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塑料袋是由什么制成的
塑料袋盛放食品有讲究
目前,人们对塑料食品包装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塑料“有毒”。但业内专家认为:塑料食品包装可放心使用,但不要用有颜色的塑料袋装食品。
据介绍,目前用于包装食品的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等,其卫生性能是合格的,用于食品包装是安全的。但消费者不能区分食品和非食品塑料袋,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的塑料袋被用于食品包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有关专家特别提醒,用塑料袋包装熟食、点心等直接食用的食物时,最好不要用有颜色的塑料袋。因为用于塑料袋染色的颜料渗透性和挥发性较强,遇油、遇热时容易渗出。如果是有机染料,其中还会含有芳烃,对健康有一定影响。另外,不少有色塑料袋是用回收塑料制造的,由于回收塑料中杂质较多,厂家不得不在其中添加颜料加以掩盖。但一些以回收塑料为原料的塑料袋也是白色的。专家还指出,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区分塑料食品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在街头小摊出售的塑料袋千万不要用于食品包装。
此外,塑料袋如果有特殊气味,也不能用来装食物。
虽然塑料食品包装袋是安全的,但在使用中也要注意方法。不要长时间用塑料袋装高温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人用塑料袋装热气腾腾的炸糕、油条等,如果短时间内吃掉,没有太大危害,但长时间把过热的食品捂在袋子里,就会使塑料中的某些物质渗出而影响健康。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最好用微波炉专用塑料袋和专用容器。
冰箱里的冷藏、冷冻食品应用保鲜膜,而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
保鲜膜的特殊工艺和原料具备良好的透气和保鲜性能,而普通塑料袋使用时间稍长,就会使食物变质、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
彩色塑料袋装食品,有毒
东方网12月24日消息:卖出一份猪肉,送个黑色或者红色塑料袋。浦东昌里东路某菜市场肉档档主张先生昨天说,生意好的时候,他每天要送出上百个塑料袋,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袋子有毒。
在农贸市场,尤其是鱼虾海鲜和禽畜肉类摊位,像张先生这样用彩色塑料袋装食品很普遍。这种用再生塑料制造的袋子,目前上海每年要消费1万多吨,占全市塑料袋市场一半左右。
“这是典型的‘毒袋’,用它装食品会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这比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更严重。”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绿色包装委员会秘书长陈昌杰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市面上的彩色塑料袋基本上是再生塑料袋,其原料来源混杂,其中有许多可能是用农药、化学制剂、医学及化学品包装回收加工制成的,本身就可能含有大量毒素。
再生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此外,最新研究显示,塑料产品中的增塑剂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而再生塑料因为工艺简陋等原因,其增塑剂在与食品,尤其是油性食品接触时更容易渗出。
“人们习惯使用‘毒袋’,既是致癌物质的受害者,又不知不觉地充当了致癌物质的传播者。”同济大学医学院环境医学教授厉曙光提醒说,不少早点铺用薄薄的、有刺鼻异味的再生塑料袋装油条之类的熟食,致癌物质渗出更快,危害更大。
今年9月,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向社会公布《禁止使用由回收塑料生产食品包装袋》建议书,并提交有关部门作监管参考。该建议书提出,在禽、畜肉类及水产品类产品中全面禁止使用废弃塑料生产的包装袋,蔬果类农产品可推荐符合食品卫生条件的食品包装袋。
建议虽然提出了,可“毒袋”还在盛行。陈昌杰说,希望市民买菜时多提菜篮子,或者用纸袋子和卫生塑料袋,大家一起抵制使用再生塑料袋。
“当然,治本之策还是要从源头抓起。”陈昌杰说,“比如利用禁止废弃塑料回收生产包装袋的契机,做好食品包装袋生产企业的申报制度;推动安全卫生包装产品使用专用标识,收取环保治理费等。”
参考资料:健康报 解放日报
⑵ 二氧化碳是什么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₂,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碳基本信息
简介
Ⅱ.2.10二氧化碳(CO₂) 英文名称 Carbon dioxide 别名 碳酸气 CAS号 124-38-9 EINECS号 204-696-9 InChI编码 InChI=1/CO2/c2-1-3 分子量 44 共有3个原子核,22个质子。 相对分子质量是48
构造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δ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二氧化碳球棍模型
在CO₂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生成两个σ键。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₂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₂为直线型分子。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
气体状态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摄氏度) 沸点(摄氏度)
44.01 -78.48(升华) -56.6(5270帕)
性状 溶解情况
无色,无味气体。 常温下能溶于水,部分生成碳酸。
能溶于水(体积比1:1),生成碳酸。
结构式 分子式 相对密度
O=C=O CO₂ 相对密度1.101(-37℃)
液体状态
表面张力:约3.0dyn/cm 密度:0.8g/c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 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特点:没有闪点,不燃;无色无味,无毒性。 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易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 液体CO₂和超临界CO₂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₂具有比液体CO₂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₂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₂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固体状态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吸收大量的热时,则会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干冰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有大量应用。主要有: 1、干冰在工业模具的应用范围 轮胎模具、橡胶模具、聚氨酯模、聚乙烯模、PET模具、泡沫模具、注塑模具、合金压铸模、铸造用热芯盒、冷芯盒,可清除余树脂、失效脱膜层、炭化膜剂、油污、打通排气孔,清洗后模具光亮如新。 在线清洗,无需降温和拆卸模具,避免了化学清洗法对模具的腐蚀和损害、机械清洗法对模具的机械损伤及划伤,以及反复装卸导致模具精度下降等缺点。关键的是,可以免除拆卸模具及等待模具降温这两项最耗时间的步骤,这样均可以减少停工时间约80%-95%。 干冰清洗益处: 干冰清洗可以降低停工工时;减少设备损坏;极有效的清洗高温的设备;减少或降低溶剂的使用;改善工作人员的安全;增进保养效率;减少生产停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干冰在石油化工的应用范围 清洗主风机、气压机、烟机、汽轮机、鼓风机等设备及各式加热炉、反应器等结焦结炭的清除。清洗换热器上的聚氯乙烯树脂;清除压缩机、储罐、锅炉等各类压力容器上的油污、锈污、烃类及其表面污垢;清理反应釜、冷凝器;复杂机体除污;炉管清灰等。 3、干冰在食品制药的应用范围 可以成功去除烤箱中烘烤的残渣、胶状物质和油污以及未烘烤前的生鲜制品混合物。有效清结烤箱、混合搅拌设备、输送带、模制品、包装设备、炉架、炉盘、容器、辊轴、冷冻机内壁、饼干炉条等。 干冰清洗的益处:排除有害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生产设备接触有害化学物和产生第二次垃圾;拟制或除掉沙门氏菌、利斯特菌等细菌,更彻底的消毒、洁净;排除水刀清洗对电子设备的损伤;最小程度的设备分解;降低停工时间。 4、干冰在印刷工业的应用范围 清除油墨很困难,齿轮和导轨上的积墨会导致低劣的印刷质量。干冰清洗可去除各种油基、水基墨水和清漆,清理齿轮、导轨及喷嘴上的油污、积墨和染料,避免危险废物和溶液的排放,以及危险溶剂造成的人员伤害。 5、干冰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范围 可对电力锅炉、凝汽器、各类换热器进行清洗;可直接对室内外变压器、绝缘器、配电柜及电线、电缆进行带电载负荷(37KV以下)清洗;发电机、电动机、转子、定子等部件无破损清洗;汽轮机、透平上叶轮、叶片等部件锈垢、烃类和粘着粉末清洗,不需拆下桨叶,省去重新调校桨叶的动平衡。 干冰清洗的益处:使被清洗的污染物有效地分解;由于这些污染物被清除减少了电力损失;减少了外部设备及其基础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非研磨清洗,保持绝缘体的完整;更适合预防性的维护保养。 6、干冰在汽车工业的应用范围 清洗门皮、蓬顶、车厢、车底油污等无水渍,不会引致水污染;汽车化油器清洗及汽车表面除漆等;清除引擎积碳。如处理积碳,用化学药剂处理时间长,最少要用48小时以上,且药剂对人体有害。干冰清洗可以在10分钟以内彻底解决积碳问题,即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除垢率达到100% 。 7、干冰在电子工业的应用范围 清洁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内部油脂、污垢;集成电路板、焊后焊药、污染涂层、树脂、溶剂性涂覆、保护层以及印刷电路板上光敏抗腐蚀剂等清除。 8、干冰在航空航天的应用范围 导弹、飞机喷漆和总装的前置工序;复合模具、特殊飞行器的除漆;引擎积碳清洗;维修清洗(特别是起落架-轮仓区);飞机外壳的除漆;喷气发动机转换系统。可直接在机体工作,节省时间。 9、干冰在船舶业的应用范围 船壳体;海水吸入阀;海水冷凝器和换热器;机房、机械及电器设备等,比一般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更干净。 10、干冰在核工业的应用范围 核工业设备的清洗若采用水、喷砂或化学净化剂等传统清洗方法,水、喷砂或化学净化剂等介质同时也被放射性元素污染,处理被二次污染的这些介质需要时间和资金。而使用干冰清洗工艺,干冰颗粒直接喷射到被清洗物体,瞬间升华,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需要处理的仅仅是被清洗掉的有核污染的积垢等废料。 11、干冰在美容行业的应用范围 有的皮肤科医生用干冰来治疗青春痘,这种治疗就是所谓的冷冻治疗。因为它会轻微的把皮肤冷冻。 有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冷冻材料就是混合磨碎的干冰及乙酮,有时候会混合一些硫磺。液态氮及固态干冰也可以用来作冷冻治疗的材料。冷冻治疗可以减少发炎,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刘翔就是用这种冷冻疗法来治疗脸上的青春痘的。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青春痘疤痕的产生,但并不用来去除疤痕。 