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洲外贸做什么产品好
非洲人口高达12亿,消费市场巨大,但物资贫乏。大到钢铁铝材,机械设备,粮食,电动车,小到深圳制造的手机,义乌制造的工艺品,再到生活用品比如婴儿尿布,日用品尤其是塑料制品,礼品,装饰品,灯饰,等等都是需求量极大的产品
B. 外贸出口什么产品最好做
1,不管你打算卖什么东西,你都得熟悉,就算不熟悉你也一定要学习,一定要达到业内人的水平,不能一张嘴都是外行话,否则你什么都卖不好。
2,最好选择容易出口的,或者海关流程简单的,越简单越好,这一点对初期创业者很重要。我曾叫打算过出口玻璃,但是这个商检繁琐,就把这个选项搁置了。
3,最好技术性强。原因很简单,利润高,作为中间商容易存活。利润低的产品在这个市场开放的时代,是不会给中间商空间的。
4,最好是必需品。必需品不一定就只原材料,还包括很多工业配件,生活用品等,他们中有不少符合第2,3项的。
5,为将来转型计,商品的生产最好无污染,易投入(当然这也是相对的)。
6,个人感觉,偏门的商品往往活得较为容易,这就算个经验吧
C. 做外贸做什么产品比较好
做外贸比较好的产品:
1、老年人用品
年轻一代使用互联网的比例更高,但增长空间也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实际上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是卖家最好的目标受众。越来越多婴儿潮一代消费者上网,他们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卖家可以考虑销售的产品有成人纸尿裤、助听器、拐杖和淋浴座椅。
D. 我想创业自己做外贸,做什么产品好进出口兼并
小编推荐2021年1-2月,外贸产品爆单清单,包括出口订单大涨50%以上的产品类别,仅供参考哦~
开年的前两个月,传统的外贸淡季以“火爆”开局。
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进出口数据,1-2月,出口同比大涨了50.1%,2月份单月的增长则更为惊人,高达139.5%!
即使考虑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黑天鹅”,以2019年1-2月出口绝对额对照计算,目前数据隐含的2020、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这已经是相当漂亮的复苏。
那么,到底是哪些产品爆单了?
· 机电产品 ·
拉动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类。
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4.1%,占到出口总值的60.3%。
这其中表现比较亮眼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339.8亿元,增长68.5%)、手机(出口1495.9亿元,增长49.2%)、汽车(包括底盘)(出口272亿元,增长93.4%)。
这里重点谈一下家电产品。
受海外疫情提振的需求所致,家电产品出口自去年6月开始V型反弹。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电业累计出口额8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出口额规模保持历史同期最佳水平,且增速为近十年来最高。
分区域来看,2020年中国家电业对亚、欧、北美三大主要经济区出口增速均创年内最高,且规模也均创历史新高;拉美持续好转;非洲增速首次转正。
在大家电中,冰箱出口表现尤为突出。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冰箱6954万台,同比增长35.6%。其中,12月份,出口冰箱648万台,同比增长58.7%。
在小家电中,厨房小家电、环境清洁小家电等出口显着增长。具体到最热门的品类,包括微波炉、压力咖啡机、多功能台式搅拌机、多士炉、空气净化器、吸尘器、智能音箱、电热理发器等。
浙江某家电品牌负责人表示,2020年出口实现增长超过300%,2021年目标是出口再翻一番。
2021年,家电行业则继续延续火爆的涨势。
1-2月,家电行业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93.7%。考虑2020年一季度国内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出口基数偏低,如果剔除该影响,2021年1-2月家电出口金额相比2019年仍然增长了50%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家电出口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家电出口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下半年,随着海外疫情缓解,部分国家取消对居民的财政补贴,消费支出将减少,再加上2020年下半年高基数因素,家电出口增速很可能会降下来。
另一方面,家电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压力,导致短期毛利率下降。与去年二季度比,家电原材料涨幅在20%-60%,相比2019年,铜、钢等原材料涨幅超过100%,玻璃的涨幅超过150%。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预计,2021年下半年家电出口或将恢复至疫情前常态水平。
· 劳动密集型产品 ·
在去年疫情中受到严重影响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的出口也在迅速回暖。1-2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整体同比增长了49.2%。
其中,服装1569.2亿元,增长40%;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1444.4亿元,增长50.2%;塑料制品911.5亿元,增长70.5%。
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62.3亿美元,仅次于2014年出口2984.9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同比增长9.1%。当然,这其中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口罩。
口罩出口的巨量增长带动纺织品全年出口实现28.9%的高速增长,纺织品在纺织服装整体出口中所占比重迅速扩大至52.3%,首次超过服装(47.7%)。
