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什么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是非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矿产的产生最短也是以万年来计算的。从有机质的沉积、压实、埋藏、 再经过一系列演化过程,这个时间短则上万年,长则以千万年甚至亿年计算。
煤
煤是古代的植物体因为地壳运动而埋没地下,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经过漫长年代的演变而成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煤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煤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
煤是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混合组成的。煤中有机物质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四种元素构成,还有一些元素则组成煤中的无机物质,主要有硫(S)、磷(P)以及稀有元素等 。
石油
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
它可以被加工成各种馏分,包括天然气、汽油、石脑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以及其他许多种衍生产品,是最重要的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烃类组成,其中甲烷占80%~90%。天然气通常可以分为纯天然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矿井气4种。
(1)石油矿产天然气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其他非可再生能源
1、化学能
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称为化学能,除了燃烧煤、木材、石油及其制品产生的燃烧热外,还有电解化发电。电解化发电是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板隔若干距离,一起浸入电解液中,金属板间会产生电压。两金属对于电解液的离子倾向力或溶解压不相同,发生化学变化,以电解方式放出能量。
2、核燃料
核能也称原子能,是一种高效率持久的能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235的核分裂连锁反应释出大量热能,将水变成水蒸气,利用这些蒸气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核能的实际利用有两种方法:一是目前已达到实用阶段的重核裂变方法,这就是核裂变反应堆的原理;二是目前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的轻核聚变方法,这就是核聚变反应的原理 。
3、人力兽力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懂得利用最简单而且容易取得的能源----人力。没有车子,人们走路得靠双腿;没有工具,搬运东西就要用双手。渐渐地,人们懂得利用兽力,如马、牛、骡等牲畜来拉动,代替人力。十九世纪初期,已经有简陋的铁路出现,但没有动力,所以只能用人或牲畜拉车。
大约在两百年前,已经有脚踏车出现了,在没有发明动力以前,脚踏车是最方便且最受欢迎的代步工具。
⑵ 天然气是什么矿物
天然气不是矿物,属于矿产资源。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主要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混合组成。
(2)石油矿产天然气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减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世界车用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而天然气汽车则已成为发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然气
⑶ 石油和天燃气有什么关系
联系:都是地底的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作用形成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能源物质。
区别:石油是液态的,天然气是气态的。
1、状态不一样
石油:液态黑色物质;
天然气:普通状态下为无色无味气体。
2、价格不一样
石油:价格高,战略价值高;
天然气:价格便宜。
联系:都可以通过原油进行提炼而成。
天然气基本特点:
1、天然气中所含杂质少,分子结构小,燃烧较充分,排放废气较干净,对居室卫生影响最小,是洁净气体燃料。
2、天然气与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同属可燃气体,如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进入爆炸范围,遇火源则会发生爆炸。
3、天然气比空气轻,泄漏后易于扩散、稀释,密闭空间内应采用上部出风方式通风,危险性较液化石油气要小。
4、天然气资源丰富,供应较稳定,价格相对稳定。
5、天然气能源效率高、用途广泛,可应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燃气、化工原料、汽车燃料(天然气汽车)等。
⑷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有何区别和联系
摘要 天然气与石油生成过程联系与区别: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与石油的生成相比,无论是原始物质还是生成环境,天然气的生成都更广泛、更迅速、更容易,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因此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天然气的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
⑸ “石油”和“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石油的形成:
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堆积在湖里、海里,或是陆地上,经高温、高压的作用,由复杂的生物及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
天然气的形成:
分散的沉积有机质或可燃有机矿产(油、煤和油页岩),在其成岩成熟过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热解作用形成的以烃气为主的天然气。
⑹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1、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败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煤产生之碳氢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2、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3、天然气的形成: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生物成因气。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
(6)石油矿产天然气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煤特点
煤炭资源量丰富,且因世界各地都有煤炭矿藏,因此开采及供给皆很稳定,价钱也较石油及天然气便宜。