12、干冰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 a 在葡萄酒、鸡尾酒或饮料中加入干冰块,饮用时凉爽可口,杯中烟雾缭绕,十分怡人。 b 制作冰淇淋时加入干冰,冰淇淋不易融化。干冰特别适合外卖冰淇淋的冷藏。 c 星级宾馆、酒楼制作的海鲜特色菜肴,在上桌时加入干冰,可以产生白色烟雾景观,提高宴会档次 如制作龙虾刺身。 d 龙虾、蟹、鱼翅等海产品冷冻冷藏。干冰不会化水,较水冰冷藏更清洁、干净,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13、干冰在冷藏运输领域的应用范围 a 低温冷冻医疗用途以及血浆、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 b 电子低温材料,精密元器件的长短途运输。 c高档食品的保鲜运输如高档牛羊肉等。 14 、干冰在娱乐领域的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婚庆、庆典、晚会效果等制作放烟,如国家剧院的部分节目就是用干冰来制作效果的。 15、干冰在消防行业的应用范围 干冰用来作消防灭火,如部分低温灭火器,但干冰在这一块的应用较少,也即市场程度较低; 干冰使用注意事项: 切记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绵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干冰!如果是在长时间直接碰触肌肤的情况下,就可能会造成细胞冷冻而类似轻微或极度严重烫伤的伤害。汽车、船舱等地不能使用干冰,因为升华的二氧化碳将替代氧气而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1.切勿让小朋友单独接触干冰! 2.干冰温度极低,请勿至于口中,严防冻伤! 3.拿取干冰一定要使用厚绵手套、夹子等遮蔽物 (塑胶手套不具阻隔效果!) 4.使用干冰请于通风良好处,切忌与干冰同处于密闭空间! 5.干冰不能与液体混装。
基本性质
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制备或来源
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主要成分均为CaCO₃)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二氧化碳的用途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 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1],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舞台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g、Na、K等燃烧时不能用CO₂来灭火,因为:2Mg + CO₂==点燃== 2MgO + C、4Na + CO₂==点燃==2Na₂O + C、4K + CO₂==点燃== 2K₂O + C。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光合作用总反应:CO₂+ H₂O —叶绿体、光照→ C6H12O6 + O₂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各步分反应: 2H₂O —光照→ 2[H+] + O₂(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 + Pi —→ ATP (递能) CO₂+C5化合物→C6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6化合物 —ATP、NADPH→(CH₂O)n + 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 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制法
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₃==高温== CaO + CO₂↑
实验室制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通常需要对气体进行除杂干燥,盐酸反应时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所以要通过饱和碳酸氢钠(NaHCO₃)溶液除去气体中的氯化氢。溶液中的反应,气体溢出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要求严格或必要时要对气体进行干燥,通常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干燥。
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 另外,不能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取,因为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不能用碳酸钙和浓盐酸反应,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出大量氯化氢气体,使碳酸氢钠无法完全去除,制得的二氧化碳纯度会下降;也不能用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收集,因为反应会生成难溶的硫酸钙,硫酸根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碳酸钙无法与酸接触,影响反应的继续。
民间制法
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白醋反应 NaHCO₃+ CH₃COOH ==== CH₃COONa + H₂O + CO₂↑
其他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刺鼻气味和微酸味的气体。CO₂分子有16个价电子,基态为线性分子,属D∞h 点群。CO₂分子中碳氧键键长为116pm,介于碳氧双键(乙醛中C=O键长为124pm)和碳氧三键(CO分子中C≡O键长为112.8pm)之间,说明它已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性。因此,有人认为在CO₂分子中可能存在着离域的大π键,即碳原子除了与氧原子形成两个键外,还形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大π键。 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范·海尔蒙特(J.B. Van. Helmont 1577~1644)在检测木炭燃烧和发酵过程的副产气时,发现二氧化碳。1757年,J. Black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 。1773年,拉瓦锡(A. L. Lavoisier) 把碳放在氧气中加热,得到被他称为“碳酸”的二氧化碳气体,测出质量组成为碳23.5~28.9%,氧71.1~76.5%。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 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 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1884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液态二氧化碳的工厂。 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含量丰富,为大气组成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也包含在某些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中以及碳酸盐形成的矿石中。大气里含二氧化碳为0.03~0.04%(体积比),总量约2.75×1012t, 主要由含碳物质燃烧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二氧化碳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二氧化碳产品主要是从合成氨制氢气过程气、发酵气、石灰窑气、酸中和气、乙烯氧化副反应气和烟道气等气体中提取和回收,目前,商用产品的纯度不低于99%(体积)。
二氧化碳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由于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H₂CO₃==Δ== H₂O + CO₂↑ 所以2HCl + CaCO₃==== CaCl₂+ H₂O + CO₂↑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碳酸: CO₂+ H₂O ==== H₂CO₃ 向澄清的石灰水加入二氧化碳,会形成白色的碳酸钙: CO₂+ Ca(OH)₂==== CaCO₃↓ + H₂O 如果二氧化碳过量会有: CaCO₃+ CO₂+ H₂O ==== Ca(HCO₃)₂ 二氧化碳会使烧碱变质: 2NaOH + CO₂==== Na₂CO₃+ H₂O 如果二氧化碳过量: Na₂CO₃+ CO₂+ H₂O ==== 2NaHCO₃ 即: NaOH + CO₂==== NaHCO₃ 二氧化碳和金属镁反应: 2Mg + CO₂(过量) ==点燃== 2MgO + C Mg + CO₂(少量) ==点燃== MgO + CO 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₃ ==高温== CaO + CO₂↑ 实验室制法: CaCO₃+2HCI=CaCl₂+ H₂O + CO₂↑ 二氧化碳的固定 CO2+C5→(酶) 2C3 在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阶段,一分子的CO₂和一分子的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
二氧化碳的危害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 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制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制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干洗
目前最普遍的干洗技术是采用烃类(石油类)、氯代烃(如四氯乙烯)作为溶剂。但石油溶剂闪点低,易爆易燃,干燥慢;氯代烃气味刺鼻,毒性较高(一般在空气中的含量限制在50ppm以下)。干洗行业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在寻找一种既清洁卫生安全高效的洗涤溶剂,目前推出的有绿色大地(Greenearth)、RYNEX、以及液体二氧化碳等新型清洗剂。Greenearth是一种清澈无味的液体,KB值(洗净率)与石油溶剂接近,但低于四氯乙烯,而且价格昂贵;RYNEX的KB值与四氯乙烯差不多,但含水量较高,而且蒸发太慢,不容易再生和回收,干洗周期长;液体二氧化碳KB值比石油溶剂高,略低于四氯乙烯,但在渗色、防污物再凝集等方面比四氯乙烯更好。 二氧化碳作为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和工业副产品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建材、钢铁、化工、汽车尾气及天然二氧化碳气田,它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液体二氧化碳干洗溶剂是一种工业副产品,只是在其回归自然之前被利用一下,并没有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球第二(大约30亿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中国成立了许多研究课题。
二氧化碳药用