服装企业则是历经了买家取消、缩减订单或要求延迟发货等等艰难。2020年1-4月,我国服装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5.2%,成为我出口下滑最严重的市场之一;对欧盟出口下降16.8%;此外,出口下滑较严重的市场还包括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拉丁美洲,分别下降36.8%、40.2%和29.6%。
服装中的最主要产品针梭织服装,2020年出口合计占比较2019年下降更多,相差7.6个百分点。而东盟成为我服装出口唯一实现增长的地区。
他们终于在第三季度熬到复苏。
订单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出色的疫情控制,使得供应链较之其他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更为稳定,所以对于服装纺织行业来说,2020年上演了“失去的订单回来了”。
进入202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接单接到手软,不少工厂的订单排到4、5月份,甚至24小时连轴转。但是值得注意的事,1-2月的出口数据中,纺织纱线等防疫相关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已经在持续减弱。另一方面,纺织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也使得企业们的利润被蚕食,含泪做订单,甚至有单不敢接。
此外,疫情属于突发、偶发事件,在短期内会对全球贸易走向形成应激效应,迅速将订单集中到少量具备完整产业链并在第一时间恢复产能的国家和地区。但疫情终归会过去,此时回流的订单是否又会流失,值得纺织企业早做准备。
春天来了?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2月,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出口占比为17.2%)、欧盟(15.7%)、东盟(14.4%)。
1-2月,我国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出口全面回升:对东盟出口增长43.2%;对欧盟出口增长51.9%;对美国的出口增长更是高达75.1%;对日本的出口也增长了38.2%。
在疫情好转的情况下,去年12月,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工业生产加速修复,德国工业生产同比已超疫情爆发前。2021年1月和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分别为53.6、53.9,其中2月PMI数据属于疫情以来的新高。
港口数据则反映了同样的趋势,2月份,我国八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7%,较2019年2月增长9.9%,其中外贸箱同比增长37.9%。
2021年的春天,乍暖还寒,但或许它已经悄悄来了。
原创整理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帮忙留个赞~
(本文由焦点视界focusvision综合编译)
E. 2021年外贸做什么产品好
疫情环境下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如大家熟知的疫情防护产品及周边衍生产品:口罩、消毒液、核酸检测试纸、额温枪、疫苗及疫苗接种所需的针管等多个配套产品。也让一些行业销量爆涨,如线上办公软件、直播、厨房小家电、大容量冰柜、自行车、健身器材这些行业做外贸市场都是很好的
F. 外贸出口什么产品最好做
小编推荐2021年1-2月,外贸产品爆单清单,包括出口订单大涨50%以上的产品类别,仅供参考哦~
开年的前两个月,传统的外贸淡季以“火爆”开局。
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进出口数据,1-2月,出口同比大涨了50.1%,2月份单月的增长则更为惊人,高达139.5%!
即使考虑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黑天鹅”,以2019年1-2月出口绝对额对照计算,目前数据隐含的2020、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这已经是相当漂亮的复苏。
那么,到底是哪些产品爆单了?
· 机电产品 ·
拉动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类。
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4.1%,占到出口总值的60.3%。
这其中表现比较亮眼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339.8亿元,增长68.5%)、手机(出口1495.9亿元,增长49.2%)、汽车(包括底盘)(出口272亿元,增长93.4%)。
这里重点谈一下家电产品。
受海外疫情提振的需求所致,家电产品出口自去年6月开始V型反弹。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电业累计出口额8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出口额规模保持历史同期最佳水平,且增速为近十年来最高。
分区域来看,2020年中国家电业对亚、欧、北美三大主要经济区出口增速均创年内最高,且规模也均创历史新高;拉美持续好转;非洲增速首次转正。
在大家电中,冰箱出口表现尤为突出。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冰箱6954万台,同比增长35.6%。其中,12月份,出口冰箱648万台,同比增长58.7%。
在小家电中,厨房小家电、环境清洁小家电等出口显着增长。具体到最热门的品类,包括微波炉、压力咖啡机、多功能台式搅拌机、多士炉、空气净化器、吸尘器、智能音箱、电热理发器等。
浙江某家电品牌负责人表示,2020年出口实现增长超过300%,2021年目标是出口再翻一番。
2021年,家电行业则继续延续火爆的涨势。
1-2月,家电行业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93.7%。考虑2020年一季度国内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出口基数偏低,如果剔除该影响,2021年1-2月家电出口金额相比2019年仍然增长了50%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家电出口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家电出口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下半年,随着海外疫情缓解,部分国家取消对居民的财政补贴,消费支出将减少,再加上2020年下半年高基数因素,家电出口增速很可能会降下来。
