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与二战局部战争的关系
石油可以成为战争者的一大掠夺目标:德国入侵当时的东欧国家为的就是他们国家的石油,还有入侵非洲,为的就是那些丰厚的石油,日本出兵南亚目的也是为了掠夺那里的石油橡胶和矿产的资源
石油的提炼也与战争胜负有直接关系:德国后期工业被毁严重,飞机军舰等油料供给不足,飞机不能起飞上天,结果更恶化了他的战争形势,日本油料不足严重影响海军军舰的航行,大和的自杀任务东凑西凑也只凑到了单程的油料。
Ⅱ 求助军事大神。二战日本石油80%依赖美国,后来美国断了供应石油给日本。为什么日本一定要攻打美国
我觉得二战期间日本攻打美国的珍珠膏石油方面儿,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日本考虑到医院体检,美国着名的时候都是等德国体力消耗完了才出击,二战美国一定要参与了不能给美国机会想一战那要等到日本距离修好差不多了,由美国攻打都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先卖掉你的主要海军力量就想去日本攻打美国珍珠港的主要原因。
Ⅲ 二战石油很重要,希特勒为什么不攻占中东来获取石油
战争中如果没有石油,那么坦克将无法前进,那么德国的闪电战术再怎么厉害,他也需要坦克的推进,飞机在上面做辅助,对地面的技术设备进行轰炸,如果没有石油,飞机飞不起来坦克跑不起来。
在当时的二战中,中东的石油主要集中在伊朗国家,很多的油田还没有挖掘出来,我是为了当时发现的一点石油,而远征中东的话,会得不偿失,当时的世界石油主要集中在美国,苏联、委内瑞拉等国家,中东的石油产量是比较低。
Ⅳ 二战中消耗石油大概多少吨啊!!!!!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石油是武器装备的动力源泉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首先,石油是武器装备机动力的来源。武器装备的机动能都是由石油的化学能转化而来。没有石油,飞机上不了天,舰艇出不了海,坦克、汽车无法行驶。其次,石油是武器装备操作力和控制力的来源。装备操作与控制需要能量,而这种能量大都源自石油。因此,可以说石油已成了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换句话说,离开了石油,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将无法发挥,甚至成为一堆废铁。1942年,英军严密封锁北非德军的油料供应线,造成德军500余辆坦克因断油、不能机动而被歼。1944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和同盟国军对德国80几个炼油厂和石油供应线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轰炸,使德军油料供应严重不足,大批飞机、坦克不能作战。石油是战争的“血液”当人类战争进入机械化、摩托化乃至信息化时代,之所以大批先进的飞机、舰艇、坦克、战车、自行火炮驰骋在陆、海、空立体战场上,发挥着强大威力,一次次赢得战争胜利时,正是由于不停地给装备注入新鲜的“血液”,也正是石油这种特殊的“血液”在战场上流淌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仅为3600万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已达3亿多吨,占各类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38%。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石油的重要性体现得更为充分。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军消耗石油达60万吨,占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60%;42天的海湾战争,美军消耗石油625万吨,占物资消耗总量的70%以上。
石油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
战争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石油绝不仅是简单的后勤保障问题,它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保障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近代战争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二战时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正当巴顿将军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横穿法国腹地,准备全歼德军主力时,油料供应突然中断,机械化部队无法行进,使德军死里逃生。1945年8月,在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动的远东战役中,由于战役准备阶段石油储备不足,加上缺乏运输车辆和储油容器,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坦克集团军在战役第三天就几乎耗尽油料,其他机械化部队也严重缺油,使部队行动严重迟缓,直至日军宣布投降,苏军地面部队仍未到达预定位置。
石油是许多战争的起因和战争打击的目标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石油往往还成为战争的起因和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也成了战争打击与破坏的主要目标之一。1940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石油和控制石油资源。20世纪的四次中东战争,基本都是以石油为背景,为控制和夺取石油资源而发生的。海湾战争是因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之争而引起,而美、英等国的军事介入,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控制海湾丰富的石油资源,以保证其经济利益。美国以反恐的名义积极发动阿富汗战争,除了打击以本·拉丹为首的恐怖主义、推进全球战略部署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准了中亚地区存在的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想借反恐之机在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存在,以达到控制全球和控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目的。
此外,现代战争中,作为战争重要潜力的石油,已成为敌对双方打击与破坏的重要目
标。1980年的两伊战争中,石油及其设施成了打击破坏的重点目标。双方都将对方的油田、油管、炼油厂、石油装运站及其他石油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就伊朗而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为伊朗提炼2/3原油的炼油厂被夷为平地;152个储油罐全部被摧毁或损坏;石油日产量由战前的600万桶锐减到50万桶,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亿美元。伊拉克8个炼油中心一半遭受袭击;出口石油的两个主要港口被严重破坏,无法运营;境内的所有油库及油田均遭袭击,破坏严重;石油日产量由350万桶减到100万桶,出口全部陷于停顿,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消除南联盟的战争潜力,对其油料生产、储存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了精确打击。仅4月13日一天,就轰炸了南联盟的7个油库。空袭结束时,南联盟的炼油能力全部丧失,炸毁或严重破坏了南联盟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民用油库,连接前后方的所有油料补给线被切断,南联盟的油料供应量减少了70%。
有人说,石油是黑色金子,是软黄金;还有人说,石油是大地之血,胜利之血;我认为,石油既是和平的血脉也是战争的血脉。
Ⅳ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战争的走向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50年代的日本原本计划北上进攻苏联,但却因为美国的石油禁运而不得改变扩张方向,随后爆发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轴心国因此未能很好的协同作战,结果就是德军在苏联一败涂地、日军在太平洋实力耗尽。似乎只要日本按照计划进攻苏联,整个二战都会改写。
(南下的诱惑是帝国主义列强开发了近百年的东南亚,而北进能得到的不过是落后的苏联远东)
换句话说,就算日本有了充足的石油资源,也不得不考虑对美英作战,因为很多关键性的资源同样会被它们卡死。比如金属铜的50%、金属锌的60%、铅的92%等等都需要进口,而这些同样是支持战争的必备条件,重要性不亚于石油。只要美国继续带头禁止对日本出口重要的工业资源,联合舰队就仍然要冒险攻击太平洋舰队,然后到东南亚去抢,战争的走向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Ⅵ 二战后为什么石油廉价
二战期间.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各国已经认识到石油是战略物质.根本没有销售一说,全部是自产自用.最紧张的时候,美国的加油战根本没得销售
小日本失败,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美国切断了石油供应.全面封锁了小日本的运输线.