药理 低浓度时为生理性呼吸兴奋药。当空气中本品含量超过正常(0.03%)时,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如含量为1%时,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为3%时,使呼吸量增加2倍。但当含量为25%时,则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酸中毒, 故吸入浓度不宜超过10%。 适应症 临床多以本品5~7%与93~95%的氧混合吸入, 用于急救溺毙、吗啡或一氧化碳中毒者、新生儿窒息等。乙醚麻醉时,如加用含有3~5% 本品的氧气吸入,可使麻醉效率增加,并减少呼吸道的刺激。 用法用量 遵医嘱.25%高浓度吸入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引起酸中毒。吸入浓度不超过10%。 不良反应 25%高浓度吸入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引起酸中毒.吸入浓度不超过10%。 二氧化碳导致呼吸性中毒 (1)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氧强25倍,故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临床上很少见单纯的二氧化碳中毒,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常伴随氧浓度降低。比如:地窖中储存的蔬菜、水果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了氧气。无防护措施进入地窖所发生之中毒,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和缺氧造成的。试验证明氧充足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5%时对人尚无害;但是,氧浓度为17%以下的空气中含4%二氧化碳,即可使人中毒。缺氧可造成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缺氧性脑病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的使用方法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与手提式的方法一样。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灭火原理及适用火灾类型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
实验室分析
方法名称: 二氧化碳—挥发油的测定—挥发油测定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二氧化碳中挥发油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 方法原理: 供试品于挥发油测定器中加水适量,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至5小时后,读取测定器中挥发油的量,计算其含量。 试剂: 无特殊试剂 仪器设备: 二氧化碳吸收器: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挥发油测定器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试样制备: 操作步骤: 称取供试品粉末(过二~三号筛,24—50目)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 (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一部p.12。
二氧化碳含量多少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碳在室外是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在室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行车安全顾虑更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生活当中二氧化碳是人类无时无刻 在制造却经常被忽略的气体,最近二~三十年大众生活型态的改变,尤其现代人害怕噪音再加上户外空气质量不佳,人们为求隔绝噪音并享受居住空间或办公室空间 空调系统带来的舒适便利,长时间将室内窗户密闭以致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含量远高于室外平均值,更有医学报导在冷气房内睡觉连续八小时,由于空气有适足对流 有助尘螨滋生,早上会出现鼻塞、皮肤红痒等“病态建筑物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症状。 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作息,整理出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与人体生理反应如下: ·350~450ppm:同一般室外环境 ·350~1000ppm: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1000~2000ppm:感觉空气浑浊,并开始觉得昏昏欲睡 ·2000~5000ppm:感觉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 ·大于5000ppm:可能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⑶ 臭氧层破坏的现状及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如何保护臭氧层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浅蓝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其稳定性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在高温下分解迅速,形成氧气,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臭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或硫酸。但因空气中臭氧的浓度很低,这些反应进行得很慢。臭氧和烯烃反应生成醛是臭氧的特性反应。在25度时,0.02-0.1MG/M3的臭氧即可察觉,空气中含量在15%-20%的臭氧肯爆炸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可用臭氧净化城市饮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同时亦可用臭氧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比有氯气等消毒剂更卫生,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用1KG臭氧处理1000M3水,能达到消毒,脱臭,脱色,脱味,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1. 来源与接触机会
臭氧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只是用作漂白剂和杀毒剂,更重要的是臭氧层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
自然界中存在的臭氧有90%集中在平流层中,这是氧气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臭氧能吸收日光中波长为200-300MM的电磁波,因此能滤掉日光中大量知波紫外线,对表面形成保护层。如果没有臭氧层,大量知波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地球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微生物被杀死,核酸与蛋白质受到破坏,平流层温度也将改变。有了臭氧层,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所以臭氧好像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个天然保护伞。
臭氧是高空平流层空气的正常组分。而在近地面的大气低层即对流层中,臭氧的正常含量极微少。电击时可生成一些臭氧,雷阵雨后田野中可嗅到一种特殊的气味就是臭氧。但随着工业和气候的变化,近些年来臭氧的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有时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在生产中,高压电器放电过程,强大的紫外灯,碳精棒电弧点火花,光谱分析发光,高频无声放电,焊接切割等过程中均生成一定的臭氧。在生活中,电影消毒柜,舞厅的黑灯等在使用过程中也能产生臭氧,它们是臭氧的室内主要来源。此外,臭氧是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反应产物,约占各种产物总量的85%以上。
2. 有害影响
虽然微量的臭氧可以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使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在工业上还可用来处理不易降解的含聚氯联苯,苯酚,萘等多环芳烃和不饱和烃的化合物的废水,还可用作重氮,偶氮等染料 的脱色剂,以及用臭氧活性碳作为饮用水和污水的的深度处理的净化剂等。但是,由于臭氧有较高的化学反应 活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系统,对眼睛亦轻度刺激作用。当浓度增高时对人体和生物组织都有直接损害。如当臭氧的浓度为0.21时,呼吸两小时,便使肺活量减少20%,当臭氧的浓度为0.64时。对鼻子和胸部可产生刺激感,若浓度达2.14-4.28时,呼吸1-2小时后,眼和呼吸器官发干,有急性的灼烧感,头痛,中枢神经发生障碍,时间再长,则思维能力下降,可导致人的思维紊乱。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此外,臭氧还能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臭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也较大,表现在抑制植物根,茎的发育和生长。还能抑制花粉 的发芽,引起落叶,落果等。臭氧还能引起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磷酸化等过程发生变化,引起植物的代谢紊乱。据报道,在美国,臭氧对大多数农作物及森林作物树种的危害比其他空气污染物都大,随着石油,汽车工业的发展,臭氧对植物的危害将会日益增加。
此外,在交通拥挤的主要机动车干道,特别是在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的夏秋季节均有臭氧的身影。近年来已证实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烟雾”,是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臭氧参与烃类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发生二次污染,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光化学烟雾,其中臭氧约占85%以上。总之,大气底层臭氧浓度的增加,使空气的质量发生恶化,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可忽视的。
3. 预防和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臭氧对人体的危害,要改进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标准;改进汽车燃料燃烧系统,加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并进行严格的检查,以降低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发生。在易产生臭氧的室内要加装通风换气及过滤等装置,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在高浓度的场所,要做好人具安全防护,并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此外,在使用臭氧式消毒碗柜机,臭氧空气净化器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切勿购买“三无”产品,避免因此造成室内人为的污染发生。目前,我国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臭氧的一小时均值为不得超过0.16MG/M3。
低浓度的臭氧可消毒,但超标的臭氧则是个无形杀手!
