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极的油气资源争端在哪里
据俄罗斯和挪威等国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原油储量大概为2500亿桶,相当于目前被确认的世界原油储量的1/4;北极地区天然气的储量估计为8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北极油田的开发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原油供需结构。
另外,根据2008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评估报告估算,北极总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达4121亿桶石油当量,其中78%是天然气或天然气水合物。未开发的北极碳氢化合物大都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它们占北极未开发资源的47%,其中94%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保守估计,北极拥有的世界未开发传统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约占世界全部未开发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2%,其中天然气约占30%,石油约占13%,天然气水合物约占20%。不过,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分配并不均衡,估计欧亚约占总资源量的63%,北美约占总资源量的36%。欧亚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占欧亚总油气资源的88%。
大型北极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始于俄罗斯和美国。1962年俄罗斯探明了塔佐夫斯克油田。1967年美国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136亿桶可采石油储量,是北极地区已经开发的最主要石油项目。目前,在北极圈内,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其中15个尚未投产。
一、北极圈的争夺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任何国家均可把其海岸线200英里以内的水域当作专属经济区,而海岸线350英里以外的大陆架主权也归该国所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陆架远到足够名正言顺地对北极提出主权诉求。
在北极圈内有8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按照该海洋公约,任何国家想要在北极地区认领区内某部分资源的所有权,必须要在加入公约10年之内提供证据。俄罗斯的期限是2009年,加拿大是2013年,而丹麦是2014年。
截至2010年共计159个国家加入了《公约》。美国作为世界上海洋强国之一,积极参与了有关的谈判并签署了《公约》的第十一部分执行协定和渔业种群协定,但一直未加入《公约》。
目前各国在北极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北冰洋中部附近一块相当大的国际公共海域,俄罗斯正在论证北极点附近的这片海床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但其证据还不十分充分。
2007年年底俄罗斯在北极4300米深的海底插旗,向世人表明一轮海洋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
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本国国旗之后,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国也迅速展开了北极之旅。
这些最近突然增加的北极行动,在公开的表态中都被说成是几年前就已计划好的,并且是纯粹的“科学考察”,与俄罗斯插国旗无关。
对于这样一块“雪藏的宝地”,各国都希望成为它的主人,俄罗斯第一个动手了。
俄罗斯这次去北极,我们分析这张牌是试探性的,试探各国的态度,能源加军事,普京期望以这两大支柱支撑俄罗斯的复兴。
美国这边,俄罗斯的插旗行为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1957年。当时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国内一片震惊与恐慌。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汤姆·凯西迅速作出反应:“我不太清楚他们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属旗子,一面橡胶旗子,或是一张床单,无论如何,这种做法都没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加拿大外交部长麦凯表态:“这不是15世纪,你不能随便走到一个地方,插上一面旗子,然后就说这是你的地盘了。”
2008年8月6日,满载着美国科学家的海岸警卫队快艇出发了,他们将测绘确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延伸的范围。
同一时间,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带队,展开为期3天的北极之旅。哈珀宣布将在北极建立新的深水港和军事训练基地,并宣称“北极主权的首要原则就是利用它,否则将失去它”。
丹麦科考队动身了,他们将试图证明北极2000多千米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丹麦王国名下的格陵兰岛的大陆架延伸部分。而俄罗斯和加拿大曾宣称,该海岭是自己领土的大陆架延伸。
瑞典也宣布不久将把一艘动力很强的破冰船开到北极点,停在那里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
对北极领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过一轮争夺,当时英国、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都想进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这些国家在1921年召开斯匹次卑尔根会议,签订条约,决定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归挪威,但其他签署条约的国家有权利在这个地区进行非军事活动,如采矿、渔业、科学调查等。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
冷战时期,苏联在北极曾建立31个冰漂浮站,进行水文、气象调查,以及海底测量,“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听美国方面的各种活动”。
对北极的争夺,不限于北极圈内的国家,圈外国家近年在北极的活动也非常频繁。
德国、英国的破冰船每年都去北极考察。日本没有派出破冰船,但它的海洋调查船每年会和美国、加拿大联合对北极进行考察。
法国、意大利、韩国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了考察站。中国的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也于2004年7月在这个群岛上建成。
严寒的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的圣地。可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北极资源开采的成本在降低。通常的说法是,全世界大约有25%的油气资源隐藏在北极,北极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路,也有望成为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黄金通道。
争夺“第二个中东”的新一轮激战由此打响。2008年8月23日,俄罗斯世界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维克多·波谢洛夫宣布,对从北冰洋底提取的土壤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北冰洋大陆架是俄罗斯领土。这一科考成果使俄罗斯更有可能在200海里经济区之外再得到120万平方千米的北冰洋领土,从而拥有蕴藏于此处的90亿~100亿吨油气资源专属开发权。
