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石油消耗量年度统计
地下储藏量和各国的备用储藏
各个不同的来源对世界上的石油储藏量的估计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计世界的总储藏量为1.26兆(万亿)桶(1717亿吨),同年英国石油公司的估计为1.148兆桶(1566亿吨)。《科学》甚至估计世界总储藏量为3兆桶。今天已经确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术能够经济地开采的储藏量近年来甚至有所上涨,2004年的数据是目前最高的。由于每年的开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东、东亚和南美洲的储藏量有所下降,同时非洲和欧洲的储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预言今天的世界储藏量还仅够用50年。但由于过去就已经有过类似的预言,而且这个预言从未实现,这个数据也被人戏称为“石油常数”。2003年最大的石油储藏位于沙特阿拉伯(2627亿桶)、伊朗(1307亿桶)和伊拉克(1150亿桶),其后为阿联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批评者怀疑这些数据,他们指出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国家篡改它们的数据,此外许多国家虽然每年开采大量原油,但其数据始终不变,这说明这些数据已经陈旧了。有些专家认为21世纪初人类将到达哈伯特顶点,这时开采量将达到顶峰,此后开采量无法继续提高,由于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油价将高涨。
因此许多国家备有短期的储藏来防止短期供不应求导致的危机。欧洲联盟的国家必须拥有足够90天的备用储藏。
开采状态
石油开采国家至今为止人类一共开采了约0.9兆桶石油。大多数储藏是在1960年代发现的。2005年的年开采量为304亿桶(相当于每天0.833亿桶)。
最大的石油开采国列表
资料来源:美国政府能源统计
以下排表按照2004年开采量排列:
沙特阿拉伯(OPEC)—1037万桶每日
俄罗斯—927万桶每日
美国1—869万桶每日
伊朗(OPEC)—409万桶每日
墨西哥1—383万桶每日
中国1—362万桶每日
挪威1—318万桶每日
加拿大1—314万桶每日
委内瑞拉(OPEC)1—286万桶每日
阿联酋(OPEC)—276万桶每日
科威特(OPEC)—251万桶每日
尼日尔爾利亚(OPEC)—251万桶每日
英国1—208万桶每日
伊拉克(OPEC)2—203万桶每日
1这些国家已过开发顶峰期
2伊拉克虽然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但从1998年开始其开发量不包括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开发量中
石油出口国家以下列表是按照2003年石油出口量排列的:
沙特阿拉伯(OPEC)
俄罗斯
挪威
伊朗(OPEC)
阿联酋(OPEC)
委内瑞拉(OPEC)
科威特(OPEC)
尼日尔爾利亚(OPEC)
墨西哥
阿尔及利亚(OPEC)
利比亚(OPEC)
消费
石油进口国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为约8400万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国为美国(2010万桶每日)、中国(600万桶每日)、日本(550万桶每日)和德国(270万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长率为2%。
工业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耗量为26桶,德国为11.7桶,中国为1.7桶,印度为0.8桶,孟加拉国只有0.2桶。
② 出口额想要达到1万亿美元,印度能出口什么
出口额想要达到1万亿美元,印度能出口的东西挺多的。出口一些化妆品以及一些瓜果蔬菜等等。比如印度是一个消费性国家,可以促进国外的朋友多来印度来消费,并且拉动印度的经济增长。
然后,印度又新增了对石油需求,其需求量都超过了中国,同时印度的经济检测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的失业率已经升至了7.2%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水平,以及印印度的总理莫迪,他的他的改革政策的确使人感到失望,而且对于本国经济已经变得疲惫和脆弱了。
③ 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是沙特阿拉伯。2014年,沙特日均出口石油779.5万桶。
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长期雄居世界石油产量冠军宝座,仅仅是在2009年、2010年由于人为压产而略低于俄罗斯。据预测,未来10年全球石油年产量将大于40×108吨,沙特石油年产量可达5.4×108-5.5×108吨,占全球石油产量的14%左右。沙特2005年原油出口量约为3.6×108吨,占世界的17.78%、中东的42.66%。预计未来10年沙特石油年出口将达3.8×108-4×108吨。
沙特石油储量高达264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五分之一。
一、中东油区:
中东是石油产量最多的地区。近20年来,除1982至1988年等少数几年外,中东地区的石油产量一直是世界最多的地区。中东年出口量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1/3,其石油产量的80%以上用于出口。
二、世界产油国:
世界上产油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中东的国家,而是美国(除2000年外)。2001年,中东地区平均每天生产石油达2252万桶,占世界日均总产量的29.23%;石油产量居全球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1.63%)、沙特(11.33%)、俄罗斯(9.46%)、伊朗(4.95%)和墨西哥(4.7%),合计占全球产量的42%。
世界10大石油出口国 根据欧佩克最新统计,分别是: 1、沙特阿拉伯 2、俄罗斯 3、伊朗 4、科威特 5、尼日尔爾利亚 6、瑞典 7、阿联酋 8、印度尼西亚 9、巴西 10、伊拉克。
④ 印度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1990—2003年,世界初级能源消费从81.17亿吨当量增长为97.41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1.4%,同期印度初级能源消费从1.93亿吨增长为3.45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4.6%。印度在世界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2.38%跃升至3.54%,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之后的第五大消费国。
