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瓦尔拉斯均衡的 基本前提条件有哪些,有什么含义呢 为什么有这些假设
瓦尔拉斯均衡(walrasianequilibrium)是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用货币价格来表示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价值,并且假设存在着(n+1)个市场,就可以把瓦尔拉斯定理表达为这样一个恒等式。
像交换的一般均衡一样,从式(10.4)到式(10.7)4个方程中所表示的种商品和种生产要素的供求方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也需要通过供求均衡约束而相互关联。
由于均衡条件可以从公式(10.4)和公式(10.6)中推导出来,模型中独立的方程个数为2m+2n-1个,变量个数为2m+2n个,因此仍需要引入法定价格,使变量个数减少为2m+2n-1个,才能使模型有解。解出的价格向量同样是相对价格向量。
B. 瓦尔拉斯的相关理论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是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用货币价格来表示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价值,并且假设存在着(n1)个市场,就可以把瓦尔拉斯定理表达为这样一个恒等式:
其中 表示对i种商品的过度需求,Pi表示i种商品的价格。如果n个市场上(例如,n种物品的市场)过度
需求的总和是正数,那么,在第(n1)个市场(例如,货币市场)上的过剩供给在价值上就等于前n个市场上过度需求的总和:(2)
或者,由于货币的价格为1,所以这个式子就变成为: (3)
假定第(n 1)个市场是货币市场,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对货币的过度需求等于所有其它市场上名义过剩供给的总和。
非均衡是相对于瓦尔拉斯均衡而言的,非均衡就是非瓦尔拉斯均衡。
一般均衡论的体系是由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建立的,后由他在洛桑大学教授职位的继承人帕累托并未对该体系作出重大的修改,而仅仅提出一些与该体系有关的新概念。
早在1874年,里昂·瓦尔拉斯就建立了一套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瓦尔拉斯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瓦尔拉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构建自己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首先,他从产品市场着手来考察交换的一般均衡,而后从要素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生产过程的一般均衡,然后再对资本积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最后他还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考察了货币交换和货币窖藏的作用而得出了他的“货币和流通理论”,从而把一般均衡理论由实物经济推广到货币经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后经帕累托、希克斯、谢尔曼、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以及麦肯齐等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之后,形成为现代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路线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首先撇开生产、资本积累和货币流通等复杂因素,集中考察所谓交换的一般均衡。在解决了交换的一般均衡之后,他加入更现实一些假定——商品是生产出来的,从而讨论了生产以及交换的一般均衡。但是,生产的一般均衡仍然不够“一般”,它只考虑了消费品的生产而忽略了资本品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瓦尔拉斯进一步提出其关于“资本积累”的第三个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把资本形成方程引入一般均衡体系后出现了内在的不一致性,从而在异质资本品的假设下,一般均衡体系只存在差别利润率。在斯拉法体系中,不同的资本品部门却拥有统一利润率。两种类型的利润率体现了两种均衡体系的对立。与差别利润率相联系的一般均衡体系只研究一般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体现技术关系;而与“统一利润率”相对应的斯拉法体系则涉及特定市场经济关系下的总量分配,体现社会关系。而后者才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经济中的现实问题。
瓦尔拉斯体系中的论点
在瓦尔拉斯体系中,如果有m种消费品,n种生产性劳务,m种消费品的价格,n种要素劳务的价格和mn种技术系数,所有未知变量的总和是2m+2n+mn。如果其中一种商品被选定为标准商品,充当记价单位,该种商品的价格被界定为1,则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都由它表示。这种情况下,需要决定的未知变量是2m+2n+mn-1,此时独立方程的数目与未知数的数目相同,瓦尔拉斯认为该方程有唯一解。
瓦尔拉斯还进行了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分,让企业家处于经济活动的中心。企业家从资本家那里借来资本,从工人那里买来劳动,从地主那里租来土地,然后,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资本家、工人和地主。市场被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企业家把这两个市场连接起来并通过竞争实现均衡。这种竞争是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的均衡结果是每种产品的价格等于要素成本即生产费用。如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费用,产生利润,那么竞争者会增加,价格会下降或生产费用上升,利润减少,价格最终与生产费用相等。此时,企业家获得相当于自己工资的正常利润,超额利润是零。整个市场不存在超额需求也不存在超额供给。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需要这样几个假设:
(1)要求市场的参与者有关于市场的完全信息;
(2)假定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不会因为预防不测而贮藏货币;
(3)不存在虚假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时达成,即只有在这套价格下,市场参与者才能实现最大化目标,均衡价格是通过拍卖商喊价试错过程来实现的;
(4)经济系统是个“大经济”,即有足够多的参与者,从而符合“无剩余条件”。
即使在上述假定下,瓦尔拉斯体系的问题也是明显的。瓦尔拉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要决定n个未知数,至少需要n个方程,但是n个方程未必决定n个未知数,要n个方程决定n个未知数,方程必须是线性的,而且方程之间必须线性无关。同时瓦尔拉斯体系不能排除唯一的均衡解包括零价格(针对免费物品)和负价格(针对类似噪音的物品)的情况。因此瓦尔拉斯体系必须包括所有物品,而不仅仅是正常的经济物品。
