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
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囧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囧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囧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囧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囧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欢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囧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说说中国,中国主要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已经有1.9万亿,这次的金融危机美国增加了不少现金流,多印出来不少钱,所以短期内有通胀,美元贬值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受损失的还是中国,谁叫你储备美元了??
看完国外再看国内,国内的楼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单款买房子。国家是放宽金融政策,说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钱的流通,反正放银行里也没利息,就是楼主说的(1.银行利息收入减少),再者国家也说了增加资金流,说白了也是多印钱。短期的增加货币量,钱印多了就不值钱了就是楼主说的(2.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降息可以有点作用,这就好比在烂疮上擦粉,短期看似盖住了,其实烂疮烂得更深,至于挑战和机遇没有看到,发改委又说粮价要和国际“接轨”了,好比石油,国际原油价格到150美圆了发改委就“接轨”了,现在跌到60美圆以就看不到接轨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发改委就“接轨”了,为什么只看所谓的汇率不考虑国内货币实际购买力和工资水平? 所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不行,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只好倒闭,现在有千万农民工失业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与朝鲜接轨,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与非洲接轨,物价房价油价与欧美接轨。这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挑战和机遇,楼主你明白了么
② 巴菲特又一次减持中石油(HK.0857)这是为什么
这个题目挺有意思的,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说,巴菲特这个人虽然是投资大师,但是他的投资理念很可能不适合于中国股市。当然,也可能不适合现在的香港股市。他最主要的理念是在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买进然后持有。按照这个理念,A股在998点的时候可能才有个别股票符合他的要求,但是他没有进入,但是他那会儿在H股上抄了一下中石油,1.6元买进的。说他不适合中国股市,因为中国股市作为成长股市、新兴股市,上市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一定是少数股票,而且在熊市最低迷的时候,或者说某些上市公司受到意外的打击,偶尔出现的,如果按照巴菲特理念操作A股的话,估计这本牛市将会早早踏空,而且早早出场。事实上巴菲特抛售中石油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操作性错误。因为中石油的股价现在是15元,巴菲特开始从10元抛,我们相信中石油股价还会涨,因为根据目前H股和A股的联动关系来看,现在还没有确定发行时间,一旦确定发行时间,我估计它的发行价会在14、15元左右,现在中石化的定位和港股中石油的比价关系,中石油比中石化高50%,因为中石化在10元左右,中石油在15元左右。而且中石化今天在涨停,收在21元多,我估计中石化下一步将会稳定在22、23元,甚至更高的价位。按照这个比价关系,中石油上市以后的定位应该在30元左右。如果机构在这个价位建完仓,再往上拉升的话,必定会带动H股的中石油继续往上涨,所以未来H股的中石油继续往上涨一点不奇怪。巴菲特1.6元买在10元卖没有什么大错,相对20元卖的话,他卖得就太低了。有人总结得挺有意思,巴菲特是价值型投资者但不是趋势型投资者。
巴菲特减持中国石油大多数人是不能够理解的。为什么呢?在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一致看好的时候,巴菲特采取减持行为,我认为可能还是出于收益率的考虑。刚才薛升也提到了,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的时候,市净率是大幅折价的。但是现在巴菲特的收益是多少呢?400%。今天早上看到《每日经济新闻》的一条评论,提出这样一条问题,当你获得400%收益的时候,你会做什么样的决策?我觉得内地的投资者和境外的投资者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判断。但是有一点可以给我们启示,作为经历了资本市场起起伏伏,对资本市场手眼通天的人物,他的投资还是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能够把握自己收益率的上限,或者说能够掌控风险,把握住风险的下限。这是很好地值得我们投资者借鉴的。这是一点启示。