2003年印度初级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电的比例分别为53.4%、32.8%、7.8%、4.5%、1.2%。印度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基本能够实现自给,但石油资源较为短缺,必须依赖进口。2003年印度原油消费1.13亿吨,国内生产3670万吨,进口8200万吨,进口石油所占的比例超过70%。
20世纪80年代初石油产量年平均达600万吨,1992年达1500万吨,1985年印度石油需求量为5000万吨,国内产量2000万吨,进口石油约占60%,1985年后,加大了海上石油开采力度,进口总量逐年减少,目前已减少到20%左右。
印度政府对海上油田开发总投资约200亿卢比,油气开采累计为印度政府增加了8000亿卢比以上的财政收入。在1985—1990年第七个5年计划期间,印度政府给石油工业投资300亿美元,将年炼油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海上油气开采促进了印度海洋技术的发展,在近海油气服务方面,一段时间印度在采油平台、供应船、动力定位船、检修平台的潜器等全部从国外引进,现除动力定位船、潜器之外,印度已能制造供应船、货驳船、吊驳船等设施设备。
印度大部分的石油勘探和生产由石油与天然气委员会承担,印度石油公司也负责印度东北部的石油勘探和生产,该公司以前是缅甸石油公司的伙伴。印度原先不允许国际石油公司在印度石油勘探和生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印度政府已开放陆上和近海地区,以便让国际石油大公司投标。
外国石油公司参与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印度邀请一些海外石油公司帮助其寻找石油。1979年,在孟买高地附近的区域,同雪佛龙国际公司签订了一项勘探合同。但是此合同未取得结果,该公司蒙受了约3000万美元的损失。第二和第三轮投标也令人失望,没有发现碳氢化合物,据说损失约1亿美元。在第四轮投标中,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响应。于是印度政府同美国、荷兰及印度国内的一些集团公司签订了5项合同。1993年又先后进行了第五轮和第六轮投标,接着于1994年进行了第七轮投标。但投标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充分的地震数据。为此,印度政府邀请了一些私营公司进行地理测量。印度政府还提供一些中小型油田和天然气供私营公司开发。国际金融公司已经同意为这些计划中的一些项目提供35%的开发费用。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90年,印度的石油产量不断上升。1971—1993年的平均产量为每年1900万吨。1990年之后,产量开始下降。1994年产量为1540万吨,这是连续第3年下降,1992年和1993年分别下降11%和16%,但孟买高地的产量仍占原油总产量的近60%。
1975年孟买高地油田的发现,以及近海石油生产的开始,使印度当时在石油方面可以达到自给。但是过度开采导致一些油田的严重损坏,最终使大量油井关闭,产量下降。1993年,原油总产量下降了11%,这主要是由于阿鲁纳恰尔邦的产量减少。但在1990—1993年连续4年产量下降后,1994年石油生产稍有改善。在印度的南部沿海地区,人们也认为具有近海石油生产的美好前景。1994年,在克里希纳—戈达瓦里地带内,在拉瓦油田的两口油井开始产油。这些油井的目标是每年生产40万吨原油。也是在1994年,在孟买高地的两口近海油井开始启动,目标是每年生产797万吨原油。在同一地区的尼拉姆油田,那里有多达6300万吨的石油储量。
自1986年以来,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86年的1400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3050万吨,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1%。进口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内石油生产量下降所致。1990—1993年的进口量每年增加19%,而国内生产则下降10%,据印度一份官方报告称,1994—1995年,原油进口量估计为2400万吨,其中1600万吨是根据定期合同进口的,800万吨则从现货市场上取得。印度分别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进口600万吨原油的定期合同,同科威特签订了进口450万吨原油的合同,同伊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别签订了进口300万吨和200万吨原油的合同。
在70—90年代中,印度石油产品的生产和消耗不断上升,1971年生产约1700万吨,1994年上升到约5100万吨。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印度比较先进的炼油能力。1993年石油产品的产量为5040万吨,比1992年增长了4.2%,这种增长,主要归因于生产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了生产能力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印度的石油产品中,柴油占总产量的53%以上,而轻油和重油的比例分别为20% 和27%,随着对柴油需求量的增加,炼油厂已调整了它们的产品结构,以获得更多的柴油。1993年,柴油、轻油、重油的产量分别为2700万吨、1000万吨、134万吨。1991—1993年,这3种油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2%、-0.16%和4.33%。
