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枯竭为什么没有新闻
扩展阅读
vss1是什么级别钻石 2025-08-05 18:32:34
施工文明班组是什么费用 2025-08-05 18:16:36

石油枯竭为什么没有新闻

发布时间: 2025-05-21 23:43:21

1. 地球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石油可以供人类使用几年

石油资源逐步被开发,可以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地区,石油资源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决定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东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因而他们才有资格成为了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富有国家。正是因为人类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也加大了对它的开采力度,导致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地球上石油资源的枯竭。

虽然它叫做黑色的金子异常珍贵,可是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世界上的石油大亨几乎都是来自于美国,为了获得珍贵的石油资源,他们还不惜发动战争。由于石油的利用率比较高,范围比较宽广,如果它是一种稀有资源,价格将会变得越来越贵,而这些所谓的石油大亨,身价水涨船高。

2. “油城”大庆,开采60年后,还能继续开采40年石油怎么越用越多

我个人认为大庆油田之所以还可以继续开采40年,是因为开采技术升级了;石油并没有越用越多,只不过是我们的开采效率更高了,所以可以开采更久。

总的来说,大庆油田还可以继续开采40年很正常,大庆油田没有越用越多,只是我们的技术升级了,所以可开采的石油越来越多。

3. 油田枯竭 是什么意思

油田枯竭是指老油田面资源枯竭,也就是着一片油田,油井底下没有油可在抽出来,已抽完了。

一边是新油田产量渐增,一边则是老油田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陈同海新闻) 日前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位于华东地区的五块主要油田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公司需要增加该地区的勘探投资。油田和江汉油田。有关数据显示,这五块油田2006年的原油产量为3480万吨,占中石化集团全部石油产量的86.64%,占今年新探明石油储量的四分之三。
问题补充
1,当一口井出油量很小时,就会采取措施;压井,会往油井里罐大量水及细砂,让底处的油向井处留。压力另可始其它石缝隙的油流出,等。再回抽,一口井要压3次。一般跟出油量来看。有时还会钻深或膀边钻再试探一口等技术。

油田枯竭是指老油田面资源枯竭,也就是着一片油田,油井底下没有油可在抽出来,已抽完了,油量很少,再不能产油。

4. 石油未来会枯竭么

至今,全球学术界在石油形成这一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一种说法是很多人在上学期间所受教育的生物成油理论,石油是由几百万年前埋于地下的各种动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然而,随着科学发展,质疑这种理论的人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现在要对石油的成因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自然,对石油资源会出现枯竭的判断就更没有依据了。现实情况是,这几十年来,更先进的科学让人们不断找到更多的石油。美国出现的页岩油技术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即便在国内,老油田复产增效的新闻也越来越多!

5. 挖不完抽不尽,大庆油田真的不会枯竭吗石油短缺是骗局吗

我认为大庆油田是会枯竭的,毕竟石油是不可胜的,资源并不会无穷无尽;石油短缺我觉得并不是骗局.

6. 原油价格是波动很厉害的

政局动荡和石油贸易的全球化使得石油价格对所有新闻消息都格外敏感。原油价格的这种敏感性对于来自炼油厂的最终石油产品来说更为重要,如汽油和柴油。但是,你在加油站所付的费用则要大大高于石油产品的成本价。为什么会有此差别?这是消费者所在国家的税收政策所造成的。对于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对石油产品的税收的平均水平可达石油产品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三之多。在美国,石油产品的税收仅为销售价的四分之一,这就是美国的石油产品比欧洲的要便宜得多的原因。很不幸的是,便宜的油价并没有促使消费者去节约能源,在三个重要欧洲国家的市场上,石油产品的税收为9%~27%。

石油需求高度依赖于全球宏观经济条件,所以这也是确定价格的一种重要因素。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高油价已经给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资料来源:《欧佩克能源报告》,2007;《MEED》,2008。。欧佩克力图将油价维持在一个将其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而最佳收益的水平上,这被一些观察家认为是一种“决斗的挑战书”。

