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尽的话,人类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完了的话,对于人类的生活会有很大的这种变化。石油用完的话,第1个变化就是汽车将不能再继续使用了,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汽车依然是以汽油车为主的。等到石油全部都用完了的话,那么这一部分的车就没有了这种燃料,从而也就无法继续使用。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主流,而且由于石油资源的这这种耗尽,对于发电来说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的发电更多的是靠着煤炭来发电,煤炭和石油都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等到他们都全部耗尽的时候,那么人类就只能使用自己生产的能源。
‘贰’ 如果石油枯竭了对地球本身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无论人类怎么作,对地球本身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地球历史上经历了那么多气候剧变,变迁的只是地球上的生物,而地球本身仍然坚固如初。同样,石油枯竭对地球本身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从目前主要油田所处的地层深度看,石油存在于地下几百米到几千米,极少有能够超过万米的油藏。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000米,所以石油不会超出地壳的范围。而地球半径约6371km,所以地壳对于地球来说仅仅相当于一个鸡蛋壳,甚至更薄。目前人类再怎么折腾也仅仅能影响这个“鸡蛋壳”。
2、2016年剩余已探明石油储量2000多亿吨,当年全球石油产量接近39.2亿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惊人。如果与每年世界抽取的地下水相比,就不算多了。世界每年可更新的地下水资源超过2.5万亿吨。比如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开采底下红色超过1000亿吨。所以石油开采对地球本身流体系统的影响也很小。3、油田开发过程中是一个保持地层压力开采的过程,不会让地下压力衰竭。水力压裂会不会对地下有影响,确实会产生影响,但人们担心更多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也不会造成地下坍塌。
所以石油枯竭了,地球不会玩完,但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叁’ 假如有一天,煤炭石油资源枯竭,会有什么影响(就现在的情况)
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1.不可再生型资源的枯竭,已经在一些资源依赖型城市中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最终后果就是失去经济发展的动力,无所适从。然而更严重的是,当大面积的煤炭、石油短缺的时候,表现的就不仅仅的GDP的下降和环境状况改善这么简单,石油就是工业经济的血液,煤炭对于工业来说就是黑色的黄金,工业经济又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当资源枯竭的时候,这个国家经济就要崩溃,社会也就会陷入混乱,哀鸿遍野,这一点也不会夸张!
2.正是出于对不可再生资源这一特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很多国家都想出了应对办法。一是大规模的储备战略石油,假如开战时你比对方的石油能够多用半个月,这个世界的主导权将会易手。二是加大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转化能源消费结构。避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不知这个回答你满意否?
‘肆’ 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 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只不过开采完以后,后人会几十万年也看不到石油了,石油埋在地底就只是沉睡,跟废物没有区别。至于说到能源危机,我看也不必担心,以前人们没有开采石油,日子过得好好的,以后如果没有了石油,会有新的能源出现。
石油资源的枯竭意味着工业丧失了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运输、电力、交通),各种高分子材料、大量使用的各类溶剂、香精、燃料也失去了原料来源。
我们要珍惜资源。
‘伍’ 若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突然枯竭了,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影响
若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突然枯竭了,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影响?由于1853年的石油蒸馏过程的发明,人类进入了“石油协会”,因此这仍然是这样的。工业革命始于1960年代,而石油也是一个真正进入人类的社会。从石油中精炼的第一种石油是煤油,煤油也进入了数千家,最终成为人类照明燃料。
交通变动如果世界上石油资源不是,人类只能允许储备石油资源。此时,储备油只能用于一些高科技领域,但它仍然使用了一段时间。像我们的普通运输车一样,飞机将停止飞行,当然,人类有其他选择,如火车,使用煤炭资源的火车仍然可以顺利,但人类运输将大大,世界经济将迅速崩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转发,点赞,多多支持我,多多关注我。如果有什么问题和请求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陆’ 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如何
如果没有石油,不仅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受影响,也直接关心服装、塑料等普通生活用品。
“石油将在60年内被开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预期”……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一次次如同“狼来了”的警告和预言失效后,人们渐渐放松了对石油危机的紧张和担忧。不过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各种衍生产品早已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没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来,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不必担心汽车“趴窝”
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论,认为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峰,此后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会用光,随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加深了这种担忧,各国纷纷寻找石油的替代产品。
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石油时代和煤炭时代的交接标志就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将来没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车、飞机和轮船都要停航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它们只需要换一种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大规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气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现有的工艺要求和成本相对较高,产量有限。此外新兴的生物燃料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弥补燃料的缺少。
