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船在海上泄露,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危害
美国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在法国布列塔尼搁浅,船上22万吨原油倾流大海,污染海滩160余千米。那么,为什么海上石油污染危害巨大呢?
海面被石油污染,上述危害会很快发生。不仅如此,它还会长期影响污染海域,严重的可延续数十年。海面大面积的浮油,将降低表层海水阳光的接受量,从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数量减少。这样,以之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整个海洋生态平衡被破坏,严重影响渔业和养殖业。另外,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会长期潴留于海洋动物体内,如人吃了这些海产品,将损害人类健康。
可见,石油污染确实危害巨大。但当前一些产油国因运输和贮存屡出问题,致使流入海洋的石油数量大、次数多,例如海上油井溢油、运油船舶遇难、船舶和油轮洗舱的含油污水、沿海炼油厂和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等,都将带来大面积的海洋石油污染。
B. 开采深海石油会污染海洋吗
会的。据权威人士介绍,中国大部分海上采油都在泄漏,只是泄漏多少的差异。海上采油很容易污染环境的,而只有出现大的污染比如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才会出来报道,小的泄漏化学方式很容易解决掉
C. 什么是世界海洋石油安全环境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孕育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和空间资源,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的情况下,海洋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在人们疯狂地从大海中捞取利益的同时,海洋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其中石油污染表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石油的发现和使用,石油污染相伴而生。从1859年德雷克在泰特斯维尔钻出了第一口油井以来,石油污染开始表现。人们对石油重要性认识的加强和连续的战后石油危机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大量石油的开采、运输和使用等使海洋石油污染空前严重。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200万~1000万吨,由于航运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万~200万吨,其中1/3左右是油轮在海上发生事故导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国海上各种溢油事故每年约发生500起,沿海地区海水含油量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严重。
海洋石油环境污染主要是海底石油开采污染和油轮污染。
一、油轮
船舶污染主要是船舶压舱水、洗舱水排放和油轮失事事件(触礁、碰撞、搁浅等)。油轮作业排出的压舱水和洗舱水,通常含油3%~5%,以前这些含油废水大多直接排入海中,入海的油量可达百万吨,几乎接近总污染量的一半。后来,大多数油船实行了“洛特”(Lot)规定,对废水中的油进行了回收,因而对海洋的污染减轻了。然而,多年来的调查仍表明,海上油运交通线水域的油污染一般要更严重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000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在两伊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油轮遭到袭击,大量石油污染海湾。如图39-1所示,污染后的处理,工人们将砾石装桶,然后用高压喷枪来清除油污。
图39-4漏油事件所引起的海洋生态灾难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达400万加仑计算,再漏油3个月,就相当于漏出约3.78亿加仑,“这可能成为和平时期(全球)最严重的漏油灾难”。英国石油公司(BP)利用“灭顶法”堵塞墨西哥湾油井失败。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石油持续从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产生的黏稠混合物很难燃烧,甚至很难清理;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诞生地;海岸线上有大量很难清理的沼泽。大风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和周围各州。这里有三种类型的海滩:砂质海滩、岩石海滩和沼泽海滩。例如佛罗里达州的砂质海滩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难清除的是沼泽地上的浮油,这里是深水地平线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尔表示,沼泽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尝试会对它造成严重破坏。浮油一旦渗入,必须砍掉沼泽上的草才行。不过它还能渗透到土壤下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细菌必须有氧气才能产生作用,在沼泽地的土壤里,它们没有足够氧气进行这一过程。此时正值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最易遭受破坏的阶段。飓风季6月即将到来,专家相信到时浮油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尽管这听起来似乎与直觉不符,但是一场大风暴将有助于驱散和冲淡浮油。欧文顿说:“飓风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尘器。”它经常会把一切清理干净。但是对于持续不断的石油泄漏事故来说,飓风起不到彻底清理的作用。
欧美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海洋石油环境保护问题,美国忌惮于石油泄漏引起的灾难后果,下达了近海石油禁采令:
1969年加利福尼亚的滨海小城圣巴巴拉的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井喷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个南加利福尼亚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给当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此后,近海采油受到越来越多民众和环保组织的抵制。于是,里根任期内的美国国会在1982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陆架上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范围是距海岸线4.8~322千米。这项法案每年都被延期一次。
