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行情 » 有哪些价格心理
扩展阅读
炼金龙成本一般多少 2025-07-13 06:32:45

有哪些价格心理

发布时间: 2022-04-17 09:26:10

⑴ 简述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反应主要有哪些

对小物品价格上涨反应强烈,苹果涨价是个例子,但是对房子车子等涨价不敏感,对月连续涨价会有一个适应心理。想要了解更多建议参考消费心理学。

⑵ 消费者价格心理特征有哪几个

1、习惯性。

反复的购买活动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大致的概念,这种价格也叫习惯价格。消费者判断频繁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低时,往往以习惯价格为标准。在习惯价格以内的价格,就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价格超过上限则认为太贵,价格低于下限会对质量产生怀疑。

2、敏感性。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程度的强弱与该商品价格变动幅度的大小通常按同方向变化。但违反这种心理变化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些商品即使价格调整幅度很大,消费者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消费者对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消费者对需要经常购买的日用品价格变动很敏感,对购买次数少的高档消费品价格变动则比较迟钝。

3、感受性。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高低的判断不完全以绝对价格为标准,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商品轻重、大小、商标、包装、色彩;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货位摆布、服务方式、售货场所的气氛等。由于刺激因素造成的错觉,有的商品绝对价格相对高一些,消费者会觉得便宜;有的商品绝对价格相对低一些,消费者会觉得很贵。

4、倾向性。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选择倾向或为高价,或为低价。前者多为经济状况较好,怀有求名、显贵动机及炫耀心理的消费者;后者多属经济状况一般,怀有求实惠动机的消费者。

(2)有哪些价格心理扩展阅读: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本功能:

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2、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4、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5、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6、CPI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⑶ 常见的消费价格心理有哪些

最常见的消费心理有11种:
1.求实心理。在购物时讲究实用。
2.求美心理。喜爱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3.求新心理。注重"时髦"和"新奇"爱追赶"潮流"。
4.求利心理。最求廉价商品,喜欢讨价还价。
5.求名心理。多会选购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
6.从众心理。在购买某种物品时并非是急切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7.偏好心理。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欲望。
8. 自尊心理。在购买之前就希望他们的购买行为能够受到销售人员的热情接待。
9.疑虑心理。瞻前顾后怕"上当吃亏"。
10.安全心理。在购买商品时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安全。
11.隐秘心理。这种人在购物的时候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通常会采取"秘密行动"。

⑷ 价格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价格心理是指人们购买商品时对价格高低及其变化所产生的思想反应。其表现异常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价格定型心理,或称价格习惯心理。(2) 价格预期心理。(3) 对轮番涨价的恐慌心理。(4) 物美价廉心理。(5) 高价炫耀心理。(6) 价格攀比心理。(7)价格风险心理。(8) 价格分档心理。

影响人们价格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通常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社会身份、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对经济形势的认识、社会风尚、宣传、舆论等等。进行价格改革或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企业定价决策等,都必须很好研究人们的价格心理,并确定对策,加强宣传引导,去弊趋利。