瓦尔拉斯体系的上述问题后来在阿罗—德布鲁模型(1959,1971)那里得以解决,只不过是加入更加严格的假定,如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性;消费者偏好和企业的生产集是严格凸的;所有商品都是完全替代,意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一定产生对其他商品的过度需求等。这样,一般均衡理论经过阿罗、德布鲁和哈恩等人运用数学形式加以修饰,已经变得更加完善。
凯恩斯理论体系与瓦尔拉斯体系的差异
保罗·戴维森认为,“凯恩斯的分析结构在逻辑上同所有的一般均衡体系是不一致的,起码一点是它是建立在更广泛的均衡定义的基础上的,而不仅限于使市场供求均衡。因此凯恩斯更广泛的定义一定会提供一个更为一般的理论。”
凯恩斯依据以上移动均衡的方法,分析了货币、资产价格、利息率、价格水平、产出和就业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关于货币经济的新的一般均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凯恩斯尤其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及企业家对未来利润的不确定性预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总之,凯恩斯认为决定资本主义产出和就业的不是一套实物关系,而是一套货币关系,分析这种关系的工具不应是分析实物关系的传统的静态一般均衡理论,而应是动态的一般均衡理论。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是一种新的理论,它是基于完全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假设。凯恩斯的均衡概念类似于马歇尔,只是把“产出和就业作为一个整体”,并通过移动均衡分析来讨论经济周期。关键是在每一个短期,均衡并不是由新古典的原理所决定的,其价值、分配理论和波动的中心完全不同于瓦尔拉斯和非瓦尔拉斯均衡。如果说凯恩斯体系中有一些逻辑问题,一定是他没有把这种分析方法贯彻到底。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要使整个经济体系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就必须使所有的n个商品市场都同时达到均衡。瓦尔拉斯通过在n个价格中选择一个“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并进行化简,可得到一个恒等式:ΣPiQid≡ΣPiQis,这个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由瓦尔拉斯定律可以得到结论: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得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得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拍卖者指的是一个假想中的拍卖喊价人,他是以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始人,法国经济学瓦尔拉斯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市场上公开喊价。假定市场的均衡价格为A,如果拍卖者先喊价低于A,此时,需求量高于供给量,就形成超额需求,或叫供不应求;如果拍卖者再喊价高于A,此时,供给量就高出需求量,形成超额供给,或叫供过于求。接着拍卖者在高价和低价之间喊价,如此往复,直到喊到价格A。这时,市场正好供求相等,于是拍卖者一锤定音,将均衡价格敲定下来。当然,现实中,除了在拍卖市场和一些特定的市场,这样拍卖者并不存在,但市场到达均衡的原理是相似的。
C. 瓦尔拉斯均衡的模型
1、交换的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斯认为,当满足商品的效用或欲望方程式和最初所拥有的商品数量这两个条件时,均衡价格就可以确定了。也就是说,在纯交换经济中,进入市场的参与者带着既定数量的商品作为供给,根据他们的效用或欲望即需求进行交换,必定能达到均衡。用Si表示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第i种商品的供给量(i = 1,2,……,n);用Pi表示第种商品的价格(i = 1,2,……,n);用Di表示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i = 1,2,……,n)。如果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到其本身价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那么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Di = Di(P1,P2,……,Pn (10.1)
按照上述定义,当存在一组价格Pe时,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可表述为:
i = 1,2,……,n(10.2)
但(10.2)式所表示的几种商品的需求方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通过供求均衡约束条件而相互关联。这个恒等式表明,就整个交换来说,在任何一组价格下,需求总量必须与供给总量相等。即在整个交换中,供给和需求双方相互受到对方的约束。
在恒等式的约束下,方程组只有n − 1个独立方程,而待解的商品价格有n个。为了能够求解,瓦尔拉斯引入法定价值作为商品价格的计算单位。令某一商品的价格如商品1的价格为法定价值,则其他商品价格可以用P1来计算,记为Pi / P1(i = 1,2,……,n)。这样商品1的价格等于1,其他商品价格表现为和商品1的价格相比的相对价格。需求函数变成:
Di = Di(1,P2 / P1,P3 / P1,……,Pn / P1(10.3)
这样价格变量就变为n1个相对价格。运用n1个独立的方程式,求解个相对价格,均衡价格可以得到。
由于引入法定价值,得到的均衡价格是相对价格,即解得的均衡价格都要乘上某一个常数。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即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中,如果当n1种商品处于均衡状态,则余下的一种也必然处于均衡状态。同时也说明如果存在某种商品的超额需求,必然就存在某些商品的超额供给与之对应,且数量相等。这也就是说,在整个经济系统内部,存在着供求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通过价格的伸缩,可以调节超额供给与超额需求,最后使之达到均衡。
2、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
由于市场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类行为主体构成,则可以将市场分为生产要素和商品两个市场。这样,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可以由以下5个方程组来进行表述:
⑴生产要素的需求方程
(10.4)
当生产技术既定不变,规模报酬也不改变以及各种要素都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方程式(10.4)式左边所表示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等于该式右边所表示的生产需求量,也就是生产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其中,(10.4)式中的aij表示生产技术系数,Xj为第j种商品的生产量,ri表示生产中所使用的第i种生产要素。
⑵商品的需求方程
Xj = fj(P1,P2,……,Pn;V1,V2,……,Vn)(j = 1,2,……,n)(10.5)