▲ 它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 和肺气肿;
▲ 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 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 出现黑斑;
▲ 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 致使孕妇生畸形儿;
▲ 而复印机墨粉发热产生的臭氧及有机废气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臭氧和有机废气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臭氧简介
臭氧又名三原子氧,俗称“福氧、超氧、活氧”,分子式是 O3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呈淡蓝色的气体,伴有一种自然清新味道,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因此臭氧不能贮存,一般现场生产,立即使用。臭氧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广谱、高效、快速、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杀菌气体,可杀灭细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杆菌毒素。可杀灭附在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黄曲莓菌、镰刀菌、冰岛青霉菌、黑色变种芽胞、自然菌、淋球菌等,也可杀死甲、乙肝等传染病毒,还可以去除果蔬残留农药及洗涤用品残留物的毒性。其杀菌的机理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构成受到损坏,导致新陈代谢的障碍抑制其生长,直至死亡;其杀灭病毒的机理是通过直接破坏其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来完成。其降解农药的机理是通过直接破坏其化学键来实现。臭氧能杀死病毒细菌,而健康细胞具有强大的平衡系统,因而臭氧对健康细胞无害。
臭氧性质
一、物理性质
在 常温常压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无色气体,当浓度达到 15%时,呈现出淡蓝色。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约13倍,比空气高25倍。但臭氧水溶液的稳定性受水中所含杂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有金属离子存在时,臭氧可迅速分解为氧,在纯水中分解较慢。臭氧的密度是2.14g·l(0°C,0.1MP),沸点是-111°C,熔点是-192°C。臭氧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它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自行分解。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于表1-1,臭氧在不同温度下的水中溶解度列于表1-2。臭氧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0倍,但是在实用上它的溶解度甚小,因为他遵守亨利定律,其溶解度与体系中的分压和总压成比例。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极低,故分压也极低,那就会迫使水中臭氧从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逸出,使水中臭氧浓度总是处于不断降低状态。
二、化学性质
臭氧的化学性质是它的氧化能力很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 F2。
●臭氧主要功能
1 、食物净化:
由表及里的降解果蔬、粮食中残留的化肥、农药等有毒物质,清除肉、蛋中的抗生素、化学添加剂、激素等有害物质,杀灭海鲜中容易引起中毒的嗜盐性菌,把住病从口入关。
2 、饮用水净化:
自来水经臭氧处理后是一种优质的生饮水。每升水只需通入 O3 2 分钟即可去除水中的余氯,杀菌、消毒、去味、去除重金属,防止致癌物质三氯甲烷的生成,增加水中含氧量,自制理想纯净的饮用水。
3 、消毒灭菌:
将清洗后的餐饮用具放入水中通入 O3 20 分钟,可去除洗涤剂残留物,杀灭细菌、病毒,替代电子消毒柜,避免餐饮用具传染疾病。还可对衣物、毛巾、抹布、袜子等进行水介质消毒、除味。
4 、空气净化:
将臭氧排气管挂在 1.7 米以上高度,排放 O3 20--30 分钟,即可有效去除室内烟尘或装饰材料的异味,降尘灭菌,增加空气含氧量,清新空气,让您在家中享受到雨后森林般清新的空气(可用于家庭、办公室、会议室、娱乐场所的除烟、除尘、消毒、去味)。
5 、果蔬保鲜、防霉:
家庭果蔬保鲜只需往袋装果蔬中通入 O3 2 分钟,可延长保鲜期 7 天,也可用于菜窖防霉、果蔬运输。
6 、洗浴、美容、保健:
洗臭氧浴在国外已成为时尚,通过臭氧浴治疗疾病已有多年历史,这是 O3 的又一神奇功效。经常洗臭氧浴能排除体内毒素,活化表皮细胞,消除痤疮,美白皮肤,对风湿病、皮肤病、妇科病、糖尿病及灰指甲等有良好疗效。
7 、养鱼、浇花:
浇花、大棚蔬菜的喷灌,能避免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
养鱼、水产养殖, O3 进入水中释放出初生态氧,消灭细菌、病毒,氧化杂质,防止水质腐坏变质,增加水中养份。
8 、除臭:
因臭氧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可迅速而彻底的消除空气中、水中的各种异味。
臭氧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一般是浓度过大或纯度不够所致。
臭氧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例,大多是将工业用的臭氧用于家庭,其浓度高于生活所用臭氧浓度的数十倍,有时甚至达到数百倍。浓度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纯度不够,纯属技术问题;氮氧化物过高,对人体有严重伤害。
此外,家庭用的臭氧机,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不良的影响。例如,将喷射口直接对着口吹,以去除口臭;为了追求健康而让婴幼儿从鼻子吸进臭氧或整晚无端地持续喷射臭氧等。这就像医生所开出的药一样,如果服用次数与量错误,就会出现副作用而危害人体。臭氧也是如此,使用方法如果错误,也具有伤害健康的危险性。
高浓度臭氧的强大氧化力能刺激眼、鼻、喉咙的粘膜,对支气管及肺等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如前所述,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各种自觉症状。
目前,国内尚未制订关于臭氧的环境基准,不过,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的容许浓度为0.1ppm,美国也是0.1ppm,俄罗斯为0.1kg/m3(0.05ppm)。
自然界的臭氧浓度,在夏天天气好的时候为0.001-0.003ppm,对身体好的森林浴、臭氧浴,大致为0.004-0.006ppm。
臭氧的杀菌、消毒、脱臭作用,在0.0004ppm的浓度时能够奏效。
臭氧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臭味,我们能够感觉到异臭时的浓度大致为0.01-0.015ppm,大部分人对臭氧的臭味感觉不适的浓度为0.1ppm。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的许可基准与此浓度相同,如果是以净化室内为目的,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高的浓度。
换言之,只要几十分之一的浓度就能够产生效果,就完全不用到0.1ppm的浓度。所以不用担心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如果仍然能闻到臭氧的臭味,就表示释放出了不必要的臭氧,这时只要停止使用,臭氧就不会残留了。
家庭用臭氧对人没有害。人们的嗅觉对臭氧极为敏感,家庭臭氧机产臭氧浓度一般为0.05ppm左右,而人能感受到的浓度为0.01ppm,按卫生部标准接触10小时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和损害,世界应用臭氧一百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臭氧中毒事件。
人体肠胃是消化器官,胃的病变为酸性过高所引起的,而臭氧是有选择性的或将酸性转变为碱性、或将碱转变为酸性的中性倾向。臭氧水可以直接活化胃部细胞,并保持适度的酸碱状态,使胃部功能恢复或病菌感染的急性肠炎都有神速的效果。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官。人体内毒素大部分从食物中来(目前农药、化肥的使用漫无节制,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这些毒素首先必须经由肝脏分解,然后再经过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由于器官被污染,毒素无法完全分解排出体外而累积,慢慢地形成各种慢性疾病。臭氧除供应氧气增进体内的氧化生理作用外,还可将毒性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后排出体外。臭氧水强力的渗透及利尿功效,可以降低毒性在体内,减少肾、膀胱结石的机会。臭氧过滤性病毒之病变,有独特的效果,并增进白血球的吞噬效果,对病毒细胞的消减及清除具有神效。
传统复印机对身体的危害相当严重
