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流道和产品的距离多少最佳
扩展阅读
所选课程资源是什么意思 2025-05-25 02:06:04
学生绘图工具哪里买 2025-05-25 01:54:26

流道和产品的距离多少最佳

发布时间: 2022-06-29 12:54:51

1. 运水一般离产品X,Y,Z距离是多少模仁的长,宽,高 如何确定

离产品距离一般取水孔直径的1.5D-2D

2. 热流道怎么选择

影响热流道喷嘴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设计、塑料原材料、模具、循环周期、浇口、喷嘴、流道、温度控制器和注塑机的性能等等。当我们对这些有了很准确的了解以后,就能够为其选择合适的热流道喷嘴了。下面简单的介绍下那些要素:

方法/步骤

产品的重量:不同重量的产品对热流道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但不管是大的汽车保险杠还是小的瓶坯,我们都可以很轻松的设计出合适的热流道系统。

塑料原材料:不同德塑料原料具有不一样的加工变量,而那些加工变量会影响热流道系统的选择。

模具:像型腔数是多少?喷嘴分布距离如何?加工什么样的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与选配热流道系统有关的模具要素。

循环周期:快速的生产循环意味着对喷嘴要求的提高。例如,喷嘴要准确地传递热量,而且要耐用。
5
浇口:对于点式浇口而言,为了在每个成型周期中保持良好的热平衡性,其热流嘴尖必须具有熔化物料和冷却封口的功能。而阀式浇口则采用机械的方法来封住浇口。
6
喷嘴:喷嘴一般可按尺寸、温度分布、物理特性、所用材料(铜、钢等等)以及维修的难易程度和价格等进行区分。

3. 塑料模具排位 比方一出二 两产品走流道的方向留多少距离

资料推荐的值属于常规要求,具有参考性而不能照搬。
在实际的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进料方式、比如产品过大或过小、比如不同的产品共模,以及其它因素。
如果按大水口进料,流道位置的产品边距按推荐值就可以;如果是潜伏浇口就要依据浇口深度考虑出模角度,适当加长边距;如果采用牛角浇口,则还要加长。
当产品过小时,边距可以缩短,反之,就有可能加大。当大小偏差过大的产品共模,边距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其实,总体来说还是要结合产品结构、外观要求、进料方式、具体排布、产能要求、选用材料等多方面来结合考虑。

4. 两热流道距离最少是多少

你问楼间距最合理应该是多少米,应该是担心那楼会影响你的客厅的采光啊?

既然是这样~那么根据2个楼的高度数据计算一下,多少米可以让阳光正好照射到你的客厅就行拉,或者咨询一下室内设计师和土建工程师,他们专业知识里对于楼间距多少米合格有明确规定的哦哦。

5. Ug 实体之间要留多少空隙

一.产品到模仁边的距离:
1.小件的产品,距离为30左右,成品之间的距离是15-20MM。如有镶呵,则为25左右,成品间有流道的至少15MM。成品之间的距离,当不是平面分型时,注意每个单独的产品需要8-10MM的封胶位。
2.大件的产品,距离为35-50MM,如一件钢件出多个小产品,其间的距离应12-15MM左右,成品尺寸在200*150的,离模仁边不得少于35MM。
2.定模仁大小的时候,特别注意,这只是一个参考值,实际中,得与产品的大小,深度呈比例,加以修正。
二.排位时的注意点:
1.同样的产品大件时,一模二穴,模仁可以分为二件,为了保证平衡流道,采用沿模心旋转的方式。加工同样的二个工件。
2.同样的产品小件时,一模多穴,得注意EDM移动的方向,尽量的简单,可以选择平移的方式。
3.不同的产品一模多穴时,排位时注意,平面分型,胶件大的,尽可能放在中间位置,斜面弧面分型的,有行位斜顶的,尽可能的朝外侧,这样有利于排位紧凑!
三.厚度方面的设计:
1.中小型模具,前模部分在产品的最高点加20-30,需要将产品的深度加以考虑,深度越大,就取大值。后模部分在分型面以下加30-40。如有斜顶,斜顶的装配面要保证在20左右。如有行位,尽量行位的底部高于模仁的底部10-15,方便有一基准位。
2.大型模具,前模部分在产品的最高点加40-60,后模部分加50-80MM。
3.这些数据,也均为参考值,调用时要灵活修正。

6. 模具水路设计每条水管的距离多少合适,是不是看模具大小然后再决定距离

是按产品和模具的大小来决定距离。
1,通常冷却水道为直径8毫米,直径10毫米,直径12毫米,直径15毫米,直径20毫米,直径25毫米,直径30毫米。
2,冷却水道的中心距为(3~5)D。
3,冷却水道至型腔表面离不可太近,也不宜太远,一般在12~15mm或者(1.5~2.5)d,应尽量相等。
4,冷却水道外壁距型腔壁最小距离根据模具情况而定,小模具最小为6.5mm,中型模具以上至少为8~12mm,大模为15~20mm。
5,塑件的壁厚不同与冷却水道之间的距离也不同。

7. 精密铸造工艺流道和产品的比率为多少

精密铸造也有不同的工艺啊,常用的是失蜡铸造。这样铸造出来的工件重量比实际重量重大约10%,计算成本时候可以这样粗略的计算。机加工的成本要根据工件的复杂程度来判断

8. 模具设计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这个要看产品实际情况而定,没有准数的.大产品高度不高也可挨得近些,小产品如果高度高的话就得排得开一些.要考虑钢材强度问题.小产品之间5mm都有过.

9. 热流道发热圈到进胶口的距离多少为宜

你好,一般情况来讲,只要不影响使用的话是离进胶口越近越好,而且最好是上下都要尽可能长的包住热咀本体,原因是不仅可以保证整个热咀发热均匀,另一方面可减少因局部温度高可能引起的产品发黄发黑甚至炭化情况的发生。
我是贝特利热流道配件公司的,希望能帮到你,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再来咨询哈

10. ug两个产品相距多少比较合适 一出二的模具

一.产品到模仁边的距离:
1.小件的产品,距离为30左右,成品之间的距离是15-20MM。如有镶呵,则为25左右,成品间有流道的至少15MM。成品之间的距离,当不是平面分型时,注意每个单独的产品需要8-10MM的封胶位。
2.大件的产品,距离为35-50MM,如一件钢件出多个小产品,其间的距离应12-15MM左右,成品尺寸在200*150的,离模仁边不得少于35MM。
2.定模仁大小的时候,特别注意,这只是一个参考值,实际中,得与产品的大小,深度呈比例,加以修正。
二.排位时的注意点:
1.同样的产品大件时,一模二穴,模仁可以分为二件,为了保证平衡流道,采用沿模心旋转的方式。加工同样的二个工件。
2.同样的产品小件时,一模多穴,得注意EDM移动的方向,尽量的简单,可以选择平移的方式。
3.不同的产品一模多穴时,排位时注意,平面分型,胶件大的,尽可能放在中间位置,斜面弧面分型的,有行位斜顶的,尽可能的朝外侧,这样有利于排位紧凑!
三.厚度方面的设计:
1.中小型模具,前模部分在产品的最高点加20-30,需要将产品的深度加以考虑,深度越大,就取大值。后模部分在分型面以下加30-40。如有斜顶,斜顶的装配面要保证在20左右。如有行位,尽量行位的底部高于模仁的底部10-15,方便有一基准位。
2.大型模具,前模部分在产品的最高点加40-60,后模部分加50-80MM。
3.这些数据,也均为参考值,调用时要灵活修正。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
里面有更多 资料,可以下载,希望能帮到你
链接:
提取码:if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