在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产品的消耗平均年增长率约6%,但1991—1994年下降到3%。石油产品的消耗量,1971年为1910万吨、1981年3230万吨,1991年5770万吨,1994年达到6330万吨。柴油的消耗量,1986年约2400万吨,1994年达到3800万吨。高速柴油和煤油是两种最重要的柴油产品,它们保持最高的消耗量。1994年高速柴油和煤油的总消耗量为3450万吨,其中仅高速柴油的消耗量为2580万吨。轻油的消耗量从1986年的680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1050万吨。车用汽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是轻油中最重要的产品。1993年,液化石油气和车用汽油的消耗量分别增加了8%和6%。国内部门消耗的液化石油气占总消耗量的85%,而且这方面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重油的消耗量,1986年达1020万吨,1994年为1200万吨。但在90年代,其消耗量略有下降。这种下降是由于燃料油的消耗量较低导致的。肥料和化学工业是燃料油的主要消耗者。1992—1993年,含磷化肥的产量下降了22%。在第八个经济计划期间,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估计每年增加6.8%,1996—1997年每年8000万吨左右。有人建议本国供应其中大部分需求,另外的进口弥补。印度石油产品的国内销售由4家公司进行,它们是:印度石油公司、伯哈拉特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印缅石油公司。国营石油公司占润滑油市场的85%。许多跨国公司,如ELF公司、卡尔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等,已同一些国营石油公司合资,利用已有的市场网络。私营部门也可以在炼油工业投资。
天然气在印度一次能源(指商品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很小,1991年仅为2%(世界平均水平为20%)。如果把木柴、农业废料和畜力等传统能源(传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35%)也加入计算,天然气所占比重就更小。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印度的天然气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公司经营的,大约90%的天然气为印度石油公司(Oil India Ltd)和石油天然气委员会(Oil and Natural Gas Commission)所生产,是印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印度石油公司是印度第一家生产和供应天然气的公司,但其作业仅集中在一个地区生产。
1987/1988财政年度以前,印度生产的天然气主要是伴生气,从1988/1989年度起才有大量非伴生气,即游离气投入生产。各产区生产的天然气组分不同,但甲烷均在80%以上。各产区的天然气,不仅探明储量、生产水平、利用状况和政府政策有显着不同,而且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价格亦有巨大差异。
印度的天然气用户可分两类:约定用户和临时用户。天然气生产者通常与前者签订有中期合同,保证最低供应量。有多余的天然气则供应后者。由于各地区天然气储量、伴生气在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需求量、用户数量、基础设施等的不同,因而天然气产量和利用率也不同。
印度的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甚小。1988年的产量大约为1100万吨油当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0.7%。但印度的天然气产量增长幅度比其他能源大。20世纪80年代,天然气产量的年增长率约为19%,而原油仅为10%。不过,天然气是在80年代末才开始加速生产的,而在70年代,其年增长率只有5%。1987年以前,印度生产的天然气大部分为伴生气。70年代初,天然气利用量大约仅占天然气总量的50%。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有所改善,利用率提高到60%。自1986年起,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到70%,相当于大多数欧佩克国家的水平。
三个主要天然气产区,即阿萨姆邦、古吉拉特邦、孟买高地(海上),1988/1989财政年度的产量在印度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10%、73%。
印度的天然气价格一直很低。60年代初印度石油公司开始生产天然气时,几乎找不到天然气买主。因此当时仅以每千立方米8.83卢比(约合1美元)的低价向一家国营电力局和另外几家用户供气。后来又以每千立方米42.38卢比的价格向一家化肥公司供气。这种价格一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原油价格暴涨时。1974年1月,出售给电厂的天然气价格升至每千立方米35.31卢比,1976年1月又提高到70.63卢比。出售给化肥公司的天然气从1975年1月起上升至每千立方米150.06卢比。油气委员会在古吉拉特邦销售的天然气的价格则高一些。
历史上,印度的天然气价格,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区别,对不同用户也相差甚远。由于没有统一的价格体系,天然气生产者不得不与消费者逐个谈判,以确定价格。而这样,往往引起纠纷。鉴于这个原因,印度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天然气价格体系,并从1987年开始执行。统一价格体系的基价以南部地区天然气的生产成本为基础。南部地区是一个新开发的天然气产区,因此其成本可被视为长期边际成本。此外南部地区生产的天然气为非伴生气,因此价格中可包含全部勘探、开发和设备成本。根据这个原则,在登陆点的海上天然气价格和陆上天然气价格定为每千立方米1400卢比,其中不包括运输费用。加上运输费用,HBJ管道沿线的天然气价格为2250卢比。这一基价适用于热值为每千立方米8500~10000千卡的天然气。价格中不包括各项税收。
2001年3月印度政府制定了《2025年印度油气发展规划》。这一远景规划制定了未来25年印度在油气领域政策的基本框架。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为实现远景目标而采取的中长期措施。
规划指出,油气勘探开发部门在以下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加强已勘探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加强对未勘探各地质盆地的勘探力度,提高已探明储量的开发效率,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过去,印度的石油勘探工作主要由上游国家石油公司,如印度国家石油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在政府授权控制的各自区域内进行。从1993年开始,为使私营企业、印度与外商合资企业以及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有效勘探,印度政府开放了石油勘探区。到2005年印度25%以上的沉积盆地可望得到勘探。