2007年底,全球探明的石油储量已达119531800万桶,其中92714600万桶,或占77.6%的石油资源由欧佩克成员掌控着。2000年,全球的石油总需求量为每天7600万桶,2008年,全球经济继续增长,石油需求量增至每天8750万桶,到2010年达9060万桶/日,预计到2020年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接近10320万桶。

油气开发的合作者。石油合同的毛利润基本是在三方参股的合作伙伴之间分享的。这三方为:(1)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国;(2)勘探权的拥有者;(3)为油田的勘探和随后的开发提供资金的投资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油气资产都是国家的。国家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获得极其丰厚的矿权使用费、利润和矿权税收。勘探所需的土地面积(英亩)可以通过拍卖获得,而且往往以租赁的形式转让给出价最高的人或企业。然而,这种卖方索价往往以打包的形式委托给那些主权国家。一份买卖股票的协议会在勘探方面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投入数千米的地震勘探作业,或者计划钻探一定数量的井。当勘探所需土地面积落实以后,财政部门常常就会与一些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共享合同,而且这种合作往往都是固定的。租借的期限变化很大,但标准协议书的有效期限为25年或15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合同的有效期将会大大缩短。

石油与天然气投资的整体观。对于重大石油或天然气工程的投资规模需达数十亿美元。如此巨额的费用意味着只有那些资本最为雄厚的公司才可能拥有工程所需的技术与财政资源。即使这些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它们也常常会与其他公司合作,以求限制或分散风险。在石油工业中,只有投产后获得了以桶计或以吨计的石油和以立方米或英热单位计的天然气时,油气公司才能真正获利。

为了分担勘探钻井的风险和相关费用,目前多流行由多家合作者分担勘探土地的方式。负责钻井作业的公司称为作业者,其他一些参与该项目的公司则称为油田参与者。全世界各国对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掌控程度大相径庭,但基本都是由以下内容构成的:

开采权开采权可以被定为是从资产或每销售单元一种固定价格的物品衍生出来的总的或纯销售百分比,但还有其他类型补偿度量制。一种开采权的利息是收集未来的开采权费用数据的参照,它常常在石油工业和绝大多数工业中使用,用来描述对一个给定的租借期未来的生产与总收入所有权的百分比,它可以从资产的原始拥有者中剥离出来。:现金支付或为矿权所有者支付利润。许多分成合同(PSC)并不包括开采权。通常,利润的范围为4%~17%,而且可能会根据生产速度给出一个降低范围。

回收成本:绝大多数分成合同允许作业者回收勘探、开发以及总产量或总收入中的部分资金(在利润被瓜分并被征收捐税之前),然而,回收成本就是获得成本油,其构成费用为:(1)作业费用;(2)资本投入(支出费用);(3)财政支出费用;(4)在前些年中尚未被回收的成本。

石油成本=作业费用+资本投入+财政支出费用+尚未被回收的成本

在成本回收之后所剩余的收入就是在承包人和其合伙人、国家之间划分利润油(对此,精确的定义取决于PSC术语)。

利润=石油收入-石油成本

分包商常常与累计生产、返还率或石油退税政策累计税收与累计价格之比。有关。此举的目的为在油田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给予承包者高额的利润。有时,如果价格上升到某一水准,承包者的利润就会减少,此时就会出现价格上限。一定比例的进口石油必须以低于市场价在国内市场上出售(如印度尼西亚的情况)。作业者所占用的利润油可以成为国家一般性税收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特殊的石油税(如石油收入税石油收入税(PRT)是一种在英国直接收取的税种。1975年,根据石油税收法案(Oil Taxation Act)实施此项政策,这是在Harold Wilson的工党政府重返政坛之后出台的法案,此后不久即爆发了1973年的能源危机。此后,英国大陆架的油气勘探开展,目的在于使“国家更加获利”,这也促进石油公司对资本投资进行“合适返还”。PRT是对英国本土和英国大陆架上“利润极大增加”的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征税。经过特殊允许,PRT对石油开采所征收的税率已达50%。PRT的征税可以作为单个石油与天然气田税收的参照物,所以,与开发和运营一个油田相关的费用就不能与其他油田所产生的利润相区分开来。PRT于1993年3月16日被彻底废除,所有油公司和开发中的油田都赞成此举,但此后PRT依然为油田存在了下去。与此同时,PRT的比率从75%减到了50%,但是许多针对勘探与评价经费的PRT的税收都减免了。)。石油税收常常是十分特殊的。一些国家实施退还石油税率(ROR)返还率(ROR)或称投资返还率(ROI),或有时就称返还,是指相对于投资金额对一项投资所获得的与损失的资金之比。获得的或损失的资金量可以作为利息、利润/损失或净收入/损失来看待。投资的资金量可以作为资产、资本、原则或投资的成本基数。ROI常用百分比而不用小数表示。的政策。提速生产作为连续的ROR的起征点。这种措施能够引起政府的极高参与并获得极大的盈利,还能够导致在生产与价格的特定增长下的NPV下降。