石油特点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胶质含量高,属含硫石蜡基。其直馏汽油馏分产率高,感铅性也好。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高,闪点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经精制后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润滑油馏分中,有一部分组分的粘度指数在90以上,是生产内燃机油的良好的原料。
天然气特点
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世界车用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而天然气汽车则已成为发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
⑺ 石油和天然气矿床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具有燃烧充分、发热量高、比重小、流动性、易于开采、运输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的开采量和需求量迅猛增长。据统计,在工业较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地位由90%跌至30%左右,而石油、天然气则上升到65%~75%。
石油和天然气还是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化肥、农药等化学工业最主要的原料。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工产品,目前约有50余种。从石油和天然气中尚可提取大量的硫,有些还可提取氦、氩、汞。因此,人称它们为“工业的血液”。
一、石油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1.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纯粹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烃)。烃可以分成几个族。石油主要是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芳香烃(CnH2n-6)所组成。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非烃类,如硫、氮、氧等,但含量很低(表10-1)。非烃组成对石油的质量影响很大。原油中含硫<0.5%为低硫原油;含硫>0.5%为高硫原油。在石油灰分中还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钒和镍含量最高。
表10-1 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石油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多为墨绿色、深褐色至黑色,具明显的气味,轻质石油有芳香味,浓而黑的石油有沥青味,少数含硫、氮多的有恶臭味,密度一般在0.75~1.00 g/cm3之间;石油的粘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烷烃和溶解气的含量高则粘度小,环烷烃含量高则粘度大;石油难溶于水,却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显出荧光,这可作为确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标志。此外,石油的导电性差,是电阻率测井中用来寻找油藏确定油层的依据。
2.石油的形成
关于石油的成因,长期以来曾有无机说与有机说的争论,现在已普遍承认石油是有机成因的。那么生油的原始物质是什么?人们曾指出石油直接起源于活的有机体,并认为细菌是促使烃类化合物转变为更多类石油烃的主要营力。海洋生物,特别是藻类被认为是最佳的生油物质。而对沉积岩的研究则表明,各种沉积物中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机质:泥质岩平均为2.1%,碳酸盐岩中为0.2%,砂岩中为0.05%。目前,已能从沉积有机质中提取氨基酸、类脂物、糖类物质以及烃类和沥青组分,但它们只占有机质中很少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是高分子残渣——干洛根。干洛根指存在于沉积岩和沉积物中不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干洛根可从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腐殖酸中产生。1962年亨特首次在隔氧条件下加热干洛根获得烃类化合物。尔后提出了干洛根热降解成油的观点,这一认识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
石油的生成取决于:①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②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环境;③促使有机质向石油转化所需要的合适温度、压力以及细菌、放射性作用等。当有机质在埋深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大量烃类产生;因此,长期稳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最主要地质构造条件。只有当沉积物下沉到相当大的深度,才能保证温度和压力升高到足以使有机物热解转化成为石油。
二、天然气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广义的天然气泛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则指分布于沉积圈中或地壳上部的各种天然气,其主体是聚集成气藏的烃气。人们一般所指的天然气,即是那些与石油有成因联系的烃类为主的气藏中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气藏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表 10-1),通常甲烷为主,次为重烃气,其中以C2H6、C3H8最常见。非烃气在大多数气藏中都为次要组分,常见为N2、CO2、H2S、CO、SO2、H2、Hg以及微量或痕量的惰性气体等。有时这些非烃气也可以成为天然气的主要组成,并形成非烃气藏,如我国广东三水盆地的CO2气田,CO2高达99.53%。
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1)生物成因气:亦称菌解气,是指在浅层低温的还原条件下的生物化学作用带内,由厌氧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而形成的天然气(甲烷气)。通过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研究表明,有机质形成甲烷是细菌的代谢作用过程。在喜氧细菌的代谢作用中,游离氧很快被消耗,形成缺氧环境。在厌氧细菌生活的环境中,细菌的发酵作用明显加强,生成甲烷的速率加大。因此,富含腐殖型和混合型有机质的浅海和海陆交替带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带以下深度,是生物气大量生成的有利环境。生物气在天然气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占世界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0%以上。
(2)与成油作用有关的天然气:指分散的有机质(干洛根)在热降解成油过程中,与石油一起形成的甲烷为主的天然气,也包括液态烃在过成熟阶段热裂解形成的甲烷气。由于这种天然气在成因上和分布上与石油关系密切,又称为油型气。油型气通常有三类:①油田气,指溶解于原油中的气体和从原油中析出呈游离状态的气体;②气田气,是一种与石油没有伴生关系的甲烷气,产于与石油大体相同的构造中;③凝析气,是一种含有凝析物(油)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下降,会析出液态凝析物,它是一种轻质的、淡黄色液态烃,称为凝析油。