印度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投资3亿美元来提高大型老油田的采收率。在优先实施该计划的油田中包括位于西海岸的巨大的孟买高地油田,已于2001年1月开始实施。印度的上游石油公司为那些愿意与印度携手康德油气勘探、提高印度本国油气产量的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广阔空间。不过,国营石油公司在印度油气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印度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尤其油气供应与安全方面,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起着关键性作用。
不仅招商引资,而且印度政府还要扩大在海外的石油权益,印度政府一贯鼓励国营和私有石油公司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印度曾与俄国M/s Roseneft签订了一个长期协议,涉足库页岛和越南一个海上气田。
这些年来,印度的石油天然气及石油产品市场逐步开放,以便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量,解决能源问题。同时印度的能源企业也会积极向海外扩张,在国际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
⑤ 印度是石油大国吗
是。
印度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是石油进口大国。在双边贸易中,印度购买价格高的美国工业产品,估计发展前景有限,农产品价格低,美国也扭转不了多少逆差,况且印度也是个农产品出口大国,进口幅度有限。
印度人口多,经济发展也迅猛,它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20年,虽然疫情严重,各种封锁隔离,影响石油消耗,印度石油消费总量下降了10%以上,最终达到1.934亿吨。
美国现在是石油净出口国,2020年净出口量为平均75.1万桶/日。如果按照9月22日美国纽约原油交易所价格72.23美元/桶算,一年出口额刚好平抑逆差。
石油消费伴随印度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美国能说服乌克兰,波兰进口自己的液化天然气,而减少进口旁边俄罗斯廉价油气,如今印美贸易逆差过大,这将是美国减少逆差很重要的一个办法。
⑥ 近两年各国原油产量排名
大部分数据基于2008年6月的世界概况[1]。注意石油产量指钻井作业每天生产的原油产量。这不应和石油供应量混淆,石油供应量通常是指市场供应的多种类型的石油产品和非石油产品(像天然气和生物乙醇)。
尽管中国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国,国内产量仍不足。中国海外寻油的路途依然艰辛。
国土资源部网站昨日引述相关数据称,2009年中国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4%。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约为1.894亿吨。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排名为:俄罗斯以4.96亿吨位居第一,随后为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中石化(600028,股吧)集团一位内部管理层表示,俄罗斯石油产量霸主地位在十年内将很难改变,因为它基数太大,但今后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幅会很小,“俄罗斯与中国一样,不少油田已老化。”
对沙特来说,能有这么高产量主要归功于海外市场开拓,该国大部分原油对外出口,去年1到11月沙特向中国就出口了3700万吨,同比上升12%,2010年对华出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中国能在去年超过伊朗挤入前四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伊朗产量下降了4.3%,尽管中国相比2008年产量也递减了0.4%,但降幅要小于伊朗。伊朗去年原油产量为1.86亿吨,比中国少了300万吨,排第五。第六至第十分别是墨西哥、加拿大、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不过,中国1.89亿吨的产量相比巨大的需求还差了一半以上。
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计算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需求量的简单方式是把产量和进口原油量相加。”按上述方法本报记者测算发现,去年中国石油需求量达3.93亿吨(全国原油产量1.8949亿吨,进口原油量2.0379亿吨),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只生产了48%左右的原油,其他都要来自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内去年实际原油产量增幅也低于需求增幅。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上述专家告诉记者,“这三四年间原油产量增量都徘徊在1.8亿吨到1.9亿吨之间,年增幅是1%到2%。现在还很难说2015年是否可能达到2亿吨。”而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约5%以上。对此,中石化集团内部一位管理层说,中国去年有1360万辆的汽车销量,除去少量报废车,等于每年新增2000多万吨原油需求,“这相当于原油需求增加5%。”
中石化上述管理层强调,5年内中国原油产量想要超过美国(2.67亿吨)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原油产量属于稳产,而不是大幅增产,能保证在1.8亿吨以上已很不容易,“2009年估计中石油会在原有1亿吨产量基础上略微下降,中石化2008年产量为4100万吨,去年约小幅增加3%到5%;中海油增幅更大些,可能是10%,但它基数太小。”中海油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华2月3日曾预计,公司2009年可实现净产量为2.26亿~2.28亿桶油(约合3100万吨)。
即便是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中国国内原油生产增量也极为有限,中石油就是一个例子:2006到2008年,中石油只是以100万吨/年的增幅实现着“小步慢走”。
