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中国中东石油管道什么时候建好
扩展阅读
怎么获得点券钻石 2025-05-20 10:09:33
成都竹产品哪里买 2025-05-20 10:06:59
石油精炼器什么意思 2025-05-20 10:06:45

中国中东石油管道什么时候建好

发布时间: 2022-05-24 02:37:38

Ⅰ 中国在伊朗的瓜达尔建设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瓜达尔港具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毗邻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靠近霍尔木兹海峡。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到国际市场的船只多数要从霍尔木兹海峡通过。
如果瓜达尔港建设海军基地,取得瓜达尔营运权对中国具有重大价值。道届时,中国可利用在瓜达尔的影响力,铺设中东输往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甚至延伸到中国的铁路。虽然这是一项商业交易,但受到美国和巴基斯坦邻国印度的密切关注。中国在南亚港口的任何利益诉求都可能加深印度对受到中国“围堵”的担心。

取得瓜达尔营运权对中国具有内重大价值。届时容,中国可利用在瓜达尔的影响力,铺设中东输往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中国在南亚港口的任何利益扩张都可能加强印度对受到中国“围堵”的担心。

Ⅱ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最新报道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由)14日,记者在中国石油集团采访时了解到,截至北京时间11月13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自投产以来,累计输送来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集团新闻发言人曲广学告诉记者,目前,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通过中亚管道接入西气东输管道,已覆盖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用户,造福5亿多人。据测算,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1.33亿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2亿吨,二氧化硫220万吨。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由中国石油主导建设、运营的连接中亚多国与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已经通气投产的包括A/B/C三线。目前正在兴建D线。
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曹亚明介绍,D线走向与A/B/C三线不同,由我国新疆南部入境,这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展南疆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D线以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为气源,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止于新疆乌恰的末站。全长1000公里,其中境外段84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投资总额约67亿美元。
曹亚明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是一个资源国、过境国、消费国实现多方共赢的项目。D线首次途经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国家,与已建成的连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A、B、C线一道,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把中亚五国都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截至目前,D线在各过境段都是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在30年运营期内将为沿线国家提供数千个就业机会,为过境国创造税收数十亿美元。
预计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将于2020年底全线完工,实现每年300亿立方米的输气能力,从而使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整体输气能力达到850亿立方米。按照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到4000-4200亿方来计算,可满足国内超过20%的天然气需求。
此外,中亚D线输送的天然气将主供国内华北地区的天然气市场,因此,D线的建设对于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意义重大。
曲广学透露,今年是中国石油进入中亚能源市场的第十七个年头。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油化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石油产业链,为国家构筑了一条新的能源战略通道。
中石油还在进一步部署海外战略,发展定位是“突出中亚、做大中东、加强非洲、拓展美洲、推进亚太。”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武军利说。下一步,中国石油在中亚、非洲、中东、美洲、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的建设中将突出中亚地区。

Ⅲ 中国要在缅甸修建石油管道吗

由于中缅间的关系“微妙”,管道已经闲置了两年

一条贯穿缅甸全境通往中国西南地区总长达到770公里的新输油管线即将开通,这也标志着一条新的石油贸易线路的出现。

知情人士说,双方正在努力协商最终的条款并签署合同。他说:“我不确定最终的条款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但是可能几天后或者4月初就可以达成了。”

报道称,这条输油管线的日输油能力为40万桶,这相当于中国日石油进口总量的5%。中石油同缅甸方面就输油协议达成一致后,云南境内的炼油厂就可开工运转。

中石油计划今年6月在云南开始试生产,这一项目也是为了扩大解决中国西南部燃油短缺的问题。一名官员表示,在此之前,为了给新的炼油厂储备提供一个月的燃料,中石油预计还会另外购买700万桶原油。

报道称,虽然协议还没有最终签署,但是缅甸境内的输油管道已经开始启动。路透社船运数据显示,运油船United Dynamic号运载100万桶原油离开南印度洋海岸,本周预计将到达缅甸皎漂港。

国内油价现状:燃油短缺,价格不断上涨

油价的节节上涨早已成为了街头坊里闲聊的热门话题,对于普通车主而言,这也许只是个涉及每月用车开支增加多少的家庭预算,然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而言,一个异常严峻的生存考验正疾步而来。根据相关权威部门的预算,国内燃油价格近期内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并且由于海外原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油价的上涨,在未来若干年内行情将是只涨不跌,此外中国油价在燃油税、与海外接轨等因素影响下,涨幅和频次都将高于海外。