公式(10.5)中的Pj为第种商品的价格,Vi为第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引入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说明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还取决于人们的收入。事实上,它与前述的需求函数是一致的,这里只不过是把价格区分为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
⑶成本方程或商品供给方程
(j = 1,2,……,m)(10.6)
公式(10.6)左边表示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由于假定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因而长期均衡的商品价格等于各种商品每一单位的成本,而该式右边Pi的种商品就是第j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所以该方程又表示了价格的形成,故又称为价格方程。
⑷生产要素的供给方程
ri = Gi(P1,P2,……,n,V1,V2,……,,Vm)(i = 1,2……,n)(10.7)
公式(10.7)说明,生产要素的供给,不仅决定于该要素的价格,而且还决定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商品的价格。
⑸均衡条件
(10.8)
像交换的一般均衡一样,从式(10.4)到式(10.7)4个方程中所表示的种商品和种生产要素的供求方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也需要通过供求均衡约束而相互关联。
由于均衡条件可以从公式(10.4)和公式(10.6)中推导出来,模型中独立的方程个数为2m+2n-1个,变量个数为2m+2n个,因此仍需要引入法定价格,使变量个数减少为2m+2n-1个,才能使模型有解。解出的价格向量同样是相对价格向量。
D. 什么是瓦尔拉斯均衡
什么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是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用货币价格来表示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价值,并且假设存在着(n+1)个市场,就可以把瓦尔拉斯定理表达为这样一个恒等式:
其中 表示对i种商品的过度需求,Pi表示i种商品的价格。如果n个市场上(例如,n种物品的市场)过度
需求的总和是正数,那么,在第(n+1)个市场(例如,货币市场)上的过剩供给在价值上就等于前n个市场上过度需求的总和: (2)
或者,由于货币的价格为1,所以这个式子就变成为: (3)
假定第(n+1)个市场是货币市场,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对货币的过度需求等于所有其它市场上名义过剩供给的总和。
非均衡是相对于瓦尔拉斯均衡而言的,非均衡就是非瓦尔拉斯均衡。
http://cache..com/c?word=%CA%B2%C3%B4%3B%CA%C7%3B%CD%DF%B6%FB%3B%C0%AD%3B%CB%B9%3B%BE%F9%BA%E2&url=http%3A//www%2Eedq%2Enet%2Ecn/lanmu/ycjx/100t4%2Ehtm&b=0&a=97&user=
E. 瓦尔拉斯定律的介绍
瓦尔拉斯定律可以得到结论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
F. 瓦尔拉斯均衡的简述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在任何价格水平下,市场上对所有商品超额需求总和为零。
产生:
洛桑学派(Lausanne school)是近代西方经济边际效用论的一个流派。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瑞士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学派主要特点为一般均衡论。
:
其中 表示对i种商品的过度需求,Pi表示i种商品的价格。如果n个市场上(例如,n种物品的市场)过度
需求的总和是正数,那么,在第(n+1)个市场(例如,货币市场)上的过剩供给在价值上就等于前n个市场上过度需求的总和: (2)
或者,由于货币的价格为1,所以这个式子就变成为: (3)
假定第(n+1)个市场是货币市场,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对货币的过度需求等于所有其它市场上名义过剩供给的总和。
非均衡是相对于瓦尔拉斯均衡而言的,非均衡就是非瓦尔拉斯均衡。
G. 瓦尔拉斯的基本介绍
瓦尔拉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建人之一。他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认为商品的稀少性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并同购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消费者购买时,力求使他的每一单位货币能买到的每一种商品的效用量相等,这时,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处于均衡状态。他在经济学中使用了数学,研究了使一切市场(不是一种商品的市场,而是所有商品的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成为西方数理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和主要代表。他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被西方经济学所普遍使用。他把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看作最理想的制度,但也主张国家根据正义原则干预经济,例如土地国有化。着有《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社会经济学研究》、《实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等。
瓦尔拉斯生活于法国1848年革命的年代,他拥护推翻法国王朝,但不赞成革命。他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原因据说在于马克思把劳动当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他认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最理想的制度,但在分配问题上,主张国家应根据正义的原则来进行干预。他支持土地国有化,认为这可以保证人们得到均等的机会。他反对P.-J.蒲鲁东和L.勃朗,宣称他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违反科学的经济原理。
瓦尔拉斯的经济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法国经济学家的影响,包括 F.魁奈、 孔狄亚克(1715~1780)、A.A.库尔诺(1801~1877)和他的父亲A.瓦尔拉斯(1800~1866)。后者的土地国有化、赋税改革和效用价值论等主张构成瓦尔拉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尔拉斯企图从纯粹理论、应用理论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进行研究,但他的主要贡献被认为是在纯粹理论方面,即建立了他的一般均衡论(见洛桑学派),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瓦尔拉斯的三种观点:
