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的寿命是多少年
扩展阅读
美国为什么抢阿富汗石油 2025-05-22 21:39:08

石油的寿命是多少年

发布时间: 2022-05-17 12:05:26

⑴ 油井寿命有多长

钻一口油气井投资很大,一般情况下,深井需要几千万元人民币,浅井也要一二百万元。如果再考虑建地面管线等工程,其投资更相当可观。但是,石油既然被称为“黑色金子”,所以回收期也很短。有些油井短短几个月就能收回全部成本,最长也不过五六年。因此,尽量延长油井的生产寿命是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使命。

那么,油井寿命究竟能有多长呢?这是一个十分难回答的问题。油井寿命的长短不能通过计算或专家判断就能确定,甚至难以由人控制。如同人的寿命,据专家预测可达到120~150岁。实际受饮食、环境等影响,世界平均寿命仅75岁左右。油井也是一样,它的寿命主要受工程方面、地质方面、开发工艺水平和套管的管材等多方面的制约。如工程方面,其钻井完井过程中造成井下恶性事故,以至无法处理,造成油井中途夭折;地质方面,油层完全水淹或完全枯竭又不能做它用;管理方面,生产制度不合理,造成油气层水淹;开发工艺方面,油井生产制度控制不合理或者施工不当,致使套管发生严重损坏(腐蚀、错断、弯曲、挤毁),无法修复;管材方面,套管管材质量不合格,管材本身有气泡、孔洞或裂缝。以上种种原因都会造成油井寿命缩短而提前废弃。

但是,如果油藏先天条件较好且从钻井到开采各个环节控制合理,一口井可以生产十几年,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然而,对于石油工作者来说,我们更着眼于一个油田的寿命。油田可以是一个含油气构造,也可以由若干含油气构造组成。即便是由一个构造形成的油气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只能采出地下油气储量的30%~40%,油田也要不断新打或补充一部分更新井,或者采用更前沿技术将地下资源尽量多地开采出来。这样,一个油田的寿命可长达上百年。如中国陕西北部延长油矿是中国大陆发现和开发最早的油田,从1905年成立延长石油官厂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但它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生产能力。

人有生老病死,油气井也不例外。当油气井无法修复或没有利用价值后,专业术语叫做报废井或废弃油气井。这些井必须经过专业处理。对存在边水或底水的报废油气井,为防止地下水窜通到其他井,造成油层水淹,应采用注水泥方法封住油层部位,其他部位用砂土等物填堵。对于已被各种资料证实既无水又无油、气的报废井,取出套管后用砂土或其他物质将井筒堵死即可。对尚有生产能力,但由于工程原因造成的报废井,应做到各层封死后,达到互相不窜通,再将井口封死,并在地面留有标志。

废弃油气井的封井

⑵ 石油 煤 天然气还能够用多久

石油
至今为止人类已经开采了约0.9兆桶石油,关于地球剩下的石油储量目前没有定论,但是作为消耗性能源,迟早是要用尽的。二零零四年艾克森美孚估计世界的总储藏量为1.26兆(万亿)桶(1,717亿吨),同年英国石油公司的估计为一点一四八兆桶(1,566亿吨),而《科学》杂志的估计为3兆桶。

这些石油可以开采多久?以沙特为例,目前每天开采1,037万桶算,那么拥有最大储藏量的沙特石油大约可以开采七十年。较多的估计认为今天的世界储藏量仅够用五十年。但也有人认为,随着新油田的发现,石油的未来并不那么悲观。不过随着中国等国家石油消耗量迅速大增,石油的使用寿命存在变数。

虽然目前有可再生能源作为选择,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够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还有很大争议。

阳光、风、地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取代石油作为高能量密度的运输能源。要取代石油,这些可再生能源必须转换为电(以蓄电池的形式)或者氢(通过燃料电池或内燃)来驱动运输工具。但是这些技术要想大规模应用还不成熟,以氢燃料为例,运输、储藏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氢的生产目前主要来自于天然气,这就是氢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牌子大打折扣。即使以电解水生产氢,也需要消耗电能,那么这电能从何而来?

天然气

在天然气方面,至2002年底,预估世界天然气蕴藏量为155兆7800亿立方,2002年度世界天然气生产量每日25亿2760万立方,估计全球天然气的蕴藏量和年生产量的比值(R/P)为60.7年。


在煤炭方面,至2002年底,预估世界煤炭蕴藏量为9844亿5300万吨,2002年度世界煤炭生产量每日23亿7940万吨油当量,估计全球煤炭的蕴藏量和年生产量的比值(R/P)为204年.

⑶ 石油枯竭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石油非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石油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面临着的是石油枯竭问题。

在1956年,着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就曾经绘制出一条钟形曲线,根据曲线可以发现石油产量将会在1966年~1972年之间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不断下降,直至枯竭为止。


尽管现在的石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少,但是我们也不能毫无节制挥霍。尽管石油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稀缺,但是如果人类想要进行长期发展的话,必须合理利用地球的资源,因此我们还是得合理利用石油,并继续研发新清洁能源。

⑷ 石油将在50年后用尽,那什么能源会取代石油

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目标

能源转型将何去何从?