能源领域替补多
而在更为广泛的能源领域中,尽管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科学家已经选出了多种石油的替补者。就储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几百上千年。不过煤与石油类似,自身化学组成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复杂分离才能减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学家认为,成分更单纯的天然气才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头号石油替补者,其中又以储量丰富的“可燃冰”最受关注。它的正式名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态物质。1立方米的纯净“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它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科学家估计,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由于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喷自流方便开采,也不像煤炭那样物理状态稳定,在开采搬运过程中甲烷会大量挥发,产生的温室效应要远大于二氧化碳。这也让它的开发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为绿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站因为建造周期长、环境影响大,争议一直很大。与此相反,一度因切尔诺贝利事故令人谈虎色变的核能,近年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核能发电将占总发电量27%。除了核电,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烧电站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它们距离真正大规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长距离。
化工领域,新能源无能为力
既然石油在能源领域有那么长的替补名单,那人们对石油枯竭的担心真是杞人忧天吗?答案依然是“不”。石油枯竭真正的影响来自不太受人关注的石化行业。用石油做原料或部分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润滑油、石蜡、沥青、化肥、杀虫剂、人造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已经有5000种以上,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造汽油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属性,新能源可以替代矿石能源的发电功能,但石化功能却无法这样替代,太阳能、核能或风能等新能源对此无能为力。从长远看,石油资源枯竭后,同属生物化石燃料的煤和天然气是取代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基础的主要途径。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石化产品,几乎都可以用煤和天然气来制取。但专家认为,当年人们从煤化工过渡到石油化工只花了短短几十年功夫,石油化工被更新型化工技术所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和煤化工行业当年的小而散不同,石化企业多为雇员众多、产业密集的庞然大物,即使技术上可以很快找到石化的替代物,转型成本也会十分高昂,且如今石化产品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届时从化纤服装到塑料制品,很多人们所熟知的产品,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重新以煤化工代替石油化工,也取决于是否具有高效、低污、经济的技术突破。
石油何时会枯竭?
今年8月,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向国际社会发出警报:“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未来5年全球可能面临石油供应紧缩的危机。”这并非专家们的第一次警告,但从上世纪到现在,有关石油总储量和可开采年限的预测多次被推翻。据估算,地球上的原油储量约6-8万亿桶,但极地、深海等复杂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对石油储藏总量的准确判断。例如俄罗斯70%的石油都在环境恶劣的西伯利亚,因此俄罗斯公布的石油储量数据也自相矛盾: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预测,俄罗斯的石油资源量为440亿吨;而俄罗斯审计署的报告评估为250亿吨;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提供的数据则是190亿吨。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油价上涨,一些原本很难开采或开采成本很高的石油资源重新获得重视。加拿大油砂矿中含油储量超过沙特阿拉伯目前可开采的石油总储量,但油砂开采首先需要从地下挖出油砂岩石,然后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化学方式将岩石中蕴含的沥青提取出来,并经过进一步提纯与炼化才能转化为石油。
不过统计显示,1960-1969年间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数量为128个,但2000-2006年间只有33个,总储量也从2980亿桶降到了380亿桶,频繁发现大型油田的年代已成过去时,石油业内人士承认,尽管距离石油彻底枯竭还比较远,但廉价石油的时代已过去。
石油分布可能更广泛
石油储量到底有多少,是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首要关键疑问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才有石油?科学家根据石油诞生的原理和地层的变动,发展了一整套石油地质学来寻找油田。
关于石油来源,传统理论认为是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曾生存过的动植物遗骸,通过地质变化以及地下的压力和热力在地下岩石中生成的,即有机生成学说的“化石石油”。这一说法的重要依据是因为几乎所有油田都是在沉积岩中发现的,而沉积岩中可以见到丰富的生物遗迹。通过实验,生物体中三大组成部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与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相类似的物质;在石油中发现的血红素和叶绿素等有机物质,前者是来自动物的血液,后者是来自植物的叶绿素。简而言之其形成过程是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成为石油。不过石油聚集的地方即油田并不是在它们当初生成的地方,石油在生成后必须通过运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闭中。因此这又和地层变动密切相关。
然而在离越南海岸线不远的一片被称为“白虎湾”海域作业的石油公司不久前开采到的石油不是来自沉积岩,而是坚硬的花岗岩。由于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坚硬岩石,与生物化石无关,在“白虎湾”岩层中也没有发现任何生物化石遗迹。因此从“白虎湾”花岗岩岩层中开采出了石油,从某种程度上对有机生成学说的“化石石油”学说提出挑战。如果这种新学说得到证实,将意味着石油的分布可能更广阔,在地球能找到的石油资源要比目前预测的多得多
‘柒’ 石油被抽干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会导致土层坍塌以及火山爆发吗
石油会被人类抽干吗?