另一方面,家电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压力,导致短期毛利率下降。与去年二季度比,家电原材料涨幅在20%-60%,相比2019年,铜、钢等原材料涨幅超过100%,玻璃的涨幅超过150%。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预计,2021年下半年家电出口或将恢复至疫情前常态水平。
· 劳动密集型产品 ·
在去年疫情中受到严重影响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的出口也在迅速回暖。1-2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整体同比增长了49.2%。
其中,服装1569.2亿元,增长40%;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1444.4亿元,增长50.2%;塑料制品911.5亿元,增长70.5%。
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62.3亿美元,仅次于2014年出口2984.9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同比增长9.1%。当然,这其中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口罩。
口罩出口的巨量增长带动纺织品全年出口实现28.9%的高速增长,纺织品在纺织服装整体出口中所占比重迅速扩大至52.3%,首次超过服装(47.7%)。
服装企业则是历经了买家取消、缩减订单或要求延迟发货等等艰难。2020年1-4月,我国服装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5.2%,成为我出口下滑最严重的市场之一;对欧盟出口下降16.8%;此外,出口下滑较严重的市场还包括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拉丁美洲,分别下降36.8%、40.2%和29.6%。
服装中的最主要产品针梭织服装,2020年出口合计占比较2019年下降更多,相差7.6个百分点。而东盟成为我服装出口唯一实现增长的地区。
他们终于在第三季度熬到复苏。
订单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出色的疫情控制,使得供应链较之其他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更为稳定,所以对于服装纺织行业来说,2020年上演了“失去的订单回来了”。
进入202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接单接到手软,不少工厂的订单排到4、5月份,甚至24小时连轴转。但是值得注意的事,1-2月的出口数据中,纺织纱线等防疫相关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已经在持续减弱。另一方面,纺织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也使得企业们的利润被蚕食,含泪做订单,甚至有单不敢接。
此外,疫情属于突发、偶发事件,在短期内会对全球贸易走向形成应激效应,迅速将订单集中到少量具备完整产业链并在第一时间恢复产能的国家和地区。但疫情终归会过去,此时回流的订单是否又会流失,值得纺织企业早做准备。
春天来了?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2月,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出口占比为17.2%)、欧盟(15.7%)、东盟(14.4%)。
1-2月,我国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出口全面回升:对东盟出口增长43.2%;对欧盟出口增长51.9%;对美国的出口增长更是高达75.1%;对日本的出口也增长了38.2%。
在疫情好转的情况下,去年12月,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工业生产加速修复,德国工业生产同比已超疫情爆发前。2021年1月和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分别为53.6、53.9,其中2月PMI数据属于疫情以来的新高。
港口数据则反映了同样的趋势,2月份,我国八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7%,较2019年2月增长9.9%,其中外贸箱同比增长37.9%。
2021年的春天,乍暖还寒,但或许它已经悄悄来了。
原创整理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帮忙留个赞~
(本文由焦点视界focusvision综合编译)
G. 什么产品好做外贸
你好,只要是能够销售出国外的产品都可以做外贸的,好不好不好定义的,
好做的产品竞争力会很大,难做的产品竞争力小,利润多,
可以选择你那个地方比较有优势的产品做外贸。
H. 做外贸选择什么产品好
在经销产品的选择上,我们首先要避免常见的三个误区:
绝对不是。记住你的买家同样也是商人,并不是最终消费者。商人关心的永远是利润。假如一个低品质的产品比它同类的高品质产品利润空间大的话,国际批发商会更乐意选择前者并努力去推销它。毕竟质优价高是基本常例,高品质产品,利润高、资金占用量大可市场相对较窄、订量小。大部分的国际商人会根据他当地市场的接收程度在品质和价格间寻求短暂的平衡点。市场的构成则通常是金字塔或橄榄形的,在实际的外贸中,中等或中下等品质反倒是主流。是初入行者,资金不多,行情不熟,中间及大路货反倒是比较易于上手的选择。等发展到站稳根基寻求突破的阶段,从竞争与抢占市场的角度再考虑高端产品不迟。
同样不是。一分钱一分货是商界永恒的道理,有经验的国际买家不会忘记这一点。在与外国人谈生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讨价还价:某某工厂的价格比你的低许多----对这样的表述不要太当真,更不要因此乱了阵脚而放血贱卖你的产品。假如价格越低就越有竞争力的话,