第二点启示,我觉得通过巴菲特的减持也好,李嘉诚的减持也好,前一段时间淡马锡减持中国远洋,美国铝业抛空中国铝业一系列事件来看,可以看出国内国外不同投行、不同的投资者本身对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争议。包括我们最近一直讨论的,尤其最近沪深股市的市场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对于前期的普涨行情来说,最近显示出了“二八结构”。我想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和中石油、中海油一系列权重股的回归可能会加剧“二八结构”的继续深化。这是我对市场整个市场即将产生结构调整发表的一点看法。
我们通过巴菲特减持中石油给我们带来一点启示,不代表我们应该盲目迷信海外投行和海外资本大鳄,包括罗杰斯、巴菲特。罗杰斯不是一直看好中国股市100年吗?巴菲特也是在市场行为一致趋同的时候采取的反向行为。我想他肯定有自己的考虑,前面两位已经提到了我们不排除中石油将来回归的时候,整个市场还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石油整个股价表现可能也会出人意料。那时候巴菲特可能会反省一下自己,但是把握住自己的投资原则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③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暂停股票买卖,阿美暂停股票买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最近沙特阿美的股票价格下跌太严重了,人们对沙特阿美股票预期比较悲观,而沙特阿美暂停股票买卖就是为了防止股民大范围抛售股票。
1、沙特阿美同俄罗斯石油价格战导致油价降低,自身股票下跌。我们都知道最近沙特阿美在背后人员的支持下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也正是石油价格最近疯狂下跌的原因,导致了沙特阿美公司的股票给疯狂抛售,有人或许不知道为什么,我解释一下,本来你股票买的时候净值是一股10块,但是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它跌到9块了,并且还在不断下跌,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选择去抛售股票来止损,而抛售的人越多这个股票下跌越快,就是说你卖的越晚,钱越少。
综上,沙特阿美采取股票暂停交易的措施主要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我觉得未来石油还是会跌的,毕竟俄罗斯也宣布了增产降价的措施,那些沙特阿美的股民们只能是等了。
④ 美国并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油暴跌
美国石油价格暴跌主要就是沙特和俄罗斯的竞争使全球油价下跌。
我们应该都知道这几天发生的一件大新闻了,就是原油价格的下跌冲击了美股市场,美国油价现在更是还没一桶水的价钱高,而导致这件事情的元兇就是沙特和俄罗斯谈判破裂导致油价产量增多,价钱下跌,特别是沙特,在谈判破裂以后就采取这种报复性措施,然后俄罗斯也出炉了增产降价方案,反正这俩国家现在是刚起来了,谁都不想轻易低头,因为一旦低头,主动权就在对方手里了,对自己不利。
综上,美国原油的暴跌更多的是受到沙特和俄国石油价格战的影响,跟疫情虽然有关联,但是关联并不是很大。
⑤ 疫情冲击下,石油价格“大跳水”,2020这只黑天鹅还要飞多久
据外媒3月1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宣布“国家级灾难”,借此调度资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声之下,资本市场一片恐慌美股在周三创下新低。每股结束了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牛市,从技术上正式宣告进入熊市。
新冠病毒在北美泛滥愈发严重,以至于汤姆汉克斯宣布被感染、NBA宣布停赛,让之前认为戴口罩就是pussy的美国人,才意识到新冠病毒的可怕。
即便如此,为了维稳自己的选票。特朗普还是发了油价降低是个好消息的推特,在背后也透露着很多的无奈。
所以如果这次疫情和石油价格战导致了美国大选的格局,那么这只黑天鹅,还要再飞一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巴菲特为什么抛中石油
股神”巴菲特继续减持中石油(0857.HK)。香港联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继7月12日首度减持之后,巴菲特旗下投资旗舰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于8月28日再度减持中石油9265.8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44%,每股作价11.473港元,套现10.63亿港元,最新持股量由10.16%降至9.72%。
