,所以进退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随意进出市场。 ④在竞争手段上:因为这类市场一点垄断因素都没有,所以每个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结果。
(2)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属于垄断和竞争因素并存但竞争因素更多一些的市场,这类市场在实际生活中无限接近的例如零售业,如饮料、牙膏等等,这一市场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厂商数量上:垄断竞争市场厂商数量有很多,饮料、牙膏等等品牌非常多。 ②在产品差异上:这一市场类型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厂商生产的饮料、牙膏成分均有所不同。 ③在进退难易程度上,因为这类市场厂商数量也有很多,所以进退也比较容易。 ④在竞争手段上:这类市场的竞争手段属于非价格竞争,利用价格以外的因素如广告、明星代言等等形式实现竞争。
(3)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也属于垄断和竞争因素并存但垄断因素更多一些的市场,这类市场比较典型的厂商如汽车、飞机、石油、通信等等行业,这一市场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厂商数量上:这类市场只有几个,如通信行业只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家。 ②在产品差异上:这类市场类型体现的产品差异有差异或无差异,有差异即部分寡头垄断市场提供的产品有所差别,如汽车、石油等等,这些市场在生产技术、产品性能等等方面均不尽相同;无差异则指部分寡头垄断市场提供的产品之间属同质商品,在消费者看来是一样的,如钢铁等等。 ③在进退难易程度上:由于这类市场被少数几个厂商所垄断,所以进出都有严格的限制,并非某个厂商想进来就可以随意进来。 ④在竞争手段上: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手段属于价格竞争,通过抬高价格或者降低价格等等方式实现竞争以争夺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即市场上由唯一的厂商垄断整个行业而没有其他厂商和其竞争的市场,这类市场比较典型的如铸币(在我国只有央行可以发行货币)、电(如我国的中国电网)、铁路(如我国的铁路总公司)等等,这类市场类型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厂商数量上,只有唯一的厂商垄断整个行业,厂商数量是唯一的。 ②在产品差异上,由于整个市场上只有一家生产该产品,所以在市场上是没有与其相竞争的产品的。 ③在进退难易程度上:由于市场上只有一家完全垄断整个行业,故而进退是极难的,基本上没有进出的可能。 ④在竞争手段上:完全垄断竞争市场采用的竞争手段为价格歧视,即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采用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商业电价和居民电价就有所差别,虽然居民和商家同样享有电这种产品,但电价不同就体现为一种价格歧视。
8. 求一个采取无差异市场策略的例子.(最好就是举出某一间着名企业)
以麦德龙为例,它如何在无差异的市场竞争中致胜?
目前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很多国内零售企业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领域,超市,便利店,百货店等多种经营业态同时下手,恨不得一揽全局。然而,世界着名的“商业大鳄”麦德龙超市偏偏不信这个常理。麦德龙就有一个听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规矩,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一律不准进场。曾经有些朋友本想带着小孩逛逛“洋超市”,让孩子们自己挑选所喜爱的食品,顺便开开眼界,可他们无一例外地被挡在了门外。对商家而言,顾客总是多多益善。反其道而行之,麦德龙的解释令人寻味:作为一家大型仓储式超市,麦德龙经常需要进行叉车作业,补充货品,而1.2米以下,恰恰是叉车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因此让儿童进场,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麦德龙面对的消费群不是个人和家庭,而是通过会员制的形式,锁定具有批量购买能力的终端零售商和机关事业单位等,进行批量销售。拒绝儿童消费群体进场,不让孩子们到处乱跑,实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的目标消费群。
从麦德龙行为的表面上看是阻挡了一批零售消费者进场消费,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麦德龙强烈的目标消费群意识,从一个细节上反映了“顾客第一”的服务理念。对于入世后将迎来激烈“商战”的本土商业而言,这种“我为谁服务”的理念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商家在对消费群体的“取舍”上大有讲究。与以前的计划经济不同,现在的绝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买方市场。过去是顾客找商家,商家只要手里有货,就能“通吃”天下,不怕你不来。而现在双方的关系则是掉了个个儿,商品多了,更新快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细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90年代前后,由于社会上流行的商品品种有限,可能会发生众多商家经营的商品品种类似,消费者感觉所有的百货店都像是一家门店。
然而如今在街上看看,各种各样的专卖店从某一品牌的服装到女人街的流行,从家用电器到窗帘布艺,种类繁多。与此同时,商家也是使尽了各种手段招揽客源。正是由于顾客的选择余地大了,因此,哪一个商家想吃尽天下,都不可能。在并非所有人都是我们顾客的今天,关键是弄清楚我为哪一个消费群体服务,通过什么手段锁定这一消费群。搞不清自己的顾客是谁,定位不准,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谓是一波接一波。国内有些地区之所以出现连绵不绝的价格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商场不清楚自己的消费群体,在产品结构、档次上出现惊人的雷同,只落得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厮杀,几败俱伤,影响了整个商业的繁荣。
转过头再看新兴的超市业,有的超市贪大求全,或是销售面积效仿“巨无霸”,或是经营品种从食品到日用百货直至家电、服装无所不包,却没有弄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究竟是谁。结果是有限的经营面积被浪费,家电“尘封”,服装滞销。顾客总是有限的,但是顾客却又是无穷的。锁定稳定的消费群体,从经营品种、服务时间、商品价位等方面为他们考虑,了解顾客,理解顾客,才能为商家占得竞争中的一席之地。这就要求商家看准顾客的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要求商家研究市场存在的“盲区”。 入世后,零售业的开放面将不断扩大,外资商业的实力与服务都高于我们。对于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的本土商家来说,“我为谁服务”、“如何服务好”,恐怕是一盘刚刚落子的棋。
拓展资料:
麦德龙超市是一家零售批发超市集团,在麦德龙和万客隆(仅限欧洲)品牌旗下拥有多家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场,是德国股票指数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强之一,分店遍布32个国家。
麦德龙仓储式超市是将超市和仓储合二为一的零售业态。它省掉了传统零售企业独立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经营中实现了快速补货,保证了超市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仓储式超市与普通超市整体策划设计方面有明显不同。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麦德龙位列269位。在2018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麦德龙排名第17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