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目前中国对北极的介入比较有限,仅限于科学考察,研究的范围也主要是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开展过对于北极资源的具体调查。
而一些北极圈国家凭借地利之便,对北极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工作早已展开。挪威对巴伦支海的石油已进行过系统的勘探,按照它的时间表,到2025年左右就可以实现对欧洲石油的供应,“它是将北极的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储备来供应欧洲的”。
美国阿拉斯加以北的大陆坡除了自1968年以来,出产了140亿桶的原油外,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的地热资源。俄罗斯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勘探也已展开多年。
还有拉普捷夫海、西西伯利亚海、东西伯利亚海等油气资源也很丰富,但具体勘探工作还没有开展。
二、俄罗斯边缘海域沉积盆地的油气潜力
如图11-2所示,俄罗斯周边海域的面积为620万平方千米,水深为200~300米的大陆架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这些面积90%以上为油气远景区(为陆地远景面积的2/3)。其中200万平方千米面积属北极西部(巴伦支海、喀拉海),100万平方千米属北极东部(拉普杰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80万平方千米属远东海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部海域(亚速海—黑海盆地和里海盆地的一小部分)及加里宁格勒周围波罗的海海域的一小部分共为1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周缘海域潜在的可采烃石油当量储量为900亿~1000亿吨,北极西部港湾区占上述总量的60%~70%。天然气预测储量与石油相比占优势,石油所占比重不超过15%~20%。
图11-2俄罗斯地理图
濒临北极的西西伯利亚油气区是世界第二大油气富集区,又名“秋明油气区”,为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区和世界着名油气区之一。主要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部分延伸到鄂木斯克及新西伯利亚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油气远景区面积160万平方千米。50年代后期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已探明的油气田250多个,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天然气25.2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半数以上。油田主要分布在鄂毕河中游沼泽区,主要有:萨莫特洛尔、乌斯季—巴雷克、普拉夫金斯克、马蒙托夫、西苏尔古特、苏维埃、费奥多罗夫等。天然气多分布于北极圈地区,特大型气田有:乌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内、梅德韦日耶、波利亚尔内等。萨莫特洛尔和乌连戈伊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田。60年代初、中期大规模开采。1984年产原油3.78亿吨,天然气3310亿立方米,分别占同年苏联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61.7%和56.4%。建有多条大口径输油、输气管道通往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及西欧各国。
三、北极的开发难度
北极油田的储量既然那么大,为什么对它的开发却没有什么进展呢?
一是对北极油田的储量并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测定。世界石油资源权威评估机构美国地质勘探局称,由于北极的油田是在厚厚冰层的覆盖之下,无法进行地质探矿,因此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所以没有公布储量数据。但美国能源信息署和欧盟的一些专家则认为,北极地区即使保守地估算,原油储量也有1000亿~2000亿桶。
二是北极严酷的气候条件。北极地区不仅严寒,而且冬天在极夜的情况下一片漆黑,根本无法进行作业。还有撞上巨大冰山的危险,油田的开发成本相当高。据有关专家的推定,原油的生产成本将达到一桶30美元,与中东地区一桶3美元的成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1998年虽然计划过从巴伦支海的油田通过具有破冰功能的油轮将原油运输到摩尔曼斯克,但由于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原油价格骤跌至一桶11美元,计划被迫搁浅。
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油价达到一桶70美元之后,即使伴随着风险,生产成本高,但仍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芬兰、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和俄罗斯、挪威等已经开始推进一项被称为ARCOP的计划,着手解决油田开发和原油输送问题。该项计划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实施之初受到过原油价格低迷的影响,但现在价格的上涨等于吹来了顺风,技术上和成本核算上都使生产和输送成为可能。在日本意识到北极油田的重要性之前,在辽阔的北冰洋上,围绕原油开发而展开的争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而高纬度地区海底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成本更低、具有破冰能力的30万吨级油轮的建造,能够抵御冰山撞击的坚固的原油生产平台的建设,直接在北冰洋上将天然气液化并用运载能力1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输天然气等,这些新技术的确立都给大石油公司带来了希望。
新技术的开发加上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北极油田的开发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原油供需结构。向欧盟国家大举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对欧洲经济具有绝对影响能力的俄罗斯,将借助北极油田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北极,一个美丽的冰雪世界,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世界,冰封下的“黑色宝藏”诱惑着周边的各国,蠢蠢欲动。但是对北极的开发潜在的巨大威胁是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北极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若对于进行石油开采必将产生很大破坏,因此,宝藏的取得应首先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甚至为了保护环境而让宝藏永存地下。
❷ 甘肃的庆阳市石油资源丰富吗
随着大庆油气资源的逐渐衰竭,长庆油田已经取代了大庆,成为目前国内第一大油田。而长庆油田近1/3的原油产量出自甘肃庆阳这座城市,坐拥近50亿吨油气资源,近几年持续发现亿吨级油田,因此它被称为中国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大庆的石油城之一。
庆阳所在的甘肃省地形复杂,被划分为河西走廊、陇南山地、黄土高原、祁连山等六大区块。庆阳则位于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陇东。
曾有一句广为流传,“世界上唯一的一块黄土高原在我国西北,西北典型的黄土高原在陇东。这片雄浑的大地有厚厚的土层,似乎是天生为农耕而存在。
虽然庆阳市的GDP位居甘肃省第二位,但是能拿的出手的大企业不多,发展之路过窄,如何才能抓住油气资源带来的红利?