①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是一般均衡论的价值论的基础。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他宣称:商品的稀少性随着它的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并且与购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力图使他每一元货币所能购买到的每一种商品的效用量相等。这时,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处于均衡状态。瓦尔拉斯的效用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即认为效用可以用1、2、3 等数值来衡量。他的有关效用的说法使他和英国的W.S.杰文斯和奥国的C.门格尔并列为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边际效用学派的创建者。
②在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使用。对瓦尔拉斯而言,数学方法是研究经济理论的唯一合乎逻辑和科学的方法。在他看来,只有使用数学才能对经济理论加以确切的论证和说明。他的主要研究结果一般均衡论,就使用了微积分学和大量的联立方程。由于这个原因,瓦尔拉斯也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数理学派的人物之一。
③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瓦尔拉斯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有关的,一种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在考察经济问题时,不能仅仅研究一个市场上的供求情况,还必须同时研究其他一切市场上的供求情况。由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研究者不能满足于找出一个市场的数量和价格的均衡量,还必须找出能使一切市场供求相等的全部价格和数量系列。这种一切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被西方学者称为一般均衡,以便和A.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相区别。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实际上研究一个以利己心为经济动力的虚构的社会,在其中,消费者追求最大的效用,企业家追求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追求最大的报酬。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在一系列严峻的假设条件下,瓦尔拉斯企图证明,该社会存在着稳定的均衡状态,即存在着安定和有秩序的状况。
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瓦尔拉斯具有重大影响。他的效用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在经济研究中使用数学的主张已经变为经常存在的事实。他的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已经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被普遍使用。尽管他的一般均衡论本身留下许多理论缺陷,西方经济学家正在设法加以弥补并且对该论本身加以发展。着名的W.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来自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中某些组成部分。
H. 瓦尔拉斯定律的含义及解决的问题
瓦尔拉斯定律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要使整个经济体系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就必须使所有的n个商品市场都同时达到均衡。瓦尔拉斯通过在n个价格中选择一个“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并进行化简,可得到一个恒等式:∑PiQid≡∑PiQis,这个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由瓦尔拉斯定律可以得到结论: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得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得一般均衡。
是一样的
I.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方法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方法有何异同
马歇尔体系和瓦尔拉斯体系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体系。不同点是:马歇尔体系是局部均衡的代表,瓦尔拉斯体系是一般均衡的代表。
马歇尔体系,即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作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瓦尔拉斯体系,即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则认为在一般均衡中,任何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实际上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而且取决于许多其他商品的价格高低。因此,每种商品的供求均可以看成是所有价格即所谓价格体系的函数。
瓦尔拉斯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除此之外,瓦尔拉斯对一般均衡的唯一性、稳定性及最优性等问题作出了探索。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路线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首先不考虑生产、资本积累和货币流通等复杂因素,集中考察交换的一般均衡。在解决了交换的一般均衡之后,加入更现实的一些假定—商品是生产出来的,从而讨论了生产以及交换的一般均衡。继而进一步提出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均衡或货币和流通理论的一般均衡,从而将一般均衡理论从实物经济推广到了货币经济。
J.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瓦尔拉斯均衡!复制粘贴的不要!还有它和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之间有啥关系
瓦尔拉斯均衡又称一般均衡,它所表示的是市场达到均衡:1、要么市场完全出清,供给等于需求;2、要么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而这样的商品价格应该为零。
福利经济学一二定理与瓦尔拉斯均衡的联系主要在帕累托最优。瓦尔拉斯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且最优的。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很容易得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再次不多说了。从瓦尔拉斯均衡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靠艾琪渥斯盒子(Edgeworth)进行一次转换,表示考禀赋(endowment)的分配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