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最大的石油地区是什么地方
东海
㈡ 请问谁知道现在中国各大油田的产油量现在是多少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目前,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
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113°10′以东、面积约13.1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13年来,已有8个油田建成投产,公司每年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至1996年产油量超过1000万吨,在全国陆海油田中年产量排行第四位。
㈢ 中国哪些地方最多石油
1、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勘探始于1955年,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2、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是我国油气总产量最高的盆地。渤海湾盆地是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叠合型裂谷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产物,也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地质事件标志。
3、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均居中国第一位,每年新增石油地质探明储量均超过1亿吨以上。是建立石油生产基地的最有利地区,也是最现实的地区。2002年整个盆地生产的石油超过了1200万吨,2007年2000万吨(包括延长)。
4、柴达木盆地
青海石油管理局(以下简称青海油田)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西藏两省区重要的产油、供油基地。主要生产工作区域位于素有 “聚宝盆”之称的青。
5、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目前已探明油气资源总量约为160亿吨油当量,被地质学家称为21世纪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52年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 ,塔里木油田1989年建成投产后,逐渐成为中国西部的能源经济中心。原油产量不断增长,天然气产量也从2004年的约14亿立方米猛增至2009年的181亿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之一。
㈣ 青海有那些矿产
1,有色金属: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是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青海境内祁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盛产。
2,石棉: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主要用于机械传动、制动,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汽车、化工、电器设备、建筑业等制造部门。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祁连成矿带。
3,煤炭:固体可燃性矿物,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
4,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多数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延展性。在电子、宇航、原子能、电工材料、仪器仪表、感光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东昆仑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
5,石油: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柴达木盆地。
㈤ 最新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世界主要产油国储量排名/中国各大油田产量排名
国家及地区 储量 排名 中国各油田 2006年产量 排名
沙特阿拉伯 362亿吨 1 大庆油田 4341万吨 1
加拿大 184亿吨 2 胜利油田 3000万吨 2
伊朗 181亿吨 3 长庆油田 1700万吨 3
伊拉克 157亿吨 4 中海油天津 1600万吨 4
科威特 138亿吨 5 塔里木油田 1533万吨 5
阿联酋 126亿吨 6 拉玛依油田 1218万吨 6
委内瑞拉 109亿吨 7 辽河油田 1200万吨 7
俄罗斯 82亿吨 8 吉林油田 615万吨 8
利比亚 54亿吨 9 大港油田 500万吨 9
中国 50亿吨 10 青海油田 475万吨 10
㈥ 说一说,我国近海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6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
㈦ 石油和天然气发现之谜
从全世界勘探和开发石油及天然气矿藏几百年历史来看,99.9%以上的油气矿藏都在沉积岩中,只有极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在火成岩或变质岩中。经实际分析,即使这些很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也大都是沉积岩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渗流进去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石油和天然气是在沉积岩中形成的。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省(区)份,国土面积为166.49万平方千米。在这广阔的面积内是否到处都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呢?不是的。那么,新疆在哪里才有沉积岩呢?经过50多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勘探,具有一定厚度和具有油气勘探价值的沉积岩盆地有30多个(表4-4-1),总面积约90万平方千米。
表4-4-1 新疆主要沉积岩盆地一览表
从表中我们知道,在新疆已勘探的沉积岩盆地中,已找到大小80多个油气田,这些石油和天然气是怎样生成的呢?那么就要了解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中,有机质是怎样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
(一)油气物质来源探秘
从人们开始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经过勘探所找到的石油储量约1300亿吨。而新疆已进行勘探的沉积岩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到2007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8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3万亿立方米。人们自然会问,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是否有足够的数量作为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物质基础呢?