首先是臭氧。静电复印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采用电晕充电,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O2)产生电离,形成原子态氧(O),原子态氧与周围氧分子结合而形成臭氧(O3)。臭氧是一种带有鱼腥味的强氧化剂,其比重为空气的1.66倍,常集聚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属于无声杀手!臭氧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虽然高频高压电器设备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臭氧,但静电复印机充电电位高达几千伏,又是利用率相当高的常用设备,因此臭氧产生量较大,有时空气中含量可高达几千ppm,远远超过了空气中的允许含量。
其次,在使用复印机工作的过程中,除产生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臭氧之外,高温、高速运动中的复印机墨粉将有部分外逸,产生一定量的粉尘,而墨粉发热产生的有机废气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由于采用高分子材料进行显影和定影,也会有少量有害的有机气体(如苯乙烯)产生,这些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人们吸入的这些有害物质将永久性地滞留在人体中,而无法排除,长期接触会出现口腔及咽喉干燥、胸闷、咳嗽,还可引起支气管炎、中毒性肺水肿,在神经系统方面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因此,臭氧和有机废气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另外复印机除上述危害外还存在噪声和因消耗材料而产生的固体废物,这些废物均是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
认识不断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办公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户开始选择更健康环保的产品,厂商也在不断推出“绿色产品”,如无氟冰箱取代有氟冰箱,无辐射的LCD淘汰有辐射的CRT,环保概念车替代超标车等。环保型复印机,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令人欣慰是近年来一些复印机厂商也正不断地推出环保型复印机。
环保型复印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技术逐步改进
环保型复印机通过选用可重复利用及无污染的材质,保证了复印机在报废以后,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污染。通过采用节电、节粉等节能技术,采用充电辊、转分带等新技术,使复印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等有害气体、粉尘微粒、噪音都降低到了极其低的程度,不再对操作者产生任何身体上的伤害,从而使您的办公环境更加安宁与清新
⑷ 臭氧层空洞成因学说
氟氯烃和寒冷导致臭氧空洞。
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找到了臭氧层损耗即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xCl4-x,又称Freon),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CFXBr4-x,又称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⑸ 进口冷冻海鲜报关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冷冻海产品进口注意事项
1、首先定出口国
不是所有国家的海产品都可以进口的,只有已获得输华检验检疫准入资格或已有输华贸易的国家(地区)的海产品才允许进口;
2、确定水产品养殖方式
如果是养殖的水产品需要提供《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许可证》;
3、冷冻仓库的确定
如果冷冻仓库没有在备过案,是不允许存放的。
二、海鲜产品特点
1.海鲜:冰鲜三文鱼、珍宝蟹、象拔蚌、龙虾、牡蛎
2.鲜花:厄瓜多爾尔尔玫瑰、荷兰鲜花、日本永生花、非洲鲜花
3.水果:泰国芒果/木瓜/番荔枝/等,美国和智力的车厘子
三、海鲜进口报关时效
整个海鲜进口报关速度4小时
A、换单1.5小时
B、提前制单
C、报检0.5小时
D、海鲜进口报关电子申报0.5小时
E、现场海鲜进口报关报关0.5小时
F、商检查验放行1小时
⑹ 油炸食品中含什么物质
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是2A级致癌物,对人体存在诸多危害,这都是毫无疑问的科学结论,由世界卫生组织及多国卫生部门的报告证实。国家卫生部三令五申强调油炸食品的危害性,援引卫生部建议如下:1、尽量避免长时间或高温油炸淀粉类食品。2、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类食品和油炸方便面等)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极大危害。
扪心自问,朋友,你是否依然没有摆脱“油炸食品”的诱惑和毒害呢?你身边的亲友是否依然对油炸食品的毒害漠然处之呢?为了我们长久的健康,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朋友做起,逐渐摆脱油炸食品的危害吧!
正当北京市民还在乐呵呵的吃着油条、油饼,年轻人和孩子还在每个黄色"M"下面大嚼鸡翅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律师们正在准备对麦当劳、可乐、巧克力等食品进行一场形同当年诉讼烟草公司一样的巨额诉讼,食品制造业对人体的健康问题已经摆在美国老板和普通消费者的面前。
虽然外国美食家多年前就指控美国快餐是"垃圾食品",但是却无法阻挡麦当劳的扩张势头,虽然早就知道可乐中有咖啡因的成分,巧克力可能导致高脂肪,但却无法改变这两种最畅销食品的地位。不过现在,如果美国律师真正发起诉讼,那么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食品巨头将很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美国民事侵权改革协会(American Tort Reform Association)法律总顾问施瓦兹(Victor Schwartz)说,烟草业败诉已经为控告食品业准备了案例和弹药。
油炸食品的美味掩盖了其对人体的危害。去年夏天,纽约市律师在代表一群肥胖儿童指控麦当劳的时候就指出油炸食品将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提高胆固醇摄入和某些癌症等病症。数据显示,由油炸食品导致肥胖最后死亡的患者每年美国就有30万人之多,可以想象用油绝对标准的麦当劳的食品还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中国那些用地沟油、回收油、反复油制作的食品多么可怕!也许这场诉讼的结果不会将诸如"麦当劳、可乐、巧克力..有害健康"的字样像"抽烟有害健康"那样印在食品包装上,但是正如美国卫生署长所言,食品引发的超重,肥胖等症状导致的可预防疾病同抽烟一样多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讲究口味,所以对油炸的美味、爽口的可乐、香甜的巧克力难以割舍,况且社会上对于食品健康的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营养饮食的风气还远远没有树立,这就是美国人已经开始筹划诉讼有害食品,而中国人还在追逐美国品牌的原因。
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指出,淀粉类食品在超过120℃高温的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卫生部建议公众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丙烯酰胺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显示,经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其中薯类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潜在危害。
公告指出,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可用于污水净化等工业用途。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者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且伴有出汗、肌肉无力等末梢神经病症。尽管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到丙烯酰胺,因此食物被认为是人类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
卫生部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今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警告公众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并呼吁采取措施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卫生部的公告就是据此发布的。
“油炸食品会致癌,学术界早就有定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表示,油炸、烧烤等种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远大于近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苏丹红。“就像吸烟一样,长期摄入油炸类食品会引发多种肿瘤病症。”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告诉记者,不管丙烯酰胺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偶尔食用油炸类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不会很大,但这个过程与吸烟可能诱发肺癌一样,是一个毒性长期积蓄的过程,长期食用必将对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此外,油炸类食品所含热量与脂肪极高,长期摄取也会导致肥胖或一些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
