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北石油和石化哪家汽油好
石油的好一些。虽说石油和石化都是央企,都是大型企业。但是要说成品油的质量,还是中石油的更好一些。中石化的油往往在罐区调和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虽然会使得汽油的标号升高,但是在燃烧性能上确不怎么样。个人建议石油。
㈡ 中国有几大油田,分别在那
中国有五大油田,分别为:
一、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海拉尔等油气田组成。
国内勘探范围包括松辽盆地北部、依舒等外围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新疆塔东区块、四川重庆矿权流转区块等领域,海外业务覆盖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区域。业务有上市、未上市两大部分,包括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生产保障、矿区服务等。
二、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是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统称,包括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矿区服务四个业务板块。
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以及新疆、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胜利石油管理局、现胜利油田的开采及运营工作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公司管理。
三、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油气深加工等多元开发为辅的大型联合企业,曾是中国第三大油田,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中位居前列。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8亿立方米。
辽河石油勘探局具有工程总承包、工程勘察设计等14项国家甲级资质和建设部、交通部一级施工资质,获国家级信誉等级证书。通过了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HSE管理体系。所属20个单位通过了HSE管理体系认证、国际质量网认证、德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SA8000社会责任体系审核认证。
四、中原油田
中原油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二大油气田,总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中原油田发现于1975年,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化工等综合优势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2011年,中原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跨入中国千万吨级油气田行列。目前中原油田共有职工家属24万人,在岗员工8.6万人,资产总额680亿元。
五、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的简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石油天然气集输及储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艺研究及规划研究等石油勘探开发核心业务。资产价值:拥有油气资产原值201.29亿元,净值84.65亿元。
注册油气勘探区域:主要集中在冀中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和冀南—南华北地区等三大探区、山西沁水盆地。油气生产能力:在冀中和内蒙古两大油气生产基地共拥有53个油气田,油气集输管线3000多公里。年原油生产能力450多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6亿多立方米。
㈢ 东北石油
恭喜恭喜
㈣ 请问,黑龙江大庆产的是什么油,是不是食用油
是原化油,也叫石油,可以提炼很多用品,基本能燃烧的除了植物都是石油成分,但就是不包括食用油!
㈤ 二战时期,日本在东北开采石油了没
东北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
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的第一口井的深度为1100米)。有人后来为这件事解脱说,以日本当时的炼油技术,很难用这种石油提炼90号以上的航空汽油,陆军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最高不过是78号,要想用高含硫的重油生产航空汽油,就必须从美国导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仅这一点恐怕就要等上十年八载,所以就放弃了继续在大庆地区找油的计划。实际上,新中国时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一千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而日本曾经集中勘探的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辽河油田1995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要量的5倍。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当时的日本专家非常迷信当时非常流行的“海相生油理论”,即海中大量浮游生物死去,其尸体与植物和淤泥等混合在一起,成为沉积物,这些动植物腐烂,沉积物就会生出油气。
世界上90%的石油都符合“海相生油理论”,中东地区全部符合。
日本人在东北找了14年花费数百万美元,依然一无所获,又没有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最终,日本将其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全部派往了“南方”,即苏门答腊等地。
但并不是说日本在东北没有得到石油。
日本对东北石油工业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人造油的两个方面:即煤炭液化石油和抚顺页岩油。
合成石油哪家强?答案是德国。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在解决战争机器的动力问题时采取开发液化煤炭生产“合成石油”。希特勒对化学家们说过:“现在离开石油的经济是不能想象的,对于要求独立的德意志来说,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液化煤炭计划进行下去。”1939年9月,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的时候,合成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日产7.2万桶,占到了全德国石油供给量的46%。
看到德国在合成石油方面成功所带来的有利局面,日本自然坚定了开发人造石油的决心。但是,德国把这项技术视为国防工业机密,不肯外泄给日本。一无所获的日本人只得自己钻研。1939年7月,日本煤炭液化作业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煤液化油。不过只装满了3个玻璃瓶,其中一瓶献给了皇宫,另一瓶送给伊势神宫,第三瓶赠给了阿部的母校北海道的轻臼小学校。