“评估石油价格范围的最佳方式就是去观察将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送往市场的单位价格。”

分成合同及其运作政府与石油作业者(承包商)之间的合同,包括勘探、开发和运输的过程。。政府或国家的参与可以现金或现货石油的方式进行。许多税收的管理体制都是基于分成合同(PSC)产生的,据此,国家将会把石油和天然气的所有权收归国有。绝大多数分成合同也有一些浮动的条款,它们取决于生产率、石油价格、储集层的深度与形成时代。

“石油合同如何运作?”

下图是一个分成合同的典型实例,表示政府或国家的平均返还以及与公司或承包商或油田作业者的工作关系。

中东地区一个品质良好油田的单元成本一个油田就是一个拥有从地下开采石油的大量油井的区域。石油储集层延伸的面积很大,可能会达几百平方千米,在整个油田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勘探与开发井。此外,可能会有一些探井打到了油田的边缘,用管线可以将石油从那里运至加工厂。由于油田可能会远离居民区,因此建成一个油田的物流供应网极为复杂。如工人们不得不工作数日或数年,并需要在油田安家落户。反之,居住与设备也需要电力和水,在严寒区的管线可能需要加热。如果无法利用,人们会将多余的天然气烧掉,这将需要大量炉具和排气管,还需管线将天然气从井口送达炉具处。

“在石油工业界,欧佩克的平均生产成本最低,其部分原因在于欧佩克成员拥有丰富而且易于开采的油气资源。”

储量接替是上游工业发展情况的另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储量预测也是一门科学,而且,随着新信息的不断获得,储量预算也将发生变化。各石油公司都会尽力管理自家的储量并不断修订(一般都会增加)。一家油气公司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储量接替工作,而一旦发现储量有下降的趋势,油气公司就会对自己的账目进行审核。无论是勘探与开发成本还是储量接替率完全可以各自核算。显然,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那些大幅度削减勘探预算的石油公司将一无所获,并会因油田的枯竭而不复存在。而那些勘探投入巨资的公司将在未来获得较高的储量接替率和生产率。

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良好的中东地区油田),采油的利润将可达成本的6~15倍,这远高于其他工业的利润。这种巨大的利润使得石油工业在全球的工业界独领风骚。

石油储量与石油峰值。常规石油储量包括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一次、二次或三次采油技术从井孔内采出的石油量。但并不包括从固体或气体中抽取获得的(如沥青砂、油页岩、天然气液化处理或者煤的液化处理)液体。石油储量可以分为探明(proven)储量、预测(probable)储量和可采(possible)储量。探明储量是指总量中至少90%~95%的资源,预测储量可达总资源量的50%,而可采储量则仅为总资源量的10%~50%。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从绝大多数井中采出约40%的石油。一些推测认为,未来的技术将可以采出更多的石油。但迄今为止,人们在计算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时都已将未来的技术能力考虑进去了。在许多重要产油国中,大量的储量报告并未被外部的审计核实确认。绝大多数容易开采的石油资源都已被发现了。