1需求是一方面,战争结束后,需求减少了很多.基本可以说和二战前没什么区别.战争期间.民生科技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全部在军事方面.所以,需求减少了很多
2.势力因素.
二战结束后,主要产油区还是在中东方面.一方面,各国在战争期间,为保证自身需要,对产区设备投入是很大的.象苏联和美国,对石油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当时可以说,完全可以满足全球的需要
再一方面,美英势力在中东的插入.从本质上来说.也不愿意油价的高昂.需要自己去抑制价格.
真正油价高的时候,在60年代,由苏联介入中东后.欧佩克组织受苏联支持造成的,很当时的国际气候有关.
Ⅶ 二战后中东石油提价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经济陷入危机,迫使美国加大资金购买石油,导致美国国家财政陷入赤字危机,对美国极其不利。
Ⅷ 二战期间,假如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战争的结果会发生变化吗
1959年9月26日,在当年日本打了1000米探井的地方,中国1205钻井队又顺势向下多打了100米,这是这100米的距离,发生了质的变化。让我们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庆油田!
在得知这个报道之后,日本人肯定是感到震惊的,只能说是苍天助华不助日。当年他们缺少石油,满世界的找石油,有了石油的支持,他们的战争才能进行的如鱼得水。
我们假设一下,当年若是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战争走向会发生了改变吗?
若是他们发现了大庆油田,肯定就不会拉美国下水了。
当时日本要拉美国下水,最为主要的前提是日本的石油已经快枯竭了,战争没有石油是不行的。
若是他们占领更多的城市,只能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结果。所以,中国的战略纵深度强,是日本不可能胜利的。
就好比一开始战争从上海,打到南京、打到徐州、打到武汉、打到湖南、打到重庆......。
就是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时候,把日本给打败的。
我们可以一路向西搬迁,这就是所谓的以空间换区时间上的胜利。
我们每向西撤退一步,就意味着我们在战略上胜利了一步。最终,战胜日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事实上苏联是战略纵深度最大的一个国家,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没有征服苏联说白了就是苏联的纵深度有优势。
纵深度广阔了,他们的补给线就成为了问题,最终人家反击,他们就必定会失败。所以,即便是日本发现大庆油田了,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扭转的。
只不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们的战争,要打的更持久一些。
Ⅸ 二战后 美国石油危机 是用新政的方法缓解的吗
新政什么的都是浮云,所有新政都是挠痒痒的办法。就像当时美国限制55英里的时速,10加仑汽油什么的,并不能解决大问题,反而让小型的日本车占据市场,为日后底特律破产埋下祸根。石油危机的起因是阿拉伯世界与犹太以色列的宗教问题,所以解决还是从这入手,当时美国努力使得埃及和以色列在戴维营签署停火协议,并且财政部长Simon飞到沙特,达成用美元交易石油的协议。从此,一举奠定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并开始绿纸换石油的绝妙点子。到最后,全世界打仗完了油价飙升,美国只要多印几张美元就行。
Ⅹ 二战的时候,主要的原油产区有哪些,对战争有影响吗
石油这个被称为工业的血脉,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它都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尤其是在大型的战争中石油的作用,国家所储备的石油资源的多少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我们都知道中东是现在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地区,带在二战时期尽管中东也生产石油但他不是石油的主产区,在二战时期世界的石油主产区集中在美国,苏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罗马尼亚以及南洋等地。也就是说中东地区在这个时期里所产油的比例是比较少的,它所占世界石油总产量仅为5%。而这也就间接了为什么德国当时在极度缺少石油的情况下并没有去攻打中东,因为德国人对中东石油的渴望度并不及德国对苏联的渴望度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