⑺ 什么方法才能让头发变黑变亮
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真的想要让自己的头发变得黑亮的话,我觉得确实应该要用一些方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事情,今天我们来看看到底该怎么做。
第一,注意这个饮食习惯。
在我们洗头的时候,确实会用到洗头发的这些洗发乳,或者说洗发露,同样也会用到一些护发素,这些东西,确实应该要选择对自己的发质进行,如果你用的不好,如果你选择的不好,那么自然就会伤头发,到时候只会起到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一点的话确实应该要多加注意,要不然吃亏的只有自己就很难做到头发黑亮了。
⑻ 臭氧是什么
气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特殊臭味,浓度高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紫黑色。
【用途】
用于水的消毒和空气的臭氧化,在化学工业中用作强氧化剂。
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
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臭氧浓度过高反而是个祸害。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认为是一种氧化反应。
(1)臭氧对细菌灭活的机理:
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的很迅速。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双键反应, 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臭氧还作用于细胞内的核物质,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坏DNA。
(2)臭氧对病毒的灭活机理:
臭氧对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体壳蛋白的四条多肽链,并使RNA受到损伤,特别是形成它的蛋白质。噬菌体被臭氧氧化后,电镜观察可见其表皮被破碎成许多碎片,从中释放出许多核糖核酸,干扰其吸附到寄存体上。
臭氧杀菌的彻底性是不容怀疑的。
破坏臭氧层,危害我们每一个人。
紫外线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类健康。人体会发生如晒斑、眼病、免疫系统变化、光变反应和皮肤病(包括皮肤癌)等。皮肤癌是一种顽固的疾病,紫外线的增长会使患这种病的危险性增大。紫外线光子有足够的能量去破裂双键。中短波紫外线会透人皮肤深处,使人的皮肤产生炎症,人体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受到损害,使正常生长的细胞蜕变成癌细胞并继续生长成整块的皮肤癌。也有说太阳光渗透进皮肤的表层。紫外线辐射轰击着皮肤细胞核内的DNA基本单位,使许多单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这些毛病的修复过程可能会出现不正常,从而导致癌变。流行病学已证实厂非黑瘤皮肤癌的发病率与日晒紧密相关。各种类型皮肤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肤癌的可能,但在浅色皮肤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中,紫外线B波长区是致癌作用最强的波长区域。
据估计,总臭氧量减少1%(即紫外线B增强2%),基础细胞癌变率将增加约4%。近来的研究发现,紫外线B可使免疫系统功能发生变化。有的实验结果表明,传染性皮肤病可能也与由臭氧减少而导致的紫外线B增强有关。据估计总臭氧量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5%-7%,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2%—0.6%。自1983年以来,加拿大皮肤癌的发病率己增加235%,1991年皮肤病患者已多达4.7万人。美国环保局局长说,美国在今后50年内死于皮肤癌者,将比过去预计的增加20万人。澳大利亚人喜欢晒日光浴,把皮肤晒得黑黑的。尽管科学家反复告诫多晒太阳会导致皮肤癌、他们对黑肤色还是乐此不疲。结果,直到澳大利亚人皮肤癌的发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时,才醒悟过来。全世界患皮肤癌的人已占癌症患者总人数的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警告说,如果地球的臭氧层会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少并变薄,那么到2000年时全世界患皮肤癌的比例将增加26%,达到30万人。如果下个世纪初臭氧层再减少10%,那么全世界每年患白内障的人有可能达到160万-175万人。
受紫外线侵害还可能会诱发麻疹、水痘、疟病、疤疹、真菌病、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癌。
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虾、蟹幼体、贝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灭绝。紫外线照射结果还会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视眼,成千上万只羊双目失明。
紫外线B削弱光台作用 根据非洲海岸地区的实验推测,在增强的紫外线B照射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约5%。增强的紫外线B还可通过消灭水中微生物而导致淡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并因而减弱了水体的自净化作用。增强的紫外线B还可杀死幼鱼、小虾和蟹。如果南极海洋中原有的浮游生物极度下降,则海洋生物从整体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有的浮游生物对紫外线很敏感,有的则不敏感。紫外线对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坏程度有100倍的差别。
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 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麦,对紫外线B有较好的抵御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如莴苣、西红柿、大豆和棉花,则是很敏感的。美国马里兰大学农业生物技术中心的特伦莫拉用太阳灯对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其中3个大豆品种对紫外线辐射极为敏感。具体表现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造成减产,同时也使大豆种于蛋白质和油脂含量下降。大气臭氧层损失1%,大豆也将减产1%。
特伦莫拉还用了4年时间,对高剂量紫外辐射给树木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木材积累量明显下降,它们的根部生长也因而受阻。
对全球气候的不良扰乱作用 平流层上层臭氧的大量减少以及与此有关的平流层下层和对流层上层臭氧量的增长,可能会对全球气候起不良的扰乱作用。臭氧的纵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气变暖,并加剧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
光化学大气污染 过量的紫外线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新的污染——光化学大气污染。
臭氧分子结构:中心有个3中心4电子的派键,4个电子被3个氧原子共用,另外两黑线边式正常共价键,臭氧是对称的所以是非极性的。
但要注意:臭氧和二氧化碳虽然电子式类似,但分子结构不同。臭氧是折线形,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对此的解释要用到大学的无机化学知识。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在地球南极洲上空的巨大臭氧空洞在9月份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原先的旋涡状变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变形虫”形状。
虽然这两年,臭氧空洞面积看上去在缩小,但科学家警告说,目前就断言臭氧层在“修复还原”还为时尚早。航空航天局的臭氧专家包罗-纽曼介绍,大气层的温度不断上升造成了空洞的缩小。在2000年,南极洲的臭氧空洞面积曾经一度达到2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美国大陆的面积;在2002年9月初,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估算,空洞缩小到150万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一个臭氧层研究小组曾向全世界报告了一条好消息:由于环保措施这些年来得到有效地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着”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