而由于1989年3月,“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所引起毁灭性生态灾难,1990年6月,时任总统的老布什签署法令,命令内政部将禁采区域进一步扩大,除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亚拉巴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区)以外的近海区域,均不可出租给石油公司进行开采,法令有效期延长至2000年。1998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把法令有效期进一步延长至2012年。而奥巴马政府迫于国内石油资源的紧张形势,虽然提出解除近海石油开采禁令,但仍被美国联邦法官否决。可见人们对海洋石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令人们不得不反省自己,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时充分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石油污染作为一种环境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防治海洋石油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D. 海上石油开采安全还是陆地上开采安全
人类海上石油开采的历史,一直和事故或风险相伴。实施海上作业,不可能不发生事故,浅水海域发生过,深水海域也发生过。我印象中,这种非自然性的灾难性事故大约10年会发生一次。深水石油开采相比于浅水,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更具高风险性,且一出事往往就是灾难性的。尽管海上开采石油的安全措施一般比陆地上要严格得多,但也很难避免事故,因为海上各种未知因素太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然而,每次重大的海上事故都会在某些方面引发技术和管理上的进步和革新。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海挪威水域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Alexander Kielland因裂纹问题而导致一立柱失效,最终致使平台沉没,这一事故导致123人死亡和少量油污。事故后,加大了对金属和结构疲劳、断裂方面的研究;2001年3月20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所属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大西洋沉没,这次事故缘于一个阀门的失效,导致管线被堵使与之连接的处理罐内压力聚集,最终引发爆炸而致使平台倾覆。此次事故因为爆炸死了11人,事后加强了对海上安全与风险的控制。这次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的溢油事件将对钻井和完井的操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事故应急处理将更加重视。
人们不会因为这次事件就停止海上石油开发,中国也将一如既往进行海上石油开采,但是由于这些事故,人们会更加谨慎的从事,更加严格地管理,并且会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E. 西欧气候对北海油气开采的不利影响
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油气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市场、交通等方面来回答。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高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作业。
油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从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来分析。油气开采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带动相关工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回答。
(5)海上石油开采有什么风险扩展阅读:
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
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
F. 举出海洋石油开采的三个可能的好处和三个可能的问题,并分析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解析: 三个可能的好处是:有利于解决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化纤、塑料等石油化学工业和满足相关商品的市场供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三个可能的问题是:因石油泄漏、废弃物倾泻等而污染海洋,从而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的海洋污染,很难清除和治理;不仅投入高,而且风险高(海洋石油开采的成本高而成功率较低)。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有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有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对民众的教育等。
G. 海上石油开采的不利自然条件
有风浪。平台的成本高。油井一旦出事故不易处理。泄漏事故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H. 海上石油钻井危害对环境的危害!
一个海洋钻井平台的建立要花费巨资,所以他的施工周期比较长,长时间的施工中钻井废弃物所引起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其中有重金属、有机物和矿物油所造成的污染具有比较大的危害性,而且这些污染各据特征.主要是对所在海域的鱼类 微生物 和海水水质有较大的影响 置于相关的数字 我就不太精通了 因为我是搞钻井的对这一行的环境危害是知道的
I.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提炼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提炼和使用过程中操成的危害:
开采:钻完井时对地表、地层结构的伤害,开采对地层压力的破坏(引发亏空,海底地震等),注水压力过大、点位不合适对地层的破坏。
运输:海底管线的锈蚀泄漏,如平台往中心平台回输油气的海底管线被穿梭其间的拖轮锚钩带起刮坏而泄漏的。如油轮在满载油品的航行过程中发生事故。
提炼:在海上平台,油从海底提升采到地面之后只是经过粗加工,目标产品是含水小于1%的原油,然后会运输到陆地终端进行进一步处理。碳排放是所有中心平台气体放空时肯定有的,所有的有毒气体(硫化氢等),还有因上下游(平台到陆地终端或其他平台)流程受限无法利用的天然气,除了直接与大气接触被风吹走稀释,都会在平台最高点的火炬烧掉,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使用过程:也就是平时的塑料污染,汽车尾气。等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污染。石油产品所含有的石油气、苯和芳香烃、硫化氢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当达到人体中毒极限,被人体所吸入后,将会导致人员中毒。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成批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
J. 海上开采石油泄露的危害
会造成海水严重污染,大批的海洋生物死亡,还会导致海水中的氧气减少,海洋生物迁徙,最后就成了一片死海,无生物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