客户这时就该扭头就走去与低价者签约才是。除去技术革新的因素,同一时期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不会太大,不顾一切去压缩成本的话,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偷工减料了。作为国际买家,很难知道生产商的成本底线,为防范风险,最常见的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处于中间价位的竞争者往往更受买家重视。
很多新入行的外贸业务员会关心这个问题。而实际上,对新手而言,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意义。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更为频繁易行,一个传统的产品,可能因为结构功效上的某些改进而脱胎换骨;一个新的产品,也会迅速为后来者取代。市场与消费口味永远在变化之中,朝阳还是没落只在一线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了。此外,不管哪种产业,能叱咤风云的永远是少数行业大腕。即便是朝阳产业,因为前景好利润高,竞争尤为激烈,外人难以插手分羹,更多是陪人玩游戏而已。而一些所谓的传统产业,因为技术成熟,市场平稳,又需要革新进取,反倒比较易于吸纳生力军。新人入行,相对也有更多的机会去磨砺学习。
本身就是生产厂家的,自己已有的行业产品当然是首选。因为你了解工艺生产,有条件自己去调整产品控制成本,这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不过,把现有的产品直接出口多半不行,因为内销和出口在品质、外观、功用等方面常常会有差异,国内畅销的商品,不一定符合国外消费者的习惯与喜好。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不妨模仿。向同行业中有出口业务工厂学习,刺探军情,分析他们的产品,以了解其中差异。特别留意那些出口量大,客户多次订购的产品。一旦有机会,甚至不妨争取与同行工厂合作,不挣钱也替他们分包一些生产任务,以求实际操作经验。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通常不会有什么利润,但却是稳妥的第一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普通的贸易公司希望发展国外市场。这类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已经有比较看好的产品和供应厂家,有些则完全是一张白纸:无产品、无客户、无稳定供应商
。这种情况下,就要认真考虑,寻找自身优势,比如行业知识,所在地区的特产或优势产品,人际关系等。一般的原则是以货源为考虑重心---毕竟你的角色是卖方。
有一种特例,就是个人从事外贸的。常见的情况,一是有比较可靠的货源关系而希望做出口,这一类自然不存在产品选择的问题;二是有海外关系或联系上的优势的,如移民、留学生等。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既不了解产品,也不了解外贸,更无现成的供货方、客户关系。那么选择面就很广了,情况更加复杂。考虑到个人做生意的特点和局限,一般的选择原则是倾向于日常消费品,体积小,耐储藏,价格弹性大,品质标准比较模糊,不涉及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类,比如工艺品、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的流行饰品、时装箱包等,避免食品、农副产品、大宗纺织品、电器这类较专业,各国限制较多的类别。
经验漫谈
外贸产品的品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同一类产品,销往不同国家,品质大不相同。外贸业务员要学会通过调整品质来调整成本,适应不同国家市场,从而取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不同的市场,对同类产品有各自的偏好。外贸业务员选择经销产品的时候应有的放矢。因此,了解一点世界地理知识、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就能投其所好,少走弯路。
从消费习惯来看,可大致分为美加(美国与加拿大)市场、欧洲市场、日韩市场、东欧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这几类。具体到每个客户固然各有所好风格不同,但一般说来日韩市场特别是日本市场,偏爱精致优质的产品,高、精、尖、小巧美观,喜好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产品常能得到理解与欢迎,也能接受高价格,但数量不会太大;美加与西、北、南欧等英语国家市场一般对品质要求适中,喜欢简洁流畅、新奇多变的产品风格,价格适中,量比较大,是中国出口商喜爱的客户。中东市场对品质要求不高,对产品的审美方面较为朴实甚至俗气,价格也低,数量也比较大;非洲市场弹性最大,本土文化与前英语殖民地文化、前法语殖民地文化交织,口味复杂,奢侈品和品质极差的产品都能接受。
正因为外贸产品在品质、功效和外观上的多变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经销产品,更多的考虑应从业务员对产品变化的把握度出发。选择那些比较熟悉工艺,有能力根据客户和市场要求去做调整,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的产品。本身是工厂最好,否则至少也要有若干工厂愿诚意配合。单纯被动地去推销现成产品是很难有发展前景的,不断求变才是成功外贸的关键。从这个需求出发,找一家好的配合工厂
,比选择一个产品要重要得多。
目前很多民营中小型工厂都希望自己做外贸,因此无论条件成熟与否都纷纷招聘了新人来开辟国外市场。相对来说,工厂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外贸公司,但是对新人而言,实在是个好的学习机会。在工厂的时候学习掌握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成本核算,就能为独立做外贸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没有下过车间生产线,对于产品品质与价格的掌控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在激烈的外贸竞争与谈判中常常凸现出来。
外行要学习作外贸,并不困难,毕竟外贸也就是做生意,只不过多了一些手续罢了,关于外贸的教材也很多,耐心看看,几天工夫就能大致上手操作
。而要了解一种产品,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非深入一线生产不可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