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供应商每次报价都略高于新供应商,但沟通后又同意适当降低,应如何处理对这种情况
看供应商是谁喽!很多时候供应商都有很复杂的背景,不要消极处理,因小失大。我感觉是如果老供应商在各个方面都很给力,单纯价格有点问题的话,不妨开诚布公的告知对方当前的形势啊,列个表,自己知道有哪些新的可以为你所用,然后背过这些信息去找老供应商谈,分清利害关系,他不相信你再把你的表拿出来,施点压力。如果供应商没有背景,但是除了价格其他还不错,那就搬出公司高层的“旨意”吓唬一下对方啊,告诉他尽管你很想保留它,可是上面的压力很大啊,举事实讲道理嘛,有时候做生意杀熟是大家都知道的嘛。
最后,如果各方面比较来看老供应商都不是最棒的,又没有“背景”的支持,那就甩掉喽
‘贰’ 供应商价格高了被公司发现怎么办
可能会暂停订单。
看交付了没有,可以暂停交易止损,或者再次商谈价格,一般不会再次交易。
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供应各种所需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设备、能源、劳务等。它们的情况如何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变化、短缺等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交货期,并会因而削弱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利益,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对供应商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供应商既是商务谈判中的对手更是合作伙伴。
‘叁’ 本人负责采购工作,一家独家供应商,给我们的价格太高。就是不给降,货只能在这个公司进。怎么办
你提供的信息很有限,这个可以分析一下买卖双方的供应市场,以及你们采购金额的百分比,如果是垄断且独家供应,而你们是小客户,就只有搞好关系了!
‘肆’ 我们公司的采购供应商每次给的价钱都高,老板总是找我麻烦,但是又找不到好的供应商,怎么办
老板都是抠门的人,好讨厌这样的老板。以前我们老板也是,后来我就和老板商量找一家专门的采购公司去做,我直接当打杂的就行了。现在我们公司的采购就交给了苏州苏州精算盘采购去做,他们找的供应商不错,
‘伍’ 供应商一直给涨价怎么办
我认为应该先了解一下市场,是不是整个都在涨。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可以观望一段时间再采购,如果不着急的话。另外,有没有其他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如果有的话,不妨和供应商透露一下这个信息,然后冷却一下他。这个是理论的话不知道是否可以帮助你。
您好,了解市场总体价格趋势,如果是整体上调那应该是市场的缘故,可以多对比几个供应商的价格;还有就是如果价格一直上调,可以考虑观望一下市场价格趋势,不要一直的追涨,有时候是会价格虚高的。祝福朋友好运!!!
一、分析现在市场涨价行情,是否真正属于原材料上涨,我相信供应商涨价,必定有一个涨价理由,而不是盲目的在涨价,也或许说是供应商故意在炒作,所以,作为采购一定要先了解市场行情价格,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找出厂商涨价的原因,才能对症下策。
二、如果单单是供应商为了打击客户,首先以低价来获得客户,然后合作以后,再大幅度涨价,此时,采购要注意,在筛选供应商的时候,是否对价格的市场行情很了解,对于低价,采购必须引起重视,现在是有很多供应商因为想获得客户,而采取不好的方式,而采购对于不符合市场行情的价格,要慎重去选择,避免这些供应商用此来获得客户,并在后续的产品当中,把价格抬高,逼采购不得不换供应商,而常换供应商,对采购工作来讲,有很大影响;当然采购都希望为公司降低成本,同等质量,理当选择价格实惠的厂商进行合作,当然,也有很多事情是采购所不能预料,所以,采购要开发多家厂商,时刻准备更换厂商的动作,而不能完全信任一家供应商,作为采购遇到异常单价时,要慎重,要警惕小心。一颗红心多手准备,胜多失少。
‘陆’ 供应商价格过高怎么应对
如果已经达成协议,应该按原协议执行。
如果对方不同意,对方可能会起诉解决。
建议还是协商处理较好。
‘柒’ 如何分析供应商的报价
报价单分析的33条经验
1.防止供应商可能会以小的计量单位报价,从而降低你对价格的敏感度。
2.报价单上小数点的精确位数应该根据采购量来决定。
3.在分析、审核报价单的时候,尽可能用你最常用或最熟悉的货币单位来分析。(如果人民币升值,我们进口东西应该用什么报价?用外币;如果人民币贬值,我们进口东西应该用什么报价?本币)
4.从报价单位和方式角度上看,要尽可能用对我们最有利的方式报价。