据报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是困扰全世界环保人士的难题之一。最严重的时候,臭氧空洞的面积曾一度有3个澳大利亚那么大。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吞噬”臭氧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大气层中的氯氟烃——一种含有氯、氟、碳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俗称“氟里昂”)。
为了防止臭氧空洞进一步加剧,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1990年各国制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氯氟烃的排放量规定了严格的限制。如今,这些年来环保组织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臭氧又回来了!澳大利亚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大气研究专家保罗·弗雷舍激动地说:“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我们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说,虽然影响臭氧空洞缩小进度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等,“但我们在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不出50年便会完全消失”。
据悉,从50年代起,随着电冰箱和空调(氯氟烃的主要生产源)的大量普及,大气层中的氯氟烃含量逐年递增,到2000年达到峰值。后来,由于新型无氟冰箱的诞生,氯氟烃含量才开始明显下降。
科学家发现土壤中的臭氧抑制植物生长
欧洲科学家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臭氧层是使地表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危害的天然屏障,但土壤中的臭氧却是植物生长的大敌,它能抑制各种植物的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臭氧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无色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法国研究人员介绍说,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而当臭氧存在于土壤中时却是一种严重的污染。最新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越强的地方,土壤中臭氧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对于农作物造成的损失越大。
法国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土壤中臭氧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在空气中四处漂浮,其中的部分氧原子慢慢地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构成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他们强调说,太阳光照能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因此在气候不同的地区,土壤中臭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在水处理系统中,水箱、交换柱以及各种过滤器、膜和管道,均会不断的滋生和繁殖细菌。消毒杀菌的方法虽然都提供了除去细菌和微生物的能力,但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种能够在多级水处理系统中除去全部细菌及水溶性的有机污染。目前在高纯水系统中能连续去除细菌和病毒的最好方法是用臭氧。
1905年起,臭氧就开始用于水处理。它较用氯处理水优越,能除去水中的卤化物。此方法在国内水系统中的应用仅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外,这种消毒方式已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臭氧不会产生有害的残留物。
使用臭氧消毒并在用水点前安装紫外灯减少臭氧残留,是制药用水系统、尤其是纯化水系统消毒的常用方法之一。
(1)化学性质及功效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分子结构呈三角形,键角为116°,其密度是氧气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仅次于氟(2.5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细菌被臭氧杀死是由细胞膜的断裂所致,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消散,是由于细胞质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条件下细胞不可能再生。应当指出,与次氯酸类消毒剂不同,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在水中臭氧浓度0.3-2mg/L时,0.5-1min内就可以致死细菌。达到相同灭菌效果(如使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所需臭氧水药剂量仅是氯的0.0048%。
臭氧对酵母和寄生生物等也有活性,例如可以用它去除以下类型的微生物和病毒。
①病毒 已经证明臭氧对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杀灭性,例如Poloi病毒在臭氧浓度为0.05-0.45mg/L时,2min就会失去活性。
②孢囊 在臭氧浓度为0.3mg/L下作用2.4min就被完全除掉。
③孢子 由于孢衣的保护,它比生长态菌的抗臭氧能力高出10-15倍。
④真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青霉属菌(penicillium)能被杀灭。
⑤寄生生物 曼森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在3min后被杀灭。
此外,臭氧还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在水处理中对除嗅味、脱色、杀菌、去除酚、氰、铁、锰和降低COD、BOD等都具有显着的效果。
应当注意,虽然臭氧是强氧化剂,但其氧化能力是有选择性的,像乙醇这种易被氧化的物质却不容易和臭氧作用。
(2)臭氧的发生及常用浓度
臭氧的半衰期仅为30-60min。由于它不稳定、易分解,无法作为一般的产品贮存,因此需在现场制造。用空气制成臭氧的浓度一般为10-20mg/L,用氧气制成臭氧的浓度为20-40mg/L。含有1%-4%(质量比)臭氧的空气可用于水的消毒处理。
产生臭氧的方法是用干燥空气或干燥氧气作原料,通过放电法制得。另一个生产的臭氧的方法是电解法,将水电解变成氧元素,然后使其中的自由氧变成臭氧。
使用电解系统生产臭氧的主要优点是:
① 没有离子污染;
② 待消毒处理的水是用来产生臭氧的原料,因此没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其他污染;
③ 臭氧在处理过程中一生成就被溶解,即可以用较少的设备进行臭氧处理。
若在加压条件下,可生产出较高浓度的臭氧。
(3)残留臭氧去除法
经臭氧消毒处理过的水在投入药品生产前,应当将水中残存(过剩)的臭氧去除掉,以免影响产品质量。臭氧的残留量一般应控制在低于0.0005-0.5mg/L的水平。从理论说,去除或降低臭氧残留的方法有活性炭过滤、催化转换、热破坏、紫外线辐射等。然而在制药工艺应用最广的方法只是以催化分解为基础的紫外线法。具体做法是在管道系统中的第一个用水点前安装一个紫外杀菌器,当开始用水或生产前,先打开紫外灯即可。晚上或周末不生产时,则可将紫外灯关闭。一般消除1mg/L臭氧残留所需的紫外线照射量为90000µW·s/cm2。
(4)注意事项
臭氧最适用于水质及用水量比较稳定的系统,当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臭氧的用量。在实际生产中,及时进行调节有一定的困难。
另一个须考虑的问题是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当水的混浊度小于5mg/L时,对臭氧消毒灭菌的效果影响极微,混浊度增大,影响消毒效果。如果有机物含量很高时,臭氧的消耗量将会升高,其消毒能力则下降,因为臭氧将首先消耗在有机物上,而不是杀灭细菌方面。因此,国外制药业在制药用水系统中增加了总机碳(TOC)的监控项目。但糟糕的是,在受到严重有机物污染的进水中用臭氧处理后,大的有机物分子会破裂成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营养源,因此,在没有维持管网臭氧浓度的情况下,反会使得粘泥增多,进而使水质恶化。
在许多方面,作为消毒剂的臭氧和氯气,它们的优点是互补的。臭氧具有快速杀菌和灭活病毒的作用,对于除嗅、味和色度,一般都有好的效果。氯气则具有持久、灵活、可控制的杀菌作用,在管网系统中可连续使用。所以臭氧和氯气结合起来使用,看来是水系统消毒最为理想的方式。
●臭氧简介