Ⅳ 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现已投入运营,管线全长1000公里。回答问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Ⅳ 塔吉克斯坦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道路什么时间开工

2014年9月13日下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斯坦段开工仪式在塔国首都杜尚别举行。中国、塔吉克斯坦斯坦领导人共同出席开工仪式,致辞并为工程揭幕。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率中国石油代表团出席相关活动。
也就是说开工时间就是9月13日。

Ⅵ 我国跨境油气进口管网初见端倪,解困马六甲尚需时日

泰纳石油管线(泰舍特—纳霍德卡)驶入快车道。相比于迟迟未破土的中缅管道和中巴管道,中国“能源突围”的北方管线铺设,已经驶入了“快车道”。2007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石油管线)将先通向中国(图3.6)。泰纳石油管线一期工程全长2800km,预计于2008年底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年输油能力3000万t,原油供应由西西伯利亚地区油田保障。而二期工程预计在2015年完成,年输油能力5000万t,原油供应由东西伯利亚地区油田保障。理论上,泰纳石油管线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缓解中国目前原油进口的压力和风险。日本介入竞争和俄方开价过高的风险趋于消除,中国也将摆脱泰纳石油管线建设初期的被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乐观预期在近日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8年4月10日宣布,泰纳石油管线面临原油供应短缺问题,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公司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开发新油田。从现行开发力度来看,今后10~15年内使泰纳石油管线输油能力由3000万t增至8000万t的目标难以实现。不过,该部门也表示会敦促各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力度,并且可能会在2009年将对欧洲供应的部分石油调到泰纳石油管线,以保障每年对华出口3000万t原油的计划。

图3.6 世界主要油气运输管道

(据国新图库)

中哈油气管线(阿塔苏—阿拉山口)成功贯通,但运力有限。我国西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条跨境油气补给线——中哈石油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全长962km(见图3.6)。中哈石油管道向我国输送的原油中,50%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扎纳诺尔油田和阿克纠宾油田,50%来自里海地区的俄罗斯油田。但这条管道目前的输送能力仅为1000万t,即使在2010年二期工程竣工后,其输油能力也仅达到2000万t,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国原油供应体系大部分依靠海运的局面。

哈萨克斯坦境内已经建成的石油运输管道有:萨马拉(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奥尔斯克(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阿斯塔纳—库尔泰输油线;鄂木斯克(俄)—巴甫洛达尔(哈)—阿塔苏(哈)—希姆肯特输油线。“中哈线”建成后,将使上述4条输油管线交织在一起。一旦实现对接,那么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3国的石油管道将构成一个整体。这使建立大中亚及里海石油管道网络,促进中—哈—俄在石油领域进一步合作成为可能。“中哈线”使里海石油和西伯利亚石油从西部流入中国市场变成了现实。

中巴石油管线(瓜达尔港—红其拉甫山口)悬而未决。近年来,有关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的争议不断,焦点主要集中在:耗费巨资修建中巴石油管线,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指数,降低石油进口运输风险。设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的具体路径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至新疆的红其拉甫山口之间修建一条石油管线。瓜达尔港距离石油输出大国伊朗边境只有72km。如果“中巴石油管线”计划实现,来自中亚的石油,将从这里直接输送至中国境内。从经济成本方面看,如果按中哈石油管线的建设成本推算,中巴石油管线的总里程为7000km,总投资将起码需要60多亿美元。而通过海运将波斯湾石油运往广州、上海等港口,每吨运价大约10美元,一年2000万吨运量的运费也仅需2亿美元,相比之下,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经济上极不划算;从技术角度看,中巴之间横亘着终年地势险恶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山脉,在这样的地方铺设管道,而且要常年维护,中国还未有这方面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中巴石油管线并不能促使中国与沙特等中东国家签署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协议,而巴基斯坦有限的原油产量并不足以支付中巴石油管线的高昂建设费用。

2008年3月20日,举行了中国援建瓜达尔港工程的竣工仪式,一期工程中方提供了1.99亿美元的融资;二期工程,中方的援助预计将高达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尽管决策层目前对巴方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的提议不置可否,但援建瓜达尔港的能源战略布局意图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上,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短期内并不可行。但中长期来看,也不失为一个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办法。因此,从石油运输方式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开辟其他跨境输油管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缅输气管道(实兑—瑞丽—昆明)项目正式启动,输油管道项目呼之欲出。2008年6月26日,中石油宣布与缅甸联邦政府、大宇联合体签署《缅甸海上A 1,A3区块天然气销售和运输谅解备忘录》、《中缅韩印六家公司联合开展天然气陆上管道可研的合作协议》和《中缅韩印六家公司委托中石油规划总院开展天然气陆上管道可研的委托协议》。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中缅天然气合作项目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中缅跨境输气管道项目转入正式实施阶段。