5.拆分的报价要特别注意化整为零的报价策略和方式。(所谓化整为零,就是在拆分的各部分报价中都有小数点进位。供应商在这个地方多弄一点,那个地方多弄一点,整体就高出来了。这也是在细分成很多项的“配套产品报价单”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6.要按照采购方的成本结构来进行报价。(采购大批量产品时,报价单的格式应该按照采购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要求供应商要按照我们统一的报价方式和报价格式来报价,包括成本计算的方法都要统一按照我们的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你分析供应商报价和成本。)
7.要特别注意供应商在解释报价的时候,会尽可能提升你对价值的认识,而让你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价格。
8.采购也要善于哭穷,如果你总在供应商面前摆出财大气粗的样子,肯定很难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9.在需要供应商报价的时候,你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采购目的,把握好采购的需求。如果你提前跟供应商说了你的需求,然后再要求供应商报价,他的报价也许就会很离谱。也就是说你很难或根本砍不到你想要的价位了。
10.要分析供应商原材料的来源,并且完善采购成本模型的非正常因素的成本影响。这样有利于我们分析供应商真实的成本。
11.要注意供应商利用正公差报价算成本,负公差生产的问题。也就是说,有时供应商在算采购成本的时侯全部都是按照正公差给你算,但实际上做产品时全部都是用负公差生产的。应该定期评估模具的状态。
12.要分析供应商的建议是否存在陷阱。供应商的建议有价值,但是有可能蕴藏对我们不利的阴谋,我们一定要辨别出供应商的“好意”。
13.报价单中应该规定原材料供应商的品牌,更换应该经过采购认证。这样既可以避免供应商“以次充好”,也可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
14.原材料审核不应该放松,尤其是拆分报价。通常供应商把“水分”加在原材料上,采购也容易接受,并且很多采购在供应商的原材料成本分析这方面投入的资源很少,花的时间也少,尤其是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很大的材料,供应商往往乘机提高价格。供应商报价中的原材料不能动,是错误的观点。
15.供应商通常会把采购最熟悉成本的部分或者市场最透明的部分报低,让我们认为供应商的报价实在、便宜,取得采购对供应商报价的信任;而把采购最不熟悉的部分或者市场不透明的部分报高。
16.要注意报价单当中的弹性项目。供应商报价时常隐藏很多弹性计算费用的项目,这种报价策略,供应商经常可以成功地在后续获得丰厚的利润。采购如果稍微不注意,就要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代价。最好能减少弹性计算费用的项目。
17.要特别注意容器残留(杂质)导致的成本损失。除了气体有容器残留问题,其实不断回收的胶水,也有类似问题。
18.要注意生产产品产生的边角料的处理,它所产生的价值,也应该作为供应商利润的一部分进行评估,或者抵冲成本。
19.要全方位审核追踪采购产品可能发生的税收变化。(税金经常会被重复计算。)
20.报价单分析和成本分析要结合到供应商工厂去分析。很多采购管理者认为采购到供应商工厂里去,很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差旅成本。最重要的是采购到供应商工厂去,会更容易被供应商“搞定”。这种观点使公司的很多采购人员没办法做的更专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采购的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更不用说清楚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了。
21.要特别注意供应商偷工减料的问题。你给供应商多少钱他都能做出你想要的货,靠的就是偷工减料。价格低不等于成本就低,保质保量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追踪和分析采购产品质和量上的变化。
22.像塑胶件、铸造件等的生产,应该特别控制新旧材料的比率。我们甚至可以考虑,突击审查供应商的诚信。看看供应商是不是按照采购规定的技术标准去生产的。
23. 应该注意分析,产成品无法核算成本或者核算材料耗用的项目。
24.为了了解供应商成本的学习曲线与规模效应,应该分多阶段报价。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后续成本下降的空间就越大;越是在大批量生产阶段,成本很可能会呈学习曲线下降, 学习曲线甚至持续很久。另外规模效应也很可能是成本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学习曲线与规模效应追踪与分析,可以自动削减采购成本。