7月份,捂股四年的巴菲特首度披露以平均每股12.441港元的价格售出了1690万股中石油股份。据计算,上述股票总售价约为2.103亿港元。在此次减持之后,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首度减持的股份相对于280亿港元的总持仓来说微不足道,但令人担心的是,股神是否会连续减持股份。事实上,自去年开始,BerkshireHathawayInc.有小股东提出清仓中石油股票,但巴菲特力排众议,呼吁小股东对此项议题投反对票。结果,在5月初召开的股东大会否决了出售中石油股份的提议。
与首度减持相比,巴菲特此次套现价格要低近1港元。国际油价的上扬并未令中石油再创历史新高,近月高点依旧是7月13日盘中创出的12.6港元,也就是巴菲特首度减持后的第一天。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巴菲特减持的消息会令中石油短期人气受损,但就基本面而言该股依旧值得关注。此前有报道称,预计中石油今年内可完成A股上市。中石油股东上月批准了回归A股计划。中石油已选择瑞银证券、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105.93,0.00,0.00%)担任A股上市的承销商。
日前,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将中石油目标价由12.7港元上调至13.6港元,理由是预期油价上升及中石油储量和产量增长。摩根士丹利预计,受益于技术改善和在勘探方面的努力,中石油未来在储量发现方面将取得更大的成功。由于不再预计油价出现逆转,相信随着储量的增长,中国石油将是主要受益者。摩根士丹利表示,中石油依旧是该行在同类股份中的首选,维持“增持”评级。
⑦ 中石油为什么会跌的那么惨
中石油跌得那么惨的原因罗列如下:
1、资源行业的股票,和资源品价格走势息息相关。从发行时石油价格最高150美元/桶(没查,反正应该在高位),到现在45美元不到,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是中石油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因为这会改变盈利状况和盈利预期。
2、中石油是垄断性和能源性企业,但是这种垄断性不可能再强化,反而是弱化的趋向,所以目前的中石油,可以理解为是他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有理由认为随着政策保护的弱化他的日子将不会像以前那样舒坦,不会像以前那样赚钱容易。股价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现在挣多少钱。而就其能源性企业的身份,那么更因该下跌:能源行业的周期性非常强,现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能源板块的股票普跌,中石油当然也该跌了。
3、中石油不是当下最赚钱的垄断性和能源性企业。即使现在是,我们预期他未来不是,因为我们实在难以找到他未来良好成长性的条件。不具备成长性的股票,或者更准确的说盈利增长性较差的股票,往往是遭人抛售的。
4、提到中石油是大企业,这个大,其实是一种劣势。太大了,意味着想再扩展就不容易。所以,现在大家偏爱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中小盘股票。
5、在中石油发行的那个年代,人们太疯狂,人们被忽悠了。不是中石油现在跌得太多,而是中石油的发行价格太高了。当然,我并不是说目前他的股价高估了。
6、这么大盘的股票,根本没有人愿意炒作。
夕阳产业,规模过大,几乎不具备成长性,强周期股票,资源价格普跌。 这些作为下跌的理由已经足够多。
⑧ 为什么中央银行要抛售黄金换取石油对国内物价有何影响
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黄金与石油是正相关,也就是说黄金涨石油涨,黄金跌石油跌。高油价加剧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引发金价上升,温和的长期通货膨胀,对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带动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尽管金价和油价大体上呈正向关系,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大体上同向变动的现象,并非绝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⑨ 国内油价或大幅下跌,导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致原油价格暴跌的因素无非就三个,一是生产国产量调整;二是国外战争因素影响;三是需求因素,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油价的波动以及供应问题。
油价暴跌除此之外,产油国的增产也是油价承压的一个因素。据悉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产油国联盟7月显着加大了石油产量。
。此外路透一项调查发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7月石油产量升至2020年4月以来最高,因该组织根据与盟友的协议,进一步降低减产力度,且最大出口国沙特逐步取消自愿减产。
⑩ 一滴油都不让卖,美国封杀伊朗石油的背后到底是何目的
为了让伊朗屈服在美国的中东霸权下,所以美国才会封杀伊朗石油。
伊朗的经济发展70%是靠石油出口,如果美国封杀伊朗石油,那么伊朗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大幅度下降,而伊朗做了什么事让老美做的这么绝。
因此如果美国想要通过石油封杀令来完成对伊朗的制裁,那是不太可能的。美国真想让伊朗屈服,还不如打一顿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