着名的科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提出过一个理论,他认为石油开采量将会在1966年到1972年达到顶峰,之后人类将会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
过高的温度,将会影响地球的洋流、季风等,给农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再加上过高的温度更容易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然后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到那时人类将会无可挽回地走向灭绝。
对于地球而言,无论温度有多高,环境有多恶劣,地球都会存在。但是对于人类而言,如果地球温度升高,地球环境变化太大,人类恐怕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所以,尽管石油的储备量较多,但目前各国科学家们仍在努力研究更加清洁、对环境破坏力更小的能源。
总结
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石油是碳基生命的循环,可以说只要地球上存在着以植物为链条的碳循环,那么石油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人类无法抽干石油。
即使人类抽干了石油,其实对地球的影响也不大,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对石油的使用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温度失控,届时或将引发灭绝危机。
‘捌’ 人类没有石油,世界将会怎样
“石油将在60年内被开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预期”......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一次次如同“狼来了”的警告和预言失效后,人们渐渐放松了对石油危机的紧张和担忧。不过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各种衍生产品早已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没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来,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不必担心汽车“趴窝”
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波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论,认为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峰,此后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将会用光,随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加深了这种担忧,各国纷纷寻找石油的替代产品。
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石油时代和煤炭时代的交接标志就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将来没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车、飞机和轮船都要停航吗?答案当然是“不会”,他们只需要换一种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大规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气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现有的工艺要求和成本相对较高,产量有限。此外新型的生物燃料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弥补燃料的缺少。
能源领域替补多
而在更为广泛的能源领域中,尽管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科学家已经选出了多种石油的替补者。就储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几百上千年。不过煤与石油类似,自身化学组分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复杂分离才能减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学家认为,成分更单纯的天然气才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头号石油替补者,其中又以储量丰富的“可燃冰”最受关注。它的正式名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态物质。1立方米的纯净“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它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科学家估计,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由于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喷流方便开采,也不像煤炭那样物理状态稳定,在开采搬运过程中甲烷会大量挥发,产生的温室效应要远大于二氧化碳。这也让它的开发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为绿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站因为建造周期长、环境影响大,争议一直很大。与此相反,一度因切尔诺贝利事故令人谈虎色变的核能,近年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核能发电将占总发电量27%。除了核电,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烧电站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他们距离真正大规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长距离。
‘玖’ 假如世界石油资源枯竭,我们的生活会有何变化呢
新能源技术现在已经出现很多方面的进展了,我们完全不用担心石油用完人类会面临困境。
可以说最多不出15年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就可以在某些行业应用了,比如汽车,即使是现在液化氢气储存与电池动力汽车技术在大的汽车公司已经很成熟了。
国际合作的核聚变技术也在推进中,只要掌握缓慢释放能量的方法人类会立刻就有取之不尽的能源,之后生产力得到又一次提升,甚至可以说会拉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序幕,人类生活水平又一次提升。
风能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很多国家的风能发电装置早已并网发电,而且一点污染都没有,并网电价已经可以商业化。
太阳能技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主要是硅材料的提纯成本太高,太阳能发电转化装置太笨重。而薄膜技术的衰减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解决,不过太阳能发电依然会朝着“建筑一体化”“材料获取容易且廉价”、污染小等方面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最无污染的取代能源,完全符合大自然的平衡要求。核能虽然能量巨大,但是污染还是很严重的。
最多不超过50年人类用电用车不用再费神。
只怪我们生的太早,100年以内长生不老术也会有
‘拾’ 石油被抽干对地球意味着什么会不会造成地球塌陷
石油如果被抽干,那么对于地球而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可能导致我们发生能源紧张问题,而且,如果石油被抽干了,那么在一些地区,是完全有可能导致地陷的,这是十分危险的。但是,石油被抽干是不会导致地球塌陷的,它影响的主要是我们的地表,不会对于整个地球都能影响到。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的认识,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一个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石油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依然还有石油资源可以用。
特别是石油化工产业,将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