缅甸政府同意通过跨境管道向昆明输送天然气,中缅跨境输气管道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见图3.6)。按中缅双方达成的共识,缅甸每年可向昆明输送65亿立方英尺

1英尺=0.3048m。天然气,政策维持30年不变。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m3,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m3,出口天然气50多亿m3。随着中缅天然气合作项目的全面展开,西北有中亚天然气管道,东有酝酿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再加上南线启动的海上天然气通道,中国在周边绘制的海外天然气网络就相对完整了。

随着中缅天然气项目的展开,运送原油的中缅石油管道到底何时启动,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中石油、中石化的有关中缅石油管道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这标志着讨论数年的“中缅输油管道”设想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缅石油管道主要是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km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可能还会延伸至重庆。

在过去几年里,关于投资成本和经济回报的权衡,一直是中缅输油管道迟迟不能敲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从能源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修建中缅输油管道,再多的钱也值得,因为中缅石油管道是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油运困局的最好解决方案。因此,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关降低进口石油海运风险、开辟陆路运输管道的呼声此起彼伏。

中缅输油管道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国进口石油渠道过于单一的风险。它开辟了中国油运“印度洋线路”,即中国从中东和非洲买来的石油可以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过境,进入中国。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运抵广东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要近1820海里,而且相对安全得多。中缅输油管道建成后,通往中国的油轮可以分流走印度洋路线,这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很多东南亚国家也很有益。

通过对我国石油进口现状的系统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石油进口无论是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还是运输方式的多样化,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未来我国石油进口战略布局任重而道远。因此,开展中国油气进口运输风险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Ⅶ 求~~关于俄罗斯向中国日本铺设石油管道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

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之争在2005年到来之时终于尘埃落定,俄政府摒弃了中日两国争夺的安大线和安纳线,决定由俄国营石油运输公司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即通常称的泰纳线。

拟修建的泰纳线将以西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的油源为依托,面向亚太地区供油。无疑,俄罗斯是这条石油管道修建的最大赢家。>>我要发表评论

中国提议的安大线只能向中国供油,而泰纳线同时为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各国供油,还可以越过太平洋,远输美国西海岸。这既有利于俄罗斯从中获得更丰厚的石油利润,也有利于俄罗斯在大国外交中利用能源牌使自己的国际利益最大化。

负责兴建及管理油管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估计,兴建费用将达107亿美元,由于日本此前曾表示准备参与该投资,因此这笔巨额费用可能会由日本支付。当然,日本政府也不会无端做亏本的生意,这反映出日本政府一直以来积极实施的石油来源多渠道战略。

目前日本进口的石油近90%来源于多事的中东地区,如果能够得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就可以降低到65%。

安大线最终被弃,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条线不符合俄罗斯政府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尽管安大线被否决,但俄罗斯并不想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客户。此前,俄政府保证通过铁路向中国供油可以算作一种补偿,同时中国照样可以从泰纳线来得到石油

Ⅷ 中国到中东有铺设石油管道吗

没有,需要沿途十几个国家的同意,所以不可能

Ⅸ 中东石油什么时候挖完

波斯湾,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油区,全球总储量的60%,出口石油量占90%,主要的产油国:
沙特,阿联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从1970年代进入石油短缺时代,而是在供需大体平衡、储量相对充足的形势下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不但在北欧、西欧等地区将继续加强,而且还要扩展到其他油气区,特别是OPEC各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这一因素所推进的储量增长,至少还将维持供需平衡30年。加上新油田的发现,世界常规石油最终可采储量有望达到3万亿桶。扣除已采出的1万亿桶,剩余的2万亿桶足以使世界石油供应到2050年。

第一在石油即将枯竭前那么这些已石油过活的国家早就做好了战略储备
第二中东国家也在做着经济政策的改革,利用现有的大量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也吸引外资,进行人才培养这样就加大了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优化资源配置等等
第三 中东各国正加强各种区域合作
第四 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国民经济对石油产业的过分倚重,充分重视非石油部门经济的发展潜力,激发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开发旅游业,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