为了改变现状,庆阳市在2015年提出了提高炼化产能的目标,把庆阳石化公司的年加工石油能力增加到600万吨,并且计划到2020年,使庆阳石化公司的年处理原油能力达到千万吨级。
当前如此秉异的石油资源天赋,国内没有其他城市可以匹敌,庆阳也将当之无愧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石油城市。
❸ 大庆油田的钻探深度
据介绍,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700-800米,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对此,最有启发性和权威性的还是我国地质大师黄汲清的说法,他和李四光一起是“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提出者,他还是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30年没有找到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也认为,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的问题”。
科学,发现了大庆;科学,同样迅速地发展了大庆。
早在1964年,大庆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个口号,当时曾是那样地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据介绍,一口井打到底,在800—1200米之间,通常有100多个含油的砂岩层,最厚的达20米,最薄的仅0.2米。大庆人的工作对象就在这千米之下的岩层中———那被他们形象地称为“地宫”的地方。在那里,整个石油开采系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开采工作如同一项“隐蔽工程”。
如何保证油井准确打入有开采价值的油层?怎样确定不同性质的油层层性以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在开采过程中,以怎样随时掌握油层的变化以改进完善工艺保持稳产?所有这一切,唯有通过可靠的数据,通过一系列反复试验才能找到答案。这便构成了大庆科学的求实精神的客观基础。
———大庆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后,油田综合含水已高达90%,储采结构严重失调,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开发难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对于油田二次创业的艰难,有人形象的比喻:“油田综合含水达到90%,就好比人被水淹到了脖子,含水95%相当于淹到了嘴,含水达到98%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从历史上看,一般油田的开采高峰只能维持三五年,以后产量就会递减。但凭什么大庆油田的产量长期保持在5000万吨的水平线上?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高含水长期稳产注水开采技术》,硬是使大庆油田地质储量由原来的26亿吨增加到48亿吨,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大庆油田。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非常重要。大庆油田自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至2013年以来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在大庆等油田开始成功应用,大庆的科技工作者还在世界首创出一种更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泡沫复合驱油技术。仅大庆油田适用该技术的地质储量就达近20亿吨。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石油开采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原始创新技术,这不仅是现今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创新的亮点,对于世界石油开采也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❹ 黄土高原上的五线小镇,探明50亿吨石油,会成为第二个大庆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句话在石油工人中广为流传: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可见石油和天然气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很重要。石油也是美国统御全球的三大战略之一,在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掌握石油资源就相当于手中握着一座“金山”,
我国意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在石油开发和石油储存上下了很大功夫。很多人都知道“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我国开采石油的技术还不成熟,但大家都有满腔热血,想要为祖国的建设注入一份力量。
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庆阳的石油、天然气还有煤炭产业,这些都给庆阳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而且这几种产业也能互通,只要多加利用,庆阳能得到很多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庆阳原本只是一个小城市,因为石油的发现,变得不那么低调了。由50亿吨石油带来了石油和其衍生产业,能有效的刺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迪拜”。
其实一个城市重不重要不能只看它的能源储量,又或者是发展空间,它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战略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很好的资源,但是不懂得利用,那么也是一种浪费,就算国家有意扶持也还是起不到作用。
希望庆阳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有效地做到资源转化,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相信下一个“迪拜”就是这里。
❺ 谁告诉我亿吨级油田什么概念 能有多少经济 和石油大国年产数量对比
中国07年的数字是,一年耗掉石油3.3亿吨,十亿吨其实没多少。美国人80年代开始就不采自己的石油了
❻ 中国石油储量多少亿吨
中国的石油储量60亿吨,在世界排名第八位。前七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联酋。中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石油是一种战略储备物资,而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
❼ 五亿吨原油储量是什么概念
五亿吨原油储量是什么概念?