中石化上述管理层表示,国内每年新增原油需求基本都通过海外进口解决。去年中石化获得了瑞士油企Addax的全部股权,可一次性增加700万吨石油资源,预计2009年中石化总海外权益产量达1200万吨;中石油现有海外石油权益产量为3050万吨。
⑦ 世界石油供需现状与趋势
1、全球石油储量充足
石油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十分有限。当前,全球石油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根据BP公司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2-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储量变化并不明显。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324亿桶,与2012年相比仅上升了2.81%,但总体来说储量较为充足。
综合来看,全球石油储量充足,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量、消费量均有下降。预计未来随着全球疫情好转,全球石油产销量将恢复增长。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⑧ 印度的经济整体情况与分布
2007年,受卢比升值和物价上涨影响,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9.1%、9.3%、8.9%和8.4%;预计2007-08年度(2007.4.1-2008.3.31)经济增长8.9%,增幅比上年度回落0.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印度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投资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2007年4-12月,消费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其中,非耐用消费品增长8.4%。投资保持快速增长,4-12月,投资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0.2%。2、第三产业快速增长。2007年印度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长都超过10%,2、3和4季度,贸易、酒店及通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11.4%和11.3%,金融、房地产及公交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10.7%和11.6%。3、工业生产增长放缓。2007年4-1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幅回落5.8个百分点。制造业回落较多,分别回落2.6和6.1个百分点。木材和木质家具、基本金属、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生产增速依然较高。4、物价涨幅高位回落。2007年印度物价呈高位回落势头,四个季度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4%、5.3%、4.1%和3.4%,其中3月份上涨6.6%, 10月份上涨3.1%,分别是近几年来的最高和最低水平。目前价格涨幅有所抬头,11、12和今年1月份同比分别上涨3.3%、3.8%和3.9%。二、2008年经济发展展望当前,对2008年印度经济发展趋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国外媒体认为印度经济不会与美国经济“脱钩”,也会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冲击。经合组织、瑞士银行最近都表示,2008年印度经济增长将回落。美国花旗集团在《2008年亚洲经济展望》中指出,印度具有10%以上的经济增长潜力,但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对经济增长形成了长期障碍,如果全球经济恶化,短期内印度经济将面临风险。二是印度国内经济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印度没有影响,经济仍能保持9%的快速增长。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说,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变数的时候,印度政府会适时迅速的调整经济政策,维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政府有信心让经济增长接近9%。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摩泰克表示,2008-09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将增长9%,并可持续5年。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因为国内和国际都看好印度经济前景,预期2008年印度股市将继续上扬。印度财经类媒体也普遍认为,2007年虽然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仍然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了实现2008-09年经济发展目标,印度政府确定了发展农业和制造业、鼓励引进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1)加大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最新公布的新财政年度总预算案承诺,免除农民积欠国有金融机构的约5000亿卢比(约合128亿美元)债务,政府还将提供1000亿卢比(约合26亿美元)的特别资金帮助农民偿还抵押贷款,两项优惠措施将使400万农民受益。另外还提出了30余项优惠措施,包括兴建水电及灌溉渠道、补贴肥料及种子采购费用、增建农村医疗与教育设施等。(2)大力消除引进外资的障碍,引导外资流向能创造更多就业的领域。最近政府公布了调整后的外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技术薄弱的行业,如允许100%外资进入钛矿开采和飞机维护企业,将货运和特许空运航线的外资限额从49%提高到74%(民用航空外资比例仍保持在49%),政府所属石油、天然气精炼企业的外资比例从26%提高到49%,允许金融部分领域的外资占49%。但对沃尔玛、家乐福等外国零售巨头进入印度的政策仍未放宽。