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玉石是如何制成的
目前,市场上一些出售宝玉的摊点,常常混杂进一些加工精湛的人工玉。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气泡、气眼外露。弄清这几条,就不会把硝子制品当成玉器了。
B. 和田玉提油方法
一定要用玉石保养白茶油
,关键在于选对保养油。古代将茶油置于瓦瓷坛中,用蜜蜡封存,经过十年以上的储存陈养,茶油的颜色会渐渐褪去,,粘稠的杂质逐渐沉淀在坛底,上层就形成了清澈透明的陈年白茶油。陈年白茶油是传统保养玉石的上品。。
C. 和田玉的油性怎么来的
和田玉的油脂性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视觉上的油润感,二是触觉上的油润感。
一、视觉油润感
所谓的视觉油润是指和田玉的表面呈现的油脂光泽,它让人感觉很滋润。视觉上的油润度很柔和,它没有强光的晶莹透感,但又不是弱光的蜡质感,这是因为和田玉特有的结构形成的对光的漫反射。
视觉油润感的成因:
一般来说,和田玉内部的颗粒排列越是紧密,它的油润光泽度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硬,且呈刚性。对于作为软玉的和田玉而言,它的致密度要与晶体颗粒配合的刚刚好,才能够产生那种油脂细腻的玉石质感。
二、触觉油润感
所谓触觉油润感就是指在盘玩的过程中的手感,这种触觉的油润感是那种似油非油,滑而不腻,就好像是触摸婴儿肌肤一般,让人爱不释手。
触觉油润感的成因:
其实触觉上的油润感是温润光滑的感觉,它略带阻力,就好像是手里握了一坨油,用手轻轻一碰,就会觉得那坨油要在手上化开一般。当然,这跟和田玉的玉质细腻度分不开,因为和田玉的油脂光泽要求玉石里面的结构必须均匀细腻。
补充:抛光会影响油脂光泽
对和田玉进行抛光也是会影响玉石的油脂光泽的。普遍的,人们将抛光后的和田玉分为三种,即油脂光泽、玻璃光泽、以及蜡状光泽。其中,油脂光泽指的是漫散射的柔光,于是它的油脂感是最好的,而玻璃光泽说的是镜面反射的光泽,所以它的油脂光泽次之,蜡状光泽虽然也是漫散射,但是它没有光泽或者光泽比较弱,因此,它的油脂感较差。
D. 玉石外面涂了一层油,这种油是什么油
通常没有专门用来保养玉石的油保养玉石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把玩有的玉石拿到手,有点油油的,通常都是品质不是很好的玉容易干,散失水分,好玉不需要涂油的不过,古代曾经有用獾油,油封和田玉的做法是想得到常年把玩之后产生包浆的效果的做法操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其实对玉石最好的是人的油脂,其他的方法使用油脂的话,也是往人的油脂上靠的比如貂油和獾油但是有机成分最大的处理关键就是杜绝变质,所以,处理手法会很复杂
E. 玉米油是怎么来的
玉米中提取玉米胚芽榨油,玉米胚芽提取方式分为:半湿法提胚、湿法提胚、干法提胚。
1、半湿法提胚工艺:该工艺是利用玉米的胚芽和胚乳的吸水差异性,吸水后的弹性韧性及破碎强度的不同来分出胚芽,达到分出胚的目的,如整粒黄白马齿玉米浸泡后(含水18%~22%)其胚乳及胚芽的含水量及破碎强度不同:胚乳为:10~30 kg/cm2,胚为:20~50 kg/cm2。将玉米破碎,脱皮,脱胚后,再利用胚,胚乳和皮的粒度、比重及悬浮速度的不同,分出纯净胚乳(含胚≤1.2%)和胚,胚乳混合物,将混合物用空气重力分级,再把胚压扁,经筛理分出胚,可提得纯胚乳。如:玉米→清理(去杂、并肩石、铁质)→着水汽湿润调质→脱皮破渣→3压胚→3分级→3提胚吸风→去皮→筛粉。据经济核算研究表明,用半湿法提胚是酒精厂综合效果较好的工艺。
2、湿法提胚:将玉米用大量含亚硫酸的水浸泡后进行研磨脱胚,用旋流分离器分离得到较完整的胚芽,该法普遍被淀粉行业及
葡萄糖行业用来生产99%以上纯度的淀粉。
3、干法脱胚:干法脱胚指玉米在安全水分14.5%以内,直接脱胚破渣,再经一次或多次压胚后提取玉米胚,目前玉米干法提胚工
提取出来的玉米胚芽就像花生仁一样可以直接去榨油了‘’
F. 玉米油怎样榨取的
润水根据胚乳和胚芽吸水力的差异,使玉米皮和胚芽吸水,胚芽吸水性强,吸水后体积膨胀,增加韧性和弹性,在破糁和压糁时不易破碎,使之容易从胚上脱离;而玉米皮吸水后,易于脱皮,同时有利于与胚分离,减少胚连皮或皮连胚现象。这样可以提高胚率与胚芽的纯度。润水时间以5~8分钟为宜,但润水量的多少,又视原始水分大小而异。脱皮破糁玉米润水后,接着进行脱皮和破糁。脱皮和破糁设备采用横式砂辊米机或方米机。操作中要严格控制各道脱皮破碎程度,做到胚芽不带皮,皮不带胚芽。破糁采取横式三节砂辊米机,将脱皮后的玉米破碎成数瓣,随着玉米的破碎,胚芽便大量从胚乳上分离出来。分选提胚采取提胚机分选提胚,即利用糁、胚的比重不同,糁的比重为1.30~1.35克/厘米3,胚的比重为0.78~0.99克/厘米3,把比重去石机改为玉米提胚机。其原理是利用倾斜装置的冲有鱼鳞孔的筛板的倾斜运动,在由下向上穿过鱼鳞孔的倾斜气流的作用下,使胚和糁分离。胚芽比重小被气流吹起,呈悬浮状,漂浮于上层,在进口物料的压力和本身重力作用下向筛面低的一端流出;而比重大的糁仍然贴紧筛面,越过鱼鳞孔板的背面向高处爬行至出糁口。调节出糁口和出胚口挡板的高度,便可有效地控制分离效果。所提取的胚芽再往风筛风选,吸取胚中糠皮以提高胚的纯度。压胚筛选经分选出的胚中,仍含有糁,可使其进入磨粉机压胚,再由平筛选胚。提纯在压榨前必须用振动筛进行清理,筛去胚芽中的糁、粉、糠等杂质,尽量提高胚芽的纯度。干燥玉米胚芽的水分一般为11~15%,而其适宜的入榨水分在4%以下,这就必须对所提取的胚芽进行热力干燥,使胚芽水分达到4%以下才能入机压榨。采用的干燥方法有火烘,蒸炒锅去水以及机械烘干等。压榨采用的螺旋榨油机大都为95型和200型。其本身带有烘炒设备,能保证胚芽的入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