由于对石油的渴求,日本不惜耗费巨资进行该项目,将煤炭液化人造石油作为第一次产业开发的一项重点。在1936年,建设抚顺煤炭液化工厂,1939年开始试行生产,1941年实现了一次液化轻油和二次加氢液化石油生产。1943年,抚顺液化厂移交给“满洲人造石油株式会社”,并由日军军需部门直接指导,主要生产加氢油,即航空和汽车用油。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产量不高,“1944年生产航空汽油1289吨,普通汽油1487吨”。1937年,伪满成立了“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主要用阜新煤制造人造石油,计划用以强化国防,后因设备问题未能成功。还有四平的油化工业会社、吉林的吉林人造石油会社等其他人造油工厂机构都因后期的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均未成功。
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致力于生产人造石油,然而到1943年产量为100万桶,仅为原定当年生产1400万桶的8%。由于一半以上的产量来自中国东北,1944年末和1945年,日本近海航道被水雷封锁而无法将那些人造石油运回本土。
而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这种开采方式后来被美国吹上了天。
日本人掠夺抚顺页岩油最为严重。“抚顺煤矿的油页岩厚约120多米,藏量达55亿吨,按平均含油量5.5%计算,可得原油3亿吨”。关东军与日本海军均参与到对页岩油的争夺中,开始对页岩油工业化进行试验。1928年建立炼油厂,1930年开始实际运营,到“九一八”事变前,1930年产原油达5.7万吨。抚顺炼油事业能够大量生产,且作为当时唯一的石油资源,为满足日本与伪“满洲国”需求,开始着手进行扩建。1934年到1936年,抚顺煤矿西制油厂实行第一期改建计划,改造干馏装置并新建精炼油装置,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4.5万吨。“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对页岩油的掠夺,在1936年到1939年,又实行二期扩建,使原油年产量增加到19.1万吨。1939年着手建设抚顺东制油厂,1944年投产,到1945年共产原油9078吨。抚顺炼油厂所生产的原油基本上全部运往日本,供以军用。1942年,抚顺煤矿两制油厂的设备能力是年产粗油30万吨。而在1944年实际粗油产量是20.4万吨。
最后说句,日本陆军的装甲化、机械化程度比德国差远了,其石油消耗量不过占到日本庞大海军的一个零头,所以“只要石油这东西能满足,日本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就能动起来啊,中国完全抵挡不住日的轮番轰炸啊,中国必亡啊”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㈥ 东北石油局情况怎么样
东北分公司地处松辽盆地南部地区,总部机关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主要勘探区分布在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长岭县、农安县、乾安县等县区。新区勘探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开鲁境内,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全区总勘探面积3.5万平方公里。
到2004年末,东北分公司(局)先后勘探开发了四五家子、八屋、孤家子、秦家屯、伏龙泉等10几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输气能力达到70万立方米/日,原油150吨/日。累计生产原油29万吨,生产天然气14亿立方米,产销二氧化碳24万吨。通往一汽、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公主岭市、长岭县等乡镇输气管线500多公里。为数百万户城镇居民和数十家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提供天然气能源。占供应吉林省天然气能源市场90%以上的份额。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4年油气勘探取得7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圆满完成23万吨产量目标。按照集团公司整体部署要求,制定了企业发展和改革目标: 2005年油气产量力争突破23万吨目标,从2006年开始,实现油气产量年增10%,"十一五"油气产量要达到30万吨油当量,二氧化碳销售年增1万吨,"十一五"末达到销售 6万吨。企业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并于2005年正式运行,逐步向"一企一制"过渡。整合后的东北分公司(局)下设8个直属单位,正式职工80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40%以上,固定资产7.07亿元,成为中石化在东北地区新的亮点。
2005年总部下达的油气产量目标是23万吨油当量,其中原油5.5万吨,天然气1.8亿方,新增天然气控制储量10亿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 10亿方,天然气预测储量10亿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00万吨,新增石油控制储量200万吨,石油预测储量200万吨。完成二氧化碳销售3.3万吨,新建原油产能1.01万吨,天然气0.68亿方,新钻油气发现井2-3口井,达到80万/日产天然气,150吨/日产原油的目标。
到2004年末,东北分公司勘探区块累计完成二维地震6544平方公里,完成三维地震1243平方公里,共完钻探评井151口,总进尺29.53 万米。共发现10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7.7 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45万吨,探明含气面积43.9 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7058亿立方米。
㈦ 东三省,每个省,都加那个公司的油啊,中石化,还是中石油
东三省是中国石油的内部市场,中石化的加油站很少,建议加中石油的。
㈧ 西南石油和东北石油应该上那个
有后台你随便上一个就行了,上不了也没有任何关系。子弟都是内部解决的,这个不需要我多说。但是如果你还是想靠一些自己的实力,不是完全混日子,下边的分析也许有用、
西石油确实差了些,我就是这毕业的,不过看你自己,像哥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也签了中海油天津,这些都是浮云
东北石油刚从大庆石油学院改过来,而且大庆的石油快完了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实,自己想想就知道怎么样了。
西南石油是除了两所中石油之外最好的了,看你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
㈨ 东北石油大学是什么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简称“东油”,坐落在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伴随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高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和黑龙江省四部共同建设高校。东北石油大学源于清华大学石油炼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大庆油田,是大庆油田大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学校前身东北石油学院创建于1960年5月,1975年7月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多位总裁、副总裁毕业于此,被誉为石油界的“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