另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能源建设以及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制造业,争取成为制造业大国,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当前,印度经济要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一)外资监管近几年,外资进入印度的速度很快,2006-07财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160亿美元,2007-08财年有望达到260亿美元。2008-09财年,政府希望超过300亿美元。目前,印度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最受欢迎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仅排在中国之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投机资金流入。外资的进入使印度的一些实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汽车行业成为世界第五大商用汽车生产国,亚洲第四大汽车市场。2007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印度的汽车产量比上年提高68%,2008年计划在印度建设第二家厂,预计2010年销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2007年奔驰汽车在全球的销售量比上年增长22%,戴姆勒公司决定投入6700万美元在印度建厂,每年生产5000辆奔驰汽车。除此之外,福特公司计划投资5亿美元,菲亚特,铃木等厂家也有投资意向。不断涌入的外资也给印度带来很多问题,如卢比升值,股市风险。2007年印度股市异常火爆,股指屡创新高。3月5日印度孟买敏感30指数收盘12415.04,为全年最低,12月12日达到年内最高点20375.87,上涨64.1%。5月29日市值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继中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股市发生了4次大的波动,分别是7月25日-8月23日累计下跌10.2%,10月17-22日下跌7.5%,11月1-22日下跌6.6%,12月13-19日下跌6.3%。在股市大涨的同时,汇率也大幅上升,10月11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达到39.27:1,创下199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与年初相比卢比累计升值超过12%。为稳定股市,政府欲采取措施抑制热钱流入,却引发股市更剧烈的振荡。10月17日,因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禁止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参与凭证类的衍生产品建议后,敏感30指数一度暴跌9.2%,为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外资撤离约17亿美元,股市交易被迫暂停一小时。当天卢比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两个月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至39.96:1,印度财长不得不紧急出面安抚市场情绪。尽管政策未能出台,但最近印度仍然表示,要稳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同时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和金融风险。(二)通货膨胀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不少经济学者认为印度央行可能会在今年1月29日的议息会议上宣布下调利率,但央行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比经济增长放缓的威胁更大,因此继续维持基准回购利率在7.75%高位不变。目前通胀上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由于印度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食品价格的上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虽然政府对燃油等商品进行价格补贴(2006年6月以来,零售燃料价格没有出现增长)对抑制通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截至1月26日当周,批发价格指数上涨4.11%。而受财政压力影响,政府今后有可能减少燃油补贴,2008年物价涨幅有可能扩大。(三)高利率高利率是印度经济加快增长的不利因素。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遏制通胀,印度央行从2004年10月开始连续9次加息,使贷款利率处于高水平,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印度第二大摩托车公司销售量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今年1月份下降16%;消费者购买汽车和洗衣机的数量减少,一些人推迟了房屋购买计划。贷款增长放缓的现象已经出现,在截至今年1月的12个月中,印度的贷款额增长22.6%,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今年初印度财长呼吁印度央行减息,改变贷款和投资增长放缓的局面,2月11日印度国有银行降低优惠贷款利率25个基点至12.5%,房屋发展金融公司、印度抵押贷款公司等多家银行也下调了贷款利率,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扩大。
⑨ 印度的石油气进口量突然超越中国了吗
英媒称,印度本月料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国,因为印度在国内推动居民在做饭时采用液化石油气替代柴火和牲畜粪便。
12月27日报道,汤森路透Eikon的船运数据显示,12月运往印度的液化石油气将达到240万吨,首次超过最大进口国中国230万吨的进口量。
虽然这只有中东出口规模的一成,但美国液化石油气正变得越来越有价格竞争力。
得克萨斯州蒙特贝尔维尤出口中心的丙烷报价,扣除运费后每加仑99美分(每吨516美元)。当前沙特的合约价扣除运费后为每吨590美元。
美国供应商已经大举进军日本,目前能满足日本半数需求。
⑩ 印度现状是几年前的中国