根据近年来地球科学工作者研究,有机物质在沉积岩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地球上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总含量约为3000万亿吨,而地球上煤和石油的储量分别为5万亿吨和2千亿吨,也就是说,它们仅为沉积岩中有机物质总量的1/600和1/15000。
上述数据说明,作为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有机物质总量是十分充分的,完全能够满足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需要。
这些有机物质是从何而来的呢?根据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研究,地球上有生命的物质的出现是很早的,远在距今10亿年左右的元古宙,地球上就有很低等的藻类等生物。随着地球的发展,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也得到了繁殖和发展。在距今大约5亿~6亿年的古生代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生物,当时几乎所有动物的主要门类都有了。在距今3.5亿~4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生物得到了巨大发展,原始的水生植物扩展到陆地,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各个部分。发展到现在,地球上已经有了几百万种动物和植物。在地球的任何部分,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宁静的湖泊,从奔腾的河流到辽阔的平原,从地球的空气层到地面以下的土壤里,从气温常变的沙漠到风雪交加的两极,都有各种类型的生物生活着。据统计,现在地球上活着的生物可达10万亿吨。在过去的地质时代中,各种生物不断地繁殖、发展,老的死亡,新的出生,死亡之后的尸体在一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形成了各地质时代中的丰富的有机物质。特别是低等生物,它们的繁殖速度(即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和死亡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例如一个硅藻(低等植物的一种),在不受任何限制的理想条件下,8天之内就可以繁殖地球那么大的体积。
在现代海洋中,有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由于低等生物的繁殖,而使大片大片的海域变成绿色、深棕色或蓝色。有人统计过,全世界所有海洋,在水深100米厚的这一层水体中,单是浮游生物每年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有机碳是从有机物质中分析出来的碳素。
陆地上也同样有着极其丰富的有机物质。如果把地球上的内海、内陆湖泊、海湾等地区的有机物质统统计算起来,它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样巨大数量的有机物质并非都能保存下来,但是地质年代是漫长的,是以百万年为计算单位的。因此,即使只有很少部分有机物质被保存下来,其总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据石油地质工作者测定,塔里木盆地暗色沉积岩石中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占岩石重量的1.2%,有的高达3.88%(侏罗系七克台组),这类岩石厚度有两千余米,分布面积达50多万平方千米,可见当时保存下来的有机物质是很丰富的。这些有机物质就是生成塔里木盆地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材料。准噶尔、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相同,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也很丰富。
总之,可以肯定,在地质历史中,有机物质作为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材料,在数量上是可以满足需要的。由于低等生物比高等生物的繁殖速度要大得多,因此,一般认为低等生物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物质(图4-4-1)。
(二)油气生成条件探秘
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内沉积岩中有机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变成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有机物质的存在为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依据。但是,有机物质能不能变成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有适当的外界条件。正如鸡蛋要有适当的温度才能变成小鸡一样,没有适当的外界条件,有机物质也不能变成石油和天然气。
首先,要有保存有机物质的地质环境。否则,有机物质不可能保存下来。例如,把有机物质(各种生物的尸体)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地被氧化,即通常称之为腐烂,氧化以后生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剩下一些残渣。这正像烧煤一样,燃烧以后,煤炭就和空气中的氧气相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从烟囱里跑掉,剩下一堆灰。因此,有机物质在空气中是不可能被保存下来的。那么,有机物质在什么样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才能保存下来,并向石油和天然气变化呢?根据地质勘探实践,首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低洼地区,曾经长期被水(海水或湖水)淹没。有机物质在这样的水域沉积下来,而水层又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虽然水中也有一定量的氧气,但当这些氧气氧化一部分有机物质而消耗以后,其他大量的有机物质就能够被保存下来。因此,在地质历史中,曾经是浅海、海湾、湖或大陆上的湖泊等地理区域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有利地区。确定这些低洼地区的存在,是根据分布在这些地区的沉积岩岩性特征得来的,地质上叫泥岩、砂质泥岩分布地区在地质历史上一般都是较低洼的地区。曾经是深海的地区,并不利于有机物质保存,因为有机物质要沉积下来,需要通过很厚的水层,而被水中的氧所氧化掉了。
其次,需要在浅海、湖泊等低洼地区的周围和水中,有大量的生物繁殖,特别是微体生物的繁殖。这些低洼地区处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为生物大量的滋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气候条件是生油的外界条件之一。有没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存在,可以从沉积岩中的生物遗迹,即化石的丰富情况来判断。