从20世纪后期开始,石油成为全球的主要能源。

到2018年,全球石油消费量44.96亿吨标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1.5%,为占比最大能源品种。石油消费主要用于交通、工业、居民消费等,其中交通占比超过75%,石油化工占16%以上。

石油化工使用的石油,尽管在生产过程中有技术可以实现净零排放,但是产品中的碳在产品废弃处理时,还很有可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出来,因而欧盟的2050年温室气体中和战略中,力推以绿氢为基础的化工。

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零碳电力价格低于0.15元/千瓦时,利用绿氢制造合成氨、苯、乙醇、乙烯等就具有成本竞争性。而我国在河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拥有成本低于0.15元/千瓦时的可利用光伏潜力超过61亿千瓦,可以发电9万亿千瓦时,制氢2亿吨以上,远超需求的6000万吨氢。

总体上可以判断,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路径中,石油有可能在2050年被完全替代,替代的能源为零碳电力和氢。

⑸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未来真的会被人类用完吗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因为新冠肺炎的侵袭,让全人类都遭受重创。我国是第一个做出反应,并掌控疫情的国家,这是让国人非常骄傲的。虽然刚开始爆发了,但是反应还算及时,没有让疫情进一步扩大。(文章最后有我个人对文章重点的总结,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面看总结。)

过年的时候,大家出行都少了,大部分都在家里,避免与其他接触。那时候汽油的价格变得非常便宜,很多人感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低的油价了。近几年不断上升的油价,终于在疫情面前低下了头,不敢骄傲。

第三个是润滑油。我们的车辆和家中各种机械,在会产生摩擦的地方,只要涂上润滑油,就可以减少摩擦,从而减少磨损、延长寿命,也可以让使用更加顺畅。另外还有散热、绝缘和密封的功能。连我们人使用的凡士林也都属于润滑油,只不过我们会把凡士林处理得更适合人类使用而已。

第四个是溶溶剂。在化工行业,这个是少不了的。除了制备各种试剂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之间会反应或者相溶的性质来洗涤。比如,当我们弄到了油漆的时候,可以拿汽油或者煤油来洗涤。

既然我们那么需要石油,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下石油的由来吧。说实话,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确切的定论。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让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石油是古代有机物(动物和藻类)死亡以后,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与淤泥混合。

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再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慢慢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就形成了油田。

这种理论可以说是最主流的,我们的教材中也是使用这套理论来告诉我们石油的成因。所以我们从小都知道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完。我们需要节省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那么如果有一天告诉你石油是取之不竭的或者是短期之内不会被用完,你会是什么感想呢?请看看另外一种理论吧。

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这个理论其实是在不断发展的理论,因为科学家觉得生物成油理论还是有漏洞的,所以一直都在研究石油的成因。我国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崔永强博士曾指出,天文学、地质学、科学实验和勘探开发实践中,我们发现烃类的大规模存在并不以生命物质的存在为前提。比如土卫六上发现了大量甲烷。

并且还有一点可以证明生物成油理论是错误的,那就是熵,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热力学计算表明,所有生命分子的化学势均小于甲烷,且随其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反,乙烷以上烃类分子的化学势均大于甲烷,且随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命分子演化到烃类分子,是一个从低化学势演化到高化学势的过程,它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关于自发过程必须向熵增方向演化的规定。

崔永强博士还发表了论文《现代石油地质学——幔源油气理论》来阐释石油的形成,其中指出石油和岩浆都是地幔流体作用的不同产物,都是源于烃碱流体。烃碱流体中的烃类组分就是幔源油气的源头。幔源油气是现代石油地质学的核心。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想要看具体原理,请自行搜索论文),就是地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后因为地壳运动,烃碱流体就向空出来的位置富集。

总得来说,依照现在的科学认知,我们原来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论其实已经被推翻了。并且按照现在石油开采情况来看,石油的产量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油田被采完。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挥霍石油能源,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让我们确实应该减少石油能源的燃烧。就今年疫情影响导致的汽车减少出行,其实就已经可以看到环境的改善。所以无论油价高地都好,请从我做起!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石油一般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2.原油一般是指直接从地下或者是海底开采上未经加工的石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

3.但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石油,其实就是原油的定义,也就是单指粘稠性油状液体。但是石油的定义其实要比原油更大一点。因为石油除了包含了液态的原油,还有气态和固态的其他烃类物质。

4.石油的产品可是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个是燃料,第二个是沥青,第三个是润滑油,第四个是溶溶剂。

5.石油的由来,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

6.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是说古代有机物(动物和藻类)死亡以后,由于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为石油。

7.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是说地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后因为地壳运动,烃碱流体就向空出来的位置富集。

8.依照现在的科学认知,我们原来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论其实已经被推翻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挥霍石油能源,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让我们确实应该减少石油能源的燃烧。

⑹ 为什么石油这么多年仍然没被采完

因为地球底层之下存在着许多生物的尸体,在慢慢经过地底高温高压的磨练后,石油会沉积在岩石当中。这些石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海上石油。因为海洋里面的生物是可以降解沉积岩的,这样石油就产生了。


不过随着人类的大量开采,石油资源变得很少,然后开采费用又很昂贵,许多人就不愿意再去开采石油了。石油的形成一般需要耗费很久,每次我们可能开采出来一些,再过了几万年,那个地方还会有石油形成。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石油形成的物质,那么石油就会慢慢形成的。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石油形成的时间要比人的寿命长上好几十倍,它慢慢形成,因此,即便是人类一直在开采掘石油,只要石油的原材料存在,它就不会消失。因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石油依然会再次出现。

⑺ 石油枯竭是个天大谎言 世界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确实是谎言,已探明储量按目前消耗量还能用200年,但近期各国都设置了燃油汽车禁销大限,用不了20年将会被电能取代。

⑻ 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及还可以使用的年限

煤还可以用2,3百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用几十年了
现在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储备量很小

⑼ 一直在说石油枯竭,为什么反而越挖越多了

虽然现在主张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但不可置否的是,石油在众多能源之中仍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无论石油的成因是否和恐龙或者古代生物有关,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石油是会枯竭的,但这也是在人类灭绝之后才会枯竭。