最近大家都挺关心印度的,可是总有空口无凭或是片面的遗憾。前些日子与人讨论中印实力,找到些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篇。望诸君看后顶帖~资料比较老了,愿诸君帮忙更新啊~~铁血没法写网址,本来数据都有出处的,全部来自非中国的网站,以国际组织或欧美主流媒体网站为主,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中印比较之争由来已久。以下收集的这些资料都有出处。并非捏造。事实和无偏见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看两国的人口:
印度在2003年达到10亿5千万
中国在2003年为12亿9千万。
国土面积对比
印度:329万平方公里,期中陆地面积297万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期中陆地面积932.6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领土面积应该是资源拥有量的一个很好指标。而且中国的领土地形复杂。矿产比较齐全。当然我不否认中国的人均资源也很丰富。但比印度还是强很多。
移动电话
印度: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中国2003年底拥有2亿70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全年新增6000万。
固定电话:
印度:2003年底印度才有42百万用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中国的固定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数量相近。大约260百万用户。
网络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我相信少的可以忽略不计。
钢铁(一项反映基础建设的重要指标)
印度:印度2003全年的钢铁消费量2800万吨(印度2003全年产量产量3600万吨,而且印度是一个钢铁的净出口国,这一产量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亿2500万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消费的钢材是比日本和美国加起来还多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建设的重要指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被中国用于建设。
印度: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无论如何要比55%小很多吧。因为它在和日本、美国、欧洲。。。。其他100多个国家才用了45%的水泥。
高速公路(基础建设指标)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或120)达到了30, 000公里,并且以每年4, 600 KM的速度增加。
印度:印度2003年才开始他的第一个高速公路计划。
最新的一条新闻,印度准备在2020年建成15,766公里的高速公路。精确到个位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石油(自然资源指标)
印度: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印度领土才中国的1/3左右。资源比中国少了很多,不得不即将面临比中国更严重的资源危机。
中国: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亿6000万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识字率
印度:大约有30%的印度男人不能读报纸,50%女人不能读报!这就意味着:40%的印度人不能读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少于16%的中国人不能读报(其中大多数是在过去错过了教育机会的老人)
耕地面积:印度主要是平原,气候湿润。拥有比中国多得多的耕地。
中国:52万5千8百平方公里
印度:59万平方公里
粮食产量:
印度:虽然印度的耕地比中国多。但印度2003年生产2亿2000万吨粮食(归功于好的天气)。就这个水平,但国际上印度农业的绿色革命名声却很响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4.5吨粮食(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还是一流的)。最高记录是5亿吨。即使这么高的产量,世界上叫的最响的还是中国的可能的粮食危机。我们这么多的粮食还不够吃。我难以理解印度的那点粮食却养活那么多人。就我所知,印度还很自豪他们是粮食净出口国呢。可能他们都是素食主义者吧。
经济成份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经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的工业规模至少是印度的四倍。由此可见印度的工业水平是多么可怜。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中国一年工业的增长量就是印度工业总产出的3/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2003年第三季度GDP10.4%的高增长主要来源于去年印度遇到难得的风调雨顺。农业增长16.9%。这种农业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
;
软件产业
中国的软件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印度大致相当,不同的是中国的公司依靠国内市场,而印度和周围的大国相比基本上没有IT市场。中国公司的规模要小点。但中国拥有自己的软件品牌和市场,比如:金山,瑞星(反病毒), 江民 (反病毒), 红旗(Linux操作系统), WPS ( 办公软件), 用友(企业软件), 金碟(企业软件).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PC。很难想象这点PC销售量的国家居然号称世界第二的IT强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超过小日本,仅次于美国。我们从来不说自己IT世界第二。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总是说它是世界第二大IT大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联想2004年生产了一台更加强悍的超级计算机(为上海生产),世界排名第3或第4。