最后,需要有陆地上经常输入大量的泥沙或其他矿物质到浅海或湖泊中去,迅速地把从陆地上输送来的和水体中死亡的生物体埋藏起来,形成与空气隔绝的还原环境,从而不让它们腐烂成为气体向空气中扩散而消失。这就需要这些低洼地区,随着地壳的运动,边沉降边沉积,即陆生和水生的生物死亡以后同大量的泥沙和其他物质一起沉积下来。沉积盆地不断地沉降,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加厚,老的沉积物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沉降多少,沉积物的厚度就增加多少,长期保持水的一定深度,就能长期地形成还原环境。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下,才可能有极其丰富的有机物质被保存下来,并在还原环境中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化。新疆的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的地层厚度达万米以上,这么厚的地层,显然是在边沉降边沉积的过程中形成的(图4-4-2)。
总之,还原环境是有机物质保存并向石油和天然气变化的外界条件,而还原环境的形成则需要有良好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这些条件在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的某些地质历史上都具备。
(三)油气生成过程探秘
在认识了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物质和它们的生成环境的基础上,就可以对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过程有个概括的了解,即: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材料是有机物质,这种有机物质既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既包括动物,也包括植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低等生物为主。有机物质从陆地上搬运下来,或从水体中沉积下来,同泥沙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在低洼的浅海或湖泊中沉积下来,形成了淤泥,这种有机淤泥被新的沉积物覆盖,造成了氧气不能自由进入的还原环境。随着低洼地区的不断沉降,沉积物的不断加厚,有机淤泥所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地增大。同时,在细菌、压力、温度和其他因素不断的作用下,处在还原环境中的有机物质逐渐地变成石油和天然气。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过程,一直持续到含有机物质的淤泥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而变成沉积岩石,形成生油层,在时间上往往要经过数百万年。
有机物质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程,而是包含着许多作用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根据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地质和地理条件,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发现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和放射性等因素都起一定的作用。例如,温度可以使有机物质发生热分解而生成烃类;压力能够促使低分子的烃类变成高分子烃,使不饱和的烃变成饱和烃;当把一种厌氧细菌和植物一起放在封闭的容器里,经过十多年后,可以见到烷烃的生成;用粘土作催化剂,在比较高的温度(100℃以上)下,可以使脂肪发生变化,而得到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等。总之,促使有机物质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能量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作用过程都比较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
大家都知道,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石油的蕴藏量十分丰富,这些石油是怎样生成的呢?原来早在1.8亿年到2.7亿年的地质历史中(地质上叫二叠纪、三叠纪),准噶尔盆地是一个与海隔绝的内陆湖泊。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在湖泊周围的陆地上和湖泊中的淡水里,繁殖着各种动植物,特别是浮游动物的介形虫、鱼类和甲壳类的叶肢介等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之后,同周围河流带来的泥沙一起在湖盆底部沉积下来。地壳运动引起的湖盆底部不断地沉降,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加厚,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以至形成了巨厚的湖相沉积岩层,在这些沉积岩层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有机物质。在盆地边缘出露的二叠纪、三叠纪的地层及打井过程中取得的岩心、岩屑中,都见到了大量的生物遗迹——化石,如介形虫、叶肢介的介壳、鱼类的骨架和植物枝叶的痕迹等,这就可以推断当时生物是多么丰富。正是这些生物的遗体在还原环境下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后来,这些石油和天然气聚集起来形成了克拉玛依油气田。
(四)油气生成现代证据探秘
前面已介绍了对油气生成的认识。现今地球上仍然广泛地存在着浅海或湖泊等低洼地区,在这些低洼地区的近代沉积物中是否存在丰富的有机物质?是否存在生成油气的条件和油气生成的过程呢?显然,以将今论古的办法,研究近代沉积物中的生成油气条件和生成油气过程,将能更加充实和完善我们对地质历史中油气生成的认识。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国石油科技工作者对青海省的青海湖和湖南省的洞庭湖中的近代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国外石油科技工作者也曾在黑海、里海和墨西哥湾等地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在这些低洼地区的水体中和近代沉积物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例如,青海湖中,除有丰富的鱼类以外,还有很多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即生活在水底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硅藻占75%以上。据统计,欧洲的黑海有100万吨各种鱼类和100万种微生物,而微生物的产量每年可达80亿吨。在青海湖的近代沉积物中也发现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并且发现有机物质在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中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越细的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越丰富。这是由于沉积物越细,当时的水体越稳定,越容易形成还原环境,从而越有利于有机物质的沉积和保存。
第二,从这些低洼地区的近代沉积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机物质经实验室化验,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与石油近似。把淡水泥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石油以及浮游生物三者加以比较(表4-4-2)。可以看出,近代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介于有机物质和石油之间,显然它比浮游生物更接近于石油。