⑸ 企业常用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哪些列举实例

比较常用的心理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声望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策略类似于整数定价策略,指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心理,把价格定成整数或高价。这种定价策略的市场定位于高地位、高收入的消费阶层,他们的需求弹性小。如金利来领带,皮尔.卡丹服饰。
2.尾数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策略也类似于非整数定价策略,这种以零头结尾的形式,给消费者一种价格真实,让消费者感觉这些定价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务实的。如很多定价为199元、299元等。尾数定价策略尽可能在价格数字上不进位、如一双鞋子100元和99元,他们给消费者的单位价格概念不一样,一个是100,一个是低于100,后者给人以一种非常便宜的感觉。这种定价在现实中很普遍,而且非常有效。
3.招徕定价策略:
招徕定价策略利用的是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将某些产品定低价以吸引顾客,这种策略的运用最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优惠大酬宾”、“特价商品”、“一价店”形式推出,目的在吸引顾客的经常光顾,同时也会吸引顾客选购其他正常价格的商品。
4.习惯定价策略:
习惯定价策略即按消费者的习惯心理制定价格。消费者在长期的购买实践中,对一些经常购买的商品,心目中已形成习惯性的价格标准。如沃尔玛利用这种习惯提出“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口号。
5.吉利数定价策略:
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风俗习惯定价,例如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人们认为8、6是发财、吉祥的数字,很多商品定价为888,666或以8、6为零头数结尾。在西方人们则普遍忌讳5、13这样的数字。所以定价必要时要考虑到这些数字带给人们的心理感觉。
6.小计量定价策略:
小计量定价策略可以用在两个方向:第一,一些量小值大的商品,如果采用大剂量,标价过高,消费者会感觉太贵,像很多名贵药材单价每斤上千上万,但是以每克为单位计价则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第二,利用错觉定价,比如某些袋装食品500克,价格是5元一袋。而同样的商品,450克一袋,价格是4.80元,则消费者更乐于购买4.80元一袋,错觉使消费者感到后者比前者更便宜。因为,消费者在购买袋装食品时的心理计价单位是袋而不是克,所以只注意了5元与4.80元的比较而并没有进行500克与450克的比较。

⑹ 心理定价策略有哪些

心理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定价时,利用顾客心理有意识地将产品价格定高些或低些,以扩大销售。心理定价策略有6种,分别是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招徕定价策略、分档定价策略以及习惯定价策略。

(1)尾数定价策略。指在商品定价时,取尾数,而不取整数的定价策略。

(2)整数定价策略。与尾数定价策略相反,企业有意将产品价格定为整数,以显示产品具有一定质量。

(3)声望定价策略。指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来制定商品的价格。

(4)招徕定价策略。指企业利用部分顾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产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扩大销售。

(5)分档定价策略。指在定价时,把同类商品比较简单地分为几档,每档定一个价格,节省消费者时间。

(6)习惯定价策略。指按照消费者的需求习惯和价格习惯定价的技巧。

⑺ 什么是价格型消费心理

①价格是消费者衡量商品价值和品质的直接标准。在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价格判断商品品质。许多人认为价格高表示商品质量好,价格低表明商品品质差,这种心理认识与成本定价方法以及价格构成理论相一致。所以,便宜的价格不一定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相反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对商品品质、性能的怀疑。适中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有"放心感"。

②价格是消费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象征。一些人往往把某些高档商品同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等联系在一起,认为购买高价格的商品,可以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和高雅的文化修养,可以博得别人的尊敬,并以此为满足;相反,使用价格便宜的商品,则感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

③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要量。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会引起需要量下降,抑制消费;价格下降会增加需要量,刺激消费。但也有时情况相反,各种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时,会使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上升,增加即期需要量;反之,则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下降,减少即期需要量,产生“买涨不买落”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消费者的生活经验、经济条件、知觉程度、心理特征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他们对价格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千差万别。

⑻ 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商品价价格主要的就是吸引人呀,比如说19 29, 39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感觉到占了便宜呀。

⑼ 常见的心理价格策略有哪些

您好~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整数定价策略(高档品,凑个整数定价,比如貂皮大衣定价两万,就是让人感觉上档次,满足虚荣心)
尾数定价策略(比如1.98元,显得比2元要少,而且感觉定价精确)
声望定价策略(针对消费者一分钱一分货心理,质高的产品定高价,尤其是名牌产品)
习惯定价策略(常用消费品,价格习惯,比如一袋盐九毛钱,涨价就没人买)
招徕定价策略(价格极低,目地是招揽顾客前来,促进其他产品销售)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满意请采纳,我代表团队向您表示感谢~

⑽ 常见的消费价格心理有哪些如何进行定价

你好,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整数定价策略(高档品,凑个整数定价,比如貂皮大衣定价两万,就是让人感觉上档次,满足虚荣心)
尾数定价策略(比如1.98元,显得比2元要少,而且感觉定价精确)
声望定价策略(针对消费者一分钱一分货心理,质高的产品定高价,尤其是名牌产品)
习惯定价策略(常用消费品,价格习惯,比如一袋盐九毛钱,涨价就没人买)
招徕定价策略(价格极低,目地是招揽顾客前来,促进其他产品销售)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