油价的增长促使人们在那些投资更高的地方进行油气勘探,如超深钻井、超低温条件下钻井,以及环境敏感区域或需要用高科技开采石油的区域。每次勘探的低发现率必将造成钻采工具短缺、钢材涨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石油勘探的总成本势必增加。全球油田发现的高峰值出现在1965年,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快于石油的生产速度,人均生产的峰值出现在1979年(1973—1979年期间,为上升后的稳定水平阶段)。20世纪60年代,每年的石油发现量也达到了峰值,约为550亿桶。从那以后,这一数值就持续下降(2004—2005年间仅为120亿桶/年)。1980年储量出现峰值,当时的石油生产首次超过了新的发现量,虽然用一些创新的方法对储量进行了重新估算,但仍然难以精确地估计储量。

夸大的储量。全球的油气储量是混乱不清的,而实际上是言过其实的。许多所谓的储量实际上是资源。它们并未被确定,既没有得到,也无法开采,而仅仅是一种估算,在全球12000亿桶(19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中,约3000亿桶应该被修订为探明资源量。在石油峰值数据的预测中,一个困难就是对那些探明储量进行评估时因定义模糊而出现的误差。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关于“探明储量”被耗尽的许多错误信息。对此,一个最好的实例就是2004年壳牌公司20%的储量突然不翼而飞的丑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探明储量是由石油公司宣布的,也可由石油的生产国和消费者们宣布。这三方都有夸大他们探明储量的理由:(1)石油公司可能会以此提高自己潜在的价值;(2)石油生产国欲以此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国际地位;(3)消费国的政府可能会寻求自己经济体系内和消费者之间的安全与稳定。2007年能源观察组织(Energy Watch Group,缩写EWG)的报告表明,全球的探明储量加预测储量为8540亿?12550亿桶(若按目前不再增长的需求量计算,可供全球使用30~40年)。对欧佩克报道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发现巨大的差异,这些国家夸大自己的储量很可能出于政治原因(特别是在没有实质性发现的时期)。有70多个国家也跟风,纷纷夸大自己可用于开采的储量。因此,最高预测就是12550亿桶。分析家认为,欧佩克成员的经济刺激着它们夸大自己的储量,因为欧佩克的配额系统允许那些拥有较多储量的国家增加自己的产量。如科威特在2006年1月向《石油情报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提供的报告称,该国的储量480亿桶中仅有240亿桶为“探明储量”。然而,这一报道是基于科威特的“秘密文件泄密”情报而做出的,而且也未被科威特官方否认。此外,以前所报道过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被伊拉克军人烧掉的15亿桶储量也没在科威特的石油储量中得以反映。另一方面,官方调查分析家们认为,石油公司一直希望造成一种假象,以便提高油价。2003年,一些分析家指出,石油生产国是了解它们自己储量的,目的就在于抬高油价。

7. 油价暴涨,我们以后真的会加不起油吗石油永远也用不完

有多少有车的朋友们一觉起来要哭晕在厕所了,因为早上拿起手机看新闻发现自己真的加不起油了。

2022年6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自今日24时起,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将再次上调,汽油价格上调至390元/吨,柴油价格上调至375元/吨。

可能很多人乍一听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汽油燃烧之后排放出的不就主要是二氧化碳吗,现在又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汽油,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这个秘诀就在于“氢气”,我国的这项技术全名其实是“二氧化碳加氢气制汽油”,单靠二氧化碳那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加入了氢气就不一样了,因为汽油中的碳来自于二氧化碳,但是能量却是来源于氢气。而我国每年都会有数以万吨的氢气副产品,正好这些氢气可以派上用场发挥价值了。


看到这里,很多车主们不禁要问了,如果这项技术如果大规模地推广使用会把油价降下来吗?

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毕竟二氧化碳的价格很便宜;稍微贵点的就是氢气,特别是从化石燃料中制取氢气或者生物制氢,价格会更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电解水或者热化学的方法制氢,那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不少。

而且这项技术还可以通过分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总有一天是会完全枯竭的,这对转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也是意义重大的。

8. 人类肆无忌惮地开采石油,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从很多的新闻报道之中,我们发现地球上目前的资源有限,有些甚至即将面临枯竭的状况,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何有些媒体声称,地球上的石油等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如果地下的矿产资源被挖空之后,是否会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呢?