南堡油田10亿顿的储量是什么概念?一吨=多少桶?
一吨原油要美元!折合人民币一吨呀!
截至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立方米。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一国或一公司探明的已开发石油经济可采储量与扣除累计产量后的差值,反映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家或...
那你觉得南堡油田10亿什么概念?
我国发现储量规模10亿吨大油田是一个什么概念?
18年石油价格开始回暖,中石油业绩也开始好转并且在当年创出了阶段新高,只是在第二次冲击九元的压力位时无果,之后一路下跌,并在今年创出了历史新低。中石油曾被视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国石油,回归A股12年,价格跌幅80%,类似蒸发市值超7.2万亿元。要知道,美股的苹果总市值高位时也不过是1万亿美元,叠加如今的汇率,接近7.2万亿元,也就是说,12年,中国石油整整跌没了一个“苹果”。贵州茅台总市值已经超过1.43万亿元,港股腾讯控股总市值是2.8万亿元,阿里巴巴3.2万亿,也就是说12年,中国石油失去的实质可以完全收购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外加90%以上的贵州茅台股份,是不是非常可怕。那么中石油为何跌跌不休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中石油上市估值太高在中石油发行的那个年代,人们太疯狂,人们被忽悠了。不是中石油现在跌得太多,而是中石油的发行价格太高了。当然,我并不是说目前它的股价高估了。当时发行的股票少,很多银行股都是四五十倍市盈率,估值很高,就像现在的新股,上市之后炒作得很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来消化估值。二、过往股价表现不好中石油过往股价的表现,简直是糟糕透顶。上市当天四十八元的股价即是历史新高,14~15年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两千多上涨到了我五千多点,几乎翻了三倍,很多个股的涨幅都在五倍以上,中石油远远跑输大盘。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中石油的表现都一如既往地稳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三、夕阳产业周期股巴菲特提到的是行业因素,他在30美元/桶买入中石油,美元/桶卖出,因为石油类公司就是与石油价格有关系。这就是白马股择时现象,只博弈行业景气周期;而我们看到可口可乐核心资产,巴菲特择价购买后,始终没有任何卖出,其能持续增值才有中长期持有的价值,这就是不同类资产不同策的意义。
❽ 1.4亿吨石油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两个半个中国的最大油田——
大庆油田
,或者三个中国第二大油田——
长庆油田
。
按照目前国际油价92美元/桶的价格计算,相当于接近5000亿RMB的产值。
❾ 亿吨级油田是什么概念,储量是数亿吨的意思吗
涉及到换算,按照冀东的油质大约是7.0-7.3桶每吨10亿吨也就是70亿桶,以65美元/桶,40%的采收率计算大约是1820亿美元。明白?不明白就再实际一点换算成2007年5月20日人民币(1:7.66)总计13941.2亿人民币,可以买33800最低配的QQ汽车41246153辆呵呵!
❿ 地球上有多少石油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 法国石油研究所估计,世界石油资源的极限数可能是一万亿吨,至少是现在探明的常规石油储量的十倍。而可采石油储量的极限数在二千六百亿吨左右,如果包括深海(二百米以上)和南北两极地区,可达三千亿吨。其中有一千三百五十亿吨埋在海底。 这是对地球石油资源的比较 新的估计。现在 世界上谁也不能 精确地回答地球 上到底有多少石油这一间题。 另据美国《油气杂志》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期报道,截至一九七八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八百七十八亿吨。大致分布为:中东五百零六亿吨;欧洲一百三十四亿吨;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一百零三亿吨;非洲七十九亿吨;亚洲及大洋洲五十四亿吨。从国家来说,储量超过十亿吨的有十四个国家。其中有四个国家储最超过五十亿吨,它们是:沙特阿拉伯、苏联、科威特和伊朗,有三个国家集中在波斯湾地区。沙特阿拉伯的储量为二百二十七亿吨,居首位;科威特和伊朗的储量分别为九十亿六千八百万吨和八十亿八千万吨,分别占第三、第四位。第二位是苏联,储量为九十七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