(3)煤层气:也称煤型气,是指煤在煤化过程中变质作用阶段所形成的天然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煤矿开采过程中不时涌出或爆炸的瓦斯,就是煤层气。在实际应用中,有人也称之为煤成气。从真正意义上讲,煤成气是指煤或煤系有机质在天然热力作用下生成的热解气,多聚集于煤层之外其他储层中。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洁净、高效的能源,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发利用。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因此煤层气潜量巨大。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发现的26个最大气田中,有16个是煤层气气田,其最终探明储量占26个最大气田总探明储量的72.2%。煤层气将成为今后世界上开发的最主要能源矿产之一。
近年来,随着洁净煤技术热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煤炭地下气化就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这种人为的使煤产生的可燃气不属于天然气范畴,但对煤的洁净和充分利用以及替代天然气资源具有变革性意义。
(4)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能源,预计40年或50年后将大部分替代行将枯竭的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碳氢气体(主要是甲烷气)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冰状固体物质,在低温(<10t)、高压(>10 MPa)下由有机质形成并储存于深海底之下的浅层沉积物孔隙内,大陆上永久冻土带也有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据估算,其资源量为(1.8~2.1)×1016m3,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总资源量的两倍,其总量之大足以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世界开发利用的潜在能源。
(5)无机成因气:泛指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气体、岩石受热分解以及遭受变质后的脱气、岩浆析出气等各种无机成因的天然气。形成气藏的主要是CO2气。
三、油气藏和油气显示
1.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它的形成首先要有产生大量油气的生油(气)岩(烃源岩);其次要有具渗透性的储集岩,以容纳从生油岩中运移出来的油气;第三要有储集岩与非渗透性盖层或其他遮挡因素所组成的圈闭,以捕捉和聚集油气。
(1)生油(气)岩:指可能产生或已产生石油(气)的岩石。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叫生油(气)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生油(气)岩与非生油(气)岩的岩性组合,叫生油(气)岩系。生油(气)岩都是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以暗色的泥质岩和泥晶碳酸盐岩类为主。世界上所有大型油气田差不多都和泥岩、泥灰岩密切相关。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地鉴定或定量地评价生油(气)岩,通常要进行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及有机质转化指标等方面的测试和研究。
(2)储集岩:指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石。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储集层或储层。储集岩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砂岩的孔隙度高,并且渗透性能好,因而是良好的储集层。其次为石灰岩和白云岩。裂隙发育的页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也可以作为储集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99%以上储集在沉积岩储层中,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粒屑灰岩、生物骨架灰岩等。
(3)盖层: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对储集层起封隔作用、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组成盖层的岩石为不具渗透性的岩石,如泥岩、页岩、蒸发岩。其中,泥岩和页岩盖层常与碎屑岩储集层伴生,而蒸发岩盖层则多与碳酸盐岩储集层并存。
(4)油气的运移:有机物质转变成油气只是提供了形成油气藏的物质来源,只有使分散状态的油气经过运移而大量聚集后才能形成油气藏。油气的运移就是油气在地壳中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移动。引起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有:上覆沉积负荷不断增加,导致压实作用而形成流体运动;由于埋藏深度增加,在温度升高的热力作用下,流体膨胀造成流体运动;其他动力因素,如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毛细管作用、水动力作用等。油气从生油(气)岩中向外运移的过程,称为初次运移。油气脱离生油(气)岩后在储集层内运移,称二次运移。只有当储集层具有一定的倾角以及构造运动形成圈闭时,储集层中的油气和水才能在动压力、重力及水力等因素作用下继续向岩层上倾方向运动,直至遇到能捕获油气的圈闭,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5)圈闭和油气藏:圈闭亦称油(气)捕,指能阻止油气在储集层中继续运移并将其聚集起来的空间场所。圈闭必须具备储集层、盖层和一定的遮挡(或封闭)条件。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圈闭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图10-4):Ⅰ类为构造圈闭,为储集层在褶皱和断层作用下形成的圈闭,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裂缝性圈闭、刺穿构造圈闭;Ⅱ类为岩性圈闭,为储集层岩性横向变化造成的圈闭,包括透镜体圈闭、岩性倾向尖灭圈闭、生物礁圈闭;Ⅲ类为地层圈闭,是一组不渗透性岩层,不整合覆盖在具有储集性岩石上面造成的圈闭,包括不整合圈闭、潜伏剥蚀突起圈闭。通常最重要的圈闭是背斜构造,油气常聚集在背斜的顶部。
图10-4 圈闭的类型及油气藏类型示意图
聚集了一定数量油和气的圈闭,称油气藏。如果圈闭中仅聚集了石油,称油藏;只聚集了天然气,称为气藏。储量可供工业开采的油气藏,称为工业油气藏。一个地区,只有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圈闭等基本条件,并且油气经运移进入圈闭聚集,才会形成油气藏。
2.油气显示
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有时也包括钻井岩芯或矿井巷道中见到的含油气迹象。其中,石油衍生物是指由石油演变而来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常见的宏观直接油气显示有:由地下沿断层或其他通道向上运移而透出地表的液态原油,称为油苗,随地下水渗出或随泥浆涌出,呈薄膜状浮于其表面者,称为油膜;气苗通常在水中或泥浆中呈连续或断续的气泡冒出,有时从土壤或岩石中直接溢出,并可嗅到特殊的气味,甚至听到嗤嗤的响声;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通常为砂岩,含油砂岩分为油砂和油斑,油砂指全部被原油所浸润的砂岩,油斑则指局部被原油浸染的砂岩;地下高压的天然气挟带地下水、泥砂、岩块喷出地表,所携带的泥砂等固体物质在溢出口形成锥状堆积体,即泥火山,实际上,泥火山是气苗的一种特殊形式;地表岩石含有石油沥青矿物(地蜡和沥青)属于固体显示。油气显示对油气藏的调查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油气田和含油气盆地