25.通常报价单中20%的项目时常占到80%的成本, 30%的项目占到15%的成本, 50%的项目只占5%的成本。所以我们要重点分析占总成本比重最大的项目。
26.整数项目,供应商很可能是大致估算的,很粗糙,应该关注。另外,诸如销售费用很可能有规模效应,分摊成本时需要与采购量挂钩。
27.要注意供应商使用心理感应报价法,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供应商制造出一种报价是被计算出来的感觉;第二种形式是供应商把价格报在低于我们某个心理价位上,这样采购比较容易信任和接受。
28.供应提供的所谓的证明,很可能是二手的资料和信息,不要因为证明而停止分析供应商的成本,除非你真的确信没有问题。
29.要尽可能的分析费用的分配率,而不是费用的加减乘除。因为分配率相对容易与行业、供应商之间进行比较。前面提到过供应商经常在原材料上做文章,事实上各个项目的费用,包括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是大有文章。
30.逻辑错误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尤其是项目复杂的报价。供应商经常故意犯这样的错误。
31.应该评估采购量和模具的经济性。
32.应该评估供应商所开模具与其他供应商的匹配性。
33.报价单的杠杆点应该重点分析,而且要斤斤计较。(比如说我们采购大量型号的冲压件,想降低冲压件的成本,我们就要控制冲压件的原材料--钢材。)
‘捌’ 供应商报价太高我不给他做,要不要回复供应商
当然啊。除非你是不留后路,以后永远都不给他做。
你直接回说价格太高,不能接受。说不准他还会降价呢?
而且,以后还有可能合作啊。
‘玖’ 业务/供应商/回扣方面的问题供应商给我们的价格比别人的高17元,请问17元的差价怎么处理
你是采购部门的吗(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管闲事了)?这个供应商是你找的,并由你直接负责的吗?还是说供应商是别人找的,但是交给你来跟。
CTP对你们公司的产品来讲,应该是关键部件了,所以尽量不要与现有供应商弄僵关系。
如果是你找的供应商,你应该通过正当途径要求他降价。你偷看到的价格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情况,最好不要拿出来当武器用。况且你们2012年的量那么大,这个降价理由很充分了。
如果不是你找的供应商,那你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因为CTP这种产品,又有那么大产能的工厂,在国内是不多的,可能是公司高层,甚至老板自己找的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你除了做好工作,保证不断货外,最好不要多嘴。
有些公司的采购KPI里规定了如果采购部门能降低采购价格,会有一定量的现金奖励。如果你们公司有这个政策,你就可以在降价谈判上多下工夫,正当的获得额外收益。如果没有,那就老老实实干活吧。
‘拾’ 为什么dell官方报价和供货商报价差别这么大
这些商家与DELL的关系很微妙。
一方面,DELL是没有分销商的,他们这些人从一些渠道大量的批进产品,价格比网上要低很多,然后再稍高卖出,从中赚取差价。他们卖的东西要比DELL网上买的便宜很多,否则他们也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这样做等于是与DELL分钱,这是DELL不愿看到的,但他们所销售的产品一般与DELL网站出来的商品质量上讲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有可能个别产品在质保的时间问题上会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DELL的主力消费者,他们在为自己挣钱的同时,也在帮DELL扩大市场,DELL也不太希望失去这些中间力量。DELL当然不喜欢他现在的“世界第二”“中国第三”的地位。
他们这么做并不违法,但DELL是不承认这些所谓的分销商的,是不允许他们使用自己的LOGO,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并且官方上讲也是不承认他们所销售的产品的,但事实上有经验的人都知道,DELL在实际操作起来是没有太死板,也可以灵活对待。
中国现在的国情是,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一定要亲眼所见,亲手所摸到他要的商品。所以DELL的这种直销方式,在中国对很多人而言有些接受不了(要知道,在中国,DELL的网上个人零售量只占其总销售量的一半还不到)。事实上,即使是在国外,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认同这种直销方式。所以DELL在一些国家开了一些“体验店”,只让你来看商品,但并不卖,要买还是要到网上去。所以这些DELL“专卖”的市场还是有的,既能看,也能买,消费者当然认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