如今的确有很多的新能源出现,但是因为它们的开发成本都太高,所以没有被广泛运用。对于能源的使用,大多还是以石油为主。

9. 3天发现2个10亿吨大油田,说好的石油枯竭呢

6月18日,中石油 塔里木盆地 发现了10亿吨的超深大油气田,这是近十年来,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大发现。


6月20日,中石油又宣布在 鄂尔多斯盆地 ,发现了国内首个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


也就是说在3天的时间里,我国连续发现2个超大油田!




一、石油的形成假说


关于石油的形成,如今有两种广为流传的假说。


一是 生物沉积成油假说 ,这个假说流传度最广,并且也最为学界所认同。


其核心简单来讲,就是说石油是因为远古生物死后的遗体,在一系列地质活动下,被埋藏在地下深处;


随后又经历众多物理化学反应,转为碳氢化合物,之后开始往上“浮”,最终止步于多孔岩层。


还有一些研究者,并不认同石油与远古生物有关,认为 石油是自然结晶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的碳氢化合物通过一系列反应成为了石油,不过,这个观点的支持者并不多。




二、石油会使用枯竭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石油枯竭”一说,说什么石油将会在五十年内被消耗殆尽,然后又听说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二者一结合,很多人就慌了。


但新闻上却时不时就冒出来哪哪发现大油田,所以石油到底会不会枯竭?


其实,这还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就算是说石油能够用完,也是指“人类已知石油”的存储量


也就是说地球的石油,人类可能并没有完全 探索 ,但是具体有多少石油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并不知道,毕竟关于石油的形成人类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三、新发现的两个油田意味着什么?


这次发现的两个10亿吨级油田,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的进口压力,但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


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每年所需要的石油进口量在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3亿多吨,到2020年到了5亿多吨。


而塔里木所发现的10亿吨级油气田,钻井深度达到8470米,主力产层埋深8000米左右,开采难度极大,预计年产原油可以在200万吨左右,这和年5亿吨的需求量相差甚远。



而在鄂尔多斯发现的10亿吨级油田属于页岩油。 页岩油的意思就是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


简单地说, 常规石油是“油包石”,而页岩油则是“石包油 ”,并不是插根管子直接抽就可以,需要用到低温干馏才行。


相对于普通的石油,页岩油的开采难度很大。根据中国石油的说法,长庆油田页岩油年产量将增长到300万吨。



也就是说,这两个10亿吨的油田按照计划每年只能提供500万吨的石油,这和5亿多吨的年进口量,大概只占了1%。


不过,这两个油田的发现其实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


这次塔里木盆地发现的10亿吨级油气田,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能会勘探到更多的油田。


10. 即使再过一千年,石油都不会枯竭

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很难想象石油耗尽后世界的样子,所以从石油被工业化开采以来,我们一直都能听到石油即将耗尽的警告!

  • “世界将在10年内耗尽石油。”——美国矿业局(1914)
  • “世界将在13年内耗尽石油。”——美国内政部(1939和1950)
  • “到1990年,世界将耗尽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保罗·埃利希(Paul Erlich),《增长的极限》(1973)
  • “到2030年世界将耗尽石油,到2050年将耗尽其他化石燃料。”

非常有意思的警告,而且还能自动续约,我们最新的“合约”是到2030年耗尽石油,到2050年耗尽化石燃料,其中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和煤炭等。一个好可怕的结果,距离现在还有十年!


所以说我们并不是将会耗尽石油,只是石油可能会越来越贵,这不是石油储量减少的问题,而是它开采成本将会越来越高,就像欧佩克主要创始人的谢赫·艾哈迈德·扎希·亚马尼说过的一句着名的总结:“石器时代结束了,不是因为缺少石头,石油时代就要结束了,但不是因为缺乏石油”。

因此说地球并不缺石油,它可能永远都开采不完,未来不开采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它能源比石油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