臭氧又名三原子氧,俗称“福氧、超氧、活氧”,分子式是 O3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呈淡蓝色的气体,伴有一种自然清新味道,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因此臭氧不能贮存,一般现场生产,立即使用。臭氧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广谱、高效、快速、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杀菌气体,可杀灭细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杆菌毒素。可杀灭附在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黄曲莓菌、镰刀菌、冰岛青霉菌、黑色变种芽胞、自然菌、淋球菌等,也可杀死甲、乙肝等传染病毒,还可以去除果蔬残留农药及洗涤用品残留物的毒性。其杀菌的机理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构成受到损坏,导致新陈代谢的障碍抑制其生长,直至死亡;其杀灭病毒的机理是通过直接破坏其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来完成。其降解农药的机理是通过直接破坏其化学键来实现。臭氧能杀死病毒细菌,而健康细胞具有强大的平衡系统,因而臭氧对健康细胞危害较小。
二、化学性质
1. 臭氧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为氧气。臭氧、氯和二氧化氢的氧化势(还原电位)分别是2.07、1.36、1.28伏特,可见臭氧在处理水中是氧化力量最强的一种。臭氧的氧化作用导致不饱和的有机分子的破裂。使臭氧分子结合在有机分子的双键上,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的自发性分裂产生一个羧基化合物和带有酸性和碱性基的两性离子,后者是不稳定的,可分解成酸和醛。其反应式为:
2O3 →3O2 + 285kJ ( 1-2 )
由于分解时放出大量热量,故当其含量在 25 %以上时,很容易爆炸。但一般臭氧化空气中臭氧的含量很难超过 10 %,在臭氧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较长历史过程中,还没有一例氧爆炸的事例。
含量为 1 %以下的臭氧,在常温常压的空气中分解半衰期为 16h 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度加快,温度超过 100℃ 时,分解非常剧烈,达到 270℃ 高温时,可立即转化为氧气。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比空气中快的多。在含有杂质的水溶液中臭氧迅速回复到形成它的氧气。如水中臭氧浓度为 6.25×10 -5 mol/L(3mg/l) 时,其半衰期为 5 ~ 30min ,但在纯水中分解速度较慢,如在蒸馏水或自来水中的半衰期大约是 20min ( 20℃ ),然而在二次蒸馏水中,经过 85min 后臭氧分解只有 10 %,若水温接近 0℃ 时,臭氧会变得更加稳定。
2. 臭氧的氧化能力
臭氧得氧化能力极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 F 2 ,在其应用中主要用这一特性。
3. 臭氧的氧化反应
a 、与无机物的氧化反应
臭氧与亚铁、Mn2+ 、硫化物、硫氰化物、氰化物、氯等均发生反应
b 、臭氧与有机物的反应
臭氧在水溶液中与有机物的反应极其复杂,
⑴ 臭氧与烯烃类化合物的反应 臭氧容易与具有双链的烯烃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的最终产物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的、或交错的臭氧化物的混合体。臭氧化物分解成醛和酸。
⑵ 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 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较慢,在系列苯<萘<菲<嵌二萘<蒽中,其反应速度常数逐渐增大。
⑶ 对核蛋白(氨基酸)系、有机氨也都发生反应
臭氧在下列混合物的氧化顺序为
链烯烃>胺>酚>多环芳香烃>醇>醛>链烷烃
c 、臭氧的毒性和腐蚀性
臭氧属于有害气体,浓度为 6.25×10 -6 mol/L(0.3mg/m3 ) 时,对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觉;浓度 (6.25-62.5)×10 -5 mol/L(3 ~ 30mg/m3 ) 时,出现头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症 ; 臭氧浓度为 3.125×10 -4 ~ 1.25×10 -3 mol/L(15 ~ 60mg/m 3 ) 时 , 则对人体有危害。其毒性还和接触时间有关,例如长期接触 1.748×10 -7 mol/L(4ppm) 以下的臭氧会引起永久性心脏障碍,但接触 20ppm 以下的臭氧不超过 2h ,对人体无永久性危害。因此,臭氧浓度的允许值定为 4.46×10 -9 mol/L(0.1ppm)8h. 由于臭氧的臭味很浓,浓度为 4.46×10 -9 mol/L(0.1ppm) 时,人们就感觉到,因此,世界上使用臭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也没有发现一例因臭氧中毒而导致死亡的报道。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除了金和铂外,臭氧化空气几乎对所有的金属都有腐蚀作用。铝、锌、铅与臭氧接触会被强烈氧化,但含铬铁合金基本上不受臭氧腐蚀。基于这一点,生产上常使用含 25 % Cr 的铬铁合金(不锈钢)来制造臭氧发生设备和加注设备中与臭氧直接接触的部件。
臭氧对非金属材料也有了强烈的腐蚀作用,即使在别处使用得相当稳定得聚氯乙烯塑料滤板等,在臭氧加注设备中使用不久便见疏松、开裂和穿孔。在臭氧发生设备和计量设备中,不能用普通橡胶作密封材料,必须采用耐腐蚀能力强的硅橡胶或耐酸橡胶等。
●臭氧主要功能
1 、食物净化:
由表及里的降解果蔬、粮食中残留的化肥、农药等有毒物质,清除肉、蛋中的抗生素、化学添加剂、激素等有害物质,杀灭海鲜中容易引起中毒的嗜盐性菌,把住病从口入关。 (注意:臭氧可能不完全氧化农药乐果,产生有剧毒的氧化乐果!)
2 、饮用水净化:
自来水经臭氧处理后是一种优质的生饮水。每升水只需通入 O3 2 分钟即可去除水中的余氯,杀菌、消毒、去味、去除重金属,防止致癌物质三氯甲烷的生成,增加水中含氧量,自制理想纯净的饮用水。
3 、消毒灭菌:
将清洗后的餐饮用具放入水中通入 O3 20 分钟,可去除洗涤剂残留物,杀灭细菌、病毒,替代电子消毒柜,避免餐饮用具传染疾病。还可对衣物、毛巾、抹布、袜子等进行水介质消毒、除味。
4 、空气净化:
将臭氧排气管挂在 1.7 米以上高度,排放 O3 20--30 分钟,即可有效去除室内烟尘或装饰材料的异味,降尘灭菌,增加空气含氧量,清新空气,让您在家中享受到雨后森林般清新的空气(可用于家庭、办公室、会议室、娱乐场所的除烟、除尘、消毒、去味)。
5 、果蔬保鲜、防霉:
家庭果蔬保鲜只需往袋装果蔬中通入 O3 2 分钟,可延长保鲜期 7 天,也可用于菜窖防霉、果蔬运输。
6 、洗浴、美容、保健:
洗臭氧浴在国外已成为时尚,通过臭氧浴治疗疾病已有多年历史,这是 O3 的又一神奇功效。经常洗臭氧浴能排除体内毒素,活化表皮细胞,消除痤疮,美白皮肤,对风湿病、皮肤病、妇科病、糖尿病及灰指甲等有良好疗效。
7 、养鱼、浇花:
浇花、大棚蔬菜的喷灌,能避免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
养鱼、水产养殖, O3 进入水中释放出初生态氧,消灭细菌、病毒,氧化杂质,防止水质腐坏变质,增加水中养份。
8 、除臭:
因臭氧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可迅速而彻底的消除空气中、水中的各种异味。
臭氧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一般是浓度过大或纯度不够所致。
臭氧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例,大多是将工业用的臭氧用于家庭,其浓度高于生活所用臭氧浓度的数十倍,有时甚至达到数百倍。浓度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纯度不够,纯属技术问题;氮氧化物过高,对人体有严重伤害。
此外,家庭用的臭氧机,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不良的影响。例如,将喷射口直接对着口吹,以去除口臭;为了追求健康而让婴幼儿从鼻子吸进臭氧或整晚无端地持续喷射臭氧等。这就像医生所开出的药一样,如果服用次数与量错误,就会出现副作用而危害人体。臭氧也是如此,使用方法如果错误,也具有伤害健康的危险性。
高浓度臭氧的强大氧化力能刺激眼、鼻、喉咙的粘膜,对支气管及肺等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如前所述,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各种自觉症状。
目前,国内尚未制订关于臭氧的环境基准,不过,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的容许浓度为0.1ppm,美国也是0.1ppm,俄罗斯为0.1kg/m3(0.05ppm)。
自然界的臭氧浓度,在夏天天气好的时候为0.001-0.003ppm,对身体好的森林浴、臭氧浴,大致为0.004-0.006ppm。
臭氧的杀菌、消毒、脱臭作用,在0.0004ppm的浓度时能够奏效。
臭氧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臭味,我们能够感觉到异臭时的浓度大致为0.01-0.015ppm,大部分人对臭氧的臭味感觉不适的浓度为0.1ppm。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的许可基准与此浓度相同,如果是以净化室内为目的,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高的浓度。
换言之,只要几十分之一的浓度就能够产生效果,就完全不用到0.1ppm的浓度。所以不用担心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如果仍然能闻到臭氧的臭味,就表示释放出了不必要的臭氧,这时只要停止使用,臭氧就不会残留了。
家庭用臭氧对人没有害。人们的嗅觉对臭氧极为敏感,家庭臭氧机产臭氧浓度一般为0.05ppm左右,而人能感受到的浓度为0.01ppm,按卫生部标准接触10小时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和损害,世界应用臭氧一百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臭氧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