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又称为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在海底高压下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的形成过程相似,而且它们之间还密切相关。可燃冰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中,处于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之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含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了“可燃冰”。由于天然气和水可以在温度2~5℃内结晶,这个结晶体就是“可燃冰”。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甲烷水合物”。
可燃冰从外表上看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它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东、西部和大西洋的西部边缘,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新能源,但是由于其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据科学家们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范围约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0%,约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这种宝贝资源是来之不易的,它的生成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二是要有足够大的压力,海水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的生成也就越稳定;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因此,海底的的环境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
可燃冰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很容易燃烧。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后产生的能量要比煤、石油和天然气多出数十倍,而且其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低碳社会的能源”。
据科学家介绍,1立方米的可燃冰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地球上可燃冰的总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3倍。此外,可燃冰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从而形成延伸数千至数万里的“矿产资源床”。因此,专家认为,可燃冰一旦得到开采利用,就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时间延长几个世纪。
但是,人类要大量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待解决。有专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各个因素方面,甲烷的影响要比二氧化碳大10~20倍。因此,可燃冰矿产资源哪怕受到极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其中的甲烷气体大量泄漏,破坏环境。另外,位于陆地边缘的海域的可燃冰开采起来更是十分困难,一旦出现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由此可见,可燃冰虽然是未来的理想新能源,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危险的能源。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刀”,需要人类小心谨慎对待。
为开发可燃冰新能源,国际上成立了由19个国家参与的地层深处,对海洋地质取样研究的联合机构,有几十位科技人员组成,他们驾驶着一艘装备着先进实验设施的轮船从对海底可燃冰进行勘探,这艘可燃冰勘探专用轮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艘能从深海的岩石中获取样品的轮船,船上装备有用于研究的各种项目的实验设备,相信很快,就会给人类带来好消息。
科学家预测,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加强对可燃冰的调查评价是开发21世纪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增强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和保证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
Ⅱ 为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Ⅲ 什么叫可燃冰有什么作用
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在深海中高压低温的条件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紧密缔合成三维网状体,能将海底沉积的古生物遗体所分解的甲烷等气体分子纳入网状体中形成水合甲烷。这些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故称可燃冰。这些冰球一旦从海底升到海面就会砰然而逝。
可燃冰最初被发现,并不是在海底。早在20世纪3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就发现,一些输气管经常会被奇怪的冰块堵塞。化学家对这些冰块进行分析后得知,这是甲烷等气体被关在冰晶体中形成的。当时,这些甲烷水合物被视为一种麻烦,而不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直到60年代,苏联科学家才意识到,在自然界也许存在这种水合物,并预测到它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新能源的前景。1972年,在开发北极圈内的麦雅哈天然气田时,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这种以矿藏形式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美国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证实,在海底600米处就存在这种水合物。
Ⅳ 可燃冰是石油吗
不是,他本质是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Ⅳ 可燃冰是什么东西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CH4·8H2O
“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
Ⅵ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Ⅶ 可燃冰是怎么回事
一.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在深海中高压低温的条件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紧密缔合成三维网状体,能将海底沉积的古生物遗体所分解的甲烷等气体分子纳入网状体中形成水合甲烷。这些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故称可燃冰。
二.1立方米这种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有专家认为,水合甲烷这种新型能源一旦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史延长几个世纪。
三.开采可燃冰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难题:
1、可能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环境。
2、特殊的存在条件极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可燃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目前技术条件下开采成本过于高昂。
上述三个方面的难题已经成为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的巨大障碍。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解决。
Ⅷ 可燃冰是什么
“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
Ⅸ 海底“可燃冰”是什么
冰是透明的水冻结而成的,很常见。然而世界上还有一种冰,人们对它所知甚少,它就是“可燃冰”。可燃冰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天然气水合物”。
可燃冰的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
“可燃冰”三个字道破了它的用途——可以燃烧,它是继煤、石油和天然气后,人类发现的又一种新型的能源。就外表而言,它酷似冰,是一种透明的结晶。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时介绍,可燃冰的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年,人们发现天然气输气管道内形成白色冰状固体填积物,这种天然气水合物给天然气输送带来很大麻烦,石油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便对如何消除这种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研究。20世纪60年代前,前苏联在开发麦索亚哈气田时,在地层中也发现了这种气体水合物,这时人们才开始把气体水合物作为一种燃料能源来研究。此后不久,西伯利亚、北斯洛普、墨西哥湾、日本海和印度湾等地方相继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人们意识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潜在能源,于是掀起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热潮。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条件,首先是温度不能太高;第二是压力要够,但不需太大,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第三是要有气源。据估计,陆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可燃冰的有利条件。绝大部分的可燃冰分布在海洋里,其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可燃冰中的甲烷大多数是当地生物活动而产生的。海底的有机物沉淀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死的鱼虾、藻类体内都含有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另外,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项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甲烷水合物的晶体。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处于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和水在温度2℃~5℃内结晶,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形成可燃冰。
在不同的海域,环境条件各异,因此,可燃冰存储的水深也各不相同。在赤道海区,可燃冰存储在400~650米水深的海域,但在南、北两极,可燃冰存储在100~250米海深的沉积岩中。显而易见,这是极区与赤道的水温条件不同所致。
可燃冰极易燃烧,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产生的都多得多,而且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不难想象,当人们解决了可燃冰的开发技术后,可燃冰就可以取代其他日益减少的化工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成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我国海洋开发方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关注可燃冰,有的已开始对这一能源进行研究。然而,可燃冰的开采谈何容易,时至今日,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可燃冰的开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果将可燃冰从深海简单地提升,那么在升出海水的过程中,随着水深变浅,水的压力降低,水的温度升高,可燃冰会融化,可燃冰中的甲烷会释放出来,而可燃冰中的甲烷含量要超过自身体积的100多倍,有可能引起可燃冰灾害,还可能造成温室效应,影响大气温度。然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人类总是会向可燃冰的藏身之地进军,并终将解决开采可燃冰的技术问题。
举世关注可燃冰
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目前,在世界各大洋中已经查明的可燃冰存储区已有60多处。据测算,仅在我国的南海,可燃冰资源量就达相当700亿吨石油,约相当于我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在世界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可燃冰的出现燃起了人类对新能源的无限渴望。美国、俄罗斯、日本甚至还有印度都先后投巨资对可燃冰进行研究。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提出建议研究开发可燃冰,参议院、众议院有上千人提出议案,支持可燃冰的开发研究。目前美国每年用于可燃冰研究的财政拨款达上千万美元。
Ⅹ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