表4-4-2 石油、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元素组成对比表(%)
另外,对近代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沉积物所处的深度加深,其中有机物质的碳氢化合物含量也在增加,而相对的氧、硫、氮等化合物的含量减少。这说明,越往深处,近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越接近石油。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积物中存在着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现在也还在进行着。从现在仍然有生油过程的存在,可以加深对古代生油过程的认识,并说明这种认识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㈧ 青海省矿产资源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截止至2001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73种的72.3%;探明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6种的67.3%。 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89种,其中,能源矿产有4种,金属矿产有36种,非金属矿产有46种,水气矿产有3种。(见表1)
表1-青 海 省 矿 产 种 类 统 计 表
矿产类别
矿种合计
已 发 现 矿 种
探 明 有 储 量 矿 种
未探明储量矿种
上 矿 产 储 量 表 矿 种
未上表矿种
能源矿产
4
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产 5 铁、铬 锰、钒 钛
有色金属矿产 13 铜、铅、锌、镁、镍、钴、钨、锡、钼、汞、锑 铝、铋
贵金属矿产 8(5) 金、银、铂族(铂、钯、钌、锇、铱、铑)未分
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 20(14) 稀散(铌钽、锂、锶)、分散(铷、镓、铟、镉、硒)、稀土(镧、铈、钕、钐、钇、镱) 铍、锗 碲、铯、锆
放射性矿产 2 铀、钍
非金属矿产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 10 菱镁矿、普通萤石、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 耐火粘土、型砂 耐火铝土质页岩、红柱石、蓝晶石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20 自然硫、硫铁矿、芒硝、重晶石、天然碱、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 地蜡 含钾岩石、明矾石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40 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硅灰石、滑石、石棉、云母、长石、石膏、透辉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水泥配料用泥岩、饰面用蛇纹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玉石、水泥配料用板岩 冰洲石、石墨、脉石英、蛭石、透闪石、宝玉、刚玉 辉绿岩、高岭土、叶腊石、石榴石、建筑石料、膨润土、镁质粘土、沸石、珍珠岩
水气矿产
3 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
矿种总计 125 89(80)
16
20
105
注:括号中是按元素组合统计列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数,部分矿种探明有储量但未编入储量表的原因主要是其勘查工作程度低或未形成完整的地质资料等。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2600余处,其中,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床718处,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区390处,按单矿种计算,共有矿产地635处,其中能源矿产地106处,金属矿产地199处,非金属矿产地286处,水气矿产44处。按矿床规模划分,大型矿产地有114处,中型矿产地177处,小型矿产地344处。
我省有54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见表2)。其中锂矿、锶矿、冶金用石英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钾盐、镁盐、石棉、玻璃用石英岩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45种矿产中,我省编入《矿产储量表》的有32种,其中19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石油、铜、锌、金、银等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亦具相当规模,列在全国前20位之内。
表2 截止2000年底青海省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占前十位的矿种
位 次 矿 种 名 称 矿种数
第一位 锂矿、锶矿、冶金用石英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钾盐*、镁盐、玻璃用石英岩*、石棉* 9
第二位 镁矿、芒硝*、盐矿*、溴、硼矿*、压电水晶、饰面用蛇纹岩、铸石用玄武岩 8
第三位 铷矿、铟矿、自然硫、伴生硫、天然碱*、碘、滑石*、水泥配料用板岩、石膏* 9
第四位 泥炭、砂金*、硅灰石、长石、建筑用砂、透辉石 6
第五位 天然气*、硒矿、制碱用灰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黄土、云母、岩棉用玄武岩 7
第六位 铬矿*、钴矿、汞矿、熔炼水晶、玉石 5
第七位 锡矿*、稀土矿* 2
第八位 镍矿*、磷矿* 2
第九位 铅矿*、铂族金属*、镉矿、菱镁矿* 4
第十位 砷、水泥配料用泥岩 2
合 计 54
*为该矿种列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主要地位的45种矿产之中。
截止2001年,全省65种矿产资源(不含石油、天然气、水气等12种矿产)的潜在总值为172489.91亿元。 约占全国矿产潜在总值的七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柴达木盆地盐湖中的盐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巨大,仅钠盐潜在价值就达122347.54亿元,潜在价值超千亿元的矿种有钠盐、镁盐、芒硝、锂、煤、钾盐、石膏等。
目前,青海省已开发利用并有一定经济优势的矿产为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铅锌、金矿、铜矿、石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锂、锶、银、钴、石膏、芒硝、硅灰石等,这些矿产较好的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
㈨ 在青海发现可燃冰,约350亿吨油当量,
hen\\\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2145.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