因为巨大的市场和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中国开始着手建立国际或国内的技术标准。我们知道比起简单生产和制造,自己的技术标准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创造价值。
也许我们的路还不平坦,我们在扎扎实实地进步。我也在此提醒我们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进步要支持!简单的生产和制造是有极限的,但技术市场是无限的。技术的进步才是国家真正的进步。
2003年W i p r o和
I n f o s y s(这是两家印度最着名的IT企业)的收入之和(W i p r o大约13.1亿美元,I n f o s y s大约10.6亿美元)才23.7亿美元。但中国的华为,一家就大约3.2亿美元。中兴,也有大约19亿美元。
腐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即便印度宣称它是一个民主国家,但他的腐败比中国更为严重。
中国政府近年来对腐败的处理非常认真。
另一项研究报告也说明印度的腐败要比中国严重
你相信民主政治在印度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这点值得那些相信民主万能的人思考。
以下这几篇文章都是同一外国游客同在2000年访问中国和印度之后写的(听起来像个商人)
他在文章上同样描述了印度所谓的民主政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对于他的size我们毫不怀疑:10人口是够大的!但是我不认为一个让少数人享有优先权的国家能称得上所谓的民主。”
生活质量
请看下面来自美国中情局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1000 其中女婴58.93/1000,男婴60.23/1000 2003年)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1000 其中女婴25.65/1000,男婴24.91/1000 2003年)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其中男性62.92,女性64.37 (2003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 其中男性70.33,女性74.28 (2003年)
体育运动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长长的奖牌榜
让我们来祝贺为印度赢得唯一一枚悉尼奥运会奖牌的运动员
艾滋病
印度有大约1000万HIV感染者,印度政府声称只有450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据BBC报道,中国有大约100万
但我们从来听说的都是中国的AIDS失控。
46%的孟买普通人口携带有传染性性病(HIV最主要的传播因素)。
国外援助
中国从50年末至60年代初得到苏联的援助,此后中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印度得到苏联和西方国家长时间的援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可以想象一下,没有这些援助,印度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国也帮助了很多其他国家,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非洲国家这么喜欢中国的原因。
外汇储备及外债
印度:外汇储备<外债
印度拥有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而在2003年底印度的外债达到了1120亿美元。有人形象地说印度是用高利贷借来的钱,再放到家里摆阔。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外债只有1600亿。外汇储备>>外债
资料显示: 中国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发展得比印度快得多。在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前印度要比中国好得多。但是中国的GDP在上世纪70年代赶上了印度。
每年的GDP统计:(因该是基于购买力)
Country...1820....1870....1913....1950....1973...1998
China.....600......530.....552.....439.....839...3,117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India.....533......533.....673.....619.....853...1,746
在过去的20年里印度经济年均增长6%,相比之下,中国为9%。与此同时,印度的人口增长率是中国的两倍(印度1.7%,中国0.8%)。我相信,长此下去,印度在人口数量上赶上中国是很现实的。
在中国完全不存在家庭歧视。女性有平等的权利。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有比汉族人享有更多的优惠权利。在印度这可能吗? 印度的种姓制度就压抑了大多数的印度人。
很多人说印度拥有非常好的社会制度。这有用吗?在过去(40年代)印度比中国拥有更好的经济地位,现在呢?
以上的链接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我收集这些资料的目的是想给大家展示事实,因为我从杂志和网上看到了太多这样的论调:印度比中国好…….印度比中国更有潜力…….
废话.... 废话…….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让我们听听一些重要的高级别的印度官员的话:我们的导弹可以打到中国的….地方,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很多此类针对中国令人厌的烦噪声充斥着国际社会,他们要么来自印度要,么是印度人写的。
我祝愿印度人民尽情享受他们的美好生活并且有所进步,但我并不喜欢印度人傲慢,毫无根据地指责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
你们印度人听到过中国政府或者中国的新闻说:印度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比印度强吗?没有!我们常听到的是:印度在IT领域做得比我们好。中国也从来没说过:我们的导弹可以打到印度,甚至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现在和将来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信条是:我们落后(当然不是落后于印度),所以要更努力的去干,时不我待。中国总是找出自己和其他国家的差距,然后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