在地表同一块面积下,油气藏类型和数目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组合的,即存在着不同圈闭类型或同种圈闭的多个油气藏。一般把受单一地质因素控制的同一面积内油气藏的总和称油气田。如果在同一面积下,圈闭中只聚集了石油或天然气,则称为油田或气田。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油气田的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在其地质发展演化的某一时期为沉积坳陷区,在同一盆地内或若干生油期,有相似的油气聚集过程。沉积盆地的基底可以是古老变质岩系或老的沉积岩层,其上有含油沉积盖层。在横向上常表现有分割性,隆起和凹陷相间。凹陷区往往是有利的生油环境,而隆起区则对油气聚集非常有利。
发现和勘探油气田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①区域构造条件,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特征;②区域地层关系、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组合条件;③油气圈闭条件,尤其是构造圈闭类型和特征;④油气藏的保存条件;⑤油气显示。
⑻ 为什么说石油煤炭,天然气是能源矿产既是能源资源也是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是指在目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河流、海流、潮汐、草木燃料及太阳辐射等;
矿产资源是指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富集物。
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
其他就属于能源资源了
⑼ 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在一起吗,二者的分布有何区别和联系呢
石油和天然气
1 .石油和天然气的概念
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石油(又称原油)一般是黑绿色、棕色、黑色或浅黄色的油脂状液体。石油的密度在0.75—0.98之间。颜色愈深,相对密度愈大,相对密度大于0.9的称为重质油;颜色浅,相对密度小于0.9的称为轻质油。石油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液中。石油具有荧光性,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据此可作为鉴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标志。石油的电阻率极高,在测井工作中,用作寻找油藏和确定生油层的依据。石油的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纯粹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石油除烃类组成外,还有硫、氯、氧等非烃类物质,它们对石油质量的影响很大。硫在石油中是一种有害成分,它会腐蚀炼油设备,降低石油产品质量。原油中含硫量小于0.5%者为低硫原油,大于0.5%的叫高硫原油。
天然气(nalural gas)是指储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性气体。它们基本组成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和丁烷等,还有少量的液态烃类和微量的非烃类组分,如N2、CO2、H2S等。天然气无色无味,当含一定量的H2S时会有臭味,相对密度在0.6—1.5之间,发热量在33.49×10-6—54.33×10-6J/m3之间。在高温、高压下天然气易溶于石油中,一吨石油可溶解数十到数百立方米的天然气,从而降低石油的粘度,减小毛细管力,使石油容易在地层中流动。
2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大多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大量有机质转化而来。一切有机物质均可作为石油的原始物质,包括高等植物在内。有机质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有可能转化为石油的物质成分。这些生物遗体和泥砂一起沉积在湖、海底部,逐渐形成有机质淤泥。然后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和地质作用下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取决于:具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有利的还原环境;要有促使有机质转化为石油的温度、压力以及细菌作用的影响等。油气的形成实际上是去氧、加氢、富碳的一种化学过程,因此温度和压力是重要因素。随着有机物质的埋深加大,当温、压升高到50—150℃,30—70Mpa时,或深度在1.5km以上时,就有大量的烃类物质产生。因而,长期稳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利条件。浅海特别是泻湖、海湾和三角洲的集水盆地及潮湿气候区的广阔湖盆是有利的生油环境。
3 .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位,是油气勘探的对象。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地层中,它们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这些条件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六个字。
生油气层:是指具备生油条件的含油气的地层。它富含有机质,是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由泥质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另外生油气层迁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即达到成熟,才能有油气的形成。
储层:是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层,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
盖层:指覆盖于储油气层之上、渗透性差、油气不易穿过的岩层,它起着遮挡作用,以防油气外逸。页岩、泥岩、蒸发岩等是常见的盖层。
⑽ 煤石油天然气统称为什么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统称为化石燃料资源。
化石燃料也称矿源石燃料,是一种烃或烃的衍生物的混合物,其包括的天然资源为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化石燃料的运用能使工业大规模发展,而替代水车。当发电的时候,在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从而推动涡轮机产生动力。旧式的发电机是使用蒸汽来推动涡轮机的。现时,很多发电站都已采用燃气涡轮引擎,那是利用燃气直接来推动涡轮机的。
(10)石油矿产天然气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化石燃料资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在地下和海洋下的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化石燃料中按埋藏的能量的数量的顺序分有煤炭类、石油、油页岩、天然气、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
2、在踏入全球现代化的步伐20世纪至21世纪中,化石燃料(fossil fuel)潜在着能源短缺的危机,特别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是引致全球石油危机的一个原因。现时,全球正趋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这可以帮助增加全球的能源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